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流破碎机破碎VC废菌体制成纳米生物颗粒与应用的研究
1
作者 姚洪文 刘树中 张素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0-104,共5页
VC废菌体即发酵终了的假单孢菌与蜡质芽孢杆菌,污染环境,影响企业清洁生产。通过发射扇型水射流,实现射流对射,切割、破碎微生物细胞。在众多的水射流对射切割试验中发现:水射流密度与切割所得纳米颗粒大小成正比例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 VC废菌体即发酵终了的假单孢菌与蜡质芽孢杆菌,污染环境,影响企业清洁生产。通过发射扇型水射流,实现射流对射,切割、破碎微生物细胞。在众多的水射流对射切割试验中发现:水射流密度与切割所得纳米颗粒大小成正比例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y=(fx);并创建了放大水分子间距离公式:r放=r0×η等10个数学模型;据此研制出纳米级微生物细胞破碎机。首次提出假单孢菌与蜡质芽孢杆菌破碎的额定冲力(F),将VC发酵混合废菌制造出纳米生物颗粒,用于Vc发酵生产,取代氮原料,节约粮食,变废为宝,实现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具有明显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从而结束了人类历史不能工业化粉碎微观物质的历史,获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031433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生物颗粒 水射流 射流发射器 纳米级微生物细胞破碎机
下载PDF
核壳生物纳米颗粒研究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柯敏 何晓晓 《医学研究通讯》 2002年第4期2-6,33,共6页
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是当今科技的两个重大领域。纳米技术正在对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纳米技术也在逐渐深入生命科学的研究范围。核壳生物纳米颗粒正是紧密结合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制备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本文结合作者取得的... 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是当今科技的两个重大领域。纳米技术正在对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纳米技术也在逐渐深入生命科学的研究范围。核壳生物纳米颗粒正是紧密结合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制备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本文结合作者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当前纳米技术发展对生物医学的影响,论述了核壳生物纳米颗粒的结构特点、性能以及核壳生物纳米颗粒制备的关键技术。由于核壳生物纳米颗粒的独特结构特点及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它的研究和发展将会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生物纳米颗粒 生物医学 基本结构 制备技术 医学应用
下载PDF
新型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纳米颗粒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付佳玉 赵智宏 钟志梅 《山东化工》 CAS 2022年第24期94-96,99,共4页
新型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纳米颗粒是由壳聚糖及其衍生物通过一些方式制备的纳米颗粒。具有抗氧化、抑菌、降脂、促进植物生长等生物活性。同时,其还具有无毒易分解、无异味、成膜致密、包封率高、做载体稳定性强、延缓药物释放、比表面积... 新型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纳米颗粒是由壳聚糖及其衍生物通过一些方式制备的纳米颗粒。具有抗氧化、抑菌、降脂、促进植物生长等生物活性。同时,其还具有无毒易分解、无异味、成膜致密、包封率高、做载体稳定性强、延缓药物释放、比表面积大和水溶性高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食品保鲜、降脂及药物载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纳米颗粒 生物活性 壳聚糖衍生物纳米颗粒
下载PDF
掺锌生物活性玻璃纳米颗粒对复合树脂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路明 曹潇 +3 位作者 仵琳悦 李蕴聪 雷波 牛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04-411,共8页
目的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掺锌活性玻璃纳米颗粒(Zn@BGN)并利用其对复合树脂进行改性,研究Zn@BGN对改性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模板法制备3种不同掺锌比例的Zn@BGN,通过体外生物活性实验筛选适宜的掺锌比例。将Zn@BGN... 目的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掺锌活性玻璃纳米颗粒(Zn@BGN)并利用其对复合树脂进行改性,研究Zn@BGN对改性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模板法制备3种不同掺锌比例的Zn@BGN,通过体外生物活性实验筛选适宜的掺锌比例。将Zn@BGN分别以质量分数为10%、15%、20%的添加比例制备3组改性复合树脂实验组,以未改性复合树脂作为对照组,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及显微硬度仪测试挠曲强度(FS)、径向拉伸强度(DTS)、压缩强度和维氏硬度等力学性能。结果溶胶-凝胶模板法制备的Zn@BGN呈现为较规则的直径约150 nm的球形颗粒,单分散性良好。当Zn@BGN中掺锌质量分数为1.6%时,生物活性良好。3组改性复合树脂实验组中,当Zn@BGN添加质量分数为10%和15%时,与对照组相比,力学性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Zn@BGN添加质量分数为20%时,FS和D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胶-凝胶模板法可制备出粒径大小均匀、单分散性良好且生物活性优异的Zn@BGN。当Zn@BGN添加质量分数为15%时,改性复合树脂的力学性能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纳米颗粒 溶胶-凝胶模板法 复合树脂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纳米级微生物细胞破碎机在酱油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姚洪文 范玉梅 郭素格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34,共5页
对纳米级微生物细胞破碎机及其在酱油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对该机工作原理、结构、技术参数、操作方法、破碎效果及其在酱油生产中的应用作了介绍。该机制取酵母抽提物,酵母破碎率达97.8%,氨基酸态氮含量达6.04%。将其入醪发酵生产,提高酱... 对纳米级微生物细胞破碎机及其在酱油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对该机工作原理、结构、技术参数、操作方法、破碎效果及其在酱油生产中的应用作了介绍。该机制取酵母抽提物,酵母破碎率达97.8%,氨基酸态氮含量达6.04%。将其入醪发酵生产,提高酱油风味,产品符合GB18186-2000酱油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微生物细胞破碎机 麦根酶 入醪发酵 肌苷酸 鸟苷酸 纳米生物颗粒
下载PDF
中国率先成功发展核壳生物纳米颗粒技术
6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4年第4期243-243,共1页
湖南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王柯敏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日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地发展核壳生物纳米颗粒技术,并申请专利。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密切结合起来的前沿技术,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关键词 核壳生物纳米颗粒 前沿技术 研究 中国 专家 申请 发展 生物技术 领域
下载PDF
纳米级微生物细胞破碎机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姚洪文 郭素格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0-45,共6页
介绍了纳米级微生物细胞破碎机发明过程中的模型机研制和数学模型建立,从实验室使用模型机获得各种工业微生物细胞破碎基础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放大生产四种生产型机器,及其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并提出1700kg/cm2至3400 kg/cm2超高压力水... 介绍了纳米级微生物细胞破碎机发明过程中的模型机研制和数学模型建立,从实验室使用模型机获得各种工业微生物细胞破碎基础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放大生产四种生产型机器,及其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并提出1700kg/cm2至3400 kg/cm2超高压力水分子流,水分子在压力环境中的冲力,破碎切割微生物细胞至纳米级的理论,在此环境中的超高压力、机械剪切力、超声波起了协助破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微生物细胞破碎机 数学模型 纳米生物颗粒 水分子流 超声波 啤酒 酱油 抗生 DNA重组技术 胞内物
下载PDF
单个生物纳米颗粒分析技术与应用
8
作者 丁翊捷 李彩玉 +1 位作者 张师音 葛胜祥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2-1364,共13页
纳米检测技术在病毒、外泌体、小细菌和细胞器等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已知最小的病毒颗粒直径仅为17nm,近20年来研究火热的外泌体的粒径范围在30-150nm之间。这些生物颗粒尺寸微小、生物性质复杂,因此难以被富集和... 纳米检测技术在病毒、外泌体、小细菌和细胞器等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已知最小的病毒颗粒直径仅为17nm,近20年来研究火热的外泌体的粒径范围在30-150nm之间。这些生物颗粒尺寸微小、生物性质复杂,因此难以被富集和检测,但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可以对单个纳米级颗粒检测和分析的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这一领域。一方面这些技术使得那些超过了光学检测下限的对象被灵敏、稳定地检测到;另一方面,这些技术也对这些微纳颗粒的各种其他性质提供了巧妙的分析手段。如今,已经有若干基于纳米技术的商品化仪器先后问世,这些系统提供了完整的单颗粒检测方案,并根据各自的技术优势实现了独有的功能。但是这些技术在应用和检测能力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几个主流的商品化仪器的技术原理出发,对其在应用中的优势、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为研究人员选择和正确使用纳米检测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纳米颗粒 光学检测 病毒 细胞外囊泡 标志物检测
原文传递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金纳米粒子构建DNA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小兰 郑静 +3 位作者 陈琛 汤亚泥 张帆 何品刚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7-480,共4页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茎环结构打开,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0×10-13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 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 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磁性纳米颗粒 纳米粒子 DNA 丝网印刷电极
下载PDF
腐生葡萄球菌合成纳米钯异位还原废水中Cr(Ⅵ)
10
作者 陈渺渺 常方圆 +1 位作者 于颖 程园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58,共5页
利用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JJ-1)合成金属钯纳米颗粒,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细菌/钯纳米颗粒"复合体系还原Cr(Ⅵ)。结果表明,与其它检测的碳源相比,以甲酸钠为碳源还原钯盐,合成钯纳米颗粒的速度最快... 利用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JJ-1)合成金属钯纳米颗粒,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细菌/钯纳米颗粒"复合体系还原Cr(Ⅵ)。结果表明,与其它检测的碳源相比,以甲酸钠为碳源还原钯盐,合成钯纳米颗粒的速度最快。在细胞干质量浓度为0.8 g/L时,所合成的钯纳米颗粒催化还原Cr(Ⅵ)的效率可达到98%;以甲酸为碳源合成的纳米钯催化Cr(Ⅵ)还原的效率达99%。随着NaCl含量的升高,钯盐的还原速率增加,但所合成的钯纳米颗粒催化Cr(Ⅵ)还原的活性下降。添加叔丁醇清除H*,Cr(Ⅵ)还原的速率降低,说明钯纳米颗粒催化Cr(Ⅵ)还原是通过H*的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生葡萄球菌 生物纳米颗粒 铬还原
下载PDF
纳米铁治癌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亓家钟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2-382,共1页
关键词 癌症 治疗方法 超顺磁生物相容纳米氧化铁颗粒 磁场 免疫系统
下载PDF
基于生物荧光纳米颗粒的新型荧光标记方法及其在细胞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12
作者 何晓晓 王柯敏 +3 位作者 谭蔚泓 肖丹 李军 羊小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6期1353-1356,T001,共5页
以荧光染料(联吡啶钌配合物)为核, 二氧化硅为外壳制备了大小均匀的荧光纳米颗粒. 结合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与荧光标记技术, 建立了一种基于生物荧光纳米颗粒的新型荧光标记方法. 与传统的荧光标记方法比较, 该方法在稳定性、灵敏度、应... 以荧光染料(联吡啶钌配合物)为核, 二氧化硅为外壳制备了大小均匀的荧光纳米颗粒. 结合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与荧光标记技术, 建立了一种基于生物荧光纳米颗粒的新型荧光标记方法. 与传统的荧光标记方法比较, 该方法在稳定性、灵敏度、应用范围等方面都有重要突破. 应用这一新型荧光标记方法成功地识别了人外周血中SmIgG+B淋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荧光纳米颗粒 荧光标记 细胞识别 非同位素检测 生物医学 荧光分析光
原文传递
聚六亚甲基双胍-两亲碳渣抗菌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2
13
作者 聂建芳 刘兰奇 +7 位作者 古菁菁 朱清柯 唐艺菲 唐灿 罗宁 李烨 文钰夫 吴强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制备具有良好抗菌性能和缓释性能的新型抗菌材料。〔方法〕选取高效、广谱、低毒的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为抗菌剂,以带有负电的生物碳渣材料(记为ACPs)作为载体,与带正电的聚六亚甲基双胍静电吸附形成抗菌复合物(记为PHMB@ACPs)... 〔目的〕制备具有良好抗菌性能和缓释性能的新型抗菌材料。〔方法〕选取高效、广谱、低毒的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为抗菌剂,以带有负电的生物碳渣材料(记为ACPs)作为载体,与带正电的聚六亚甲基双胍静电吸附形成抗菌复合物(记为PHMB@ACPs),从而达到缓释抗菌的效果。ACPs比表面大、表面富含芳环结构及羧基,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均能高度分散。最后对PHMB@ACPs及ACPs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PHMB成功吸附在ACPs表面,在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15 h后完全释放。该复合物能均匀分散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随着PHMB@ACPs浓度增加,抗菌性能增加,最小抑菌浓度为0.01 mg/mL。〔结论〕制备出的抗菌复合物具有高效、广谱、低毒、长效的优点,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生物碳材料纳米颗粒 聚六亚甲基双胍 抗菌 缓释性
下载PDF
岩藻多糖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莹莹 张振坤 +3 位作者 李亚 任邑昆 关方霞 马珊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前,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医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化疗、放疗、手术及联合疗法等被用来治疗肿瘤[1],但这些疗法均有严重的副作用。从植物和藻类等天然来源获得的多糖具有抗癌特性,其多功能结构也允许它... 目前,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医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化疗、放疗、手术及联合疗法等被用来治疗肿瘤[1],但这些疗法均有严重的副作用。从植物和藻类等天然来源获得的多糖具有抗癌特性,其多功能结构也允许它们可与抗癌药物结合使用[2-3]。岩藻多糖是一种来源于海洋的硫酸盐多糖,主要存在于各种褐藻(例如海带、墨角藻、裙带菜等)细胞壁基质中[4]。在一些海洋无脊椎动物如海胆[5]、海参[6]中也发现有多种形式的岩藻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多糖 肿瘤治疗 血管生成 信号通路 生物纳米颗粒
下载PDF
Synthesis of intracellular cobalt ferrite nanocrystals by extreme acidophilic archaea Ferroplasma thermophilum 被引量:1
15
作者 WU Bai-qiang HE Wan-li +6 位作者 YANG Bao-jun LIAO Rui ZHOU Yi LIU Yu-ling LIN Mo QIU Guan-zhou WANG 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443-1452,共10页
Ferroplasma thermophilum,a sort of extreme acidophilic archaea,which can synthesize intracellular cobalt ferrite nanocrystals,i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The nanocrystals were analyzed with ultrathin sections and tr... Ferroplasma thermophilum,a sort of extreme acidophilic archaea,which can synthesize intracellular cobalt ferrite nanocrystals,i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The nanocrystals were analyzed with ultrathin section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with the size of 20−60 nm,the number of more than 30 in each cell at average,which indicated that F.thermophilum can synthesize intracellular nanocrystals and also belongs to high-yield nanocrystals-producing strain.Intriguingly,the nanocrystals contain ferrite and cobalt characterized by EDS X-ray analysis,suggesting that both cobalt and ferrite are potentially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nanocrystals.Moreover,under the different energy source culture conditions of FeSO4 and CuFeS2,the size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nanocrystals are different.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higher initial Fe availability leads to an induced synthesis of larger nanocrystals and the lower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leads to an induced effect on the synthesis of nanocrystals with abnormal unhomogeneous size,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higher initial Fe availability and the lower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lead to a higher uptake efficiency of iron ions of F.thermophilum by iron and ORP gradient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oplasma thermophilum cobalt ferrite nanocrystals BIOMINERALIZATION bioleaching extreme acidophilic microorganism
下载PDF
Transformation of iron in pure culture process of extremely acidophilic microorganisms 被引量:3
16
作者 Jing-hua FANG Yong LIU +3 位作者 Wan-li HE Wen-qing QIN Guan-zhou QIU Jun WA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150-1155,共6页
Jarosite and extracellular polymer substance generated during pure culture and bioleaching process have been widely accepted the main transformation of decreasing iron in the medium.In the present work,acidophilus bio... Jarosite and extracellular polymer substance generated during pure culture and bioleaching process have been widely accepted the main transformation of decreasing iron in the medium.In the present work,acidophilus bioleaching organisms Ferroplasma thermophilum,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and Acidithioobacillus ferrooxidans were cultured.It was found that they can live in low pH environment,and more than10particles in each cell intracellular nano-particles are synthesized in the cells.By analyzing the morpho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nano-particles,they were found to contain iron,and the three microorganisms belonged to high-yielding strai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ecreasing iron ions is not only generating jarosite,but also taken into cells and synthesizing ferruginous nano-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ROSITE extracellular polymer substance BIOLEACHING ferruginous nano-particles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in nanoparticles as anticancer drug carrier 被引量:1
17
作者 Yingying Sun Huaqing Lin +1 位作者 Chuqin Yu Suna Lin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4年第10期489-493,共5页
Nanoparticles drug delivery system has 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features as well as targeted drug delivery, which can chang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distribution in vivo. It can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t... Nanoparticles drug delivery system has 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features as well as targeted drug delivery, which can chang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distribution in vivo. It can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the drug and enhance drug bioavailability. The selective targeting of nanoparticle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and a conjugated specific ligand or through the effects of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pH and temperature. Nanoparticles can be prepared by using a wide range of materials and can be used to encapsulat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to reduce toxicity, which can be used for imaging, therapy, and diagnosis. In this research, recent progress on nanoparticles as a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will be reviewed, including positive-targeting, negative-targeting, and physicochemical-targeting used as anticancer drug c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S anticancer drugs drug carrier
下载PDF
Black phosphorous nanosheets−gold nanoparticles−cisplatin for photothermal/photodynamic treatment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被引量:3
18
作者 Jun-jie ZENG Zhan-gui TANG +1 位作者 Jiao ZOU Jin-gang Y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2812-2822,共11页
To improve five-year survival rate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the development of a novel composite material of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BPNSs)and gold nanoparticles(AuNPs)for tumor treatment was carried ... To improve five-year survival rate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the development of a novel composite material of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BPNSs)and gold nanoparticles(AuNPs)for tumor treatment was carried ou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cytostatic effects of BPNSs,AuNPs loaded with cisplatin(CDDP)on human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s lines(SCC-9),and 7,12-dimethylbenz anthracene induced chee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as validated in golden hamsters animal mode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PNSs could efficiently inhibit the metastasis and growth of OSCC compared with CDDP and AuNPs.And a combination composite of AuNPs−BPNSs loaded with CDDP could more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metastasis and growth of OSCC,which might be due to the high drug-loading capacity,excellent photothermal properti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hotodynamic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 of BPNSs and AuNPs,as well as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AuNPs,BPNSs and CD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 gold nanoparticles cancer therapy tumor biology
下载PDF
Tumor Molecular Imaging with Nanoparticles 被引量:3
19
作者 Zhen Cheng Xuefeng Ya +2 位作者 Xilin Sun BaozhongShen Sanjiv Sam Gambhir 《Engineering》 SCIE EI 2016年第1期132-140,共9页
Molecular imaging(MI)can provide not only structural images using traditional imaging techniques but also functional and molecular information using many newly emerging imaging techniques.Over the past decade,the util... Molecular imaging(MI)can provide not only structural images using traditional imaging techniques but also functional and molecular information using many newly emerging imaging techniques.Over the past decade,the utilization of nanotechnology in MI has exhibited many significant advantages and provid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imaging of living subjects.It is expected that multimodality nanoparticles(NPs)can lead to precise assessment of tumor biology and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This review addresses topics related to engineered NPs and summarizes the recent applications of these nanoconstructs in cancer optical imaging,ultrasound,photoacoustic imaging,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and radionuclide imaging.Key challenges involv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NPs to the clinic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OR Molecular imaging NANOPARTICLES
下载PDF
华裔科学家发明检测细菌新利器
20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05年第1期27-27,共1页
华人科学家、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和生物纳米中心的谭蔚泓教授和同事们研制出一种生物纳米颗粒.能够迅速探测出潜伏在碎牛肉中的单个大肠杆菌.也能够针对生物恐怖攻击的细菌发出至关重要的早期警报,或是用手疾病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 华裔科学家 细菌 生物纳米颗粒 光信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