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血清白蛋白/黄酮醇纳米核壳颗粒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陈 许舒雯 +2 位作者 陈龙胜 刘慧 王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115,120,共7页
利用牛血清白蛋白和疏水性黄酮醇合成牛血清白蛋白/黄酮醇纳米核壳颗粒,采用TEM确定纳米核壳的粒径,HPLC分析明确包覆率,2种抗氧化方法(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对包覆前后的黄酮醇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 利用牛血清白蛋白和疏水性黄酮醇合成牛血清白蛋白/黄酮醇纳米核壳颗粒,采用TEM确定纳米核壳的粒径,HPLC分析明确包覆率,2种抗氧化方法(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对包覆前后的黄酮醇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黄酮醇纳米核壳粒径约为20 nm;牛血清白蛋白与黄酮醇化合物的结合关系影响它的包覆率;由于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基团与BSA形成氢键,使得被包覆的黄酮醇抗氧化活性降低。合成牛血清白蛋白黄酮纳米核壳颗粒可以作为提高黄酮稳定性保护黄酮抗氧化活性实现黄酮较高生物利用度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疏水性黄酮醇化合物 纳米核壳颗粒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银包覆PMMA纳米核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行为的模拟计算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强 王连洲 +2 位作者 逯高清 黄娆 朱贤方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27-231,共5页
应用米氏理论,对银膜包覆PMMA纳米核壳结构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行为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颗粒尺寸、核壳比等参数对纳米核壳结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消光光谱的影响;同时将其与实心银纳米球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光谱行为进行了... 应用米氏理论,对银膜包覆PMMA纳米核壳结构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行为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颗粒尺寸、核壳比等参数对纳米核壳结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消光光谱的影响;同时将其与实心银纳米球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光谱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实心银纳米球,银膜包覆PMMA纳米核壳结构的共振峰位更加红移,且共振峰的宽度更窄。这些性能上的提高,是由于纳米PMMA介质核的存在减弱了电子云振荡过程中的滞后效应,利于化学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米氏理论 模拟计算 银包覆PMMA纳米核壳颗粒 AG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基于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一种新型纳米pH传感器 被引量:9
3
作者 段菁华 王柯敏 +6 位作者 何晓晓 谭蔚泓 刘斌 何春梅 莫远尧 黄杉生 李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5,共6页
改进了一种基于新型的荧光染料——二氧化硅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纳米 p H传感器 ,以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标记的羊抗人免疫球蛋白 Ig G为核材料 ,采用实验条件简单的油包水的微乳液方法制备荧光纳米颗粒 ,该方法有效地防止了荧光染... 改进了一种基于新型的荧光染料——二氧化硅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纳米 p H传感器 ,以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标记的羊抗人免疫球蛋白 Ig G为核材料 ,采用实验条件简单的油包水的微乳液方法制备荧光纳米颗粒 ,该方法有效地防止了荧光染料在二氧化硅壳层中的泄露 .这种 FITC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对 p H敏感 ,在 p H值 5 .5~ 7之间呈线性响应 ,且能被单个小鼠巨噬细胞吞噬 ,借此用于单细胞中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微乳液 荧光纳米颗粒 PH传感器 小鼠巨噬细胞
下载PDF
嵌合异硫氰酸罗丹明B核壳荧光纳米颗粒制备的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原茵 何晓晓 +4 位作者 王柯敏 谭蔚弘 彭娇凤 黄杉生 林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6-448,共3页
In this article, the preparation of core-shell fluorescent dye nanoparticles doped with rhodamine B isothiocyanate by using novel method is reported, which involves synchronous hydrolysis of tetraethoxysilane(TEOS) in... In this article, the preparation of core-shell fluorescent dye nanoparticles doped with rhodamine B isothiocyanate by using novel method is reported, which involves synchronous hydrolysis of tetraethoxysilane(TEOS) in water in oil microemuls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N-(β-amimoethyl)-γ-amino propyltriethoxy-silane(AEAPS) and rhodamine B isothiocyanate(TRITC). This method conquers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preparation method about organic dye dop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such as the leakage of fluorescent dyes and the low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fluorescent dyes. The fluorescent nanoparticle prepared by using the novel method have the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fluorescence and good fluorescent stability, which are hopeful to be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biological labe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罗丹明B(TRITC) 油包水微乳液 同步水解 荧光纳米颗粒
下载PDF
吲哚类菁染料Cy3嵌入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何晓晓 陈基耘 +2 位作者 王柯敏 谭蔚泓 秦迪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35-1839,共5页
以蛋白质或多肽修饰的吲哚类菁染料Cy3为内核,采用实验条件简单的油包水反相微乳液方法成核,通过正硅酸乙酯水解形成的网状二氧化硅包壳的方法制备吲哚类菁染料Cy3嵌入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考察了以不同等电点的蛋白质和多肽修饰的Cy3为... 以蛋白质或多肽修饰的吲哚类菁染料Cy3为内核,采用实验条件简单的油包水反相微乳液方法成核,通过正硅酸乙酯水解形成的网状二氧化硅包壳的方法制备吲哚类菁染料Cy3嵌入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考察了以不同等电点的蛋白质和多肽修饰的Cy3为内核材料对吲哚类菁染料Cy3嵌入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采用人免疫球蛋白(IgG)或多聚赖氨酸修饰的Cy3为内核材料,都能制备荧光强度高、荧光稳定性强和染料泄漏极少的Cy3嵌入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进一步对Cy3嵌入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并将基于这一新型的荧光纳米颗粒建立起来的生物标记方法初步应用于流感病毒DNA的检测,其检测线性范围为3.18×10-10~1.27×10-9mol/L,检测下限为3.51×10-10mol/L,相关系数r为0.9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类菁染料Cy3 油包水微乳液 荧光纳米颗粒 DNA检测
下载PDF
银/二氧化钛核壳纳米颗粒对碲化镉纳米晶的荧光增强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夏峥嵘 李荣青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69,共4页
利用新合成的复合纳米结构银/二氧化钛核壳纳米颗粒,研究了金属银纳米颗粒对碲化镉纳米晶层荧光的增强情况.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复合金属纳米结构能极大地增强发光纳米晶层的荧光强度.银/二氧化钛核壳纳米颗粒是以水合肼、硝酸银和四异丙... 利用新合成的复合纳米结构银/二氧化钛核壳纳米颗粒,研究了金属银纳米颗粒对碲化镉纳米晶层荧光的增强情况.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复合金属纳米结构能极大地增强发光纳米晶层的荧光强度.银/二氧化钛核壳纳米颗粒是以水合肼、硝酸银和四异丙氧基钛为原材料,利用胶体化学法在水溶液中合成.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表明这种新合成的银/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基本上呈球形,有较为明显的核壳结构,中间黑色的核是银纳米颗粒,外层颜色较浅部分是二氧化钛壳层.另外,包裹二氧化钛壳层后,银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吸收带从409nm红移至430nm,也证实了这种新型核壳纳米材料的形成.将此合成方法得到的银/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碲化镉纳米晶用旋转涂覆方法进行直接组合后,得到了银纳米颗粒对碲化镉纳米晶荧光的明显增强,并对其增强的物理过程进行了讨论.这种能够增强荧光团发光的新型复合银纳米结构将在发光器件、荧光成像、生物探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旋转涂覆 吸收光谱 表面等离子体 荧光增强
下载PDF
核壳生物纳米颗粒研究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柯敏 何晓晓 《医学研究通讯》 2002年第4期2-6,33,共6页
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是当今科技的两个重大领域。纳米技术正在对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纳米技术也在逐渐深入生命科学的研究范围。核壳生物纳米颗粒正是紧密结合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制备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本文结合作者取得的... 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是当今科技的两个重大领域。纳米技术正在对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纳米技术也在逐渐深入生命科学的研究范围。核壳生物纳米颗粒正是紧密结合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制备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本文结合作者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当前纳米技术发展对生物医学的影响,论述了核壳生物纳米颗粒的结构特点、性能以及核壳生物纳米颗粒制备的关键技术。由于核壳生物纳米颗粒的独特结构特点及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它的研究和发展将会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纳米颗粒 生物医学 基本结构 制备技术 医学应用
下载PDF
接枝共聚制备PMMA-干酪素核壳纳米颗粒 被引量:2
8
作者 宋孟恩 张志国 +1 位作者 朱晓丽 孔祥正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9-232,共4页
以干酪素(casein,CA)为壳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核材,无乳化剂下使用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作引发剂,引发CA与MMA接枝聚合。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照片表明,反应温度为65℃、mTBHP:mCA=7.2×10^-4、mCA:mMMA=1:4时,经2 ... 以干酪素(casein,CA)为壳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核材,无乳化剂下使用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作引发剂,引发CA与MMA接枝聚合。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照片表明,反应温度为65℃、mTBHP:mCA=7.2×10^-4、mCA:mMMA=1:4时,经2 h可制得粒径在60-70 nm具有清晰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反应温度、TBHP用量、CA/MMA配比、物料总质量分数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乳液粒径及分布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素 纳米颗粒 接枝共聚
下载PDF
Pd@Au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在CO和O_2中动态变化的原位电镜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哲敏 楼锦泽 +2 位作者 欧阳 王勇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5-101,共7页
由于其广泛的催化适用性及优异的催化性能,PdAu双金属纳米催化剂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本文以Pd@Au球形纳米颗粒为研究对象,使用气体样品杆系统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原位观察了300℃退火过程中,纳米颗粒在一个大气压的CO或O_2环境下的动态... 由于其广泛的催化适用性及优异的催化性能,PdAu双金属纳米催化剂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本文以Pd@Au球形纳米颗粒为研究对象,使用气体样品杆系统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原位观察了300℃退火过程中,纳米颗粒在一个大气压的CO或O_2环境下的动态变化。实验发现,Pd@Au球形纳米颗粒在CO中发生剧烈的形貌变化,暴露出大量的{111}面。CO在PdAu合金表面的选择性吸附可能是发生形貌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在O_2气氛中,Pd在300℃退火条件下向颗粒表面快速析出并形成PdO团簇。Pd@Au纳米颗粒在300℃下的快速合金化以及O_2对Pd的诱导作用是形成该变化的原因。依靠着Au壳层的保护,Pd@Au纳米颗粒的核壳结构在300℃以下可以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Au结构纳米颗粒 氧气 一氧化碳 结构变化 原位透射电镜
下载PDF
壳核型纳米颗粒的研究及生物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伟 孙世国 彭孝军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6期61-63,共3页
就壳核型纳米颗粒的制备、特性以及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且对其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纳米颗粒 表面修饰 光稳定性 生物分析
下载PDF
Fe_3O_4@Au核壳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兆强 刘翠翠 +1 位作者 张根义 沈晓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9-100,103,共3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颗粒,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柠檬酸钠还原HAuCl4的方法制备Fe3O4@Au核壳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镜(TEM)、能量衍射光谱(ED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产物的形貌、结构和组成等性质...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颗粒,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柠檬酸钠还原HAuCl4的方法制备Fe3O4@Au核壳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镜(TEM)、能量衍射光谱(ED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产物的形貌、结构和组成等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u成功包裹在Fe3O4纳米颗粒表面,所制得的Fe3O4@Au核壳纳米颗粒在水中的分散性较好,粒径比较均匀,为(15±5)nm;且当Fe3O4和Au摩尔比为5∶1时,制备的Fe3O4@Au核壳纳米颗粒的磁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Au 型磁性纳米颗粒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Ag(核)@Au(壳)纳米颗粒的制备及高温原位XAFS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海洋 姚涛 +5 位作者 柳守杰 陈香存 康朝阳 孙治湖 韦世强 潘国强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1-336,共6页
用化学液相还原法制备Ag核Au壳的核壳结构Ag@Au纳米颗粒。用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均一稳定单分散的Ag@Au纳米颗粒,Ag核颗粒平均粒径约8 nm,Au外... 用化学液相还原法制备Ag核Au壳的核壳结构Ag@Au纳米颗粒。用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均一稳定单分散的Ag@Au纳米颗粒,Ag核颗粒平均粒径约8 nm,Au外壳的厚度约3.5 nm。DSC谱显示核壳颗粒在合金化过程中300°C附近时,扩散最剧烈,500°C时已完全形成合金。从高温原位XAFS的径向结构函数(RSF)可清晰看到Au原子周围的局域结构在合金化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用替代位法进行拟合,发现Au-Au键长由2.86增加到2.89,配位数由原来的8.0减为6.1,同时出现了2.1个Au-Ag配位键,而无序度在不断增大,且整个合金化过程主要是以代位扩散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Ag@Au纳米颗粒 高温原位XAFS 合金化过程 同步辐射
下载PDF
负载核壳结构维生素E纳米颗粒的粘胶纱交织物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雪梅 刘亚楠 +3 位作者 祝成炎 金肖克 王浙峰 张红霞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133,共7页
为开发新型保健功能性服用面料,以桑蚕丝作为经纱、涤纶纱与负载核壳结构维生素E纳米颗粒的粘胶纱为纬纱,试织9种纬纱比例不同的交织物,研究纬纱中粘胶纱含量对交织物服用性能、抗氧化性及除臭性的影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织物综... 为开发新型保健功能性服用面料,以桑蚕丝作为经纱、涤纶纱与负载核壳结构维生素E纳米颗粒的粘胶纱为纬纱,试织9种纬纱比例不同的交织物,研究纬纱中粘胶纱含量对交织物服用性能、抗氧化性及除臭性的影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织物综合性能优化的织物规格设计方案。结果表明:随纬纱中负载核壳结构维生素E纳米颗粒的粘胶纱含量增加,织物透气性、透湿性、抗起毛起球性、抗氧化性、除臭性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强,织物折皱回复性下降;当负载核壳结构维生素E纳米颗粒的粘胶纱与涤纶纱的投纬比例为1∶0时,织物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为开发负载核壳结构维生素E纳米颗粒的粘胶纱保健功能性面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维生素E纳米颗粒 粘胶纱 功能性交织物 服用性能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超细Ni-C核-壳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磁学和微波吸收性能
14
作者 邝代涛 文祥 +3 位作者 梁冰冰 侯丽珍 马松山 王世良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0-185,共6页
以乙酰酮丙镍为原料,通过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合成超细Ni-C核-壳纳米颗粒。采用XRD、Raman光谱仪、TEM和多功能物理测试系统对合成的纳米颗粒的物相、结构和磁学性能进行表征。这种超细纳米颗粒外表包覆一层厚度1~3 nm的C层,内部Ni... 以乙酰酮丙镍为原料,通过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合成超细Ni-C核-壳纳米颗粒。采用XRD、Raman光谱仪、TEM和多功能物理测试系统对合成的纳米颗粒的物相、结构和磁学性能进行表征。这种超细纳米颗粒外表包覆一层厚度1~3 nm的C层,内部Ni核的平均粒径为13 nm。磁学测试表明,超细Ni-C核-壳纳米颗粒的饱和磁矩为24.5 emu/g,矫顽力为65.5 Oe,远低于直径超过20 nm的Ni-C核-壳纳米颗粒的对应值。微波吸收测试表明,超细Ni-C核-壳纳米颗粒和石蜡的混合物的最小反射损失值(RL_(min))为-48.7 d B,有效带宽(BW_(eff),RL≤-10dB)为7.4 GHz,是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微波吸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金属有机物学气相沉积法 磁性 微波吸收
下载PDF
基于核壳型荧光纳米颗粒检测的人免疫球蛋白G免疫分析方法研究
15
作者 徐欢 王周平 +1 位作者 杨震 吴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生物分子标记的荧光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检测和疾病诊断。实验利用反向微乳液技术,制备出Ru(bpy)3Cl2掺杂SiO2荧光纳米粒子。IgG的检测是基于IgG和荧光纳米颗粒标记的羊抗人IgG的特异性结合。实验中,IgG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00 ... 生物分子标记的荧光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检测和疾病诊断。实验利用反向微乳液技术,制备出Ru(bpy)3Cl2掺杂SiO2荧光纳米粒子。IgG的检测是基于IgG和荧光纳米颗粒标记的羊抗人IgG的特异性结合。实验中,IgG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00 ng/mL,检出限达到0.3ng/mL,对30 ng/mL人IgG进行11次检测,相对标准偏差为2.2%。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新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和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荧光纳米颗粒 联吡啶钌 荧光检测 人免疫球蛋白G
下载PDF
Sn-Ni核壳纳米颗粒修饰一维碳纳米结构的合成及电化学研究
16
作者 白思奇 吕仁江 +2 位作者 高立娣 秦世丽 郝智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920-2926,共7页
以乙酸镍和四氯化锡为金属源,葡萄糖为碳源,高纯水做溶剂合成前体,使用自制多孔阳极氧化铝(anodized aluminum oxide,AAO)作为硬模板,利用原位热还原合成Sn-Ni核壳纳米粒子(Sn-Ni-NPs)修饰一维碳纳米结构(Sn-Ni/C)复合材料。使用透射电... 以乙酸镍和四氯化锡为金属源,葡萄糖为碳源,高纯水做溶剂合成前体,使用自制多孔阳极氧化铝(anodized aluminum oxide,AAO)作为硬模板,利用原位热还原合成Sn-Ni核壳纳米粒子(Sn-Ni-NPs)修饰一维碳纳米结构(Sn-Ni/C)复合材料。使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一维(1D)Sn-Ni/C纳米复合材料为具有中空管状结构,平均直径约为160 nm。核壳Sn-Ni-NPs均匀分布其管壁上。电化学研究是通过循环伏安法(CV)与安倍电流-时间法(I-t曲线)检测方法,探究了样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D Sn-Ni/C纳米复合材料对葡萄糖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Ni纳米颗粒 一维碳纳米结构 合成 葡萄糖 电化学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核/壳结构Co/C纳米颗粒的结构与热稳定性
17
作者 宋春蕊 喻博闻 +4 位作者 邝代涛 梁冰冰 侯丽珍 马松山 王世良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0-275,共6页
以乙酰丙酮钴为原料,采用单步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法,在600~800℃温度下制备碳包覆钴的核/壳结构Co/C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Raman光谱仪等对合成产物的元素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合成温度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分... 以乙酰丙酮钴为原料,采用单步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法,在600~800℃温度下制备碳包覆钴的核/壳结构Co/C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Raman光谱仪等对合成产物的元素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合成温度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分析Co/C核/壳纳米颗粒的形成机理,并通过差式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研究产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反应温度下的产物中,Co核的粒径均在10~60 nm之间,C壳层的厚度在10~20 nm之间。随合成温度从600℃升至800℃,Co核由HCP和FCC的混合结构逐步转变为单一的FCC结构,而C层的结晶度逐渐升高。核/壳结构Co/C纳米颗粒在空气气氛下从250℃开始缓慢氧化,结晶度高的C壳层对Co核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化学气相沉积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黄亚齐 林大杰 《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第10期68-69,共2页
纳米颗粒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单组分纳米颗粒的增强性能不强,使用受限,因而多组分核壳纳米颗粒作为SERS基底更常用于制备具有高密度"热点"的SERS基底来实现增强性能的优化。
关键词 结构纳米颗粒 表面增强 拉曼光谱
下载PDF
基于单质碘诱导银包金核壳纳米颗粒形变的过氧化氢和葡萄糖检测方法研究
19
作者 欧阳敏 罗红梅 +2 位作者 孙靖波 李宏琛 许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6907-6914,共8页
目的建立基于单质碘(I_(2))诱导银包金核壳纳米颗粒(Au@Ag NPs)形变的比色传感器检测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和葡萄糖的方法。方法在钼酸铵的催化下,H_(2)O_(2)氧化碘化钾产生I_(2)诱导Au@Ag NPs形成Au-Ag I异质结,其... 目的建立基于单质碘(I_(2))诱导银包金核壳纳米颗粒(Au@Ag NPs)形变的比色传感器检测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和葡萄糖的方法。方法在钼酸铵的催化下,H_(2)O_(2)氧化碘化钾产生I_(2)诱导Au@Ag NPs形成Au-Ag I异质结,其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为蓝紫色,从而实现H_(2)O_(2)的比色法检测;基于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x)催化葡萄糖氧化生成H_(2)O_(2)来间接测定葡萄糖的含量。结果800μmol/L碘化钾、800μmol/L钼酸铵、p H 4、反应时间40 min为最佳检测条件;H_(2)O_(2)和葡萄糖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30~200μmol/L和150~300μmol/L。以饮料为实际样品,通过标准加入法测定葡萄糖的含量,加标样品的回收率范围在96%~10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快速,可用于饮料样品中葡萄糖的可视化检测,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质碘 银包金纳米颗粒 过氧化氢 葡萄糖 高灵敏检测
下载PDF
Au@Cu2O核壳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20
作者 吴颖怡 沈琪 +1 位作者 门丹丹 孙一强 《化工管理》 2020年第6期12-13,共2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快速、高效地制备了金@氧化亚铜(Au@Cu2O)核壳复合纳米颗粒。通过改变实验参数,实现了Au@Cu2O核壳复合纳米粒子尺寸的精确控制。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试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该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 采用液相还原法,快速、高效地制备了金@氧化亚铜(Au@Cu2O)核壳复合纳米颗粒。通过改变实验参数,实现了Au@Cu2O核壳复合纳米粒子尺寸的精确控制。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试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该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吸收峰随着Cu2O壳层厚度的增加发生红移,且吸收强度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u2O纳米颗粒 可控制备 光学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