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法测定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中丝裂霉素C的含量 被引量:6
1
作者 杨西晓 陈建海 +1 位作者 郭丹 谢庆东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3-695,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丝裂霉素 C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MMC-PBCA-NP)中药物含量。方法:采用C_(18)柱(4.6 mm×150 mm,5 μm),以混合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丝裂霉素 C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MMC-PBCA-NP)中药物含量。方法:采用C_(18)柱(4.6 mm×150 mm,5 μm),以混合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65 nm。结果:丝裂霉素 C(MMC)浓度在5~250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n=6)为98.15%。结论:本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 MMC-PBCA-NP 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MMC)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 米粒(np)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基因载体的制备及相关性质的体外研究(英文)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阳德 孙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11,共7页
目的 优选制备可载带质粒DNA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PBCA -NPs)的工艺条件 ,并研究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用乳化聚合法制备PBCA -NPs,采用正交实验法 ,以激光粒度分析仪及原子力显微镜 (AFM )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来确定最优化... 目的 优选制备可载带质粒DNA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PBCA -NPs)的工艺条件 ,并研究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用乳化聚合法制备PBCA -NPs,采用正交实验法 ,以激光粒度分析仪及原子力显微镜 (AFM )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来确定最优化的制备条件。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AB)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后连接质粒DNA ,并分析PBCA -NPs及CTAB修饰的PBCA -NPs的细胞毒性效应、DNA装载效率、PBCA -NPs -DNA抗超声破坏和抗DNaseI的降解作用及其在体外的基因转染能力。结果 激光粒度分析仪及原子力显微镜结果表明 ,PBCA -NPs粒形圆整 ,大小均匀 ,平均粒径 10 6nm。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装载量达 93%。该纳米粒能显著提高质粒DNA抵抗核酸酶降解和超声波剪切的能力。细胞转染实验表明 ,该纳米粒传递质粒DNA进入HepG2和 3T3细胞的效率较高。结论 利用该制备工艺生产出的具备良好生物学特性的PBCA -NPs是基因转运和基因治疗中极具应用潜力的非病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 米粒(np) 基因转运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载NF-κB圈套基因的制备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吕路线 张阳德 +5 位作者 宋学勤 李文强 张红星 张燕 杨鸽 仲照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2569-2573,共5页
目的制备携载NF-κB圈套DNA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PBCA-NPs),研究其在大鼠脑内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选用乳化聚合法制备PBCA-NPs,以激光粒度分析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纳米粒的形态和粒径。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 目的制备携载NF-κB圈套DNA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PBCA-NPs),研究其在大鼠脑内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选用乳化聚合法制备PBCA-NPs,以激光粒度分析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纳米粒的形态和粒径。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AB)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后连接DNA,并分析PBCA-NPs及CTAB修饰的PBCA-NPs的细胞毒性效应、DNA装载效率、PBCA-NPs-DNA抗超声破坏和抗DNaseI的降解作用及其在体内的生物活性。结果激光粒度分析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PBCA-NPs粒形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90nm。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装载量达96%。该纳米粒能显著提高DNA抵抗核酸酶降解和超声波剪切的能力。在体试验证明PBCA-NPs-DNA通过侧脑室注射能以较高效能抑制大鼠皮质的NF-κB蛋白活性。结论PBCA-NPs能够与NF-κB圈套DNA结合组成基因转运体系,该体系可以作为研究NF-κB功能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氰基丙烯正丁酯(PBCA) 米粒(np) NF—kB 圈套基因
下载PDF
荆芥内酯纳米粒冻干针剂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敏 孙娥 +1 位作者 丁安伟 张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对荆芥内酯(ST)纳米粒的胶体溶液和冻干针剂进行稳定性研究。方法以纳米粒的外观、pH值、粒径、分散度、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分别考察胶体溶液和冻干针剂在4℃和25℃条件下放置6个月的物理稳定性。结果胶体溶液和冻干针剂在4℃条... 目的对荆芥内酯(ST)纳米粒的胶体溶液和冻干针剂进行稳定性研究。方法以纳米粒的外观、pH值、粒径、分散度、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分别考察胶体溶液和冻干针剂在4℃和25℃条件下放置6个月的物理稳定性。结果胶体溶液和冻干针剂在4℃条件下稳定性较好,且冻干针剂比胶体溶液的稳定性更高。结论荆芥内酯纳米粒冻干针剂宜在4℃条件下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内酯(ST) 米粒(np) 胶体溶液 冻干针剂 稳定性
下载PDF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Conceptual Transfer Effect as Reflected in the L2 Acquisition of English Articles 被引量:2
5
作者 YANG Mei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3年第3期338-353,403,404,共18页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onceptual Transfer Hypothesis (Jarvis, 2007; 20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Chinese-speaking L2-English learners' computation of the uniqueness of noun phrases (NPs), which further leads ...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onceptual Transfer Hypothesis (Jarvis, 2007; 20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Chinese-speaking L2-English learners' computation of the uniqueness of noun phrases (NPs), which further leads to their selection of English articles in marking the target NPs. An acceptability judgment task and a written interview task were used to collect data of L2 learners' interpretation of English article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L2 learners differ from native speakers in their computation of uniqueness of target NPs and in their L2-English article choices, and this differenc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ir conceptual knowledge formed i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mother tongue and to their processing of such knowledge. Pedagogically, this study provides an explanation of L2-English article substitution err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trans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eptual transfer UNIQUENESS DEFINITENESS substitution errors of English articl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