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晶ZrO_2∶Er^(3+)的制备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秀明 吕树臣 刘金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8-382,共5页
制备了纳米晶ZrO2∶Er3+发光粉体,所制备的粉体室温下具有Er3+离子特征荧光发射,主发射有蓝光和绿光两部分,其中位于406,474nm的蓝光较强。对不同煅烧温度下所制备的样品研究表明:因不同温度下所制得样品的晶相不同,绿光区的发光中心也... 制备了纳米晶ZrO2∶Er3+发光粉体,所制备的粉体室温下具有Er3+离子特征荧光发射,主发射有蓝光和绿光两部分,其中位于406,474nm的蓝光较强。对不同煅烧温度下所制备的样品研究表明:因不同温度下所制得样品的晶相不同,绿光区的发光中心也不同。当四方相和单斜相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发光最强。同时观测到Er3+离子的上转换发射(包括绿光和红光两部分)。讨论了上转换发射的跃迁机制,976nm激发下的上转换过程是双光子过程。荧光强度与Er3+的掺杂浓度关系研究表明,Er3+在ZrO2中有浓度猝灭现象,最适宜掺杂浓度的原子数分数为0.9%(Er3+/Zr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ro2∶Er^3+ 室温发射 基质 上转换
下载PDF
纳米晶ZrO_2(CaO)∶Er^(3+)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2
作者 刘冬云 吕树臣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52-55,71,共5页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Er3+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不同的纳米晶ZrO2(CaO)∶Er3+系列发光粉体,所制备的粉体均具有Er3+离子特征强室温荧光发射.同时观测到Er3+离子的上转换发射.讨论了上转换发射的跃迁机制,976 nm激发下的上转换过程是...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Er3+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不同的纳米晶ZrO2(CaO)∶Er3+系列发光粉体,所制备的粉体均具有Er3+离子特征强室温荧光发射.同时观测到Er3+离子的上转换发射.讨论了上转换发射的跃迁机制,976 nm激发下的上转换过程是双光子过程.荧光强度与掺Er3+浓度关系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用378nm荧光激发,分别测量了Er3+不同浓度800℃煅烧样品的发射谱,掺Er3+浓度达0.6%(摩尔分数)时达到最大,然后又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ro2(CaO)∶Er3+ 室温发射 基质 上转换
下载PDF
纳米晶ZrO_2∶Pr^(3+)与ZrO_2∶Pr^(3+),Sm^(3+)发光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金霞 吕树臣 李秀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5-609,共5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ZrO2∶Pr3+粉体,所制备的纳米晶ZrO2∶Pr3+粉体中Pr3+的强室温特征发射的两个主发射带为1D2—3H4和3P0—3H4跃迁。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纳米晶ZrO2∶Pr3+晶体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发光不同;ZrO2基质向Pr3+有能...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ZrO2∶Pr3+粉体,所制备的纳米晶ZrO2∶Pr3+粉体中Pr3+的强室温特征发射的两个主发射带为1D2—3H4和3P0—3H4跃迁。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纳米晶ZrO2∶Pr3+晶体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发光不同;ZrO2基质向Pr3+有能量传递,在高温煅烧得到的单斜相配位场中能量传递较好。荧光强度与Pr3+浓度的关系研究表明:3P0和1D2能级有不同的猝灭规律,由于[1D2,3H4]→[1G4,3F4]的交叉弛豫,使得1D2—3H4跃迁的猝灭浓度很低,在我们的实验中,掺0.1 mol%Pr3+时1D2—3H4跃迁发射最强,掺2 mol%Pr3+时3P0—3H4跃迁发射最强。文章制备的纳米晶ZrO2∶Pr3+,Sm3+中Sm3+的4G5/2—6H7/2跃迁荧光峰因Pr3+加入而增强,这除了两种离子某些能级相近产生荧光发射的叠加效应外,还存在Pr3+→Sm3+的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共沉淀法 纳米zro2:Pr^3+ zro2:Pr^3+ Sm^3+ 能量传递
下载PDF
纳米晶ZrO_2:Sm^(3+)的制备与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金霞 吕树臣 李秀明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7-870,共4页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Sm3+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不同的纳米晶ZrO2∶Sm3+系列发光粉体,所制备的粉体均具有Sm3+离子特征强室温荧光发射。通过XRD分析发现:经600℃煅烧2h后制备的纳米晶ZrO2∶Sm3+是四方相结构;经800℃煅烧2h得到的样品...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Sm3+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不同的纳米晶ZrO2∶Sm3+系列发光粉体,所制备的粉体均具有Sm3+离子特征强室温荧光发射。通过XRD分析发现:经600℃煅烧2h后制备的纳米晶ZrO2∶Sm3+是四方相结构;经800℃煅烧2h得到的样品,以四方相为主,有少量单斜相;经950℃煅烧2h后得到的样品,以单斜相为主,四方相的比例较小。不同煅烧温度下样品发光性质研究表明:因经不同温度煅烧制备的样品所处晶体场环境不同,发光中心也不同,经800和950℃煅烧的样品中稀土离子占据两种不同的格位,其一为四方相格位,其二是单斜相格位;ZrO2基质与Sm3+之间有能量传递,单斜相结构更有利于能量传递。荧光强度与掺Sm3+浓度关系研究表明:荧光强度先随Sm3+浓度提高而增强,在浓度达0.7%(摩尔分数)时达到最大,然后又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稀土掺杂 纳米zro2:Sm^3+ 能量传递 稀土
下载PDF
纳米晶ZrO_2∶Eu^(3+)的制备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秀明 吕树臣 刘金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0-224,共5页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ZrO2∶Eu3+发光粉体。室温下观测到Eu3+离子的强特征发射,主发射分别在590, 604nm处。观测到Eu3+离子电荷迁移态,并与其他研究系统观测到的Eu3+离子电荷迁移态基本相同。比较了不同掺杂比例和不同煅烧温度对E...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ZrO2∶Eu3+发光粉体。室温下观测到Eu3+离子的强特征发射,主发射分别在590, 604nm处。观测到Eu3+离子电荷迁移态,并与其他研究系统观测到的Eu3+离子电荷迁移态基本相同。比较了不同掺杂比例和不同煅烧温度对Eu3+离子特征发射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掺杂比例不同时,当n(Eu3+ )∶n(Zr4+ )为6%样品发射相对最强。而当掺杂比例相同改变煅烧温度时, 600℃煅烧的样品发光较强。分析了Eu3+离子对ZrO2 晶相的稳定作用。铕掺杂的纳米晶二氧化锆样品,随着样品煅烧温度的升高,样品的晶相结构只发生了细微变化。而纯纳米晶二氧化锆在煅烧温度升高时晶相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明Eu3+离子起到了稳定ZrO2 基质晶相的作用。研究发现二氧化锆掺铕样品有较高的浓度猝灭,发射较强且色纯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ro2 EU^3+ 共沉淀法 光致发光 掺杂 能量传递
下载PDF
980 nm LD激发下Yb^(3+),Er^(3+)∶Y_2O_3纳米晶粉体的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15
6
作者 章健 王士维 +2 位作者 安丽琼 刘敏 陈立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9-793,共5页
用共沉淀法合成出Yb3+,Er3+离子双掺杂的Y2O3粉体,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制备粉体为立方Y2O3结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其颗粒形状为球形,粒径为60~80 nm;该粉体在波长为980 nm的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发射出中心波长为562 nm的绿色和660... 用共沉淀法合成出Yb3+,Er3+离子双掺杂的Y2O3粉体,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制备粉体为立方Y2O3结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其颗粒形状为球形,粒径为60~80 nm;该粉体在波长为980 nm的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发射出中心波长为562 nm的绿色和660 nm的红色上转换荧光,分别对应于Er3+离子的4S3/2/2H11/2→4I15/2跃迁和4F9/2→4I15/2跃迁。发光强度和激发功率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均为双光子过程,能量传递和激发态吸收是上转换发光的主要机制。由于其高效的上转换发光性能,这种材料有可能应用于荧光标记和红外探测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O3纳米粉体 上转换发光 激发态吸收 能量传递
下载PDF
ZrO_2-8 mol% Y_2O_3纳米晶的碱性水热法合成及其烧结体的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陶为华 马桂林 +1 位作者 周丽 陈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955-1959,共5页
以湿化学法制得Zr(OH) 4 和Y(OH) 3 的共沉淀为前驱体 ,在碱性介质中用水热法合成了ZrO2 8mol %Y2 O3 立方相纳米晶 .研究发现 ,不同水热反应温度、时间及pH值均对立方相纳米晶晶粒大小有较显著影响 .将ZrO2 8mol%Y2 O3 纳米晶在较低... 以湿化学法制得Zr(OH) 4 和Y(OH) 3 的共沉淀为前驱体 ,在碱性介质中用水热法合成了ZrO2 8mol %Y2 O3 立方相纳米晶 .研究发现 ,不同水热反应温度、时间及pH值均对立方相纳米晶晶粒大小有较显著影响 .将ZrO2 8mol%Y2 O3 纳米晶在较低温度 (14 0 0℃ )下烧结制得了致密的固体电解质陶瓷样品 ,比通常高温固相反应法采用的烧结温度 (>15 5 0℃ )降低了 15 0℃以上 .测定了陶瓷样品 60 0~ 10 0 0℃下的氧浓差电池电动势及氧泵 (氧的电化学透过 )性能 .结果表明 ,用本研究方法制得的烧结体在高于 80 0℃时的氧离子迁移数为 1,具有优良的氧离子导电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8 三氧化二钇 纳米 碱性水热合成 烧结体 电性能 固体电解质 氧化锆陶瓷
下载PDF
Er^(3+)/Yb^(3+)共掺杂SrF_2纳米晶的合成及上转换发光特性 被引量:5
8
作者 杨魁胜 翟海青 +2 位作者 崔光 高艳敏 曹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5-859,共5页
利用水热法以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合成了Er3+和Yb3+共掺的SrF2纳米晶。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研究了不同Er3+离子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掺杂浓度比,讨论了退火温度对样品发光的影响及样品的协作敏化和声子辅助共振... 利用水热法以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合成了Er3+和Yb3+共掺的SrF2纳米晶。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研究了不同Er3+离子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掺杂浓度比,讨论了退火温度对样品发光的影响及样品的协作敏化和声子辅助共振能量传递的上转换发光机制。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样品的结构和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水热法在180℃保温13 h下,合成的样品粒径约为50 nm;当cYb3+∶cEr3+=4∶1,而对Er3+掺杂浓度为1.3mol%时,样品上转换发光强度达到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上转换 纳米 SrF2∶Er3+ Yb3+
下载PDF
Y_2O_3和CeO_2复合掺杂ZrO_2纳米晶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9
9
作者 庞松 侯书恩 +1 位作者 张涛 刘贺年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5-759,共5页
以ZrOCl2.8H2O,Y2O3,Ce(NO3)3.5.5H2O为原料,NH3.H2O作沉淀剂,少量表面活性剂PE作分散剂,采用反向共沉淀-喷雾干燥法,结合物理、化学分散技术,成功地制备了Y2O3,CeO2复合掺杂ZrO2纳米粉末。通过DSC-TG,XRD,XPS,BET和SEM等方法对所制... 以ZrOCl2.8H2O,Y2O3,Ce(NO3)3.5.5H2O为原料,NH3.H2O作沉淀剂,少量表面活性剂PE作分散剂,采用反向共沉淀-喷雾干燥法,结合物理、化学分散技术,成功地制备了Y2O3,CeO2复合掺杂ZrO2纳米粉末。通过DSC-TG,XRD,XPS,BET和SEM等方法对所制得粉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Ce0.1Y0.1Zr0.8O1.95化学计量比制备的多元氢氧化物胶体经过喷雾干燥处理后,在500℃基本完成水合氧化物的分解,577℃附近完成由非晶相向立方相的转变;经过580-1000℃煅烧后,CeO2和Y2O3已经完全固溶到ZrO2中,形成类质同相体,该粉末系列均属于立方相萤石结构;掺杂进入ZrO2晶格中的Ce呈+4价形式存在;比表面积由22.0 m^2.g^-1(580℃煅烧)减至4.97 m^2.g^-1(1000℃煅烧);SEM结果显示800℃煅烧的该粉末颗粒尺寸分布均匀,多呈类球状,且粒径在50-8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ro2粉末 反向共沉淀-喷雾干燥法 Y2O3 CeO2复合掺杂 稀土
下载PDF
ZrO2:Tb^3+纳米晶的离子交换法制备及其发光特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莎仁 李霞 王喜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4-848,共5页
以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交换介质,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稀土Tb3+离子掺杂的ZrO2∶Tb3+纳米晶。通过XRD,TG-DSC,TEM,HRTEM等手段分析了样品制备过程的物相变化及晶粒形貌,用荧光光度计研究了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以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交换介质,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稀土Tb3+离子掺杂的ZrO2∶Tb3+纳米晶。通过XRD,TG-DSC,TEM,HRTEM等手段分析了样品制备过程的物相变化及晶粒形貌,用荧光光度计研究了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前驱沉淀物经800℃焙烧处理2 h,制备出近方型形貌,颗粒分散性好、尺寸约为40 nm的四方相ZrO2∶Tb3+纳米晶,当焙烧温度升高到900℃以上时样品出现了少量单斜晶相,而经800℃焙烧处理的纯ZrO2是以四方相和单斜相同时存在,说明稀土Tb3+离子的掺杂对ZrO2基质的四方晶相起到稳定作用。由ZrO2∶Tb3+的等角三维荧光光谱图显示Tb3+在ZrO2基质中的最佳激发波长为290 nm;在290 nm波长光的激发下观察到纳米ZrO2中Tb3+的发射峰位于491,545,582 nm分别对应于Tb3+的5D4→7F6、5D4→7F5、5D4→7F4能级跃迁,以491,545 nm的发射峰最强,其中经800℃焙烧处理的样品其5D4→7F6跃迁发射与5D4→7F5跃迁发射强度几乎相同,说明该法制备的纳米ZrO2∶Tb3+中5D4→7F6跃迁发射增强,使Tb3+发光的蓝色成分增加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Tb3+纳米 离子交换法 发光特性
下载PDF
低温凝胶燃烧法合成Y_2O_3:Er^(3+),Yb^(3+)纳米晶上转换发光材料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能利 王坤 +2 位作者 杨柳 玄洪栋 张希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9-624,共6页
分别以柠檬酸和甘氨酸为燃烧剂,采用低温凝胶燃烧法合成了Er3+、Yb3+共掺Y2O3纳米晶粉体。通过TG-DSC、XRD、SEM等分析手段对两种燃烧剂所对应的反应过程及纳米晶粉体的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氨酸法具有更高的反应效率、更好的... 分别以柠檬酸和甘氨酸为燃烧剂,采用低温凝胶燃烧法合成了Er3+、Yb3+共掺Y2O3纳米晶粉体。通过TG-DSC、XRD、SEM等分析手段对两种燃烧剂所对应的反应过程及纳米晶粉体的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氨酸法具有更高的反应效率、更好的粉体分散性及粒径均匀性。在980 nm激光二极管(LD)激发下,对甘氨酸法所得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性能分析表明,绿光和红光发射谱带分别来自于Er3+的4S3/2/2H11/2→4I15/2和4F9/2→4I15/2跃迁。此外,对Er3+和Yb3+掺杂浓度、粉体煅烧温度对纳米晶样品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燃烧法 Y2O3∶Er3+ Yb3+ 纳米 上转换
下载PDF
纳米晶ZrO_2:Dy^(3+)的制备与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巍 吕树臣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18-2023,共6页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ZrO2:Dy3+发光粉体,对不同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的系列样品,均观测到Dy3+离子的室温强特征发射.样品的晶相与发射性质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样品经600℃~950℃热处理后,晶相经历从四方相到以单斜相为主的变化...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ZrO2:Dy3+发光粉体,对不同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的系列样品,均观测到Dy3+离子的室温强特征发射.样品的晶相与发射性质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样品经600℃~950℃热处理后,晶相经历从四方相到以单斜相为主的变化;由于晶相的变化,发现有两个发光中心,分别位于四方相和单斜相.激发Dy3+的6P7/2能级,当稀土离子处在四方相(格位一)时有利于483nm和583nm的发射,当稀土离子处在单斜相(格位二)时有利于490nm和577nm的发射.基质ZrO2和Dy3+离子之间有能量传递,950℃时能量传递效果最好.荧光强度与掺Dy3+离子浓度关系表明,Dy3+在纳米晶ZrO2中的最适合掺杂浓度与ZrO2的晶相有关,四方相时,最适合掺杂浓度为0.5%,混合相时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ro2:Dy^3+ 光致发光 能量传递 稀土掺杂
下载PDF
纳米晶ZrO_2∶Dy^(3+)的光致发光和能量传递性质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巍 吕树臣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6-181,共6页
研究了Dy3+离子掺杂的ZrO2纳米粉体的光致发光性质。观测到Dy3+离子的室温强特征发射和浓度猝灭现象以及基质ZrO2与Dy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发现了煅烧温度对样品的晶相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煅烧温度的变化,晶相也随之改变。晶相的改... 研究了Dy3+离子掺杂的ZrO2纳米粉体的光致发光性质。观测到Dy3+离子的室温强特征发射和浓度猝灭现象以及基质ZrO2与Dy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发现了煅烧温度对样品的晶相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煅烧温度的变化,晶相也随之改变。晶相的改变使样品的荧光发射产生较大的差异,并观测到两个发射中心。通过对荧光强度与激活离子Dy3+离子浓度的关系研究发现,Dy3+离子在纳米ZrO2基质中存在浓度猝灭现象,最佳掺杂浓度取决于ZrO2基质的晶相,不同晶相导致不同的猝灭浓度,当基质晶相表现为四方相时,猝灭浓度为0.5%,而基质晶相为混合相时,猝灭浓度为1%。能量传递也依赖于样品的晶相。当煅烧温度为950℃时能量传递效果最好,并且从微观结构上给出了解释基质与Dy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ro2:Dy^3+ 光致发光 能量传递 浓度猝灭
下载PDF
纳米晶ZrO_2:Tm^(3+)制备与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金霞 吕树臣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29-1132,1040,共5页
本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ZrO2∶Tm3+荧光粉,并对它的晶体结构、颗粒大小和光致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以此工艺制备的纳米晶ZrO2:Tm3+含有单斜相和四方相两种微观结构,四方相的含量与热处理的温度有关,Tm3+离子的掺入... 本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ZrO2∶Tm3+荧光粉,并对它的晶体结构、颗粒大小和光致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以此工艺制备的纳米晶ZrO2:Tm3+含有单斜相和四方相两种微观结构,四方相的含量与热处理的温度有关,Tm3+离子的掺入有稳定ZrO2四方晶相的作用。测量了各样品的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当以264nm(3H6→3P2)和359nm(3H6→1D2)光激发分别得到Tm3+的355nm(1I6→3H4或3P0→3H4)和459nm(3P0、1I6→3F4或1D2→3H4)的较强荧光发射。通过对荧光强度与激活离子Tm3+浓度的关系研究发现:荧光强度先随浓度提高而增强,在浓度达1%摩尔数时达到最大,然后又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体结构 纳米 zro2:Tm^3+
下载PDF
ZrO_2-10% Dy_2O_3纳米晶的碱性水热法合成及其烧结体的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陶为华 马桂林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8-333,共6页
以湿化学法制得Zr(OH)4和Dy(OH)3的共沉淀为前驱体, 在碱性介质(pH=7.60~13.89)中用水热法合成了ZrO2-10% Dy2O3(摩尔分数)立方相纳米晶. 研究发现, 纳米晶粒径随着反应介质pH值的增大而增大;同时纳米晶粒径随着水热反应介质温度的升... 以湿化学法制得Zr(OH)4和Dy(OH)3的共沉淀为前驱体, 在碱性介质(pH=7.60~13.89)中用水热法合成了ZrO2-10% Dy2O3(摩尔分数)立方相纳米晶. 研究发现, 纳米晶粒径随着反应介质pH值的增大而增大;同时纳米晶粒径随着水热反应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将ZrO2-10% Dy2O3纳米晶在1400 ℃下烧结制得了致密的固体电解质陶瓷样品, 比通常高温固相反应法采用的烧结温度(>1550 ℃)降低了150 ℃以上. 还用交流阻抗谱法及氧浓差电池法研究了ZrO2-10% Dy2O3陶瓷样品在600~1000 ℃下的离子导电特性. 结果表明, 该陶瓷样品在600~1000 ℃下氧离子迁移数为1, 氧离子电导率的最大值为2.2×10-2 S·cm-1, 是一个优良的氧离子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10% Dy2O3 纳米 固体电解质 水热合成 稀土
下载PDF
(ZrO_2)_(0.92)(Gd_2O_3)_(0.08)纳米晶的水热合成及其烧结体的电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丽 马桂林 陶为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63-1168,共6页
用新制备的(Gd,Zr)(OH)x·yH2O共沉淀作前驱体,在强碱性介质中用水热法合成了(ZrO2)0.92(Gd2O3)0.08纳米立方晶,考察了反应温度、pH值等水热反应条件对纳米晶粒大小的影响。将(ZrO2)0.92(Gd2O3)0.08纳米晶在较低的温度(1400℃)下烧... 用新制备的(Gd,Zr)(OH)x·yH2O共沉淀作前驱体,在强碱性介质中用水热法合成了(ZrO2)0.92(Gd2O3)0.08纳米立方晶,考察了反应温度、pH值等水热反应条件对纳米晶粒大小的影响。将(ZrO2)0.92(Gd2O3)0.08纳米晶在较低的温度(1400℃)下烧结,制得了致密的固体电解质陶瓷样品,与通常的高温固相合成方法相比,烧结温度降低了150℃以上。本文还测定了陶瓷样品600~1000℃下氧浓差电池电动势及氧泵(氧的电化学透过)性能。结果表明,陶瓷样品在高于800℃时是纯氧离子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0.92(Gd2O3)0.08 纳米 水热合成 烧结体 电性能 氧泵
下载PDF
(ZrO_2)_(1-x)(Yb_2O_3)_x纳米晶的水热法合成及其烧结体的电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剑莉 刘荣梅 +2 位作者 康新华 于玠 马桂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1-335,共5页
(ZrO2)1-x(Yb2O3)x (x=0.07, 0.09, 0.11) nanocrystallites were hydrothermally prepared in basic media by using co-precipitated Zr(OH)4 and Yb(OH)3 as precursor. The nanocrystallites have small particle sizes of ... (ZrO2)1-x(Yb2O3)x (x=0.07, 0.09, 0.11) nanocrystallites were hydrothermally prepared in basic media by using co-precipitated Zr(OH)4 and Yb(OH)3 as precursor. The nanocrystallites have small particle sizes of 5.87.5 nm,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less agglomeration and high sinterability. The oxide-ionic conduction properties of the prepared ceramic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AC impedance spectroscope, oxygen concentration cell at 6001 000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ramic with x=0.09 is superior to the ceramics with x=0.07 and 0.11 in oxide-ionic con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1-x (Yb2O3)x 氧离子导体 纳米 水热合成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合成ZrO_2-8%Y_2O_3纳米粉体相转变及晶粒生长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武华 黄巧玲 +1 位作者 周永江 黄文质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125,131,共5页
以醋酸为水解催化剂和螯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ZrO2-8%Y2O3(8YSZ)粉末,利用XRD、SEM方法研究纳米8YSZ粉末热处理后的相成分、晶粒尺寸和形貌的变化,并分析纳米8YSZ粉末中的晶粒生长行为。结果表明:溶剂中添加乙醇不利于纳米8YSZ粉末... 以醋酸为水解催化剂和螯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ZrO2-8%Y2O3(8YSZ)粉末,利用XRD、SEM方法研究纳米8YSZ粉末热处理后的相成分、晶粒尺寸和形貌的变化,并分析纳米8YSZ粉末中的晶粒生长行为。结果表明:溶剂中添加乙醇不利于纳米8YSZ粉末四方相(t)的稳定;在400~1200℃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然而纳米8YSZ粉末的晶粒生长活化能在低温区和高温区有所不同,热处理温度低于800℃时的晶粒生长活化能(9.71kJ/mol)明显小于热处理温度高于800℃时的晶粒生长活化能(43.06kJ/mol),这有利于t-8YSZ在低温下结晶,在高温下保持四方相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纳米zro2-8%Y2O3 粉末 相转变 粒生长行为
下载PDF
混合反溶剂法制备CsCu_(2)I_(3)纳米晶薄膜及其发光器件应用
19
作者 姬心震 马壮壮 +3 位作者 田世超 贾陌尘 陈旭 史志锋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9-568,共10页
近年来,新兴的三元铜基卤化物(CsCu_(2)I_(3))材料由于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环保无毒、环境稳定、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在环保型发光二极管(LED)中的应用备受瞩目。然而,由于难以控制的结晶动力学,制备高质量的CsCu_(2)I_(3)发光层薄膜... 近年来,新兴的三元铜基卤化物(CsCu_(2)I_(3))材料由于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环保无毒、环境稳定、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在环保型发光二极管(LED)中的应用备受瞩目。然而,由于难以控制的结晶动力学,制备高质量的CsCu_(2)I_(3)发光层薄膜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限制了LED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使用甲苯与甲醇混合溶剂作为反溶剂来增强反溶剂的钉扎效应,增加CsCu_(2)I_(3)晶体的成核密度,降低薄膜的晶粒尺寸,进而形成了光滑、致密的CsCu_(2)I_(3)纳米晶薄膜。此外,混合反溶剂策略可以有效增强辐射复合效率,显著提高Cs-Cu_(2)I_(3)薄膜的发光性能,相比对照样品(只使用甲苯),混合反溶剂法所制备薄膜的荧光量子产率(PLQY)增加了1.5倍,激子束缚能从~201.6 meV提高至~234.5 meV。最终,相比对照器件,基于混合反溶剂策略的CsCu_(2)I_(3)基LED的最大亮度和最高外量子效率分别提高了5.5倍和1.6倍。本工作的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加深对CsCu_(2)I_(3)薄膜制备过程中结晶规律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基于CsCu_(2)I_(3)环境友好型LED器件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Cu_(2)I_(3) 纳米薄膜 反溶剂 黄光LED
下载PDF
ZrO_2:Tb^(3+)纳米晶的制备与发光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金霞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31-434,共4页
本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ZrO2∶Tb3+荧光粉,并对它的晶体结构、颗粒大小和光致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以此工艺制备的纳米晶ZrO2:Tb3+含有单斜相和四方相两种微观结构,四方相所占比例随着Tb3+离子浓度的提高而提高,Tb3... 本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ZrO2∶Tb3+荧光粉,并对它的晶体结构、颗粒大小和光致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以此工艺制备的纳米晶ZrO2:Tb3+含有单斜相和四方相两种微观结构,四方相所占比例随着Tb3+离子浓度的提高而提高,Tb3+离子的掺入有稳定ZrO2四方晶相的作用。纳米晶ZrO2∶Tb3+粉体中Tb3+的强室温特征发射的两个主发射带为5D3→7FJ和5D4→7FJ的跃迁。荧光强度与Tb3+浓度的关系研究表明:5D3和5D4能级有不同的猝灭规律,由于(5D3,7F6)→(5D4,7F0)的交叉弛豫,使得5D3→7F5跃迁的猝灭浓度较低,在我们的实验中,掺1.5%摩尔分数Tb3+时5D3→7FJ跃迁发射最强,掺6%摩尔分数Tb3+时5D4→7FJ跃迁发射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Tb3+ 光致发光 体结构 纳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