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氯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最新研究进展
1
作者 吕海金 薛玉平 《广东塑料》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综述了聚氯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聚氯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聚氯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集中了聚氯乙烯和纳米填料的优点,具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聚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填料 聚合物 原位聚合法 共混法
下载PDF
聚氯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2
作者 胡海彦 潘明旺 +2 位作者 李秀错 石旭东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62-165,共4页
通过原位插层法制备了聚氯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与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粘土片层已基本被剥离,均匀分散于聚氯乙烯树脂基体中。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适量有机粘... 通过原位插层法制备了聚氯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与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粘土片层已基本被剥离,均匀分散于聚氯乙烯树脂基体中。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适量有机粘土的加入能使其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点均较纯聚氯乙烯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 原位插层法 制备 X射线衍射 透射电子显微镜 结构 力学性能 耐热性能
下载PDF
聚氯乙烯/弹性体/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3
作者 陈宁 万超瑛 +2 位作者 王仕峰 张勇 张隐西 《塑料加工》 2005年第4期31-33,共3页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氯乙烯/弹性体/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其中弹性体为一种改性的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Blendex(BLENDEX(r)338)。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纳米碳酸钙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良好。性能测试表明,纳米碳酸钙可以提高复...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氯乙烯/弹性体/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其中弹性体为一种改性的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Blendex(BLENDEX(r)338)。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纳米碳酸钙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良好。性能测试表明,纳米碳酸钙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弯曲模量、维卡软化点、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但是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热分解温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弹性体/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 熔融共混法 制备方法 分散性 屈服强度 断裂伸长率 热分解温度
下载PDF
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与机器学习的非靶标金属组学预测PVC纳米塑料对水稻毒性的浓度依赖性
4
作者 魏超杰 解宏鑫 +2 位作者 王伟 李柏 李玉锋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5-1021,共7页
环境中的微/纳米塑料污染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土壤中的微/纳米塑料不可避免对植物产生影响,因此预测微/纳米塑料的植物毒性可为土壤中微/纳米塑料治理提供抓手。以水稻为研究对象,发展了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光谱与机器学习的... 环境中的微/纳米塑料污染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土壤中的微/纳米塑料不可避免对植物产生影响,因此预测微/纳米塑料的植物毒性可为土壤中微/纳米塑料治理提供抓手。以水稻为研究对象,发展了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光谱与机器学习的非靶标金属组学方法,以预测聚氯乙烯纳米塑料(nPVC)对水稻的毒性。首先将水稻暴露于不同浓度(500 ng/g与500μg/g)nPVC中,培养35 d后,收集水稻叶;其次,利用SRXRF研究暴露nPVC后水稻叶中金属组的变化;然后,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区分暴露不同浓度nPVC水稻样品。对SRXRF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非监督聚类,发现500μg/g组能够良好聚类,而500 ng/g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表明500 ng/g的nPVC暴露对植物的毒性远低于500μg/g nPVC。对SRXRF全光谱,利用线性模型k近邻算法(kNN)和非线性模型支持向量机(SVM)建立预测模型,区分不同组别的准确率可达94.12%。为了提升运算速度,减少模型计算量,使用竞争性自适应加权重采样算法(CARS)挑选特征光谱建立预测模型,区分不同组别的准确率为89.51%。相对全光谱模型,特征光谱预测模型虽然预测准确率下降了4.61%,但模型输入参数减少了99.38%,因此同样具有良好潜力。研究表明,基于SRXRF和机器学习的非靶标金属组学可准确预测不同浓度nPVC对水稻金属组的干扰程度,从而反映nPVC对水稻毒性的浓度依赖性。方法同样可用于预测其他微/纳米塑料毒性的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纳米塑料 水稻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 机器学习 非靶标金属组学
下载PDF
纳米晶PVC在PVC/CaCO_3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熊传溪 王涛 +1 位作者 董丽杰 李春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5-19,共5页
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纳米晶PVC的增韧、增强作用及对纳米CaCO3 改性时偶联剂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粒径的纳米晶PVC均能起到显著的增韧和增强作用 ,且粒径小的纳米晶PVC作用更明显。材料拉伸强度、冲击强度随偶联剂含量的... 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纳米晶PVC的增韧、增强作用及对纳米CaCO3 改性时偶联剂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粒径的纳米晶PVC均能起到显著的增韧和增强作用 ,且粒径小的纳米晶PVC作用更明显。材料拉伸强度、冲击强度随偶联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纳米晶PVC和纳米CaCO3 使复合材料达到工程材料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聚氯乙烯 增韧 增强
下载PDF
表面改性对PVC/nano-SiO_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崔文广 时伟 +1 位作者 郧海丽 任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0-72,共3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聚氯乙烯(PVC)/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Nano-SiO2表面改性前后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Nano-SiO2表面改性前后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加入量小于3%时,Nano-SiO2...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聚氯乙烯(PVC)/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Nano-SiO2表面改性前后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Nano-SiO2表面改性前后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加入量小于3%时,Nano-SiO2表面改性与否对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基本没有影响;加入量小于4%时,其表面改性与否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及其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基本没有影响;加入量超过3%后,表面改性Nano-SiO2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冲击性能;加入量超过4%后,表面改性Nano-SiO2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并且它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及其与PVC基体间的界面粘结性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复合材料
下载PDF
市场动态
7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汽车工业 塑料 市场需求 纳米聚氯乙烯 管材 塑料助剂
下载PDF
高科技引领老化工基地改造太化打造我国煤化工航母
8
《山西化工》 2004年第1期67-67,共1页
太化集团有限公司在抓好基础化工发展的同时,进军高科技领域,为老化工基地改造注入活力。目前,该公司以“六链配电”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工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03年12月底,全国最大的8万t/a纳米PVC项目以及全国最大的大豆... 太化集团有限公司在抓好基础化工发展的同时,进军高科技领域,为老化工基地改造注入活力。目前,该公司以“六链配电”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工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03年12月底,全国最大的8万t/a纳米PVC项目以及全国最大的大豆异黄酮软胶囊生产线都在该公司投产。还有几项高科技项目正在热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化集团有限公司 纳米聚氯乙烯 大豆异黄酮软胶囊 子午胎助剂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vinylchloride membrane embedded with Cu nanoparticles for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in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被引量:1
9
作者 Rohitash KUMAR Aftab Aslam Parwaz KHAN +2 位作者 Anish KHAN Abdullah M ASIRI Yusra HAMID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8期2207-2216,共10页
Copper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These copper particles were embedded into the polyvinylchloride(PVC)matrix as support and used as an electrode(PVC/Cu)for the oxidation of methanol f... Copper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These copper particles were embedded into the polyvinylchloride(PVC)matrix as support and used as an electrode(PVC/Cu)for the oxidation of methanol fuel for improving the current response.The PVC/Cu electrod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TGA)for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electrode,X-ray diffraction(XRD)for identification of copper nanoparticles in the electrod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to identif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VC and Cu and scan electron microscopy(SEM)with EDAX for the morphology of the electrode.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electrode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cyclic voltammetry,linear sweep voltammetry,and chronoamperometry techniques.An increase in the electrode activity was obser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pper quantity from 0.18 g(PVC/Cu-0.18 g)to 0.24 g(PVC/Cu-0.24 g)and the maximum was found at 0.24 g of copper in the electrode.Also,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electrode achieved the maximum catalytic current in 0.5 mol/L CH3OH+1 mol/L Na OH solution.FTIR identified that water molecules,C—H group,copper nanoparticle and its oxide were available in the electrode.SEM images with EDAX showed that copper particles were properly embedded in the polyvinylchloride matr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nanoparticles POLYVINYLCHLORIDE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下载PDF
文摘与题录
10
作者 田丰 《增塑剂》 2004年第2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增塑剂 己二酸二正己酯 柠檬酸三丁酯 生物降解树脂用增塑剂 橡胶助剂 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 PVC树脂 三羟甲基丙烷酯基增塑剂组合物 DOP 硅钨酸 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 纳米复合聚氯乙烯 塑料添加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