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多孔Ni、Ni_(3)S_(2)/Ni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周琦 欧阳德凯 +2 位作者 汪帆 何金山 黎新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2-420,共9页
采用脱合金化和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纳米多孔Ni和纳米多孔Ni_(3)S_(2)/Ni复合电极。通过N2吸附-脱附测试、XRD、SEM、TEM等方法表征电极的孔径分布、物相和微观结构。在1 mol·L^(-1)的NaOH溶液中,运用线性扫描伏安(LSV)曲线、交流阻... 采用脱合金化和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纳米多孔Ni和纳米多孔Ni_(3)S_(2)/Ni复合电极。通过N2吸附-脱附测试、XRD、SEM、TEM等方法表征电极的孔径分布、物相和微观结构。在1 mol·L^(-1)的NaOH溶液中,运用线性扫描伏安(LSV)曲线、交流阻抗(EIS)谱图、恒电流电解法等测试电极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50 mA·cm^(-2)时,与纳米多孔Ni相比,Ni_(3)S_(2)/Ni合金具有更低的析氢过电位以及更高的析氢活性,同时纳米多孔Ni_(3)S_(2)/Ni复合电极具有更低表观活化能和电子转移阻抗,进一步明确了过渡金属硫化物对电催化析氢性能的特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合金化 水热合成 析氢反应 纳米多孔ni3s2/ni复合电极
下载PDF
多孔纳米Ni3S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顺英 陈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81,共6页
通过两步液相法合成了生长在泡沫镍上的具有多孔结构的纳米Ni3S2,分别用XRD,SEM对材料进行了物相和微观形貌表征,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利用(NH4)2S2O8氧化泡沫镍时反应温度应在70℃以上,反应时间在3 h以... 通过两步液相法合成了生长在泡沫镍上的具有多孔结构的纳米Ni3S2,分别用XRD,SEM对材料进行了物相和微观形貌表征,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利用(NH4)2S2O8氧化泡沫镍时反应温度应在70℃以上,反应时间在3 h以上,合成的电极材料表面呈多孔薄层的三维结构,孔径大小分布广,并且薄层之间没有互相重叠的现象.循环伏安曲线及恒流充放电曲线显示,Ni3S2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可逆性,明显的电池电容特点.当电流密度增大10倍时,比电容只下降了35.5%,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由交流阻抗谱图可知,高频区电阻率为0.91Ω,低频区直线斜率大,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当电极材料充放电次数从0增加到1 000次时,比电容由1 015.4 F g^-1增加到1 222.7 F g^-1,增加了20.4%,表明制备的Ni3S2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镍 多孔纳米ni3s2 电化学性能 电池电容
下载PDF
Ni3S2/SiC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柳兆祥 廖欣 +2 位作者 丁丽娟 曾凡 陈建军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76-780,共5页
采用电沉积法在碳化硅纳米线薄膜上沉积镍硫合金,制备碳化硅纳米线/镍硫合金薄膜复合电极,采用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FESEM)、 X射线衍射( XRD)、阴极极化曲线(LSV)等分析测试方法对该薄膜的形貌、结构 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采用电沉积法在碳化硅纳米线薄膜上沉积镍硫合金,制备碳化硅纳米线/镍硫合金薄膜复合电极,采用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FESEM)、 X射线衍射( XRD)、阴极极化曲线(LSV)等分析测试方法对该薄膜的形貌、结构 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镍硫合金沉积层主要以Ni3S2 结晶态的形式覆盖在碳化硅纳米线薄膜表面,纳米线沉积合金前直径约80 nm ,沉积后增大到100nm左右.重点研究了Ni3S2/SiC 电极在光照前后的光电性能, 在1MKOH 溶液中的LSV曲线测试表明: Ni3S2/SiC 电极的起始电压比SiC 电极减小约200mV ;在光照下Ni3S2/ SiC电极起始电压比无光照下降低约400mV (电流密度为9 mA·cm^-2),计时电位曲线测试表明电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硫合金 碳化硅纳米线 ni3s2/siC电极 光电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