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修复猪下颌骨缺损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冬梅 刘新晖 李庆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4148-4153,共6页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可促进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对家猪下颌骨缺损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取家猪60只(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可促进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对家猪下颌骨缺损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取家猪60只(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分3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建立10 mm×5 mm×1 mm下颌骨缺损模型;观察组建立10 mm×5 mm×1 mm下颌骨缺损模型,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植入骨缺损处。术后12周,取下颌骨缺损部位,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X射线检查。实验获得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观察组材料中心区部分材料降解,大量代谢旺盛的细胞分散在材料空洞中,周围可见大量骨小梁;模型对照组缺损区域被纤维肉芽组织覆盖,未见明显成骨发生;假手术组下颌骨部位组织排列整齐;观察组新生骨小梁面积大于模型对照组(P <0.05);(2)X射线显示,模型对照组可见明显缺损部位;观察组缺损面积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高于模型对照组(P <0.05);(4)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可促进猪下颌骨缺损的愈合,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 下颌骨缺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骨小梁面积 组织学观察 骨缺损 血管形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林晓艳 温贤涛 +3 位作者 李虎 鲁建 范红松 张兴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7-70,共4页
以饱和Ca(OH)2溶液的上清液、磷酸和可溶性胶原为原料,在37℃、中性条件下,采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仿生骨修复材料。用XRD、FTIR、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材料晶相组成、微观形貌、结构、化学组成、晶粒大小进行分析。... 以饱和Ca(OH)2溶液的上清液、磷酸和可溶性胶原为原料,在37℃、中性条件下,采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仿生骨修复材料。用XRD、FTIR、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材料晶相组成、微观形貌、结构、化学组成、晶粒大小进行分析。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用电子万能实验机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弱结晶的纳米尺度(5nm×60nm~20nm×80nm)的羟基磷灰石和胶原纤维组成。复合材料在晶相组成、化学组成和晶体尺寸上类似于天然骨。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168.85MPa)和弹性模量(5.87GPa)介于致密骨和牙本质之间。此复合材料有望成为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滴定法 纳米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抗压强度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际达 王远亮 +1 位作者 蔡绍皙 曹颖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78-784,共7页
研究了在脱钙骨基质内原位沉积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电化学方法 ,探讨了影响沉积的实验因素和条件。并利用红外光谱和X衍射表征无机相的组成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晶体的形态和尺寸 ,光学显微镜观察无机相分布 ,灰化法测定无机成分含量。结... 研究了在脱钙骨基质内原位沉积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电化学方法 ,探讨了影响沉积的实验因素和条件。并利用红外光谱和X衍射表征无机相的组成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晶体的形态和尺寸 ,光学显微镜观察无机相分布 ,灰化法测定无机成分含量。结果表明 ,电化学方法可以制备出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 ,其无机成分为53.9±3.2% ,并且无机相的组成、分布、性质与自然骨非常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人工骨 仿真骨 纳米复合材料 羟基磷灰石/胶复合材料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林晓艳 鲁建 +1 位作者 李虎 张兴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1-614,共4页
低温下,通过将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浆料与中性胶原溶胶共混和在中性胶原中原位形成羟基磷灰石两种方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两种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了表征。通过... 低温下,通过将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浆料与中性胶原溶胶共混和在中性胶原中原位形成羟基磷灰石两种方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两种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比较,发现两种方法均制备得到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晶相组成、化学组成、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尺寸、胶原纤维的结构等方面都与天然骨相似。但原位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结晶度比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更接近于自然骨,原位合成的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均匀性、界面结合紧密度、力学性能等方面均优于共混法。原位合成法是改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均匀性和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 被引量:7
5
作者 兰小勇 周初松 +4 位作者 田京 吕志德 徐启飞 冯庆玲 黄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9-463,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植入动物体内的成骨能力。方法用18只3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桡骨中段15mm骨缺损模型。将每只兔子的左右前肢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兔桡骨缺损部位植入海藻酸钙... 目的探讨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植入动物体内的成骨能力。方法用18只3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桡骨中段15mm骨缺损模型。将每只兔子的左右前肢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兔桡骨缺损部位植入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对照组为空白对照,骨缺损部位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采用X线和组织学方法检测缺损部位的成骨情况。结果18只模型兔均进入结果分析。X线结果显示,4周时实验组桡骨缺损区可见明显的骨生成影像,呈云雾状分布,随时间的延长骨量增多,至12周时,植入体已与缺损处断端骨性愈合,皮质骨连续性较好。对照组12周时显示骨断端骨质硬化,骨缺损区尚未修复。组织学结果表明,4周时实验材料内部可见骨形成细胞集中,随时间的延长骨量增多,并相互连接成片,到12周时,材料内骨小梁成熟,网孔间新生骨小梁相互连接成板状。结论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钙 羟基磷灰石 骨缺损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修复兔桡骨缺损 被引量:17
6
作者 宋坤修 何爱咏 谢求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6624-6628,共5页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替代材料,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促进血管生成最强的生长因子,加入到NHAC中使其缓慢释放...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替代材料,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促进血管生成最强的生长因子,加入到NHAC中使其缓慢释放,来说明其良好的骨组织修复能力。目的:探讨NHAC结合VEGF修复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10/2009-01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将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和胶原蛋白粉末按8∶2的比例调和制备NHAC人工骨。再将2μgVEGF与调和好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混合固体粉末以1.8∶1的质量比调和制备NHAC/VEGF人工骨。每块人工骨含有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0.5g、胶原蛋白0.125g、VEGF150ng。方法:建立兔单侧桡骨1cm缺损动物模型36只,按随机原则分为3组。空白组骨断端不做任何处理,NHAC组骨缺损端植入NHAC人工骨,NHAC/VEGF组骨缺损端植入NHAC/VEGF人工骨。主要观察指标:在术后2,4,8周,每组各取4只兔子通过大体观察、X射线片、病理组织切片以及骨密度测定等评价骨愈合的程度。结果:X射线摄片检查:在各个时间段,NHAC/VEGF组骨痂的生长量及骨缺损的修复程度均比NHAC组和空白组好,且NHAC组好于空白组。骨密度测定:术后各时间点的骨密度测定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组织学检查NHAC/VEGF组在胶原纤维、成骨细胞及骨小梁的生成情况方面好于NHAC组和空白组,且NHAC组好于空白组。结论:NHAC与VEGF复合骨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作用,使骨细胞增生活跃,骨折愈合加快,可作为一种新型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复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缺损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戊二醛交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林晓艳 范红松 张兴栋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7,共5页
为了改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采用戊二醛对复合材料进行交联处理,并对交联前后复合材料的溶胀度,结合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戊二醛交联对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溶胀度的影响,探讨了戊二醛交联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 为了改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采用戊二醛对复合材料进行交联处理,并对交联前后复合材料的溶胀度,结合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戊二醛交联对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溶胀度的影响,探讨了戊二醛交联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可能机理 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溶胀度随戊二醛的浓度增加而降低,当戊二醛的浓度大于0 25%时,复合材料的溶胀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戊二醛交联促使羟基磷灰石与胶原之间形成更多键,导致Q1s,Ca2p,N1s,P2p和C1s的化学状态和结合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醛 纳米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结合能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环支架 被引量:2
8
作者 庄颖 陈希亮 +3 位作者 李勇 陈庆华 潘兴华 徐永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412-2417,共6页
背景:研究符合天然椎间盘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的组织工程移植物,对退变椎间盘进行生物学功能重建,已逐步成为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较理想的解决方案。目的:设计构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材料。方法:以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羟基磷灰... 背景:研究符合天然椎间盘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的组织工程移植物,对退变椎间盘进行生物学功能重建,已逐步成为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较理想的解决方案。目的:设计构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材料。方法:以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胶原为原料,依次应用湿法纺丝、化学交联、冷冻干燥等技术构建一种全新的组织工程化纤维环支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定性成分分析,同时对其理化性能、生物力学性能及细胞相容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环支架呈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孔径(425.8±47.3)μm,孔隙率为(73.4±5.6)%,吸水率为(718.6±24.3)%,具有与天然纤维环相似的抗压强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环支架具有适宜的三维多孔结构、生物相容性、孔隙率、吸水率和生物力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纳米羟基磷灰石 椎间盘 魔芋葡甘聚糖 纤维环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鹏飞 阮孝慈 杨富帮 《杭州化工》 CAS 2017年第2期10-13,共4页
该文详述了几种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仿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旨在为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制备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修复兔骨软骨缺损
10
作者 王武 樊晓磊 +2 位作者 谢杰 胡懿郃 曾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2-689,共8页
背景:关节骨软骨缺损是目前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传统修复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疗效,以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为基础的复合水凝胶材料是目前研究的一个方向。目的:制备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表征其物理学特征,验证... 背景:关节骨软骨缺损是目前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传统修复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疗效,以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为基础的复合水凝胶材料是目前研究的一个方向。目的:制备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表征其物理学特征,验证其植入体内后的组织相容性及细胞黏附增殖能力,探讨其对兔骨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圆柱状多孔聚乳酸支架(孔径分别为1.2,1.4,1.6,1.8 mm),再将聚乙烯醇及羟基磷灰石混合乳液灌入聚乳酸支架中,经过冻融及二氯甲烷溶解后制成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水凝胶。然后将胶原-壳聚糖-明胶混合液灌入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水凝胶中,利用京尼平进行交联,最后经乙醇清洗及冷冻干燥制成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表征4组水凝胶的物理学特征,筛选性能最优的水凝胶进行后续实验。将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水凝胶、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分别植入SD大鼠皮下,苏木精-伊红与Masson染色观察材料表面的细胞黏附生长状况。在15只兔双侧膝关节股骨滑车制作骨软骨缺损(直径5 mm、深6 mm)模型,左侧植入复合水凝胶(实验组),右侧未植入任何材料(对照组),Micro-CT及组织学检测来评估其对骨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①综合孔隙率、含水率、力学测试及扫描电镜结果,得出孔径1.2 mm的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更符合天然软骨的一般特性,用于后续实验;②苏木精-伊红与Masson三色染色显示,随着材料植入大鼠皮下时间的延长,两种材料周边黏附的细胞均明显增多,其中胶原-壳聚糖-明胶植入后的细胞增殖状况更好,可见大量细胞长入其形成的网状结构,且网状结构也逐渐降解;③在兔骨软骨缺损实验中,至术后8周时,Micro-CT检查显示实验组植入的材料和周围骨-软骨整合良好,其表面及内部均有部分骨长入,对照组软骨及软骨下层仍然存在明显的缺损,未形成有效修复;苏木精-伊红与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实验组植入复合水凝胶4-8周后即与周围骨软骨发生整合,随着时间的延长材料表面逐渐有新生软骨形成,至12周时缺损处大部分被新生软骨覆盖,软骨下层也出现良好的骨长入;对照组至术后12周虽然深层骨缺损大部分修复、浅层的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也有一定程度修复,但主要被纤维组织及部分纤维软骨替代;④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材料可仿生天然软骨的结构和功能,在动物实验中能有效修复骨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聚乙烯醇 壳聚糖 水凝 骨软骨缺损
下载PDF
牙囊细胞与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体外相容性研究
11
作者 叶国 董伟 +1 位作者 吴亚菲 付钢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189-2190,2193,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牙囊细胞(DFCs)与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的相容性,为二者在牙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大鼠DFCs与nHAC在体外复合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用MTT法、碱性磷酸酶活... 目的探讨大鼠牙囊细胞(DFCs)与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的相容性,为二者在牙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大鼠DFCs与nHAC在体外复合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用MTT法、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法检测材料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DFCs可以在nHAC材料表面及孔隙中良好的黏附、增殖和分化,复合培养5d后nHAC对DFCs的增殖分化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DFCs与nHAC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囊细胞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在口腔骨缺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月 王瑾 +1 位作者 刘克达 王蔚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375-378,共4页
炎症、外伤、肿瘤、先天性畸形以及牙周炎等均可导致口腔骨缺损,植骨或增加骨量是目前口腔骨缺损修复的主要方式。理想的骨修复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骨传导性和成骨特性。由于自体骨来源有限,同种异体骨存在免疫排斥... 炎症、外伤、肿瘤、先天性畸形以及牙周炎等均可导致口腔骨缺损,植骨或增加骨量是目前口腔骨缺损修复的主要方式。理想的骨修复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骨传导性和成骨特性。由于自体骨来源有限,同种异体骨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疾病交叉感染等问题,因此研发理想的骨修复材料是目前口腔领域的研究热点。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 composite,nHAC)通过体外仿生矿化过程制备,与天然骨组织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和分层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和生物降解性等,因而被广泛研究与应用。文章通过检索分析相关文献对nHAC的组成、性能及其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其在临床中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 骨缺损 仿生矿化 生物降解性
原文传递
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4
13
作者 马宁 曾毅 +2 位作者 张莉 杨海滨 张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简单有效的复合方法和结构及其作为新型骨替代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以氢氧化钙和磷酸为原料合成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从牛肌腱中提取可溶性I型胶原,应用戊二醛交联冻... 目的: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简单有效的复合方法和结构及其作为新型骨替代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以氢氧化钙和磷酸为原料合成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从牛肌腱中提取可溶性I型胶原,应用戊二醛交联冻干法使二者复合制备成生物膜,用XRD和扫描电镜,对材料晶相组成、微观形貌、结构、晶粒大小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合成工艺研究,制得的生物膜呈三维网孔状结构, 孔径10~40μm,大小均匀,由纳米尺度(10 nm×50 nm~20 nm×80 nm)的羟基磷灰石和胶原纤维组成。复合材料在晶相组成和尺寸上类似于天然骨。结论:NHAC复合材料有望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组织工程 骨代用品
下载PDF
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在兔腰椎横突间融合中的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关凯 孙天胜 +5 位作者 时述山 朱兵 郑永军 崔福斋 张伟 廖素三 《颈腰痛杂志》 2003年第4期218-222,共5页
目的 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在兔腰椎横突间融合中的作用。方法  64只兔 ,随机分为自体髂骨组 (ACB)、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组 (Nano-HAC)、自体髂骨与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混合组 (ACB+ Nano-HAC)、纳米... 目的 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在兔腰椎横突间融合中的作用。方法  64只兔 ,随机分为自体髂骨组 (ACB)、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组 (Nano-HAC)、自体髂骨与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混合组 (ACB+ Nano-HAC)、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复合骨形成蛋白 -2组 (Nano-HAC+ BMP-2 ) ,行腰5-6横突间融合 ,2、4周行影像学、手触、组织学检查 ,6、10周除行以上检查外 ,还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ACB组 6周 4例 ,10周 5例融合 ;Nano-HAC组无1例融合 ;ACB+ Nano-HAC组 6周 3例 ,10周 4例融合 ;Nano-HAC+ BMP-2组 4周 1例 ,6周 5例 ,10周 6例融合。生物力学表明单独应用 Nano-HAC融合效果不佳 ,而 ACB+ Nano-HAC、Nano-HAC+ BMP-2融合效果与 ACB融合效果相同。组织学观察 ACB组以膜内化骨为主 ;Nano-HAC组 Nano-HAC颗粒早期被吞噬、降解、成骨 ;ACB+ Nano-HAC组为 ACB和 Nano-HAC单独植入表现 ,无相互促进作用。Nano-HAC+ BMP-2组 2周即有大量新生骨基质形成 ,6、10周时有成片状成熟骨基质形成。结论  Nano-HAC材料具有快速生物降解性、优良骨相容性、高效的骨传导性 ,更有利于被利用成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腰椎横突间融合 临床观察 自体髂骨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前体与胶原自组装成类骨质复合材料的表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雪梅 马征 +1 位作者 吴宓勋 方厂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34-1539,共6页
背景:制作类似于天然骨的材料来修复骨缺损,或者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是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以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前体及胶原为材料自组装成类骨质复合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胶原材料分别浸泡于0.25%戊二醛溶液中0.5 h(A组),24 h(B组),7... 背景:制作类似于天然骨的材料来修复骨缺损,或者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是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以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前体及胶原为材料自组装成类骨质复合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胶原材料分别浸泡于0.25%戊二醛溶液中0.5 h(A组),24 h(B组),72 h(C组)进行交联反应,D组将胶原浸泡于碳化二亚胺中交联4 h,将交联后的各组胶原浸泡于纳米羟基磷灰石前体溶液中7 d,制备类骨质复合材料。分析各组复合材料与天然骨的矿化物物相分析、组成成分及微观结构。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衍射分析:复合材料的非晶象衍射峰稍高于天然骨,各组复合物中非晶象变化不明显;随戊二醛交联时间的延长,材料晶体峰值有增高趋势;碳化二亚胺交联后材料的晶体衍射峰值较戊二醛交联材料稍低;②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复合材料的化学组成与天然骨的组成相似,都是由胶原和羟基磷灰石组成,其中羟基磷灰石中部分PO43-被CO32-离子取代;不同交联方法对材料无机相改变的影响差别不明显;③扫描电镜:胶原的不同交联方法对所形成晶体的形貌影响不明显:胶原纤维互相缠绕,其上有大量的细针样晶体沉积,聚成团,晶体分布均匀,晶体尺寸是纳米量级;④结果表明,以纳米羟基磷灰石前体及胶原为材料可制作自组装成类骨质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纳米羟基磷灰石前体 自组装 X射线衍射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鲜思平 裴福兴(审校者)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CAS 2005年第5期298-301,共4页
综述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胶原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自组装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结构特点、体内植入后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及降解过程。基于仿生学设计的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其HA纳米晶... 综述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胶原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自组装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结构特点、体内植入后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及降解过程。基于仿生学设计的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其HA纳米晶体约50~100nm,HA的C-轴沿胶原纤维排列,形成片状包绕胶原纤维束,HA和胶原分子之间为牢固的化学键性结合,为自组装的纳米结构,和自然骨中钙化的胶原相同。复合材料体内植入后降解和骨替代的过程与骨的改建过程相似。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具有生物降解性高、表面能大、生物活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作为骨修复和重建材料具有更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材料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与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晋玉 俞兴 +6 位作者 姜俊杰 赵学千 孙旗 郑晨颖 白春晓 刘楚吟 贾育松 《中医正骨》 2019年第7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osteopractic total flavone,OTF)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ano-hydroxyapatite collagen,nHAC)复合材料与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浓度为500 μg·mL^-1 、250... 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osteopractic total flavone,OTF)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ano-hydroxyapatite collagen,nHAC)复合材料与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浓度为500 μg·mL^-1 、250 μg·mL ^-1 、100 μg·mL^-1 、50 μg·mL ^-1 及0 μg·mL^-1 的OTF溶液干预生长在nHAC复合材料上的hFOB1.19人成骨细胞,干预24 h后收集5种上清液。再分别以5种上清液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培养基混合培养HUVEC,培养24 h和48 h后进行划痕实验,计算细胞迁移率,确定OTF溶液最佳干预浓度和时间。在4个培养皿中铺满nHAC复合材料,加入DMEM/F12。A培养皿中不添加其他材料;B、D培养皿中接种hFOB1.19人成骨细胞,预培养24 h使细胞贴壁;C、D培养皿中加入OTF溶液,根据上一步划痕实验确定的最佳干预浓度和时间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收集各培养皿中的上清液进行后续实验。接种HUVEC于HUVEC培养基上,分为空白组和A、B、C、D共5组;空白组不添加其他材料,A、B、C、D组分别加入A、B、C、D培养皿上清液;以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率,HE染色后观察HUVEC形态,以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含量。结果:①OTF溶液最佳干预浓度与时间检测结果。5种浓度OTF溶液干预后,0~24 h细胞迁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46±4.01)%,(21.71± 1.30)%,(24.94±3.47)%,(22.08±2.46)%,(21.34±2.28)%, F=4.564,P =0.013],其中100 μg·mL ^-1 OTF溶液干预后的细胞迁移率高于其余4组( P=0.001,P=0.020,P=0.014,P =0.029);24~48 h细胞迁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6± 1.22)%,(5.37±1.85)%,(5.58±1.88)%,(6.14±1.52)%,(4.99±1.25)%, F=0.374,P =0.823]。提示OTF溶液最佳干预浓度为100 μg·mL ^-1 ,最佳干预时间为24 h。②HUVEC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 F=14.039, P =0.000 );5组HUVEC细胞增殖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 F=83.285,P =0.000);干预开始后不同时点之间HUVEC细胞增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 F=1 968.467,P =0.000);5组HUVEC细胞增殖率随时间变化均呈升高趋势,各组的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1.05±0.06,1.81±0.09,2.53±0.05,6.10±0.17,11.29±1.21, F=527.347,P=0.000;0.99±0.11,2.37±0.40,2.92±0.19,7.35±0.19,14.41±1.35,F=913.030,P=0.000;0.98±0.20,3.50±0.18,4.35±0.16,8.53±0.99,15.42±0.73,F=1 637.304,P=0.000;1.02±0.10,2.10±0.13,2.59±0.15,4.70±0.25,11.41±1.21,F=494.876,P=0.000;1.01±0.06,2.81±0.37,3.31±0.08,5.95±0.24,12.74±2.03,F=878.982,P =0.000);干预开始后0 d时,各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开始后1 d、2 d时,B组HUVEC细胞增殖率最高、D组次之,其余3组增殖率较为接近;干预开始后3 d、4 d时,B组HUVEC细胞增殖率最高、A组次之,其余3组增殖率较为接近。③HUVEC形态观察结果。细胞形态观察结果显示,干预开始后0 d、1 d、2 d、3 d、4 d时各组HUVEC的形态均无明显差异。④VEGF和FGF-2含量检测。A、B、C、D 4组VEGF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9±0.012,0.057±0.016,0.059±0.018,0.057±0.014, F=0.060,P = 0.980 )。4组FGF-2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83±19.56)pg·mL ^-1 ,(565.83±47.14)pg·mL^-1 ,(228.33± 17.67)pg·mL^-1 ,(445.00±17.69)pg·mL^-1 , F=317.377,P =0.000];B组的FGF-2含量高于其余3组( P=0.009,P=0.010,P= 0.025),D组的FGF-2含量高于A组和C组( P=0.013,P =0.017),A组和C组FGF-2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0 )。结论:人成骨细胞和HUVEC在nHAC复合材料上共培养,均可以良好贴附、生长和增殖;OTF不能促进nHAC复合材料与人成骨细胞-HUVEC共培养体系中HUVEC增殖;HUVEC的增殖可能与成骨细胞分泌FGF-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黄酮 细胞增殖 血管内皮细胞 成骨细胞 共同培养技术 羟基磷灰石 内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雪梅 方厂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1-734,共4页
1研究背景 目前临床上治疗骨缺损主要采用骨替代材料移植充填缺损和组织工程方法,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作为充填材料移植应用广泛,但其来源有限,且移植后容易诱发感染和抗原反应;因此人造骨生物材料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工材料存在与受体... 1研究背景 目前临床上治疗骨缺损主要采用骨替代材料移植充填缺损和组织工程方法,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作为充填材料移植应用广泛,但其来源有限,且移植后容易诱发感染和抗原反应;因此人造骨生物材料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工材料存在与受体组织亲和性较低的问题,所以制造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组织工程方法 充填材料 骨替代材料 同种异体骨 移植后 反应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胶原类骨仿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振林 闫玉华 万涛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3-86,共4页
通过体外模拟天然骨生物矿化和材料自组装的形成机制, 研究制备了类骨羟基磷灰石/胶原仿生复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纳米羟基磷灰石均匀分布在胶原基质上并择优取向排列, 该复合材料的成分和微观结构与天然骨类似。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生物矿化 自组装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韩长菊 陈庆华 +2 位作者 杨喜昆 叶金凤 高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9-141,149,共4页
以饱和Ca(OH)2上清液、磷酸和胶原蛋白为原料,在36~39℃、pH=8~9条件下,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用XRD、SEM、TEM、IR对材料的晶相结构、结晶程度、化学键结构、微观形貌、晶粒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以饱和Ca(OH)2上清液、磷酸和胶原蛋白为原料,在36~39℃、pH=8~9条件下,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用XRD、SEM、TEM、IR对材料的晶相结构、结晶程度、化学键结构、微观形貌、晶粒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低结晶度的纳米羟基磷灰石(5nm×60nm~20nm×100nm)和胶原蛋白纤维组成,二者之间形成了紧密键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滴定法 纳米羟基磷灰石 蛋白 支架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