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介电加热合成半导体CuS纳米粒子 被引量:2
1
作者 廖学红 杨水彬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3年第3期23-24,共2页
在2%的硬脂酸的丁醇溶液中,以硝酸铜和硫代乙酰胺为源村料,通过微波介电加热合成了CuS半导体纳米粒子,并用XRD、TEM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微波介电加热 廖学红 杨水彬 合成 cuS纳米粒子 半导体
下载PDF
CuS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申丽华 李晓霞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99,106,共5页
CuS纳米粒子在过硫酸钾溶液中从0~-2.0 V的循环扫描过程中有较强的电化学发光现象,且发光强度与CuS纳米粒子的浓度在1.5×10-5~7.7×10-5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研究了CuS纳米粒子修饰铂电极在过硫酸钾溶液的电化学发光行为,... CuS纳米粒子在过硫酸钾溶液中从0~-2.0 V的循环扫描过程中有较强的电化学发光现象,且发光强度与CuS纳米粒子的浓度在1.5×10-5~7.7×10-5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研究了CuS纳米粒子修饰铂电极在过硫酸钾溶液的电化学发光行为,发现CuS纳米粒子修饰铂电极能够增强过硫酸钾溶液的电化学发光强度。该发现为CuS纳米粒子在发光标记及其光电转换器件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纳米粒子 电化学发光 修饰电极
下载PDF
线路板印刷用Cu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龙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1-113,共3页
综述了电路印刷油墨用Cu纳米粒子在合成表征及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从工艺角度对其工业化生产做出了简要分析;归纳了电路板印刷油墨用Cu纳米粒子抗氧化技术进展;展望了今后印刷电子电路中Cu纳米导电材料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cu纳米粒子 印刷电路 抗氧化 进展
下载PDF
微波合成半导体CuS纳米粒子和Bi_2S_3纳米棒 被引量:2
4
作者 廖学红 郑坚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26-27,共2页
在甲醛溶液中 ,以 Cu(Ac) 2 、Bi(NO3) 3和 TAA为源材料 ,通过微波加热合成了 Cu S半导体纳米粒子和 Bi2 S3纳米棒 ,并用 XRD。
关键词 微波辐射 合成 cuS纳米粒子 Bi2S3纳米 半导体 纳米材料 制备
下载PDF
聚电解质原位生长CuS纳米粒子分子沉积膜的制备及表征
5
作者 郭岩宝 王德国 张嗣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48,70,共4页
采用分子沉积技术制备了基础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聚丙烯酸分子沉积(MD)膜,然后在基础MD膜中原位反应生长了CuS粒子;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原子力显微镜对此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膜中原位生长的CuS颗粒... 采用分子沉积技术制备了基础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聚丙烯酸分子沉积(MD)膜,然后在基础MD膜中原位反应生长了CuS粒子;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原子力显微镜对此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膜中原位生长的CuS颗粒为纳米粒子,且纳米粒子在膜中分布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纳米粒子的粒径明显增大;随着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除纳米粒子的粒径略有增大外,纳米粒子的数量也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沉积膜 原位生长 cuS纳米粒子
下载PDF
Cu纳米粒子化学势随粒径和温度变化规律研究
6
作者 吴强 郑瑞伦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1,共4页
采用固体理论,导出粒子化学势的表示式.以Cu纳米粒子为例,研究了粒子化学势随粒子半径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化学势与粒子半径、原子相互作用势、温度等有关;球形纳米粒子的化学势要比平面块状金属的化学势要大,且粒子... 采用固体理论,导出粒子化学势的表示式.以Cu纳米粒子为例,研究了粒子化学势随粒子半径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化学势与粒子半径、原子相互作用势、温度等有关;球形纳米粒子的化学势要比平面块状金属的化学势要大,且粒子线度愈小,两者相差愈大;粒子的化学势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但变化不显著.粒子线度对化学势随温度变化规律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纳米粒子 化学势 表面能 粒径 温度
下载PDF
CuS纳米粒子/分子沉积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郭岩宝 王德国 张嗣伟 《纳米科技》 2009年第3期49-53,共5页
利用分子沉积技术制备了PDDA/PAA分子沉积膜,然后在膜中原位反应生长了CuS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PS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表明,CuS纳米粒子在膜中分布均匀,团聚现象不明显,纳米粒子的粒径随原位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AFM... 利用分子沉积技术制备了PDDA/PAA分子沉积膜,然后在膜中原位反应生长了CuS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PS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表明,CuS纳米粒子在膜中分布均匀,团聚现象不明显,纳米粒子的粒径随原位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AFM的力学测试表明,该膜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沉积膜 原位生长 cuS纳米粒子
下载PDF
掺杂Cu_2O纳米粒子的近晶相液晶显示器件的电-光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发顺 崔晓鹏 +3 位作者 赵东宇 许丽红 刘斌 毕伟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39,共5页
半导体纳米粒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够产生极化电场,且无极化疲劳现象,可以有效改善液晶电-光性能.文中选用Cu_2O半导体纳米粒子对近晶相液晶4-氰基-4-正苄基联苯(8CB)进行掺杂,研究其对液晶电-光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Cu_2O纳米粒子表面... 半导体纳米粒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够产生极化电场,且无极化疲劳现象,可以有效改善液晶电-光性能.文中选用Cu_2O半导体纳米粒子对近晶相液晶4-氰基-4-正苄基联苯(8CB)进行掺杂,研究其对液晶电-光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Cu_2O纳米粒子表面的正电荷能够增强其与液晶分子间的偶极作用,产生的局域电场加速了液晶分子的转动,降低了阈值电压,极大地改善了近晶相液晶的电-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器件 驱动电压 电-光性能 半导体纳米材料 cu2O纳米粒子 近晶相液晶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合成Cu纳米粒子分析
9
作者 王彦 《当代化工研究》 2020年第7期145-146,共2页
通过在室温下化学还原以简单的途径合成了铜纳米粒子,分别用硼氢化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还原并稳定了Cu^2+离子。评估了还原剂/前体盐(RA/PS)比的变化对CuNPs尺寸和形态的影响。合成材料通过紫外可见(UV-Vis)光谱,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 通过在室温下化学还原以简单的途径合成了铜纳米粒子,分别用硼氢化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还原并稳定了Cu^2+离子。评估了还原剂/前体盐(RA/PS)比的变化对CuNPs尺寸和形态的影响。合成材料通过紫外可见(UV-Vis)光谱,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UV-Vis光谱显示在569nm处有一个CuNPs等离子体激元峰,在485nm处有另一个Cu_2O峰。XRD分析表明,fcc-Cu相含有少量的fcc-Cu2O化合物。SEM和TEM研究表明,当RA/PS比值是2.6的时候,获得的粒径大概是7nm半球形CuNPs,得到较大粒径多面体形Cu2O颗粒,最大的粒径为150nm。除此以外,于RA/PS比是1.66的时候,获得在其尖端具备量子限域效应的星形Cu2O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还原法 合成 cu纳米粒子
下载PDF
从电纺丝到电喷离子化制备核壳纳米粒子 被引量:9
10
作者 郝秀峰 李振宇 +1 位作者 李冬妹 王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5-387,共3页
We present a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echnology(ESI) to fabricate Cu-core/PVA-shell nanoparticles. The transition of nanofiber-to-nanoparticle is achieved by adjusting the mass fraction of PVA shell material containi... We present a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echnology(ESI) to fabricate Cu-core/PVA-shell nanoparticles. The transition of nanofiber-to-nanoparticle is achieved by adjusting the mass fraction of PVA shell material containing Cu nano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纳米粒子 聚乙烯醇 核壳结构 电喷离子化
下载PDF
Cu纳米流体真空闪蒸制冰的实验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章学来 李跃 +1 位作者 王章飞 贾潇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63-2568,共6页
在去离子水中加入Cu纳米颗粒,通过添加分散剂和超声波振荡,配制均匀分散的Cu-H_2O纳米流体。在100 Pa初始压力下,通过改变纳米颗粒粒径、纳米流体质量分数研究均匀分散的纳米流体对真空闪蒸制冰实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中加入纳米颗... 在去离子水中加入Cu纳米颗粒,通过添加分散剂和超声波振荡,配制均匀分散的Cu-H_2O纳米流体。在100 Pa初始压力下,通过改变纳米颗粒粒径、纳米流体质量分数研究均匀分散的纳米流体对真空闪蒸制冰实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中加入纳米颗粒(无分散剂,纳米颗粒有沉降现象),可降低水过冷度,缩短相变结冰时间,而分散均匀无沉降的纳米流体可显著缩短相变时间,使过冷度降低37%;在闪蒸瞬间,纳米流体对液相降温过程几乎没有影响;纳米流体质量分数越大,结冰时间越短,固相降温段降温速率越大;随着纳米颗粒粒径减小,相变时间缩短,而固相降温阶段温降速率几乎相同,较低浓度时(0.05%),粒径的改变,对纳米流体过冷度影响不大,基本维持在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纳米粒子 真空 制冰 过冷度 相变
下载PDF
表面修饰CuS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芳辉 朱红 王滨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6-39,共4页
在无水乙醇与蒸馏水混合溶剂中合成了油酸修饰的CuS纳米颗粒,根据表面修饰剂与产物CuS的摩尔比不同,分别制备出了油酸与CuS纳米颗粒的摩尔比为0.5∶1,1∶1,2∶1,3∶1的产物。在FALEX-6型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液体石... 在无水乙醇与蒸馏水混合溶剂中合成了油酸修饰的CuS纳米颗粒,根据表面修饰剂与产物CuS的摩尔比不同,分别制备出了油酸与CuS纳米颗粒的摩尔比为0.5∶1,1∶1,2∶1,3∶1的产物。在FALEX-6型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液体石蜡中的摩擦学性能,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磨斑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添加剂质量分数都为0.5%时,当油酸与CuS纳米颗粒的摩尔比为2∶1时,磨斑直径下降最大,抗磨效果达到最好;当油酸与CuS的摩尔比为1∶1,摩擦因数为最小值,减摩效果达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纳米粒子 表面修饰 摩擦磨损 润滑油添加剂
下载PDF
复合纳米材料Cu_2O@Au对水体中罗丹明B的检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晓蒙 张振 +1 位作者 刘静 张书圣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26-2031,共6页
制备了多面体Cu_2O纳米粒子,利用Cu_2O的还原性,在其表面原位生成了不同密度的Au纳米粒子,制备了Au、Cu共同增强拉曼信号的复合纳米粒子Cu_2O@Au。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对制备的Cu_2O和Cu_2O@Au的形貌、... 制备了多面体Cu_2O纳米粒子,利用Cu_2O的还原性,在其表面原位生成了不同密度的Au纳米粒子,制备了Au、Cu共同增强拉曼信号的复合纳米粒子Cu_2O@Au。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对制备的Cu_2O和Cu_2O@Au的形貌、粒径、表面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u_2O表面金纳米粒子的分布密度对水样中目标检测物罗丹明B的拉曼增强效果。结果表明,氯金酸浓度在1 mmol/L时制备的Cu_2O@Au表面均匀覆盖一层金纳米粒子,其表面增强拉曼效果最为显著,对水样中罗丹明B检测范围为1×10^(-2)~5×10^(-6)mol/L。研究了此探针在PBS(1×)和酸性水溶液(0.01 mol/L HCl)中的稳定性,并将其用于沂河水样中靶标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其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纳米粒子 AU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罗丹明B
下载PDF
化学沉积法制备具有表面增强红外效应的铜纳米粒子
14
作者 张小俊 姚杰 牛玉芳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8-74,共7页
利用化学沉积法在锗基底上制备金属铜纳米粒子,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浓度、沉积时间等因素对铜纳米粒子形貌的影响.以二巯基丁二酸为探针分子,用红外衰减全反射方法(ATR)和红外透射法(TR)考察了所制备的活性基底的红外表面增强效果.... 利用化学沉积法在锗基底上制备金属铜纳米粒子,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浓度、沉积时间等因素对铜纳米粒子形貌的影响.以二巯基丁二酸为探针分子,用红外衰减全反射方法(ATR)和红外透射法(TR)考察了所制备的活性基底的红外表面增强效果.用SEM对制备的基底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1)1×10-3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1 mL三乙醇胺表面活性剂,沉积时间为8 h所制备的活性基底在ATR测量时红外增强效果最好,但在红外TR测量时则没有增强信号,其粒径在100 nm左右.(2)1×10-3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1 mL聚乙二醇400表面活性剂,沉积时间为8 h所制备的活性基底在TR测量时红外增强信号远远大于用ATR测量时的增强信号,其粒径在500 nm左右.该材料在生物样品的检测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考察了所制备的铜纳米粒子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基底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积 表面增强红外 cu纳米粒子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新方法制备Cu超细粉末以及Cu2O-Cu核-壳型复合粒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惠梅 杨水彬 +2 位作者 刘孝恒 杨绪杰 汪信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104-3107,共4页
以Cu(NO3)2·3H2O与Na2CO3·10H2O为原料沉淀法制得纳米CuO前驱体--碱式碳酸铜,在不同温度(200℃、300℃、400℃、500℃、600℃)下分别焙烧2h得到CuO粉末后,直接倒入室温下的正丁醇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组成不同的各... 以Cu(NO3)2·3H2O与Na2CO3·10H2O为原料沉淀法制得纳米CuO前驱体--碱式碳酸铜,在不同温度(200℃、300℃、400℃、500℃、600℃)下分别焙烧2h得到CuO粉末后,直接倒入室温下的正丁醇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组成不同的各种产物.经XRD、TEM、SEM研究表明,产物的组成随上述热处理温度的改变而变化,500℃时可得到纯的纳米铜粉,600℃时可得到Cu2O-Cu核-壳型纳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cu2O-cu核-壳型纳米粒子 正丁醇
下载PDF
俄勒冈太阳石颜色成因的纳米矿物学研究
16
作者 王成思 沈锡田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S01期10-12,共3页
俄勒冈太阳石的颜色成因是矿物学中一个经典而有争议的话题,这是由于它具有在同一长石晶体中各向异性(绿红色)和各向同性(红色)颜色区域共同存的特殊光学性质(图1)。经过近50年的研究,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尚没有达成共识的解释模型被提出... 俄勒冈太阳石的颜色成因是矿物学中一个经典而有争议的话题,这是由于它具有在同一长石晶体中各向异性(绿红色)和各向同性(红色)颜色区域共同存的特殊光学性质(图1)。经过近50年的研究,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尚没有达成共识的解释模型被提出。在本研究中,受到纳米科学中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理论(图2)的启发,我们对红色、绿红色、绿色3颗俄勒冈太阳石沿特定晶体方向通过聚焦离子束提取制备样片,并进行了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并配合LA-ICP-MS和偏振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以及光谱模拟计算,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色区中,我们观察到斜长石中包含的Cu纳米粒子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在各向同性(红色)区域,纳米粒子是随机分布的纳米球体或纳米椭球体(直径8.7~12.0 nm),纵横比为1.0~1.3(图3)。相比之下,在二向色(绿色/红色)区域,纳米粒子是定向排列的纳米棒(沿长轴8.5~21.0 nm),纵横比约为2.5(图4)。我们应用LSPR理论来模拟吸收光谱(图5),并通过模拟计算来解释观察到的光学特性。本研究系统地揭示了长石晶体中不同形状金属纳米粒子包裹体的存在及其光学影响。此外,它还表明了将LSPR纳入矿物致色理论的必要性。此外,含Cu纳米粒子拉长石已被证明具有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结合纳米粒子的形状和尺寸将有助于设计具有定制光学行为的纳米粒子嵌入光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纳米粒子 俄勒冈太阳石 纳米夹杂物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 斜长石
下载PDF
氮化硼纳米片负载纳米Cu2O及其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萌萌 李国华 +3 位作者 张雪明 翟佳欣 甘思平 宋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17-826,共10页
纳米级氧化亚铜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但较差的稳定性使其应用受限。本研究采用简单可控的抗坏血酸液相还原及气氛焙烧法,制备了一种兼具高催化活性与催化稳定性的Cu2O/BNNSs-OH负载型催化剂,其中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水相变提供的&qu... 纳米级氧化亚铜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但较差的稳定性使其应用受限。本研究采用简单可控的抗坏血酸液相还原及气氛焙烧法,制备了一种兼具高催化活性与催化稳定性的Cu2O/BNNSs-OH负载型催化剂,其中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水相变提供的"推-拉"作用剥离的氮化硼纳米片(BNNSs)为载体,液相还原反应体系pH=11时,抗坏血酸向Cu2+滴定制备的Cu2O纳米颗粒(2~7 nm)为活性组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拉曼(Raman)光谱仪等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2O纳米粒子不但高度分散于载体表面, BNNSs对Cu2O还有一定的稳定作用,避免其被氧化成CuO。将Cu2O/BNNSs-OH应用于对硝基苯酚催化还原反应中,该催化剂表现出同贵金属类似的高催化活性, 5次重复利用后的转化率仍高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纳米 冻融法 PVP cu2O纳米粒子 对硝基苯酚 对氨基苯酚
下载PDF
Cu2-xSe-AIPH纳米材料的合成及体外抗癌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娟 毛旖旎 杨骏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55-61,共7页
通过高温热解法合成Cu2-xSe纳米粒子,在水溶液中经过氨基化聚乙二醇修饰后负载上化合物2,2′-偶氮二[2-(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AIPH)。得到的纳米材料在近红外激光(808 nm)照射下,可以诱导光热效应并利用热量促进生成有毒的AIPH... 通过高温热解法合成Cu2-xSe纳米粒子,在水溶液中经过氨基化聚乙二醇修饰后负载上化合物2,2′-偶氮二[2-(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AIPH)。得到的纳米材料在近红外激光(808 nm)照射下,可以诱导光热效应并利用热量促进生成有毒的AIPH自由基,从而可以有效地杀死癌细胞。通过体外一系列实验可以初步证明Cu2-xSe-AIPH纳米材料有着较强的光热转换能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抗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xSe纳米粒子 AIPH 光热效应 抗癌性能
下载PDF
合金纳米粒子生长形态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9
作者 余艺 程庆军 +1 位作者 郭诗奇 杨剑瑜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17-20 28,共5页
选用Cu–Ag纳米粒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嵌入原子模型模拟了将Cu原子注入到由Ag原子构成的纳米粒子的过程,研究了注入能量(10,30,50 e V)与纳米粒子结构的关系。采用共近邻分析技术对合金纳米的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模拟... 选用Cu–Ag纳米粒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嵌入原子模型模拟了将Cu原子注入到由Ag原子构成的纳米粒子的过程,研究了注入能量(10,30,50 e V)与纳米粒子结构的关系。采用共近邻分析技术对合金纳米的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当入射原子动能为50 e V时,合金纳米粒子从截角八面体转变为二十面体结构。这种转变是因为入射原子与基底原子碰撞,促使系统温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g合金纳米粒子 分子动力学 近邻分析技术 截角八面体 二十面体
下载PDF
Cu/Cu_2O复合纳米防污抗藻新材料的研制
20
作者 杨东辉 赵宝勤 王丽敏 《山东化工》 CAS 2010年第10期15-16,23,共3页
研究了合成Cu/Cu2O复合纳米粒子的可行工艺路线,并以Cu/Cu2O复合纳米粒子为主要防污抗藻主体,使之与有效载体——活化促进剂及控制缓释剂相复合,研制出新型高效防污抗藻剂。该防污抗藻剂可以很容易地加入到聚烯烃类材料所制成的养殖网线... 研究了合成Cu/Cu2O复合纳米粒子的可行工艺路线,并以Cu/Cu2O复合纳米粒子为主要防污抗藻主体,使之与有效载体——活化促进剂及控制缓释剂相复合,研制出新型高效防污抗藻剂。该防污抗藻剂可以很容易地加入到聚烯烃类材料所制成的养殖网线中,其应用表明防污有效期在6个月以上,取得了良好的防污抗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u2O复合纳米粒子 防污抗藻剂 海洋养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