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电聚苯胺/微纳米氧化钆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1
作者 张丽霞 梁利芳 +1 位作者 陈今浩 莫启进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5-68,79,共5页
用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的Ga2O3.SEM结果显示形貌为片状,其粒径在50~200nm左右;同时用乙二酸做掺杂剂,过硫酸铵做氧化剂,采用无模板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氧化钆复合材料,并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复合... 用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的Ga2O3.SEM结果显示形貌为片状,其粒径在50~200nm左右;同时用乙二酸做掺杂剂,过硫酸铵做氧化剂,采用无模板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氧化钆复合材料,并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复合物的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纳米氧化钆 无模板法
下载PDF
纳米氧化钆/NBR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屏蔽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永锋 胡水 +1 位作者 张立群 刘力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81-585,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和喷雾干燥法相结合经高温煅烧制备纳米级氧化钆,通过与NBR共混制备纳米氧化钆/NBR复合材料,并对其形态结构和屏蔽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和喷雾干燥法相结合制备的纳米氧化钆粒子为立方晶型,粒径约为100nm... 采用共沉淀法和喷雾干燥法相结合经高温煅烧制备纳米级氧化钆,通过与NBR共混制备纳米氧化钆/NBR复合材料,并对其形态结构和屏蔽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和喷雾干燥法相结合制备的纳米氧化钆粒子为立方晶型,粒径约为100nm;纳米氧化钆/NBR复合材料中的纳米氧化钆粒径为100~500nm,屏蔽性能在管电压为110kV时出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钆 NBR 复合材料 喷雾干燥 形态结构 屏蔽性能
下载PDF
掺钆纳米氧化铈抑制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观察研究
3
作者 张咪咪 田志敏 +1 位作者 瞿永泉 高渊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928-931,共4页
目的 观察掺钆纳米氧化铈对抗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方法将20%掺钆Ce-Gd纳米制剂根据不同浓度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25μg/ml组、50μg/ml组和100μg/ml组,观察该制剂对脂多糖(LPS)处理后ApoE-/-小鼠血浆炎症因... 目的 观察掺钆纳米氧化铈对抗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方法将20%掺钆Ce-Gd纳米制剂根据不同浓度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25μg/ml组、50μg/ml组和100μg/ml组,观察该制剂对脂多糖(LPS)处理后ApoE-/-小鼠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建立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20%掺钆Ce-Gd纳米制剂根据不同浓度进行分组:生理盐水输注组、10 mg/kg Ce-Gd输注组、50 mg/kg Ce-Gd输注组(输注时间点为0 d,3 d,7 d),油红O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掺钆20%Ce-Gd的纳米制剂可浓度依赖性降低LPS诱导的血浆炎症因子水平,掺钆20%Ce-Gd的纳米制剂可浓度依赖性降低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结论 掺钆纳米氧化铈通过降低Apo E-/-小鼠氧化应激水平,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望成为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纳米氧化 氧化应激 小鼠
下载PDF
钆基稀土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胡燕燕 杨春林 +1 位作者 乔慧娜 欧梅桂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243-2251,共9页
稀土元素因具有特殊的4f电子结构、相对大的原子序数和独特的光电磁性质,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被应用于稀土基纳米颗粒的制备上,特别是钆基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理化性能研究方面。研究表明,稀土基纳米材料易掺杂其他稀土及金属离子,稳... 稀土元素因具有特殊的4f电子结构、相对大的原子序数和独特的光电磁性质,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被应用于稀土基纳米颗粒的制备上,特别是钆基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理化性能研究方面。研究表明,稀土基纳米材料易掺杂其他稀土及金属离子,稳定性好,声子能量低,具有较大的中子吸收截面的特性,因而在发光、生物及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者们通过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得到了不同形貌和结构的稀土纳米材料,以改善其发光性能、弛豫性能、药物携带性能、靶向性等,以便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发光、成像、医学治疗等不同领域中。制备氧化钆纳米粒子的方法多为液相法,该法具有操作简单、粒度可控、分散性好的特点。稀土发光材料能吸收或发射从紫外光区到红外光区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辐射,因此近年来,除了研究不同稀土离子掺杂氧化钆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外,研究者们还利用多种稀土离子的共掺杂、稀土离子与金属离子的共掺杂,以达到调节发光、提高色彩饱和度以及发光强度的目的。钆离子因拥有七个未配对电子而被用作磁共振造影剂。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以纳米氧化铁为主的阴性造影剂和以二乙三胺五醋酸钆(Gd-DTPA)为主的阳性造影剂。但纳米氧化铁成像存在信号强度较低、图像较暗、易产生伪影等问题,所以目前对于阴性造影剂的研究较少。而Gd-DTPA与氧化钆相比,后者磁性粒子密度高于前者,因此,近来的研究热点集中于通过优化制备工艺来提高氧化钆纳米材料的弛豫性能,以及通过结合氧化钆纳米材料的荧光特性,来实现其光学-磁共振成像(MRI)双模态探测功能。另外,高原子序数的钆还能作为放射增敏剂,可增加肿瘤细胞放射治疗的敏感性,相比于金、铪、铋等同样具有放射增敏潜力的增敏剂,钆基放射增敏剂能结合MRI实现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同时,相比于铅元素,钆具有更高的射线吸收性能,因此其在屏蔽材料的应用上受到重视。本文比较了氧化钆纳米颗粒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及它们的优缺点,简述氧化钆纳米颗粒在发光材料、医学治疗、屏蔽材料方面的应用,并指出其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纳米颗粒 发光 磁共振成像 放射增敏剂 生物探针
下载PDF
纳米Gd2O3:(Ce^3+,Eu^3+)中稀土离子间的级联能量传递
5
作者 魏亚光 王正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年报》 2000年第1期241-245,共5页
本文报道了纳米Gd2O3:(Ce^3+,Eu^3+)的紫外以及真空紫外(UV-VU)的激发光谱及其选择激发下的荧光光谱。这些光谱实验表明,除了Gd2O3,E^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外,还存在着Gd^3+与Ce^3+、Eu^3+间的能量传递,即存在Gd^3+→Ce^3+→Eu... 本文报道了纳米Gd2O3:(Ce^3+,Eu^3+)的紫外以及真空紫外(UV-VU)的激发光谱及其选择激发下的荧光光谱。这些光谱实验表明,除了Gd2O3,E^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外,还存在着Gd^3+与Ce^3+、Eu^3+间的能量传递,即存在Gd^3+→Ce^3+→Eu^3+三种稀土离子间的级联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UV-VUV激发谱 级联能量传递 纳米氧化钆 掺杂 发光材料 荧光光谱
下载PDF
球形Gd_2O_3:Eu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桂霞 洪广言 孙多先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67-1370,共4页
0引言自1966年提出用Gd2O3:Eu红粉代替以往红粉以来,Gd2O3:Eu被用于高清晰度电视、投影电视、平板显示、绿色照明工程等所需的高效优质发光材料,由于其光视效能较以往的红粉大大提高,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1~3].商用荧光粉一般采用高... 0引言自1966年提出用Gd2O3:Eu红粉代替以往红粉以来,Gd2O3:Eu被用于高清晰度电视、投影电视、平板显示、绿色照明工程等所需的高效优质发光材料,由于其光视效能较以往的红粉大大提高,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1~3].商用荧光粉一般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颗粒一般为微米级且形状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三氧化:铕纳米发光材料 制备 均相沉淀法 形成机理 光谱
下载PDF
T1-加权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及其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惠敏 邱小忠 沈折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7-444,共18页
MRI已经成为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40%~50%的临床MRI检查需要使用造影剂来提高MRI的灵敏度,因此,MRI造影剂也成为重要的临床诊断药物。本文主要介绍了MRI造影剂及其分类,市售MRI造影剂的优缺点,并对极小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点... MRI已经成为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40%~50%的临床MRI检查需要使用造影剂来提高MRI的灵敏度,因此,MRI造影剂也成为重要的临床诊断药物。本文主要介绍了MRI造影剂及其分类,市售MRI造影剂的优缺点,并对极小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点式核壳型铁钆复合纳米粒子和极小氧化钆纳米粒子进行了评述,这三者因其r1值很高且r2/r1比值很低,T1-加权MRI成像的效果很好,有望转化为临床医用T1-加权MRI造影剂。本文对将MRI造影剂与各种肿瘤治疗策略相结合的诊断治疗一体化体系进行了评述,如MRI指导的铁凋亡治疗、MRI指导的放射增敏治疗和MRI指导的光热治疗,它们实现了对肿瘤的高效治疗和实时监控,有望成为可行的癌症治疗策略。最后对MRI基多功能诊疗制剂这一领域的未来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极小磁性氧化纳米粒子 点式核壳型铁复合纳米粒子 极小氧化纳米粒子 肿瘤诊断与治疗
下载PDF
氧化钆纳米粒子对A549肺癌细胞的辐射增敏效应研究
8
作者 李翡翡 李子厚 +3 位作者 金晓东 吴爱国 陈卫强 李强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3-378,共6页
采用氧化钆纳米粒子(GON),研究钆基纳米粒子对X射线和碳离子束的辐射增敏效应。首先,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材料粒径,使用DLS检测材料的水合半径及Zeta电位,并用紫外吸收谱证实GON在培养基中稳定性较好;研究发现钆(Gd)浓度为10.0μg/mL的GON... 采用氧化钆纳米粒子(GON),研究钆基纳米粒子对X射线和碳离子束的辐射增敏效应。首先,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材料粒径,使用DLS检测材料的水合半径及Zeta电位,并用紫外吸收谱证实GON在培养基中稳定性较好;研究发现钆(Gd)浓度为10.0μg/mL的GON对30 keV/μm碳离子束辐照水溶液产生的羟自由基的增强系数为1.13;GON对A549肺癌细胞和正常MRC-5肺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且在人肺癌A549细胞中的摄取量随共培养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0.0μg/mL共培养浓度下,细胞摄入Gd的量为0.73 pg/cell;进一步采用克隆存活实验证明,GON的加入对X射线和碳离子辐照A549细胞所产生的损伤具有明显的增强,在10%的细胞存活水平下,GON对A549细胞在X射线及碳离子辐照下的辐射增敏分别达15.5%和10.1%。鉴于钆材料常被用于磁共振成像(MRI),所获得的GON有望作为X射线和碳离子的诊疗一体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纳米粒子 人肺癌A549细胞 辐射增敏效应
原文传递
AS1411 aptamer-conjugated Gd2O3:Eu nanoparticles for target-specific computed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fluorescence molecular imaging 被引量:3
9
作者 Tsungrong Kuo Weiyun Lai +5 位作者 Chenghung Li Yanjhan Wun Huancheng Chang Jinnshiun Chen Panchyr Yang Chiachun Chen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58-669,共12页
Europium-doped gadolinium oxide (Gd2O3:Eu)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then their surfaces have been conjugated with nucleolin- targeted AS1411 aptamer to form functionalized target-specific Gd2OB:EU ... Europium-doped gadolinium oxide (Gd2O3:Eu)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then their surfaces have been conjugated with nucleolin- targeted AS1411 aptamer to form functionalized target-specific Gd2OB:EU nanoparticles (A-GdO:Eu nanoparticles). The A-GdO:Eu nanoparticles present strong fluorescence in the visible range, high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X-ray attenuation and good biocompatibility. The A-GdO:Eu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applied to test molecular expression of nucleolin highly expressed CL1-5 lung cancer cells under a confocal microscope. Fluorescence imaging clearly reveals that the nanoparticles can be applied as fluorescent tags for cancer-targeting molecular imaging. Furthermore, taking together their excellent T1 contrast and stron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ignal, the A-GdO:Eu nanoparticles demonstrate a great capability for use as a dual modality contrast agent for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MR) molecular imaging. Animal experiments also show that the A-GdO:Eu nanoparticles are able to contrast the tissues of BALB/c mice using CT modality. Moreover, the obvious red fluorescence of A-GdO:Eu nanoparticles can be visualized in a tumor by the naked eye. Overall,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GdO:Eu nanoparticles can not only serve as new medical contrast agents but also as intraoperative fluorescence imaging probes for guided surgery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TAMER contrast agent Gd2O3 nanoparticles molecular imaging nanoparticles synthe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