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磷灰石作为磨料应用于牙医学中的基础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母瑞红 奚廷斐 +1 位作者 杨圣辉 牛景路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1-3,共3页
本文报告了羟基磷灰石(HA)能够用作为补牙材料.羟基磷灰石可以溶解氟(F)离子和钙(Ca)离子.本文的研究证明了氟(F)具有阻碍和抑制龋齿生长的功能,钙(Ca)具有使牙重复参入无机物(Ca)的功能.钠米-磷灰石可以用作涂抹在牙质小管上,也可以涂... 本文报告了羟基磷灰石(HA)能够用作为补牙材料.羟基磷灰石可以溶解氟(F)离子和钙(Ca)离子.本文的研究证明了氟(F)具有阻碍和抑制龋齿生长的功能,钙(Ca)具有使牙重复参入无机物(Ca)的功能.钠米-磷灰石可以用作涂抹在牙质小管上,也可以涂抹在牙釉质裂隙上,这将可以有效地减轻和缓和牙齿的过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磷灰石 磨料 牙医学 羟基磷灰石
下载PDF
大鼠脂肪干细胞在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果胶/壳聚糖-明胶支架的成骨向分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韩瑞金 张琪 +2 位作者 郝彤 李俊杰 王常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探索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果胶/壳聚糖-明胶(nHCP/CG)支架对大鼠脂肪干细胞(r ADSC)定向成骨分化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SD成年大鼠5只,体质量60~80 g,雌雄不限。从SD成年大鼠两侧腹股沟脂肪组织原代分离、培... 目的探索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果胶/壳聚糖-明胶(nHCP/CG)支架对大鼠脂肪干细胞(r ADSC)定向成骨分化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SD成年大鼠5只,体质量60~80 g,雌雄不限。从SD成年大鼠两侧腹股沟脂肪组织原代分离、培养并鉴定r ADSC,然后将其接种在nHCP/CG支架材料上,并以壳聚糖-明胶(CG)支架为对照。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Live/Dead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评价支架的细胞相容性;在添加和不添加成骨诱导剂培养条件下,以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多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r ADSC在nHCP/CG支架中的成骨分化行为。结果r ADSC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其在nHCP/CG复合支架材料上活性较好。nHCP/CG支架较CG支架更利于r ADSC的黏附和增殖;r ADSC在nHCP/CG支架中培养1 d、3 d、7 d时细胞数量明显高于CG支架中的细胞数量(0.432±0.028 vs 0.174±0.004、0.532±0.017 vs 0.291±0.023、0.595±0.014 vs 0.754±0.038)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 ADSC在nHCP/CG支架和CG支架中培养14 d和21 d均表现出较高的ALP活性;第14天时,在CG支架诱导培养细胞的ALP活性大于常规培养(0.298±0.029 vs 0.224±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HCP/CG支架中培养14 d和21 d的细胞加入诱导剂(0.224±0.006 vs 0.271±0.010、0.181±0.012 vs 0.209±0.009),ALP活性小于常规培养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无论是否添加成骨诱导剂,接种在nHCP/CG支架上的r ADSC茜素红染色、Von Kossa染色、Ⅰ型胶原及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均表达为阳性,说明nHCP/CG支架能够自发促进r ADSC向成骨细胞分化。结论r ADSC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nHCP/CG支架材料能够提供支持r ADSC黏附和生长的微环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自发诱导r ADSC定向成骨分化,有望成为一种应用于临床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果胶/壳聚糖-明胶(nHCP/CG)支架 脂肪干细胞 成骨分化 血管化
下载PDF
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英文) 被引量:5
3
作者 汤善华 刘继春 +2 位作者 章柏平 郑燕科 吕仁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5-1103,共9页
背景:庆大霉素珠链释药系统应用于临床以来,其被认为是治疗骨髓炎的有效方法;但其存在不能降解、需二次手术取出,滋生病原菌等缺点,故可生物降解的释药系统成为当前热点。以纳米技术构建的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 背景:庆大霉素珠链释药系统应用于临床以来,其被认为是治疗骨髓炎的有效方法;但其存在不能降解、需二次手术取出,滋生病原菌等缺点,故可生物降解的释药系统成为当前热点。以纳米技术构建的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可能解决当前应用的困境。目的:评价可塑性骨修复重建和释药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局部药物缓释系统植入动物体内后可能引发的急、慢性全身、局部组织、皮内刺激及其细胞毒性和溶血反应,为骨髓炎的治疗寻找一种新的材料。方法:以具良好可塑性能纤维蛋白胶为微球支架,纳米羟基磷灰石为载药核心,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降解可调控的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及聚乙二醇,承载硫酸庆大霉素制成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释药系统。按照GB/T16886.1-1997医用植入材料评价标准和所推荐的生物学和动物试验,对其进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植入试验、亚急性及慢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结果与结论:1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无毒性,材料埋置动物体内后未引起明显血生化指标及肝肾功能变化,病理组织切片示材料周围的包裹组织,其炎性变化符合一般的炎症变化转归规律。2植入体内后材料发生降解并被骨组织取代。3材料浸提液与血液混溶的溶血率为1.2%,低于标准规定的5%。4材料与人体骨髓细胞体外培养见细胞形态良好,细胞增殖正常。5动物背部皮内注射材料浸提液后按标准刺激反应判为无刺激。6说明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迟效制剂 生物相容性材料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Β-羟基丁酸 戊酸酯 聚乙二醇 庆大霉素 药物释放系统 生物相容性 生物安全性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生物活性支撑体联合自体骨在颈前路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叶向阳 甄平 +3 位作者 汤立新 赵玉果 王华磊 程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84-990,共7页
目的:评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生物活性支撑体+自体骨应用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并与自体髂骨植骨进行列比。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及兰州军区... 目的:评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生物活性支撑体+自体骨应用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并与自体髂骨植骨进行列比。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及兰州军区总医院收治的62例下颈椎损伤患背临床资料,损伤均为单一颈椎椎休骨折并颈髓损伤。入选的患者均行预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根据术中支撑融合所用的植骨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A组,心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30例;B组,应用—HA/PA66支撑体+自体骨植骨融合32例。比较两组的术中LH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包括影像学评价及临床疗效评价,影像学评价以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评估颈椎曲度、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术后支撑体下沉率,以CTi维重建(3DCT)评估骨融合率;临床疗效评价采用JOA坪分评价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2.2个月。A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大于B组(P〈0.05)。两组均无排斥反应出现.A组8例出现取骨区感染,16例出现取骨区疼痛、麻木不适;B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A、B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刖为80%及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Х^2=17.12,P=0.00);术后6个月两组的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JOA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骨性融合分别为A组100%,B组96.9%,两绀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术后6个月两组的植骨下沉率分别为0%及3.1%(P=0.20),两组的术后植骨下沉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手术前后的颈椎曲度矫正角度及椎间矫上E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砍0.05),而两组相对应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生物活性支撑体能有效恢复并维持颈椎融合节段牛理高度及生理曲度,其骨融合率同¨体髂骨相似,且不影响术后手术节段的影像学观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颈椎前路重建植骨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 支撑体 自体骨 下颈椎损伤
下载PDF
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毛钊 毛曦 储成林 《东南国防医药》 2008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观察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的组织形态学表现。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上,培养15天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探讨两者的复合情况。结果作为种子细胞的... 目的观察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的组织形态学表现。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上,培养15天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探讨两者的复合情况。结果作为种子细胞的人牙周膜细胞接种到支架材料上后,细胞粘附充分,生长旺盛,并有钙结节和少量胶原纤维形成。结论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是一种比较符合牙周组织工程学条件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细胞 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 牙周组织工程
下载PDF
老年人牙周膜细胞附着于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毛钊 尹英 +1 位作者 毛曦 储成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815-818,I0003,共5页
目的:老年人牙周膜细胞的再生能力相对较低,选择合适的支架材料很重要。文中观察接种在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上的老年人牙周膜细胞组织形态学表现。方法:将原代培养的老年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上,在培... 目的:老年人牙周膜细胞的再生能力相对较低,选择合适的支架材料很重要。文中观察接种在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上的老年人牙周膜细胞组织形态学表现。方法:将原代培养的老年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上,在培养15 d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并与青年人牙周膜细胞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人牙周膜细胞接种到支架材料上15 d后表现为星形或多角形,有良好伸展性和对支架材料的黏附性,一定量的钙结节生成,但产生的钙结节量较青年人牙周膜细胞少。结论:老年人牙周膜细胞可以在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上良好生长。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可以作为老年人牙周组织工程治疗中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牙周膜细胞 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 牙周组织工程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陶瓷体外急性溶血性与致敏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静 胥春 +4 位作者 黄慧 刘文娟 张富强 靳喜海 高濂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301-303,共3页
目的通过急性溶血实验和致敏实验进一步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陶瓷的生物安全性。方法按照复合陶瓷不同体积组成比分组,参照ISO/TR7405-84(E)的实验方法进行溶血实验;以健康成年的白化豚鼠为实验动物,按照诱导阶段、激发阶段和... 目的通过急性溶血实验和致敏实验进一步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陶瓷的生物安全性。方法按照复合陶瓷不同体积组成比分组,参照ISO/TR7405-84(E)的实验方法进行溶血实验;以健康成年的白化豚鼠为实验动物,按照诱导阶段、激发阶段和动物观察的顺序进行致敏实验,按评分标准评价红斑和水肿反应程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体积组成比例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陶瓷无溶血反应,各组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陶瓷均无皮肤致敏作用。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陶瓷生物安全性好,其生物活性还有待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锆陶瓷 急性溶血实验 致敏实验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陶瓷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富强 李静 +3 位作者 黄慧 胥春 靳喜海 高濂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制备保持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的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陶瓷。方法湿球磨法制备羟基磷灰石与氧化锆复合粉体,复合陶瓷素坯制作后,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陶瓷,X射线衍射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 目的制备保持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的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陶瓷。方法湿球磨法制备羟基磷灰石与氧化锆复合粉体,复合陶瓷素坯制作后,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陶瓷,X射线衍射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陶瓷的晶相与超微结构。结果复合陶瓷经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其中有羟基磷灰石相和四方相氧化锆,未发现其他物质以及其他相的氧化锆。扫描电镜下氧化锆相呈白色,羟基磷灰石相呈黑色;黑白区域间隔存在,呈现均匀散在分布,白色区域略多于黑色区域,未见明显孔隙存在。结论用放电等离子法制备得到的复合陶瓷均匀、致密,无明显气孔存在,无羟基磷灰石或氧化锆单一组分的团聚,提示两组分在烧结过程中未发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锆陶瓷 放电等离子烧结 X线衍射分析 扫描电镜
下载PDF
聚酰胺-胺/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合成、表征以及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林轩东 谢方方 +2 位作者 郝宇红 秦鹤嘉 龙金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合成并表征同时具有有机、无机材料特性的纳米复合生物材料聚酰胺-胺/纳米羟基磷灰石(PAMAM/n-HAP),并观察其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方法采用Pramanik水化学反应的方法制备PAMAM/n-HAP,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目的合成并表征同时具有有机、无机材料特性的纳米复合生物材料聚酰胺-胺/纳米羟基磷灰石(PAMAM/n-HAP),并观察其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方法采用Pramanik水化学反应的方法制备PAMAM/n-HAP,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表征和验证。最终应用PAMAM/n-HAP封闭脱矿的牙本质小管,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修复牙本质小管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显示1244 cm^(-1)和1650 cm^(-1)出现了PAMAM所特有的强振动峰,同时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n-HAP的表面出现10 nm厚的低衬度包裹层,证实了PAMAM/n-HAP的成功合成。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应用PAMAM/n-HAP能够有效地降低牙本质小管的直径,填充空虚的牙本质小管,封闭牙本质小管。结论 PAMAM/n-HAP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复合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能够借助表面的羧基与暴露的胶原纤维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能够在较深的位置稳定封闭牙本质小管,提示PAMAM/n-HAP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脱敏材料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胺/纳米羟基磷灰石 牙本质过敏 牙本质小管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修复兔胫骨缺损的成骨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皖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496-498,共3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CTS-nHA)植入动物体内修复骨缺损时,观察成骨效果和材料吸收速度。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组):复合材料;实验对照组(B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空白对照组(C组):不植入任何... 目的探讨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CTS-nHA)植入动物体内修复骨缺损时,观察成骨效果和材料吸收速度。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组):复合材料;实验对照组(B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空白对照组(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于兔双侧后肢胫骨制造约直径0.5 cm大小的骨缺损,分别植入相应的材料或不植入任何材料,于术后2、4、6、10周取骨缺损标本,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在各时间段CTS-nHA组新的骨基质生成量均明显高于n-HA组和空白组,其中n-HA组又高于空白组,只有在2周时n-HA组和空白组相似。同时复合材料在体内吸收速度比n-HA组快,复合材料的吸收与新骨生成速度协调性似乎欠佳。结论复合材料植入的缺损区具有较强的成骨活性,但在体内吸收速度比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 骨缺损
下载PDF
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牙种植体的动物试验
11
作者 李万山 代静波 +4 位作者 钟渝翔 梁丽 廖礼姝 李远贵 魏世成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29-633,共5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牙种植体的动物试验结果及临床可行性。方法将nHA/PA-66复合牙种植体随机植入5只成年杂种犬前牙区新鲜拔牙创内,定期处死动物,获取其上下颌骨标本,进行局部X线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查。结... 目的探讨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牙种植体的动物试验结果及临床可行性。方法将nHA/PA-66复合牙种植体随机植入5只成年杂种犬前牙区新鲜拔牙创内,定期处死动物,获取其上下颌骨标本,进行局部X线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查。结果术中共拔除前牙23颗,植入种植体13枚,术后除1枚于8周时脱落外,其余种植体良好存在。种植体与牙槽骨间间隙无明显增宽或变窄,间隙内有结缔组织形成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排列方向发生改变。结论 nHA/PA-66种植体植入犬新鲜拔牙创后,在种植体与牙槽骨间可形成随时间推移数量增多、排列改变的结缔组织。这些结缔组织到底是种植体周围的纤维包裹还是来源于拔牙创内的健康牙周膜,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试验 纳米磷灰石/聚酰胺-66 牙种植体
下载PDF
纳米羟磷灰石-脂肪族聚酯酰胺复合材料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12
作者 邓霞 夏熹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纳米羟磷灰石-脂肪族聚酯酰胺(nHA-PEA)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以含有nHA-PEA的达尔贝科极限必需培养(DMEM)浸提液作用于试验组细胞,DMEM作用于对照组细胞,以甲噻唑四唑氮检测nHA-PEA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计数... 目的研究纳米羟磷灰石-脂肪族聚酯酰胺(nHA-PEA)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以含有nHA-PEA的达尔贝科极限必需培养(DMEM)浸提液作用于试验组细胞,DMEM作用于对照组细胞,以甲噻唑四唑氮检测nHA-PEA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计数细胞周期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将细胞和材料联合培养,观察细胞在复合材料上的黏附和生长情况。结果试验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为92%~107%且无量效关系,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及AKP活性表达相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细胞直接培养于复合材料上,显现出良好的黏附、铺展和生长行为。结论 nHA-PEA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无不良影响,具有骨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磷灰石-脂肪族聚酯酰胺 成骨细胞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物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智博 吕富荣 +3 位作者 蒋电明 欧阳羽 吕发金 李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5-828,共4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X线方法检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复合材料应用于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综合评价其成骨能力,为骨缺损修复后全面、准确的影像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0只新西兰大...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X线方法检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复合材料应用于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综合评价其成骨能力,为骨缺损修复后全面、准确的影像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行一侧胫骨髁钻孔,并植入n-HA/PA66复合材料。术后2、4、6、8、12周各时相点摄DR片、MRI及动态增强MRI检查,并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1)MRI显示n-HA/PA66复合材料与骨组织易于区分,术后第4周开始从材料内部逐步强化,周围软组织水肿逐步吸收,术后12周修复区强化明显,周围水肿基本吸收。(2)X线显示术后第8周开始,缺损填修复区内的骨质增生开始,术后12周缺损区呈高密度骨质修复表现。(3)组织学显示术后4~12周,n-HA/PA66复合材料被界膜分隔成小岛,界膜内可见大量间充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小血管,后形成破骨及成骨细胞,修复区内骨小梁逐步形成。结论:MRI联合X线能够清楚显示n-HA/PA66复合材料修复过程,对早期骨移植的成功有很好预测作用,并兼顾术区周围关节及软组织的恢复显示,具有临床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MRI 骨缺损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物
下载PDF
胶原-壳聚糖/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仿生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检测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建华 赖建明 +2 位作者 林文平 吴朝阳 许胜贵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1-1006,共6页
目的制备胶原-壳聚糖/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collagen-chitosan/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actic acid,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材料,检测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按8%质... 目的制备胶原-壳聚糖/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collagen-chitosan/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actic acid,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材料,检测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按8%质量浓度加入PLA和等量nHAC溶解,制备nHAC-PLA;用2%醋酸溶液配制浓度为2%的CS纯溶液及1%的Col纯溶液,以质量比(M/M)20∶1混合,倒入含nHAC-PLA的模具中,冷冻干燥成形制备Col-CS/nHAC-PLA仿生支架。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热源实验、溶血实验、体外细胞毒实验、骨植入实验,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 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无急性全身毒性;皮内刺激实验示原发刺激指数为0分,为极轻微刺激;热原实验示3只实验动物体温升高均<0.6℃,体温升高总和<1.3℃,符合规定标准;溶血实验示平均溶血率为1.38%,符合≤5%标准。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示材料浸提液不影响兔BMSCs增殖,毒性分级为Ⅰ级。骨植入实验显示支架材料与周边组织相容性好。结论 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较理想的组织工程骨软骨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胶原-壳聚糖/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仿生支架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混旋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板固定下颌骨骨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图强 李祖兵 +2 位作者 万涛 李世普 阎玉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2-454,C005,共4页
目的 探讨混旋聚乳酸 纳米羟基磷灰石 (polyDLlactide nano hydroxyapatite ,PDLLA nanoHA)复合板 (简称复合板 )作颌骨骨折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在兔两侧下颌骨体部造成实验骨折 ,分别采用复合板和纯PDLLA板固定。在不同时期行大体... 目的 探讨混旋聚乳酸 纳米羟基磷灰石 (polyDLlactide nano hydroxyapatite ,PDLLA nanoHA)复合板 (简称复合板 )作颌骨骨折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在兔两侧下颌骨体部造成实验骨折 ,分别采用复合板和纯PDLLA板固定。在不同时期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 ,测量骨痂横截面积。结果 各时期骨折固定良好 ;术后第 2、3周 ,各有 1只动物的PDLLA板侧出现炎性包块 ,形成瘘道 ;复合板侧均正常愈合。术后 2、3、4周时复合板侧骨痂形成量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组织学检查发现 ,骨折愈合早期复合板侧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基质更为丰富。结论 复合板在体内降解速度适中 ,对骨折愈合过程无不良影响 ,比纯PDLLA板更适用于颌骨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旋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板 HA 下颌骨骨折 PDLLA 骨细胞
原文传递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支架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性肌萎缩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华磊 甄平 +3 位作者 汤立新 李果 王海羽 叶向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生物活性支撑体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性肌萎缩(CSA)的中期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采用前路减压,n-HA/PA66生物活性支撑体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性肌萎缩...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生物活性支撑体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性肌萎缩(CSA)的中期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采用前路减压,n-HA/PA66生物活性支撑体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性肌萎缩患者16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2.31±12.34)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及SF-36评分评定疗效,X线片评定颈椎曲度、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术后支撑体下沉率,CT三维重建评价融合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4.32±22.25) min;术中出血量(120.80±46.44) ml。术后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者1例,吞咽困难2例,经保守治疗3~6个月后恢复。随访时间(52.24±9.82)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小,而JOA评分和SF-36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肩胛带肌肉肌力和肌肉萎缩情况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功能明显改善。影像学方面,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椎间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融合率为100.00%,支架下沉率为18.7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生物活性支撑体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性肌萎缩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高度,促进症状改善,显著提升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性肌萎缩 前路减压术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生物活性支撑体 颈椎前路钢板
原文传递
大鼠牙源性细胞复合nHAC/PLA支架体内构建牙体组织-骨复合体样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征 刘洪臣 +2 位作者 黄征难 鄂玲玲 杨海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组合生长因子诱导的大鼠牙源性上皮细胞(rDECs)、间充质细胞(rDMCs)复合nHAC/PLA支架体内形成牙体组织-骨复合体样结构的能力。方法:应用酶消化法和差速消化法分离培养rDECs和rDM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来源。将各组细胞-... 目的:探讨不同组合生长因子诱导的大鼠牙源性上皮细胞(rDECs)、间充质细胞(rDMCs)复合nHAC/PLA支架体内形成牙体组织-骨复合体样结构的能力。方法:应用酶消化法和差速消化法分离培养rDECs和rDM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来源。将各组细胞-支架复合物移植裸鼠皮下3月、5月后分别取材,检测移植物形成牙体组织-骨复合体样结构能力。结果:成功分离培养、鉴定大鼠牙源性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细胞-支架复合物移植后3月,组1、2、3在细胞-支架接触部位均发现类骨质、新生成熟骨和血管形成,并有OCN、OPN的阳性表达。组2促成骨作用最强。对照组4没有新生骨形成,仅有少量胶原纤维和血管。移植后5月,组1、3均形成没有髓腔的牙根样结构,部分区域有DSPP、DMP1、CAP表达。组2形成周边有新生骨、中央有单根牙体样组织,中心为含有牙髓样组织和血管的髓腔样结构,并有DSPP、DMP1、OPN、OCN在髓腔内壁牙本质基质、部分牙髓样组织和血管内的阳性表达,ameloblastin、CAP分别在釉质样、牙骨质样组织中表达阳性。对照组4形成新生骨,OCN强阳性表达,未形成牙体样结构。结论:经TGF-β1+BMP4诱导的rDECs+rDMCs-nHAC/PLA体内移植物促成骨和成牙作用最强,移植后5月形成牙体组织-骨复合体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牙源性上皮细胞 大鼠牙源性间充质细胞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
下载PDF
新型nHA/PLGA纳米复合微球对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18
作者 潘洁 汪德州 宋文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5-621,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纳米复合微球对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作用,为该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口腔低速手机于9只SD大鼠的颅骨制备2个对称的5 mm直径临界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植入nHA...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纳米复合微球对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作用,为该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口腔低速手机于9只SD大鼠的颅骨制备2个对称的5 mm直径临界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植入nHA/PLGA纳米复合微球)、对照组(植入Bio-oss颗粒)和空白组(仅制备缺损而未填充材料),每组6个颅骨缺损模型。于术后当天、术后4周和术后8周进行颅骨CT三维重建,检查颅骨缺损修复效果;于第8周处死大鼠,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观察各组大鼠颅骨缺损区域骨小梁数量(Tb.N)、缺损区域骨小梁间距(Tb.Sp)、缺损区域骨小梁厚度(Tb.Th)和缺损区域新生骨量与缺损总体积的比值(BV/TV)。结果:肉眼观察,实验组大鼠颅骨缺损区域边界清晰,颗粒间隙内可见新生骨质;对照组大鼠颅骨缺损区域见颗粒状骨粉堆积,无明显吸收;空白组大鼠颅骨缺损中心区域有明显凹陷,无明显骨沉积。CT三维重建检查,在第8周,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大鼠有明显的的新骨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新骨沉积。micro-CT检查,在第8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颅骨缺损区Tb.N、Tb.Sp和Tb.Th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V/TV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颅骨缺损区Tb.Sp、Tb.Th和BV/T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A/PLGA纳米复合微球对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骨修复 Bio-Oss颗粒 骨组织工程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丙交酯-乙交酯纳米复合微球
下载PDF
Room temperature gas sensor based on tube-like hydroxyapatite modified with gold nanoparticles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兰兰 刘咏 +3 位作者 谭彦妮 李会霞 张青 李昆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8-26,共9页
The main goal of this work i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Au-modified hydroxyapatite(HA) as a potential sensor material. Tube-like HA structure was fabricated with the aid of a Nafion N-117 cation exchange mem... The main goal of this work i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Au-modified hydroxyapatite(HA) as a potential sensor material. Tube-like HA structure was fabricated with the aid of a Nafion N-117 cation exchange membrane and gold(Au) nanoparticles were add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The gas sensing properti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Au nanoparticles are dispersed into the HA powder, which is tube-like, with rough inner and outer surfaces. Compared with pure HA, Au-modified HA exhibits improved sensing properties for NH_3. 5%(mass fraction) Au-modified HA shows the highest response with relatively short response/recovery time. The response is up to 79.2% when the corresponding sensor is exposed to 200×10^(-6) NH_3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 response time and recovery time are 20 s and 25 s, respectively. For lower concentration, like 50×10^(-6), the response is still up to 70.8%. Good selectivity and repeatability are also observed. The sensing mechanism of high response and selectivity for NH_3 gas was also discusse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u-HA composite i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NH_3 sensors operating at room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sensor Au nanoparticles HYDROXYAPATITE gas selectivity ammonia gas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tosan/nano-hydroxyapatite composite used as bone substitute materials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利 Li Yubao  Zhou Gang  Wu Lan  Mu Yuanhua  Yang Zheng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07年第1期31-35,共5页
Chitosan/nano-hydroxyapatite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weight ratios were prepared through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using Ca(OH)2, H3PO4 and chitosan as starting materials. The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osites were c... Chitosan/nano-hydroxyapatite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weight ratios were prepared through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using Ca(OH)2, H3PO4 and chitosan as starting materials. The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TEM, IR, XRD, TGA, burn-out tests and universal matertial testing mach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A synthesized here was poorly crystalline carbonated nanometer crystals and dispersed uniformly in chitosan phase and there was no phase-separation between the two phases. The addition of n-HA resulted in a decrease of decomposing temperature of chitosan.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tosan and n-HA,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osites were improved, and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was measured to be about 120MPa corresponding to the chitosan/n-HA composite with a weight ratio of 3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TOSAN NANO-HYDROXYAPATITE COMPOSITE CO-PRECIPIT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