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法测定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中丝裂霉素C的含量 被引量:6
1
作者 杨西晓 陈建海 +1 位作者 郭丹 谢庆东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3-695,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丝裂霉素 C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MMC-PBCA-NP)中药物含量。方法:采用C_(18)柱(4.6 mm×150 mm,5 μm),以混合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丝裂霉素 C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MMC-PBCA-NP)中药物含量。方法:采用C_(18)柱(4.6 mm×150 mm,5 μm),以混合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65 nm。结果:丝裂霉素 C(MMC)浓度在5~250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n=6)为98.15%。结论:本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 MMC-PBCA-NP 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MMC)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 米粒(np)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基因载体的制备及相关性质的体外研究(英文)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阳德 孙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11,共7页
目的 优选制备可载带质粒DNA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PBCA -NPs)的工艺条件 ,并研究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用乳化聚合法制备PBCA -NPs,采用正交实验法 ,以激光粒度分析仪及原子力显微镜 (AFM )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来确定最优化... 目的 优选制备可载带质粒DNA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PBCA -NPs)的工艺条件 ,并研究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用乳化聚合法制备PBCA -NPs,采用正交实验法 ,以激光粒度分析仪及原子力显微镜 (AFM )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来确定最优化的制备条件。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AB)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后连接质粒DNA ,并分析PBCA -NPs及CTAB修饰的PBCA -NPs的细胞毒性效应、DNA装载效率、PBCA -NPs -DNA抗超声破坏和抗DNaseI的降解作用及其在体外的基因转染能力。结果 激光粒度分析仪及原子力显微镜结果表明 ,PBCA -NPs粒形圆整 ,大小均匀 ,平均粒径 10 6nm。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装载量达 93%。该纳米粒能显著提高质粒DNA抵抗核酸酶降解和超声波剪切的能力。细胞转染实验表明 ,该纳米粒传递质粒DNA进入HepG2和 3T3细胞的效率较高。结论 利用该制备工艺生产出的具备良好生物学特性的PBCA -NPs是基因转运和基因治疗中极具应用潜力的非病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 米粒(np) 基因转运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载NF-κB圈套基因的制备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吕路线 张阳德 +5 位作者 宋学勤 李文强 张红星 张燕 杨鸽 仲照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2569-2573,共5页
目的制备携载NF-κB圈套DNA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PBCA-NPs),研究其在大鼠脑内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选用乳化聚合法制备PBCA-NPs,以激光粒度分析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纳米粒的形态和粒径。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 目的制备携载NF-κB圈套DNA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PBCA-NPs),研究其在大鼠脑内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选用乳化聚合法制备PBCA-NPs,以激光粒度分析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纳米粒的形态和粒径。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AB)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后连接DNA,并分析PBCA-NPs及CTAB修饰的PBCA-NPs的细胞毒性效应、DNA装载效率、PBCA-NPs-DNA抗超声破坏和抗DNaseI的降解作用及其在体内的生物活性。结果激光粒度分析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PBCA-NPs粒形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90nm。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装载量达96%。该纳米粒能显著提高DNA抵抗核酸酶降解和超声波剪切的能力。在体试验证明PBCA-NPs-DNA通过侧脑室注射能以较高效能抑制大鼠皮质的NF-κB蛋白活性。结论PBCA-NPs能够与NF-κB圈套DNA结合组成基因转运体系,该体系可以作为研究NF-κB功能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氰基丙烯正丁酯(PBCA) 米粒(np) NF—kB 圈套基因
下载PDF
荆芥内酯纳米粒冻干针剂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敏 孙娥 +1 位作者 丁安伟 张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对荆芥内酯(ST)纳米粒的胶体溶液和冻干针剂进行稳定性研究。方法以纳米粒的外观、pH值、粒径、分散度、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分别考察胶体溶液和冻干针剂在4℃和25℃条件下放置6个月的物理稳定性。结果胶体溶液和冻干针剂在4℃条... 目的对荆芥内酯(ST)纳米粒的胶体溶液和冻干针剂进行稳定性研究。方法以纳米粒的外观、pH值、粒径、分散度、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分别考察胶体溶液和冻干针剂在4℃和25℃条件下放置6个月的物理稳定性。结果胶体溶液和冻干针剂在4℃条件下稳定性较好,且冻干针剂比胶体溶液的稳定性更高。结论荆芥内酯纳米粒冻干针剂宜在4℃条件下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内酯(ST) 米粒(np) 胶体溶液 冻干针剂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