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铁纤维与羰基铁粉共混制备轻质宽带吸波涂层材料 被引量:28
1
作者 童国秀 官建国 +3 位作者 张五一 张巍 王维 董德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01-1005,共5页
为降低羰基铁粉吸波剂的密度、提高介电常数,采用轻质、高介电常数的纳米铁纤维与羰基铁粉共混,制备了轻质宽带吸波涂层.研究了纳米铁纤维含量对复合吸波剂微波电磁与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纳米铁纤维含量的提高,复合吸波剂的介电... 为降低羰基铁粉吸波剂的密度、提高介电常数,采用轻质、高介电常数的纳米铁纤维与羰基铁粉共混,制备了轻质宽带吸波涂层.研究了纳米铁纤维含量对复合吸波剂微波电磁与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纳米铁纤维含量的提高,复合吸波剂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增大.当复合吸波剂中纳米铁纤维含量(质量分数)为2.2%-4.4%时,吸波涂层有更低的面密度和更宽的有效带宽,这是由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介电常数,可以改善吸波涂层的匹配吸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 纳米铁纤维 共混 微波吸收 吸波涂层
下载PDF
含铁纳米纤维电极去除水中孔雀石绿
2
作者 陈一萍 郑朝洪 +1 位作者 王禹笙 苏薇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47-252,共6页
作为一种典型的三苯甲烷类染料,孔雀石绿具有降解难度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危害大等特点,因此水中孔雀石绿的治理问题不容忽视。本工作借助静电纺丝技术和液相还原法,将纳米铁颗粒物负载于高度蓬松的PVA纳米纤维,制备高性能的含铁纳米纤... 作为一种典型的三苯甲烷类染料,孔雀石绿具有降解难度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危害大等特点,因此水中孔雀石绿的治理问题不容忽视。本工作借助静电纺丝技术和液相还原法,将纳米铁颗粒物负载于高度蓬松的PVA纳米纤维,制备高性能的含铁纳米纤维,并利用其作为第三维电极构建三维电极反应体系,考察三维电极体系中孔雀石绿的去除行为。结果表明,未接通电源时含铁纳米纤维对水中孔雀石绿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三维电极体系中,含铁纳米纤维先借助吸附作用对水中孔雀石绿进行富集浓缩,然后通过电解作用同时实现孔雀石绿的降解和含铁纳米纤维活性位点的再生。在预吸附-电解40 min后,水中孔雀石绿的去除率超过了95%,且反应体系呈现出较强的pH值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吸附 三维电极体系 孔雀石绿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矫治梨树缺铁黄化症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郭献平 边艺伟 +4 位作者 王东升 吴中营 王合中 连晓东 郭鹏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129,共13页
为探究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矫治梨树缺铁黄化症的分子机制,对水培获得的缺铁黄化杜梨叶片喷施4 mmol/L的FeSO4(处理T1)和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纳米纤维素与FeSO4按电荷比1∶3 000螯合,处理T2),以喷施去离子水作对照(CK),处理72 h后,测... 为探究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矫治梨树缺铁黄化症的分子机制,对水培获得的缺铁黄化杜梨叶片喷施4 mmol/L的FeSO4(处理T1)和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纳米纤维素与FeSO4按电荷比1∶3 000螯合,处理T2),以喷施去离子水作对照(CK),处理72 h后,测定叶片活性铁含量、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并对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和T2处理的叶片活性铁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10.7%和235.8%,SPAD值显著提高26.1%和61.7%,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70.1%和98.5%,T1与T2之间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相比CK,T1、T2分别有1 033、1 943个差异基因。GO(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在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和生物过程3个部分T2富集的GO项数量均大于T1,主要涉及金属离子固定、氧化还原过程、叶绿体、光合捕光过程等。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发现,与CK相比,T1仅有55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4个通路中,T2有712个差异基因注释到18条通路中,主要参与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光合作用、光合组织的碳固定、代谢途径等通路。杜梨铁蛋白家族基因表达量分析显示,T2的4个铁蛋白基因表达量均高于T1。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和光合作用2个通路中,T1和T2比CK共有58个基因表达量上调,其中56个基因在T2的表达量高于T1。选取8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8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与RNA-Seq分析结果一致。综合分析,喷施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能调动更多的基因和代谢通路,使其矫治梨树缺铁黄化症的能力强于FeS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螯合物 杜梨 黄化 转录组 活性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微纤化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玉 万小芳 +2 位作者 项秀东 李友明 武书彬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26,共6页
以微纤化纤维素作为天然高分子载体,通过原位液相化学还原反应负载零价铁制备得到了纳米零价铁-微纤化纤维素(NZVI-MFC)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仪(TGA)来表征NZVI-MFC复合材料并研究... 以微纤化纤维素作为天然高分子载体,通过原位液相化学还原反应负载零价铁制备得到了纳米零价铁-微纤化纤维素(NZVI-MFC)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仪(TGA)来表征NZVI-MFC复合材料并研究其耐热性能,同时,将NZVI-MFC复合材料应用于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探讨了NZVI-MFC复合材料添加量和废水初始p H值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ZVI通过原位化学反应均匀负载到MFC基材上,在废水深度处理最佳条件下,造纸废水的CODCr和色度总去除率分别达到78.4%和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微纤化纤维 造纸废水 深度处理
下载PDF
吸附磷饱和的铁改性纳米纤维素的再生条件与效果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罗莹 刘敏 +2 位作者 陈滢 左艳 王婷庭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36-441,共6页
将铁负载于纳米纤维素上制得铁改性纳米纤维素(Fe(OH) 3 @CNFs),并将其作为吸附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磷。探讨了吸附磷饱和的Fe(OH) 3 @CNFs的再生性能,比较了不同类型的再生液、再生液浓度和脱附次数对Fe(OH) 3 @CNFs再生的影响,对再生... 将铁负载于纳米纤维素上制得铁改性纳米纤维素(Fe(OH) 3 @CNFs),并将其作为吸附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磷。探讨了吸附磷饱和的Fe(OH) 3 @CNFs的再生性能,比较了不同类型的再生液、再生液浓度和脱附次数对Fe(OH) 3 @CNFs再生的影响,对再生前和再生五次后的Fe(OH) 3 @CNFs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0.5 mol·L ^-1 的NaOH溶液对材料的再生效果最好。材料经吸附-脱附再生循环后,再生第五次的Fe(OH) 3 @CNFs的丝状结构表面发生了轻微的刻蚀,表面负载的铁元素含量从23.38%下降到22.98%。同时,材料再生前后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接近,说明功能性官能团无明显变化。再生后的 Fe(OH) 3 @CNFs 对磷的吸附容量从24.58 mg·L ^-1 下降到16.60 mg ·L^-1 ,说明再生后的材料仍能保持较好的吸附能力,且可以实现材料的多次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纳米纤维 脱附 吸附剂再生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铁压电纳米纤维压力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汪海涛 谭晓兰 李佳玮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4-96,100,共4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多铁压电纳米纤维微压力传感器结构,对其工作原理做出了理论分析。近似平行排列的纳米纤维沉积到叉指电极上,电极材料生长于硅基底方形弹性膜片上表面,用小挠度理论设计计算了方膜结构,并对固支结构的... 设计了一种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多铁压电纳米纤维微压力传感器结构,对其工作原理做出了理论分析。近似平行排列的纳米纤维沉积到叉指电极上,电极材料生长于硅基底方形弹性膜片上表面,用小挠度理论设计计算了方膜结构,并对固支结构的纤维进行了力学分析。由纤维压电效应计算出传感器输出电压,并对传感器的结构尺寸进行比较分析,以提高传感器输出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压力传感器 静电纺丝 压电纳米纤维 弹性膜片
下载PDF
不同矿化水对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的影响及其在矫治梨缺铁黄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边艺伟 郭献平 +6 位作者 王东升 姚春玲 毋青男 赵凡 吴中营 何睿 王合中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7,共9页
采用不同矿化度水质配制纳米纤维素(NC)-铁(Fe)螯合物(NC-Fe),研究不同矿化度水对NC-Fe的螯合及其对梨树缺铁黄化矫治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矿化度为750、1500、3000 mg·L^(-1)的矿化水配制的NC-Fe悬浮液,其纳米粒子粒径、Zeta电位... 采用不同矿化度水质配制纳米纤维素(NC)-铁(Fe)螯合物(NC-Fe),研究不同矿化度水对NC-Fe的螯合及其对梨树缺铁黄化矫治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矿化度为750、1500、3000 mg·L^(-1)的矿化水配制的NC-Fe悬浮液,其纳米粒子粒径、Zeta电位值随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变大;随水矿化度的升高,纳米螯合物的生物活性降低,与NC-Fe处理相比,由750、1500、3000 mg·L^(-1)矿化水配制的NC-Fe处理叶片活性铁含量分别下降9.1%、23.6、40.3%。此外,与NC-Fe处理相比,随水矿化度的升高,其配制的NC-Fe处理叶片内铁蛋白基因Fer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综上,当水矿化度小于1500 mg·L^(-1)时,矿化度对NC-Fe的螯合有限,但仍能促进叶片有效铁含量提升,对铁蛋白基因Fer1的表达有诱导作用,故可在生产中使用Ⅲ类以下的矿化水配制NC-Fe,用于矫治梨树缺铁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化矫治 纳米纤维素-螯合剂 活性 蛋白基因
下载PDF
铁碳纳米纤维电沉积普鲁士蓝用于过氧化氢的高灵敏检测
8
作者 杨锦锋 张柏爽 +2 位作者 胡彬 王怡文 刘建允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9-634,共6页
在酸性条件下,通过调控铁碳纳米纤维(Fe-CNF)中铁离子的释放,实现了极细普鲁士蓝(PB)颗粒在纤维表面原位电沉积(PB@Fe-CNF)。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PB在纤维表面均匀而牢固的附着,PB颗粒尺寸约为30 nm。以PB@Fe-CNF... 在酸性条件下,通过调控铁碳纳米纤维(Fe-CNF)中铁离子的释放,实现了极细普鲁士蓝(PB)颗粒在纤维表面原位电沉积(PB@Fe-CNF)。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PB在纤维表面均匀而牢固的附着,PB颗粒尺寸约为30 nm。以PB@Fe-CNF为修饰剂,制备了PB@Fe-CNF修饰玻碳电极(PB@Fe-CNF/GCE)。采用循环伏安法分析了PB的典型电化学响应及对过氧化氢(H_(2)O_(2))的高灵敏催化还原响应。通过电流-时间(i-t)曲线测试发现PB@Fe-CNF/GCE对H_(2)O_(2)催化还原电流与H_(2)O_(2)浓度(0.5~2000μ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6。实验显示,所建立方法测试灵敏度高(25μA/(μmol/L))、检测限低(0.042μmol/L,S/N=3)。PB@Fe-CNF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水样中H_(2)O_(2)的电化学测定,回收率约为95.5%~103.2%,相对标准偏差(RSD,n=3)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蓝 纳米纤维 电沉积 电化学传感器 过氧化氢
下载PDF
改性纳米纤维素对磷的动态吸附及再生 被引量:3
9
作者 袁林 陈滢 +1 位作者 刘敏 王婷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907-2914,共8页
以铁改性纳米纤维素[Fe(OH)3@CNFs]为吸附剂进行动态吸附除磷试验,探究了不同柱高和不同流速对Fe(OH)3@CNFs吸附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柱填充越高(6~16cm),进水流速越慢(5~10mL/min),吸附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长,越有利于Fe(OH)3@C... 以铁改性纳米纤维素[Fe(OH)3@CNFs]为吸附剂进行动态吸附除磷试验,探究了不同柱高和不同流速对Fe(OH)3@CNFs吸附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柱填充越高(6~16cm),进水流速越慢(5~10mL/min),吸附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长,越有利于Fe(OH)3@CNFs对磷的动态吸附。采用NaOH溶液对吸附剂解吸进行原位再生,再生后吸附柱对磷的吸附量为原吸附柱的83%,表明Fe(OH)3@CNFs材料具有较好的再生能力。通过Yoon-Nelson模型计算吸附50%目标污染物所需的时间,拟合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在1.8%~6.9%之间,表明Yoon-Nelson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Fe(OH)3@CNFs材料对磷的动态吸附行为。使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吸附机理进行分析发现Fe(OH)3@CNFs材料对磷具有吸附能力,并且吸附后主要以FePO4和Fe2(HPO4)3的形式存在。利用吸附柱对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进行动态吸附,在流速为10mL/min、填装高度为12cm的条件下,饱和时的吸附容量为34.5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纳米纤维 动态吸附 再生
下载PDF
用电纺法制备的BiFeO_3纳米纤维及其结构和形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萌 王越 +1 位作者 宛鹏菲 竺云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45-49,共5页
本实验以硝酸铋和硝酸铁为原料,由溶胶凝胶法制得纯相BiFeO3(BFO)溶胶,再利用电纺方法将溶胶成功制备成为纳米纤维.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样品为纯相BFO,结晶性能良好.SEM观察结果表明:电纺法制备BFO纳米纤维的最佳条件为溶胶-凝胶法... 本实验以硝酸铋和硝酸铁为原料,由溶胶凝胶法制得纯相BiFeO3(BFO)溶胶,再利用电纺方法将溶胶成功制备成为纳米纤维.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样品为纯相BFO,结晶性能良好.SEM观察结果表明:电纺法制备BFO纳米纤维的最佳条件为溶胶-凝胶法制备的BFO前驱体溶液与等体积的0.6 g/mL PVP乙醇溶液混合后的溶液浓度,电压值采用25 kV.在最佳条件下电纺得到的纳米纤维连续、光滑、直径均匀,无珠状物和粘连现象出现,纤维直径退火前为1.1~1.3 um,退火后为333~43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电纺 酸铋纳米纤维
下载PDF
高吸波性能细菌纤维素Co_(3)Fe(7)/CNF气凝胶的制备
11
作者 张子强 刘博文 +1 位作者 方艳 刘庆雷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63-572,共10页
随着电磁污染的日益严重,“薄、宽、轻、强”的新型复合微波吸收材料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新型复合微波吸收材料的制备工艺相对复杂、机械加工性能较差、电磁性能难以调控,阻碍了其发展和应用。以来源丰富、具有三维互联网状结... 随着电磁污染的日益严重,“薄、宽、轻、强”的新型复合微波吸收材料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新型复合微波吸收材料的制备工艺相对复杂、机械加工性能较差、电磁性能难以调控,阻碍了其发展和应用。以来源丰富、具有三维互联网状结构的可再生资源——细菌纤维素为碳源,利用其表面具有的大量羟基吸附钴铁离子,再通过一步碳化还原法制备了钴铁碳纳米纤维(Co_(3)Fe(7)/CNF)气凝胶。研究表明,Co_(3)Fe(7)/CNF气凝胶呈三维互联网状结构,具有高孔隙、超低密度和高微波吸收性能。当碳化温度为900℃时,Co_(3)Fe(7)/CNF气凝胶与石蜡混合物在低负载(质量分数约为3%)、薄厚度(3.5 mm)下的反射损耗为-47.5 dB,表明细菌纤维素生物质材料在满足“薄、宽、轻、强”为导向的微波吸收材料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 三维互联网状结构 纳米纤维气凝胶 吸波性能
下载PDF
铁氮掺杂碳纳米管/纤维复合物制备及其催化氧还原的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婷婷 朱能武 +1 位作者 芦昱 吴平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0-358,共9页
阴极催化剂是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制备成本低廉、氧还原反应(ORR)催化活性高的阴极催化剂来替代Pt/C对于实现MFC规模化应用具有重大意义.研究采用化学气相沉淀法,以三聚氰胺作为碳氮前... 阴极催化剂是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制备成本低廉、氧还原反应(ORR)催化活性高的阴极催化剂来替代Pt/C对于实现MFC规模化应用具有重大意义.研究采用化学气相沉淀法,以三聚氰胺作为碳氮前驱物、以黑珍珠2000或乙炔炭黑作为碳源,外加醋酸亚铁作为铁前驱物,合成了两种铁氮掺杂碳纳米管/纤维复合物(FeNCB和FeNCC),作为MFC的阴极催化剂.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旋转圆盘-环电极分析FeNCB、FeNCC和Pt/C的ORR催化活性的差异,并用MFC验证其差异.结果表明,FeNCB性能与Pt/C相当,优于FeNCC,其催化路径是通过4电子途径催化氧还原反应;MFC-FeNCB性能略优于MFC-Pt/C,显著优于MFC-FeNCB有助于MFC的扩大化,其最大功率密度为1 212.8mW·m^(-2),开路电压为0.875 V,电池稳定电压为(0.500±0.025)V.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光谱、拉曼光谱等进一步分析显示,复合物中碳纳米管管径的大小、铁氮掺杂的类型和含量以及氧含量是引起制备的复合物催化氧还原性能差异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阴极催化剂 氮掺杂碳纳米管/纤维复合物 氧还原反应 低成本 扩大化
原文传递
基于铁修饰碳纳米纤维阳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
13
作者 黎铭崧 韩笑 +3 位作者 何秀 汪睿杰 鲁志松 乔琰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408-415,共8页
本文用乙酰丙酮铁作为铁源,利用静电纺丝和简单高温碳化制备了铁修饰碳纳米纤维(Fe@CNF)并应用于希瓦氏菌微生物燃料电池以促进阳极界面电子传递过程。结果表明铁修饰后的碳纳米纤维上具有2~10 nm的孔隙,因而比表面积较未修饰的纤维显... 本文用乙酰丙酮铁作为铁源,利用静电纺丝和简单高温碳化制备了铁修饰碳纳米纤维(Fe@CNF)并应用于希瓦氏菌微生物燃料电池以促进阳极界面电子传递过程。结果表明铁修饰后的碳纳米纤维上具有2~10 nm的孔隙,因而比表面积较未修饰的纤维显著提高,能够为界面电化学反应提供更多活性位点。此外,Fe@CNF中低价态铁元素含量随着前驱体中铁源含量的增加而增多,最终铁含量较高的Fe@CNF-Ⅲ阳极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获得最佳性能,电化学分析数据及电极形貌观察揭示其原因可能是低价态铁含量的增加促进了电极表面电活性生物膜的形成以及希瓦氏菌与电极间的界面电子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修饰碳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电活性生物膜 界面电子传递
原文传递
CNF/Fe在锂硫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杨学兵 王传新 +1 位作者 汪建华 张行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53-56,共4页
以铁粉(Fe)为催化剂,通过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纳米碳纤维(CNF),得到CNF/Fe复合粉体,后将其代替乙炔黑用于锂硫电池正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的方法对CNF/Fe进行表面形貌和结构表征,采用恒流放电和交流阻抗测量法对正... 以铁粉(Fe)为催化剂,通过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纳米碳纤维(CNF),得到CNF/Fe复合粉体,后将其代替乙炔黑用于锂硫电池正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的方法对CNF/Fe进行表面形貌和结构表征,采用恒流放电和交流阻抗测量法对正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CNF/Fe中CNF的直径在200 nm附近.在0.2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含有CNF/Fe的正极在2.0 V附近出现长的放电平台,正极中硫的初次放电比容量达801 mAh/g,40次循环后的可逆放电比容量仍有498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 纳米纤维/(CNF/Fe) 正极材料 锂硫电池
下载PDF
An ultrahigh-sensitivity and selective sensing material for ethanol: α-/γ-Fe2O3 mixed-phase mesoporous nanofibers 被引量:2
15
作者 Shuang Yan Guangtao Zan Qingsheng Wu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3673-3686,共14页
A process for synthesizing Fe2O3 based on electrospinning and the hard-template method was proposed such that the crystal phase of Fe2O3 could be tailored with precision. Mesoporous γ-Fe2O3, α-/γ-Fe2O3, and α-Fe2O... A process for synthesizing Fe2O3 based on electrospinning and the hard-template method was proposed such that the crystal phase of Fe2O3 could be tailored with precision. Mesoporous γ-Fe2O3, α-/γ-Fe2O3, and α-Fe2O3 nanofibers could be fabricated successfully by changing the synthesis parameter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Raman spectroscopy, and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analyse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s of the synthesized products. The optimal calcination conditions for preparing α-/γ-FeaO3 nanofibers with the highest ethanol response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ethanol-sensing measurements. The mixed-phase material exhibit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sensitivity than the corresponding purephase ones. The superior ethanol-sensing performance of the α-/γ-Fe2O3 nanofibers suggested that they may be suitable for use in alcohol sensing. Hence, a novel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sensing performance of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s is to assemble the different crystalline forms of the same metal oxide in one structure. Finally, the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the sensing performance of α-/γ-Fe2O3 being higher than those of γ-Fe2O3 and α-Fe2O3 was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data from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resistance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sitivity enhancement mixed-phase structure oxygen vacancies one-dimensional Fe2O3 ethanol sensing
原文传递
Fe3O4-nanoparticle-decorated TiO2 nanofiber hierarchical heterostructures with improved lithium-ion battery performance over wide temperature range 被引量:2
16
作者 Hengguo Wang Guangsheng Wang +3 位作者 Shuang Yuan Delong Ma Yang Li Yu Zh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659-1668,共10页
A facile strategy was design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Fe3O4-nanoparticle- decorated TiO2 nanofiber hierarchical heterostructures (FTHs) by combining the versatility of the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and the hydrother... A facile strategy was design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Fe3O4-nanoparticle- decorated TiO2 nanofiber hierarchical heterostructures (FTHs) by combining the versatility of the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and the hydrothermal growth method. The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of Fe3O4 nanoparticles decorated on TiO2 nanofibers enables the successful integration of the binary composite into batteries to address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low capacity. In the resulting unique architecture of FTHs, the 1D heterostructures relieve the strain caused by severe volume changes of Fe3O4 during numerous charge-discharge cycles, and thus suppress the degradation of the electrode material. As a result, FTHs show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cluding higher reversible capacity, excellent cycle life, and good rate performance over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owing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binary composition of TiO2 and Fe304 and th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hierarchical nanofi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erarchical heterostructures wide temperature rang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