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纳米复合吸附剂对地下水中氟离子的去除效果研究
1
作者 李娟 孙晨 +1 位作者 刘锦鹏 张震 《化学工程师》 CAS 2023年第12期45-48,44,共5页
为了有效去除含氟地下水中的F-,以Ca(NO_(3))_(2)、(NH_(4))_(2)HPO_(4)和柠檬酸为主要原料,通过水热合成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复合吸附剂Nam-1,并通过吸附实验考察了吸附剂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液p H值、振荡速度和地下水... 为了有效去除含氟地下水中的F-,以Ca(NO_(3))_(2)、(NH_(4))_(2)HPO_(4)和柠檬酸为主要原料,通过水热合成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复合吸附剂Nam-1,并通过吸附实验考察了吸附剂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液p H值、振荡速度和地下水中F-初始浓度对F-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Nam-1的加量越大、反应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长以及振荡速度越大,F-去除率相对就越高,而溶液p H值和初始F-浓度越大,F-去除率相对就越低。在F-初始浓度均为10mg·L^(-1)的条件下,吸附实验的最佳参数为:新型纳米复合吸附剂Nam-1的加量为2g·L^(-1)、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120min、溶液p H值为7、振荡速度为160r·min^(-1),在最佳实验参数下的F-去除率可以达到96.8%。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新型纳米复合吸附剂Nam-1对地下水中的F-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吸附剂 地下水 氟离子 吸附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分子纳米复合吸附剂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姜立萍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13,39,共5页
在目前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中,吸附法以其吸附条件温和、适应性好、操作容易、去除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和应用。高分子吸附剂一般含有羟基、羧基、巯基、氨基等活性基团,通过电子转移或电子对共用形式与水体中的重金属形成离子键和(... 在目前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中,吸附法以其吸附条件温和、适应性好、操作容易、去除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和应用。高分子吸附剂一般含有羟基、羧基、巯基、氨基等活性基团,通过电子转移或电子对共用形式与水体中的重金属形成离子键和(或)配位键,从而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同时,高分子吸附剂可以依据不同水处理需求进行多样性分子设计,拓宽了吸附剂的应用范围。纳米材料的引入可以大幅改善高分子吸附剂的综合性能,因此近年来高分子纳米复合吸附剂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高分子纳米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高分子纳米复合吸附剂 重金属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一锅法乳液聚合制备纳米复合吸附剂 被引量:1
3
作者 姜立萍 陈佩兰 +2 位作者 魏惠荣 牛腾 郭昊岩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0-83,共4页
将预处理的凹凸棒土在去离子水中功能化,并以功能化凹凸棒土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工艺接枝聚合丙烯酸单体,得到了凹凸棒土/聚丙烯酸纳米复合微凝胶吸附剂.合成过程中,凹凸棒土的功能化和复合微凝胶吸附剂的接枝聚... 将预处理的凹凸棒土在去离子水中功能化,并以功能化凹凸棒土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工艺接枝聚合丙烯酸单体,得到了凹凸棒土/聚丙烯酸纳米复合微凝胶吸附剂.合成过程中,凹凸棒土的功能化和复合微凝胶吸附剂的接枝聚合都在去离子水介质中完成,因此可以实现一锅法完成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具有制备工艺简便、原料成本低、后处理容易、使用期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吸附剂 乳液聚合 一锅法 凹凸棒土
下载PDF
PEI花生壳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水中Cr(Ⅵ)的去除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蕊 高志阳 +3 位作者 李淑颖 刘林炜 杜雪龙 聂广泽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4-170,共7页
以廉价易得的农林废弃物花生壳(PE)为载体,负载对重金属Cr(Ⅵ)具有强吸附亲和性的纳米活性组分聚乙烯亚胺(PEI),制备一种新型纳米复合吸附剂PEI PE。通过序批式吸附实验探究了PEI PE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用动态柱吸附实验研究PEI PE... 以廉价易得的农林废弃物花生壳(PE)为载体,负载对重金属Cr(Ⅵ)具有强吸附亲和性的纳米活性组分聚乙烯亚胺(PEI),制备一种新型纳米复合吸附剂PEI PE。通过序批式吸附实验探究了PEI PE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用动态柱吸附实验研究PEI PE的实际应用潜力。结果表明:PEI PE对Cr(Ⅵ)的吸附在300 min即可达到平衡,PEI PE吸附Cr(Ⅵ)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在pH=3时,最大吸附量可达32 mg/g。在2种竞争离子Cl-、SO_(2)-4存在的条件下,PEI PE依然表现出较高的吸附量。2 g的PEI PE可将850 mL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的含Cr(Ⅵ)废水处理后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0.5 mg/L),且吸附后的PEI PE具有一定的脱附再生能力,可实现吸附剂的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花生壳 PEI 吸附 纳米复合吸附剂 Cr(Ⅵ)
下载PDF
新型磁性纳米复合微凝胶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姜立萍 朱银丽 +1 位作者 杨强兵 牛常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3-57,共5页
近年来,低成本、高效的高分子纳米复合吸附剂的开发备受瞩目。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Fe3O4粒子,将得到的磁性纳米Fe3O4粒子在油相介质中功能化,并以功能化磁性纳米Fe3O4粒子为交联剂,接枝聚合丙烯酸单体和丙烯酰胺单体,得到了新型... 近年来,低成本、高效的高分子纳米复合吸附剂的开发备受瞩目。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Fe3O4粒子,将得到的磁性纳米Fe3O4粒子在油相介质中功能化,并以功能化磁性纳米Fe3O4粒子为交联剂,接枝聚合丙烯酸单体和丙烯酰胺单体,得到了新型纳米Fe3O4/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复合磁性微凝胶吸附剂。该吸附剂具有制备工艺简便、原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固液分离容易、使用寿命长、对Pb(Ⅱ)和Cu(Ⅱ)具有选择吸附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纳米复合吸附剂 一锅法 磁性吸附剂 Pb(Ⅱ) Cu(Ⅱ)
下载PDF
新型树脂基金属有机骨架的制备及其对水体中阿洛西林钠的吸附性能
6
作者 厉佳音 钱翌 +1 位作者 李龙 段英慧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56-63,共8页
通过在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剂D201内合成UIO-66,制备复合吸附剂D201@UIO-66,用来去除水体药物污染。这种方法提高了金属有机骨架在液体中的结构稳定性并增强了吸附性能。通过XRD、SEM、EDS、FT-IR、BET等方式对复合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表... 通过在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剂D201内合成UIO-66,制备复合吸附剂D201@UIO-66,用来去除水体药物污染。这种方法提高了金属有机骨架在液体中的结构稳定性并增强了吸附性能。通过XRD、SEM、EDS、FT-IR、BET等方式对复合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D201中成功负载UIO-66。批量吸附实验表明,当复合吸附剂的用量为0.5 g·L^(-1)时,复合吸附剂的最大实验吸附量为142.5 mg·g^(-1)。复合吸附剂在较宽pH范围内体现出吸附稳定性。在其他阴离子的干扰下,复合吸附剂仍对阿洛西林钠具有选择吸附性。吸附动力学过程与伪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符合,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模型更为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吸附剂 UIO-66 阿洛西林钠 吸附 选择性
下载PDF
树脂负载PEI复合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去除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丽瑞 严园园 +2 位作者 胡煜 王海玲 聂广泽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3-180,共8页
为了克服溶解性的聚乙烯亚胺(PEI)吸附重金属离子后难于从水中分离的应用难点,本文将PEI大分子通过戊二醛进行交联,使之固定到树脂的网状结构当中,制备负载PEI的纳米复合吸附剂(PEI-CMPS),并通过序批式静态吸附实验考察其对水中重金属Cr... 为了克服溶解性的聚乙烯亚胺(PEI)吸附重金属离子后难于从水中分离的应用难点,本文将PEI大分子通过戊二醛进行交联,使之固定到树脂的网状结构当中,制备负载PEI的纳米复合吸附剂(PEI-CMPS),并通过序批式静态吸附实验考察其对水中重金属Cr(Ⅵ)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PEI-CMPS在酸性条件下能够更好地吸附Cr(Ⅵ),其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模型,并且在14 h左右达到平衡,动力学行为符合准二级模型;在Cl^-、NO3^-、SO4^2-等竞争离子存在下,PEI-CMPS对Cr(Ⅵ)具备良好的吸附选择性。该复合吸附剂用NaOH进行脱附后可重复使用,但再生后的材料对Cr(Ⅵ)的吸附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PEI) 纳米复合吸附剂 重金属铬Cr(Ⅵ) 废水处理 吸附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伊双莉 叶代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0,共4页
通过化学改性向纤维素分子中引入新的功能基团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可以赋予纤维素新的功能,例如吸附性能的方法。与一般的纤维素吸附剂相比,纳米纤维素吸附剂的尺寸更小、表面积更大,因此吸附性能较强,是近几年纤维素科学的研究热点。综... 通过化学改性向纤维素分子中引入新的功能基团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可以赋予纤维素新的功能,例如吸附性能的方法。与一般的纤维素吸附剂相比,纳米纤维素吸附剂的尺寸更小、表面积更大,因此吸附性能较强,是近几年纤维素科学的研究热点。综合介绍了纳米纤维素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包括纳米纤维素晶体吸附剂、纳米纤维素复合物吸附剂和纳米纤维素纤维吸附剂,并简述了纳米外纤维素吸附剂的再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晶体吸附剂 纳米纤维素复合吸附剂 纳米纤维素纤维吸附剂 再生利用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composite adsorbent for CO2 captur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ingle-walled an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被引量:2
9
作者 Keren Osier Dhruti Dheda +2 位作者 Jacob Ngoy Nicola Wagner Michael O. Daramol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7年第1期41-49,共9页
A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towards obtaining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adsorbent for CO2 capture, in this study CO2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ree commercial carbon nanotubes (CNTs) one single-walled carbon nan... A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towards obtaining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adsorbent for CO2 capture, in this study CO2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ree commercial carbon nanotubes (CNTs) one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CNTs), and two (2) different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referred to as A-MWCNTs and B-MWCNT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NTs and select the best to serve as the solid anch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hydrophobic composite adsorbent material for CO2 capture. The N2 physi- sorption of the CNTs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ir surface area, pore volume and pore size. In addition, morphology and purity of the CNTs were checked wit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Raman Spectroscopy, respectively. The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CNTs was evaluated using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t 1.1 bar, at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d from 25 to 55 ~C and at different CO2 feed flow rate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se variables on the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results of CO2 adsorption with the TGA show that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both SWCNTs and MWCNTs was the highest at 25 ~C. Changing the CO2 flowrate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WCNTs, but decreasing the CO2 flow rate resulted i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WCNTs. Overall, it was found that the SWCNTs displayed the highest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29.97 gCO2/kg ad- sorbent) when compared to the MWCNTs (12.09 gCO2/kg adsorbent), indicating a 150% increase in adsorption capacity over MWC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Capture ADSORPTION Carbon nanotubes Single-walled nanotubes Multi-walled nanotubes
下载PDF
树脂基水合氧化铈复合材料深度去除污水中磷酸盐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其 岑渝华 +4 位作者 朱玥 施如艳 陆晨阳 史新星 杨文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9-103,共5页
通过"前驱体导入-原位沉积"的工艺路线,将水合氧化铈(HCO)纳米颗粒负载入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SAE)孔道内,制得复合纳米吸附剂HCO@SAE并用于污水中磷酸盐的深度去除。试验结果表明:与其母体材料SAE、粉末活性炭(PAC)和大孔吸... 通过"前驱体导入-原位沉积"的工艺路线,将水合氧化铈(HCO)纳米颗粒负载入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SAE)孔道内,制得复合纳米吸附剂HCO@SAE并用于污水中磷酸盐的深度去除。试验结果表明:与其母体材料SAE、粉末活性炭(PAC)和大孔吸附树脂XAD-4相比,HCO@SAE具有最佳的磷酸盐吸附性能。溶液pH值对HCO@SAE吸附磷酸盐的性能有较大影响,且在中性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的磷酸盐吸附量(30.96 mgP/g)。得益于负载HCO纳米颗粒对磷酸盐的专属内配位络合作用,HCO@SAE能够在共存高浓度竞争离子的条件下实现对磷酸盐的选择性吸附。采用NaOH-NaCl混合溶液作为脱附剂可实现对吸附饱和HCO@SAE的高效再生,再生后吸附性能保持稳定,从而实现多批次循环吸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吸附剂 水合氧化铈 选择性去除
原文传递
Polymer-coated nanoporous carbons for trace seawater uranium adsorption 被引量:11
11
作者 YUE YanFeng SUN XiaoGuang +7 位作者 MAYES Richard T. KIM Jungseung FULVIO Pasquale F. QIAO ZhenAn BROWN Suree TSOURIS Costas OYOLA Yatsandra DAI She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1期1510-1515,共6页
Polymer-coated mesoporous carbon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from the immobilization of acrylonitrile and acrylic acid copolymers with divinylbenzene as a crosslinker onto a mesoporous carbon framework.High surface a... Polymer-coated mesoporous carbon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from the immobilization of acrylonitrile and acrylic acid copolymers with divinylbenzene as a crosslinker onto a mesoporous carbon framework.High surface areas were maintained after polymerization with accessible porosity.This functional nanocomposite was tested as an adsorbent for uranium from high salinity solutions.Uranium adsorption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density of the amidoxime groups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porous carbon NANOCOMPOSITE COPOLYMERIZATION seawater uranium adsorp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