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蛋白质分子印迹的纳米骨架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志辉 柴妙玲 +1 位作者 候佳朋 潘俊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0,共6页
分子印迹技术是在聚合物材料的合成过程中构建与模板分子在大小、形状和结构功能上都互补的特异性结合位点,这种材料对模板具有选择性的结合能力。尽管小分子印迹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蛋白质分子印迹却由于蛋白质的体积庞大、结构灵活、... 分子印迹技术是在聚合物材料的合成过程中构建与模板分子在大小、形状和结构功能上都互补的特异性结合位点,这种材料对模板具有选择性的结合能力。尽管小分子印迹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蛋白质分子印迹却由于蛋白质的体积庞大、结构灵活、构象复杂成为既有意义又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蛋白质分子表面印迹技术的研究报道,综述了用于蛋白质分子表面印迹的纳米骨架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蛋白质 纳米骨架材料
原文传递
纳米材料MIL@ZIF-8的制备及其对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的吸附性能研究
2
作者 徐佳敏 张占恩 高仕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0-294,共5页
利用高温微波水热法合成离子液体磁性类沸石有机骨架纳米材料(MIL@ZIF-8),采用透射电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测试(BET)和孔径分析(BJH)对MIL@ZIF-8进行表征分析,并用其吸附环境水样中的4种苯并三唑类化合物(UV-320、UV-... 利用高温微波水热法合成离子液体磁性类沸石有机骨架纳米材料(MIL@ZIF-8),采用透射电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测试(BET)和孔径分析(BJH)对MIL@ZIF-8进行表征分析,并用其吸附环境水样中的4种苯并三唑类化合物(UV-320、UV-327、UV-328、UV-329)紫外线吸收剂,考察不同参数得出最佳吸附条件:材料投加量20mg、吸附pH=6、吸附温度为室温,且采用搅拌的方式。经一、二级动力学和热力学拟合分析发现,MIL@ZIF-8吸附苯并三唑类化合物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模型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微波合成法 苯并三唑类化合物紫外线吸收剂 离子液体磁性类沸石有机骨架纳米材料 吸附
下载PDF
磁性共价三嗪骨架纳米材料-固相萃取蜂蜜中磺胺类抗生素残留
3
作者 陈思 鲍秀敏 +2 位作者 马铭潞 陈德超 高仕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8-222,227,共6页
采用微波法制备磁性共价三嗪骨架材料(MCTFs),将其作为磁性固相萃取吸附剂,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实现对蜂蜜中5种磺胺类抗生素(sulfonamides,SAs)的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系统研究了材料用量、溶液p H、吸附... 采用微波法制备磁性共价三嗪骨架材料(MCTFs),将其作为磁性固相萃取吸附剂,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实现对蜂蜜中5种磺胺类抗生素(sulfonamides,SAs)的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系统研究了材料用量、溶液p H、吸附时间、洗脱剂种类、洗脱剂比例和背景基质对目标物萃取效率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因素的优化,在100.0μg/kg浓度的蜂蜜水中加入60.0 mg MCTFs,当溶液p H为6.0、吸附时间为15.0 min时,平均萃取回收率可达80.0%以上。5种SAs的检出限为0.014~0.295μg/kg,定量限为0.046~0.984μg/kg。利用该方法对市面上售卖的实际样品进行检测,SAs相对回收率范围为15.35%~97.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抗生素 共价三嗪骨架纳米材料 磁性固相萃取 蜂蜜
下载PDF
功能化纳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及其药物传输应用
4
作者 邓家欣 徐靖 《胶体与聚合物》 2020年第1期28-33,共6页
本文总结了最近与纳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NMOFs)相关的研究进展,重点是合成策略、功能化修饰和药物传输方面应用。
关键词 纳米金属有机骨架(NMOFs)材料 合成 功能化修饰 药物传输
下载PDF
纳米金属有机骨架ZIF-90的制备及载药性能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董鸿 孙晓君 +3 位作者 张欣 杨豆豆 王雪亮 张凤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9-192,共4页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过程杂化生成的一类具有周期性多维网状结构的多孔材料,在催化、传感、气体储存和载药等方面均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采用一种新的实验方法(超声-搅拌法)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了粒径...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过程杂化生成的一类具有周期性多维网状结构的多孔材料,在催化、传感、气体储存和载药等方面均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采用一种新的实验方法(超声-搅拌法)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了粒径在300nm以下的ZIF-90纳米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粉末X射线衍射(XRD)确定了金属有机骨架的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确定了材料的形貌和粒径。ZIF-90纳米药物载体装载和释放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装载药物的能力最高可达1.245g/g,药物缓释时长达15h,释放率达到95%以上。该药物载体在不同pH值下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药物载体可在接近肿瘤细胞的酸性条件下通过骨架坍塌的方式快速释放药物,具有肿瘤靶向传递药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ZIF-90 5-氟尿嘧啶 载药和释药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101(Cr)-固相萃取环境水体中分散染料 被引量:2
6
作者 高仕谦 李小蒙 +4 位作者 鲍秀敏 景建军 邵子纯 王思远 赵德泽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7-502,共6页
以金属有机骨架(MOF)-101(Cr)纳米材料作为分散固相萃取吸附剂,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对环境水体中非离子型分散染料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系统研究了材料用量、溶液pH值、洗脱剂种类、洗脱剂比例、洗脱... 以金属有机骨架(MOF)-101(Cr)纳米材料作为分散固相萃取吸附剂,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对环境水体中非离子型分散染料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系统研究了材料用量、溶液pH值、洗脱剂种类、洗脱剂比例、洗脱剂用量、解吸和吸附时间对目标物萃取效率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因素的优化,于pH为6.0的溶液中引入8.0 mg MOF-101(Cr)作为吸附剂,以0.5 mL的乙醇∶二氯甲烷(1∶2,V/V)作为洗脱剂,吸附和单次解吸时间分别为7 min和0.5 min时,萃取效果最佳。将该方法应用于萃取实际水体中的分散染料,加标回收率在70.6%~93.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低于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纳米材料 分散固相萃取 分散染料
下载PDF
基于纳米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的涡旋辅助微固相萃取
7
作者 葛丹丹 戴恩睿 +1 位作者 曹云馨 高颖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70,共6页
环境水样中氯苯类化合物(CBs)含量低(ng/L~μg/L),目前分析仪器直接定量检测较为困难,发展新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建立了膜保护纳米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8(NZIF-8)涡旋辅助微固相萃取(VA-μ-SPE)的样品前处理技... 环境水样中氯苯类化合物(CBs)含量低(ng/L~μg/L),目前分析仪器直接定量检测较为困难,发展新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建立了膜保护纳米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8(NZIF-8)涡旋辅助微固相萃取(VA-μ-SPE)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并与气相色谱连用对环境水样中的痕量CBs进行的萃取和分析.考察了洗脱剂、萃取时间、超声洗脱时间以及盐浓度等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在最优化试验条件下,CBs的检出限范围为0.002~0.008 ng/m L,在线性范围为0.1~50 ng/m L时,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1.在浓度为5 ng/m L的CBs样品中进行5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8.4%.实验结果表明,NZIF-8是优良的固相萃取剂,VA-μ-SPE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采用该方法分析了实际水样中的四种CBs,相对回收率为87.9%~111.1%,结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8 微固相萃取 氯苯类化合物 环境水样分析
原文传递
Facile fabrication of CdS-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composites with enhanced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for organic transformation 被引量:6
8
作者 Fei Ke LuhuanWang Junfa Zhu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834-1846,共13页
Visible-light-initiated organic transformations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low cost, relative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In this work, we report on a novel type of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c... Visible-light-initiated organic transformations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low cost, relative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In this work, we report on a novel type of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catalysts, namely, porous nanocomposites of CdS-nanoparticle-decora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 prepared by a simple solvothermal method in which porous MIL-100(Fe) served as the support and cadmium acetate (Cd(Ac)2) as the CdS precursor. When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to benzaldehyde is used as the probe re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MIL-100(Fe) and CdS semiconductor can remarkably enhance the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 at room temperature, as compared to that of pure CdS. The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enhanced light absorption, more efficient separation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hole pairs, and increased surface area of Cd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MIL-100(Fe).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MOF-based composite materials hold great promise for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solar-energy conversion into chemical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frameworks porous materials NANOCOMPOSITES PHOTOCATALYSIS semiconducto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