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微乳液驱油体系的构建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存川 张莉伟 +3 位作者 徐金山 曾美婷 付高峰 付玉龙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3年第1期89-94,共6页
微乳液驱油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由十二烷基甜菜碱、异丙醇和90~120石油醚等制备微乳液,采用拟三元相图法研究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比值Km对微乳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m值的增大,形成微乳区的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当Km=2时... 微乳液驱油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由十二烷基甜菜碱、异丙醇和90~120石油醚等制备微乳液,采用拟三元相图法研究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比值Km对微乳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m值的增大,形成微乳区的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当Km=2时具有最大面积。通过微乳液稀释法制备了纳米微乳液驱油剂,采用激光散射系统和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分别测定其粒径分布和界面张力,结果表明:浓度为0.25%的平均粒径为149.0 nm;浓度为0.3%时具有最低界面张力为1.780 44 mN/m。实验室评价了纳米微乳液驱油剂的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均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浓度为0.5%时具有最大起泡高度为140 mm;浓度为0.3%时有最大乳化效率为55.0%;浓度为0.2%时具有最大洗油效率为88.39%;浓度为0.3%时总驱油采收率为86.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乳液 驱油剂 三元相图 助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致密低压气藏纳米微乳液防水锁剂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陈志豪 孙文安 +3 位作者 陈海涌 苏国辉 胡名家 赵众从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9期2158-2162,共5页
针对低渗储层易受到水锁伤害的问题,合成了一种含氟纳米微乳液防水锁剂M916。相较于传统防水锁剂,M916具有小尺寸和核壳结构特征。该结构能够降低M916在近井地带的吸附,实现深部防水锁。实验结果表明:M916的尺寸约为20nm,可通过纳米级孔... 针对低渗储层易受到水锁伤害的问题,合成了一种含氟纳米微乳液防水锁剂M916。相较于传统防水锁剂,M916具有小尺寸和核壳结构特征。该结构能够降低M916在近井地带的吸附,实现深部防水锁。实验结果表明:M916的尺寸约为20nm,可通过纳米级孔喉,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达到中性润湿,能同时降低水锁对支撑裂缝及储层基质的伤害。此外,M916与一体化压裂液的配伍性良好,在一体化压裂液中添加0.3%纳米微乳液防水锁剂,施工后见气返排率最低,见气时间最短,试气产量最高,体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乳液 防水锁 核壳结构 小尺寸
下载PDF
纳米微乳液法制备球形氧化锆粉体及其致密化行为 被引量:21
3
作者 马天 黄勇 +1 位作者 杨金龙 何锦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27-1131,共5页
以水/环己烷/曲拉通-100/正己醇四元油包水微乳体系中的微乳液滴为纳米微反应器,通过分别增溶在微反应器中的氧氯化锆和沉淀剂(氨水)发生反应,可以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球形度较好的纳米级超细氧化锆粉体.实验中采用粒度分析仪,XRD,SEM,... 以水/环己烷/曲拉通-100/正己醇四元油包水微乳体系中的微乳液滴为纳米微反应器,通过分别增溶在微反应器中的氧氯化锆和沉淀剂(氨水)发生反应,可以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球形度较好的纳米级超细氧化锆粉体.实验中采用粒度分析仪,XRD,SEM,TEM,比表面仪等对获得的粉体进行了表征,利用高温综合热分析仪分析了粉体的致密化行为,发现在烧结致密化过程中,无定型态的粉体于475℃左右结晶成为四方相的氧化锆,在1 080℃~1 280℃范围内完成致密化收缩.干压成型的坯体在1 400℃,2 h下烧结相对密度达98%以上,烧结体晶相为100%的四方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乳液 氧化锆 球形粉体 致密化行为
下载PDF
成膜性纳米微乳液封堵剂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于洪江 拓丹 熊迅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95,共4页
以苯乙烯(St)、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酰胺(AM)为反应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成膜型纳米微乳液封堵剂。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乳化剂复配比span80∶tween80=2∶1(质量比),反应单体配比为St∶MA∶AM=3∶1... 以苯乙烯(St)、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酰胺(AM)为反应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成膜型纳米微乳液封堵剂。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乳化剂复配比span80∶tween80=2∶1(质量比),反应单体配比为St∶MA∶AM=3∶1∶2(质量比),单体总浓度为25%,引发剂用量为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 h。封堵剂的粒径中值为125.5 nm,满足对页岩微裂缝封堵的尺寸条件;热重分析表明,纳米封堵剂分解温度290℃左右,热稳定性好;在钻井液体系中加入3%的封堵剂,90℃热滚16 h后,粘度和切力变化不大,流变性较稳定,且其API滤失量仅为2 m L,FLHTHP(30 min)为6.0 m L,该纳米封堵剂性能优异,封堵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膜 纳米微乳液 钻井封堵体系 反相聚合
下载PDF
高固含量聚丙烯酸酯纳米微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柯昌美 汪厚植 +3 位作者 强敏 刘兴重 赵惠忠 李轩科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5年第9期12-16,共5页
以自制属于 Gemini 型的表面活性剂 KD-1为乳化剂,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用于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研究。考察了乳化剂 KD-1用量、去离子水用量及反应温度对微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对制备的微乳液进行流体力学性能的测定,并将制备的微乳... 以自制属于 Gemini 型的表面活性剂 KD-1为乳化剂,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用于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研究。考察了乳化剂 KD-1用量、去离子水用量及反应温度对微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对制备的微乳液进行流体力学性能的测定,并将制备的微乳液和胶膜与常规方法制备的微乳液和胶膜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在 KD-1用量40 g,去离子水用量120 g,过硫酸铵引发剂用量0.46 g,反应温度80℃优化条件下制备的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固含量达40.50%,混合单体与乳化剂比例达20.6:1,转化率97%以上,微乳液平均粒径34.3 nm,克服了目前微乳液聚合中存在乳化剂含量高,而乳液中固含量低的两大缺陷。力学性能测定说明,制备的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属于膨胀性流体。与常规方法制备的微乳液相比,粒径小,表面张力低,成膜温度有所降低,而玻璃化温度有所提高,透明度、附着力、耐水性、耐冲击强度等性能更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纳米微乳液 制备方法 粒径分布 粘度 耐水性 光泽度 附着力 冲击强度 拉伸强度 表面张力 硬度
下载PDF
致密油藏纳米微乳液性能评价与驱油机理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赵雅洁 侯吉瑞 +2 位作者 屈鸣 肖立晓 刘彦伯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8-342,354,共6页
自发渗吸为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式,但常规驱油所用的表面活性剂易被岩石吸附,吸附损失较大,在苛刻油藏中不能满足强化采油的使用要求,提高自发渗吸采收率效果不明显。以环辛烷、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乳化剂、乙二醇、三乙醇胺为原... 自发渗吸为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式,但常规驱油所用的表面活性剂易被岩石吸附,吸附损失较大,在苛刻油藏中不能满足强化采油的使用要求,提高自发渗吸采收率效果不明显。以环辛烷、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乳化剂、乙二醇、三乙醇胺为原料,制得以有机相为内相、表面活性剂为壳膜的纳米微乳液。通过界面张力及润湿反转实验揭示了其驱油机理,通过自发渗吸实验验证了提高采收率效果。结果表明,0.3%的纳米微乳液体系粒径尺寸约为10 nm,油水界面张力为3.56 mN/m,可将油湿石英片表面的润湿性(130.6°)反转为水湿表面(11.7°),具有良好的润湿反转能力。岩心在该乳液中的最终自发渗吸采收率为43.2%,约为水的2.4倍,自发渗吸提高采收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乳液 润湿反转 界面张力 自发渗吸 致密油藏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纳米微乳液降压增注体系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吕文斌 王博 +1 位作者 曹耀平 李磊 《当代化工》 CAS 2022年第2期370-373,共4页
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容易产生地层损害,进而造成注水压力升高,注水量下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因此,以表面活性剂和纳米硅材料为主要处理剂,结合相关助剂,研制了一种适合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的纳米微乳液降压增注体系,并评价了其配... 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容易产生地层损害,进而造成注水压力升高,注水量下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因此,以表面活性剂和纳米硅材料为主要处理剂,结合相关助剂,研制了一种适合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的纳米微乳液降压增注体系,并评价了其配伍性、粒径分布、界面张力、润湿性、防膨性能以及降压增注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并且其平均粒径低于20 nm,能够确保不对注水井储层造成二次伤害;纳米微乳液降压增注体系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润湿性能以及防膨性能,当纳米微乳液的质量分数为0.5%时,可以使界面张力降低至10^(-3)mN·m^(-1)数量级,使岩心表面润湿性由强亲水转变为弱亲水,对储层段岩屑的防膨率可以达到95%以上;此外,天然岩心水驱后注入0.5 PV纳米微乳液降压增注体系,能使岩心驱替压力降低35%以上,起到了良好的降压增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注水井 纳米微乳液 性能评价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微纳米乳液增注技术实验研究
8
作者 兰爽 张顶学 +1 位作者 王勇 杨昊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3-558,共6页
基于纳米材料在低渗透油藏中良好的降压增注前景,对微纳米乳液作为增注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纳米粒度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岩心驱替装置等对微纳米乳液的基本性能进行评价,并对注入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微纳米乳液粒径较... 基于纳米材料在低渗透油藏中良好的降压增注前景,对微纳米乳液作为增注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纳米粒度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岩心驱替装置等对微纳米乳液的基本性能进行评价,并对注入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微纳米乳液粒径较小,有一定的吸附性和改变润湿性的能力,能将岩石表面润湿性由强水湿变为弱水湿;该微纳米乳液具有良好的耐温性、防膨性、配伍性,当注入含量为0.5%(w)时,油-水表面张力最低降至0.60 mN/m;当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单一段塞焖井、注入含量为0.3%(w)、注入流量为0.1 mL/min时,注水压力降低16.87%。基于实验室研究结果,现场试验6井次,平均注水压力下降1.8 MPa,日增注35 m^(3),有效持续时间达362 d,为低渗透油藏纳米降压增注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超低渗 注入参数优化 降压增注 注水开发
下载PDF
纳米SiO_(2)微乳液对鄂南致密油藏的降压增注效果
9
作者 吴可 文守成 +1 位作者 邵伟 许明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红河油田长8油藏断裂结构复杂,属于低孔超低渗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且基质残余油饱和度高,水相渗透率低,注水压力上升速度快,已超过裂缝重启压力,水窜现象严重,注水开发效果差。结合纳米粒子与微乳液特性设计了一种纳米SiO_(2)微乳液降... 红河油田长8油藏断裂结构复杂,属于低孔超低渗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且基质残余油饱和度高,水相渗透率低,注水压力上升速度快,已超过裂缝重启压力,水窜现象严重,注水开发效果差。结合纳米粒子与微乳液特性设计了一种纳米SiO_(2)微乳液降压增注体系,系统评价了该体系耐温性、降低界面张力能力、增溶性及与地层配伍性,并开展了岩心降压增注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SiO_(2)微乳液体系不仅抗温、抗盐性良好,且界面活性高,油水界面张力可降至10^(-2)mN/m左右;纳米SiO_(2)微乳液体系的油增溶性能良好,增溶量达到6.5 mL/30 mL。岩心降压增注实验结果显示,向水测渗透率约为0.4×10^(-3)μm^(2)的岩心中注入2 PV质量分数为1%的纳米SiO_(2)微乳液体系,降压效率达到28%以上,降压增注效果明显,能满足现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南致密油藏 降压增注 纳米SiO_(2)体系 超低渗油藏 岩心驱替
下载PDF
纳米聚丙烯酸酯微乳液改性纳米CaCO_3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柯昌美 汤宁 +3 位作者 胡永 王全全 陈卉 易祥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79-382,共4页
分别采用聚丙烯酸酯乳液和纳米级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对纳米CaCO3进行改性,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改性纳米CaCO3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CaCO3由亲水疏油性变为亲油疏水性,纳米级聚丙烯酸酯微乳液与纳... 分别采用聚丙烯酸酯乳液和纳米级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对纳米CaCO3进行改性,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改性纳米CaCO3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CaCO3由亲水疏油性变为亲油疏水性,纳米级聚丙烯酸酯微乳液与纳米CaCO3粒子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并包覆到纳米CaCO3粒子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3 表面改性 纳米聚丙烯酸酯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的微乳液法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静 吴曼露 潘荣楷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5-59,共5页
采用油酸/正丁醇/NaOH溶液组成的微乳体系制备了纳米氧化锌,采用TG-DTA热分析、X-射线衍射(XRD)、激光粒度分布仪、荧光光度计、红外光谱法对产物进行表征.XRD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ZnO为六方晶型,平均粒径为23.9 nm,明显小于激光... 采用油酸/正丁醇/NaOH溶液组成的微乳体系制备了纳米氧化锌,采用TG-DTA热分析、X-射线衍射(XRD)、激光粒度分布仪、荧光光度计、红外光谱法对产物进行表征.XRD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ZnO为六方晶型,平均粒径为23.9 nm,明显小于激光粒度分析结果.荧光分析结果表明,425 nm左右处有一荧光蓝紫光发射峰.红外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煅烧温度升高和制备微乳体系中碱浓度的增大,Zn-O伸缩振动峰的吸收频率发生明显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水溶性PEO—PPO—PEO包裹Fe3O4纳米微粒的可控制备
12
作者 程文正 邵红琴 +3 位作者 王现红 李明雪 吴君华 刘红玲 《纳米科技》 2014年第1期13-16,37,共5页
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EO—PPO—PEO)作表面活性剂,采用纳米微乳液法还原Fe(Ⅱ)-乙酰丙酮化合物(Fe^Ⅱ(acac)2),制备粒径可控、单分散、水溶性Fe3O4纳米微粒,并进行了相关的表征测试。从傅里叶变换红... 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EO—PPO—PEO)作表面活性剂,采用纳米微乳液法还原Fe(Ⅱ)-乙酰丙酮化合物(Fe^Ⅱ(acac)2),制备粒径可控、单分散、水溶性Fe3O4纳米微粒,并进行了相关的表征测试。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中可以看出,共聚物PEO—PPO—PEO包裹在Fe3O4纳米微粒表面;透射电镜(TEM)显示纳米颗粒分散性好,呈球形;高斯拟合表明,不同物料配比合成的Fe3O4粒子大小、粒径分布不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说明,Fe3O4纳米颗粒室温下为超顺磁性或软铁磁性。由于PEO-PPO—PEO具有亲水性,PEO—PPO—PEO包裹的Fe3O4纳米微粒不用进一步处理即可转移到水相中,在生物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 FE3O4 纳米粒子 纳米微乳液 高斯拟合
下载PDF
修饰纳米CdS/聚合物的界面相互作用与光学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容敏智 章明秋 +1 位作者 梁海春 曾汉民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0-138,共9页
采用微乳液法结合原位表面修饰合成了纳米尺度的硫化镉粒子,采用溶液共混和静态铺膜方法制备了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体系,以研究纳米粒子与聚合物间的界面作用.结果表明,经修饰的纳米CdS粒子比较均匀地分散于聚合物基体内,纳米粒子与聚... 采用微乳液法结合原位表面修饰合成了纳米尺度的硫化镉粒子,采用溶液共混和静态铺膜方法制备了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体系,以研究纳米粒子与聚合物间的界面作用.结果表明,经修饰的纳米CdS粒子比较均匀地分散于聚合物基体内,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基体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根据复合体系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了表面修饰(表面修饰剂种类、表面修饰剂用量等)对纳米粒子的分散以及复合体系界面特性的影响,证实了表面修饰剂具有促进纳米粒子分散和消除粒子表面缺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界面作用 纳米硫化镉 表面修饰 光学性能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Copper-Doped ZnS Nanoparticles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韵慧 李磊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2年第3期152-155,共4页
ZnS ∶Cu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microemulsion method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ize of the particles is 2-8 nm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technique. X-ray... ZnS ∶Cu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microemulsion method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ize of the particles is 2-8 nm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technique.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articles are cubic crystal structure, the same structure as the bulk ZnS materials. Ultraviolet absorption demonstrates an increased bandgap due to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um shows there is a single green emission band at 482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 ZnS ∶Cu MICROEMULSION optical properties LUMINESCENCE
下载PDF
生态地膜技术防风固沙
15
《环境导报》 2003年第6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纳米微乳液 防风固沙林 环境保护 生态地膜技术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Ni nanoparticles plating by electrodeposition using reverse microemulsion as template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海晖 彭春玉 +5 位作者 付超鹏 安静 邹贺 王一栋 许岩 旷亚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40-44,共5页
Ni nanoparticles plating was prepared in reverse microemulsion. The deposition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Brownian motion of water pools in the reverse microemulsion and the adsorption of water pools on the electrode... Ni nanoparticles plating was prepared in reverse microemulsion. The deposition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Brownian motion of water pools in the reverse microemulsion and the adsorption of water pools on the electrode surface. Effects of electrolytic parameters on the size of Ni particles were studied. The performances of hydrogen evolution and hydrogen storage of the Ni nanoparticles plating electrode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ize of Ni nanoparticle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Ni2+ concentration and the decrease of current density. The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of Ni nanoparticles plating electrode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bulk Ni electr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 nanoparticles reverse microemulsion ELECTRODEPOSITION electrolytic parameters
下载PDF
技术开发
17
《印染》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中力工贸有限公司 产品鉴定 丝光羊毛平滑剂ZL-9680 棉用增深整理剂 纳米级功能有机硅 印染助剂
下载PDF
水溶性La_(0.88)Sr_(0.12)MnO_3纳米粒子的非水相合成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文正 苏玮 +5 位作者 刘晓 李雪梅 方宁 王现红 吴君华 刘红玲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采用纳米微乳液法,以三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为表面活性剂,乙酰丙酮镧(III),乙酰丙酮锰(III)和乙酰丙酮锶(II)为前驱体,1,2-十六烷二醇为还原剂成功合成了水溶性La0.88Sr0.12MnO3纳米粒子.FT-IR分析证实... 采用纳米微乳液法,以三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为表面活性剂,乙酰丙酮镧(III),乙酰丙酮锰(III)和乙酰丙酮锶(II)为前驱体,1,2-十六烷二醇为还原剂成功合成了水溶性La0.88Sr0.12MnO3纳米粒子.FT-IR分析证实该纳米粒子表面存在PEO-PPO-PEO分子,XRD和TEM分析表明该纳米粒子基本上呈球形、粒径分布窄、结晶度高,VSM测试表明该纳米粒子室温下显示软铁磁性.纳米粒子在水中快速和高效的分散收集过程,表明该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磁操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0.88Sr0.12MnO3纳米粒子 纳米微乳液 软铁磁性 水溶性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Y2O3 nanoparticles on reducing the content of tar in cigarettes
19
作者 YANG Zhi-hong YANG Zhi-yu +3 位作者 YU Xiao-bin XU Fei-guang WANG Chang-long NIE Ji-lan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7年第1期17-20,共4页
Y2O3 nanoparticles prepared in microemulsion, which were sprayed on cut tobacco, can reduce tar in cigarettes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content of tar in many brands of cigarette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Y2... Y2O3 nanoparticles prepared in microemulsion, which were sprayed on cut tobacco, can reduce tar in cigarettes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content of tar in many brands of cigarette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Y2O3 nanoparticles can reduce tar in cigarettes effectively and have no influence on nicotine when the addition of Y2O3 nanoparticles is 0,5-1.2%. The smaller the grain size of Y2O3 nanoparticles is,the more effective tar reduction is. The principle of reducing tar in cigarettes is studied preliminar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O3 nanoparticles CIGARETTE tar content
下载PDF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Fe_3O_4/P (NaUA-St-BA) magnetic composite nano particles
20
作者 周春华 张书香 +2 位作者 刘威 王英姿 杨鸿昌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4年第6期690-693,共4页
Fe3O4/P (NaUA-St-BA) core-shell composite micro spheres were in situ prepared by soapless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nd butyl acrylate, with Fe3O4magnetic colloidal particles coated with NaUA. The results of IR and ... Fe3O4/P (NaUA-St-BA) core-shell composite micro spheres were in situ prepared by soapless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nd butyl acrylate, with Fe3O4magnetic colloidal particles coated with NaUA. The results of IR and XRD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esired polymer chains have been covalently bonded to the surface of Fe3O4 nano particles. The morphology analysis by TEM confirmed that the composite particles have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and a relatively uniform diameter of about 100nm.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obtained composite latex particles were measured by VSM and found that they exhibited super paramagnetic properties. Finally, the prepared magnetic composite particles latex is stable for several mon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 magnetic colloidal particles Soapless emulsion core-shell structure NaU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