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纳米探针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儒平 刘军涛 +3 位作者 王蜜霞 罗金平 刘春秀 蔡新霞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49-1753,共5页
采用链霉亲和素包被磁纳米粒子,将生物素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偶联在磁纳米粒子上,制备出高特异性的磁纳米探针;利用此探针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测定,建立了定量检测蛋白类激素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 采用链霉亲和素包被磁纳米粒子,将生物素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偶联在磁纳米粒子上,制备出高特异性的磁纳米探针;利用此探针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测定,建立了定量检测蛋白类激素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镜及动态光散射仪对磁纳米探针进行表征,同时对化学发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在2×10-4mol/L鲁米诺、8×10-4mol/L H2O2,pH=13的优化条件下,将磁纳米探针用于HCG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所测发光强度与待测HCG浓度之间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为0.9924,线性检测范围由常规板式ELISA的5~200μg/L扩展到0.5~250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3.82%。采用本方法和常规ELISA法同时对34份人血清标本HCG进行测试,两者相关性良好。利用制备的磁纳米探针定量测定微量蛋白类激素,具有灵敏、高效、快捷、检测范围宽等优点,有望应用于其它微量蛋白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纳米探针 动态光散射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下载PDF
磁弛豫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董永贞 吴紫荆 +1 位作者 王知龙 陈翊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快速检测作为一种高效方便的检测方式被认为是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检测和临床诊断能力的重要手段。磁弛豫(magnetic relaxation switching,MRS)生物传感器因其优良的分析性能、简便的分析流程,已经成为快速检测的新方法、新工具。本研究介... 快速检测作为一种高效方便的检测方式被认为是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检测和临床诊断能力的重要手段。磁弛豫(magnetic relaxation switching,MRS)生物传感器因其优良的分析性能、简便的分析流程,已经成为快速检测的新方法、新工具。本研究介绍了基于不同传感原理的磁弛豫生物传感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磁弛豫生物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磁弛豫生物传感器在信号转化机制、纳米磁探针性能、信号放大系统以及传感器稳定性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最后,针对目前磁弛豫生物传感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弛豫生物传感器 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检测 临床早期诊断 传感原理 纳米磁探针 高通量检测
下载PDF
超顺磁氧化铁纳米探针用于磁共振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余正贤 俞海平 +2 位作者 胡蝶 朱艳 王如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4期6797-6800,共4页
分子影像学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交叉学科,磁共振分子成像技术是分子影像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临床医学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但是由于不同组织之间的弛豫时间相互重叠等问题,导致较小的病变难以显示,磁共振造影剂... 分子影像学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交叉学科,磁共振分子成像技术是分子影像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临床医学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但是由于不同组织之间的弛豫时间相互重叠等问题,导致较小的病变难以显示,磁共振造影剂能提高对软组织的分辨率,其中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探针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磁共振分子造影剂。由于具有敏感性、安全性、大的比表面积、高稳定性、靶向性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探针的增强原理、制备工艺及靶向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氧化铁纳米探针 共振分子成像 造影剂 靶向
原文传递
磁纳米散射探针暗场超灵敏检测具核梭杆菌 被引量:1
4
作者 都美婧 白亚南 +1 位作者 侯金秀 周昕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346-3357,共12页
【背景】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作为机会致病菌,能够引起许多感染性疾病,已被证实是促直肠癌发展的潜在重要危险因素,临床检测中亟需一种快速简单检测F.nucleatum的方法。【目的】通过建立一种磁纳米探针结合暗场显微镜... 【背景】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作为机会致病菌,能够引起许多感染性疾病,已被证实是促直肠癌发展的潜在重要危险因素,临床检测中亟需一种快速简单检测F.nucleatum的方法。【目的】通过建立一种磁纳米探针结合暗场显微镜直接观察计数的方法,可方便快速地检测样本中具核梭杆菌的数量。【方法】在磁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MNP)表面修饰制备的抗F.nucleatum抗体,构建一种特异性结合F.nucleatum的MNP探针。此外,比较MNP探针-暗场显微计数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F.nucleatum的灵敏度。【结果】该方法的检测限可低至3.42×10^(1) copies/µL,比qPCR的灵敏度高5倍左右。在实际样本的检测中,该方法与qPCR方法所检测F.nucleatum数量保持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用于检测F.nucleatum,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约30 min)、灵敏且成本低,有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核梭杆菌 纳米探针 暗场显微镜 超灵敏检测
原文传递
副溶血性弧菌磁性试纸条层析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莹莹 卢瑛 +1 位作者 赵勇 潘迎捷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8-305,共8页
为能够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本研究首先制备了副溶血性弧菌多克隆抗体,然后将其标记在磁珠上形成特异性磁纳米探针,再分别以副溶血性弧菌多克隆抗体和山羊抗兔Ig G作为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建立... 为能够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本研究首先制备了副溶血性弧菌多克隆抗体,然后将其标记在磁珠上形成特异性磁纳米探针,再分别以副溶血性弧菌多克隆抗体和山羊抗兔Ig G作为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建立了双抗夹心模式的磁性免疫层析试纸条。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从Tween-20、BSA、蔗糖3种因素对层析体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因素对层析检测的影响效果为Tween-20〉BSA〉蔗糖;当Tween-20含量为5%(V/V),BSA浓度为0.2 mg/m L,蔗糖浓度为0 mg/m L时,阳性信号最强,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达到最优,通过单纯的肉眼观察,可在5~10 min实现1.6×10^4CFU/m L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通过T线所捕获磁信号的定量检测,可在30~40 min内实现4.1×10^3CFU/m L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为今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鉴定、诊断和检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多克隆抗体 纳米探针 免疫层析试纸条
原文传递
孔雀石绿的磁性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虹 戴晓娜 +3 位作者 蔡杨杨 陆亦宽 卢瑛 谢晶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0-186,共7页
开发了一种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孔雀石绿(MG)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在超顺磁性纳米微球上偶联MG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探针,分别将孔雀石绿完全抗原(MG-BSA)和羊抗鼠IgG喷涂于NC膜的T线和C线。结果发现,T线最佳喷涂量为0.25 mg/mL,抗体最佳偶联... 开发了一种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孔雀石绿(MG)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在超顺磁性纳米微球上偶联MG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探针,分别将孔雀石绿完全抗原(MG-BSA)和羊抗鼠IgG喷涂于NC膜的T线和C线。结果发现,T线最佳喷涂量为0.25 mg/mL,抗体最佳偶联量为20μg,构建的试纸条可在25 min内实现养殖用水及鱼肉组织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检出限为1μg/mL,定量限分别为0.60,0.97 ng/mL,对无色孔雀石绿无交叉反应,批内、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均<12%;通过与HPLC和市售胶体金试剂盒对比发现,水样的回收率在82.0%~117.4%,灵敏度高于市售胶体金试剂盒。该孔雀石绿磁性免疫层析条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鱼肉或水体中的残留孔雀石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纳米探针 免疫层析 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On-demand degradabl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anoprobes 被引量:2
7
作者 Wenbo Sun Zonghua Wang +5 位作者 Jianhua Liu Chunhuan Jiang Weihua Chen Bin Yu Wei Wang Lehui Lu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7期676-684,M0004,共10页
Theranostic nanoprobes can potentially integrate imaging and therapeutic capabilities into a single platform,offering a new personalized cancer diagnostic tool.However,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that their clinical ap... Theranostic nanoprobes can potentially integrate imaging and therapeutic capabilities into a single platform,offering a new personalized cancer diagnostic tool.However,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that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not safe,particularly due to metal-containing elements,such as the gadolinium used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We demonstrat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photothermal melting of the DNA duplex helix was a reliable and versatile strategy that enables the on-demand degradation of the gadolinium-containing MRI reporter gene from polydopamine(PDA)-based theranostic nanoprobes.The combination of chemotherapy(doxorubicin)and photothermal therapy,which leads to the enhanced anti-tumor effect.In vivo MRI tracking reveals that renal filtration was able to rapidly clear the free gadolinium-containing MRI reporter from the mice body.This results in a decrease in the long-term toxic effect of theranostic MRI nanoprobes.Our findings may pave the way to address toxicity issues of the theranostic nanoprob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reporter DNA-based Photothermal melting On-demand degradation Theranostic nanoprobes
原文传递
Aptamer-conjugated upconversion nanoprobes assisted by magnetic separation for effective isolation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被引量:10
8
作者 Shuai Fang Chao Wang Jian Xiang Liang Cheng Xuejiao Song Ligeng Xu Rui Peng Zhuang Liu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327-1336,共10页
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ance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In this study, aptamer-conjugated upconversion nano- particles (UCNPs) are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as nanoprob... 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ance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In this study, aptamer-conjugated upconversion nano- particles (UCNPs) are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as nanoprobes to recognize tumor cells, which are then enriched by attaching with 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s) and placing in the presence of a magnetic field. Owing to the autofluorescence- free nature of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imaging, as well as the use of magnetic separation to further reduce background signals, our technique allows for highly sensitive detection and collection of small numbers of tumor cells spiked into healthy blood samples, and shows promise for CTC detection in medical diagno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lating tumar cell (CTC)detection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PTAM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