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豆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肝肾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姜成哲 宋光禹 +3 位作者 崔明勋 崔正云 王银志 许龙春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年第1期12-13,共2页
为了阐明纳豆多糖对小鼠肝和肾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和最适作用浓度。用昆明种小鼠以环磷酰胺(80mg/kg)造成免疫低下动物模型,然后以纳豆多糖(200,500mg/kg)灌胃2周。试验中进行了一般症状的观察及体重变化的测定,测定了脏器指数,进行了肝... 为了阐明纳豆多糖对小鼠肝和肾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和最适作用浓度。用昆明种小鼠以环磷酰胺(80mg/kg)造成免疫低下动物模型,然后以纳豆多糖(200,500mg/kg)灌胃2周。试验中进行了一般症状的观察及体重变化的测定,测定了脏器指数,进行了肝肾的抗氧化特性的检查。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纳豆多糖高剂量组(500mg/kg)、低剂量组(200mg/kg)小鼠肝肾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纳豆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对照组肝、肾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升高,纳豆多糖对小鼠肝肾产生抗氧化效果的合适剂量为20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多糖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抗氧化 小白鼠
下载PDF
纳豆多糖的硫酸化改性工艺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波 杨光 +1 位作者 陈远娇 杨文丽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7-503,共7页
为了研究纳豆多糖硫酸化的最佳改性工艺及特性,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对纳豆多糖进行硫酸化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硫酸酯化的优化工艺条件。当V_(氯磺酸)∶V_(吡啶)为1∶4、V_(酯化试剂)∶V_(多糖)为4∶3、酯化时间为1 h、酯... 为了研究纳豆多糖硫酸化的最佳改性工艺及特性,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对纳豆多糖进行硫酸化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硫酸酯化的优化工艺条件。当V_(氯磺酸)∶V_(吡啶)为1∶4、V_(酯化试剂)∶V_(多糖)为4∶3、酯化时间为1 h、酯化温度为60℃时,得到最大取代度为1.613;经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比较纳豆多糖与酯化多糖的官能团变化,结果证实了硫酸酯化多糖的存在;采用滤纸片法检测纳豆多糖与酯化多糖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培养时间为24 h时,硫酸化纳豆多糖对阪岐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高于纳豆多糖,随培养时间及多糖浓度的增加,硫酸化纳豆多糖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有可能超过纳豆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多糖 氯磺酸–吡啶法 硫酸酯化 结构研究 抑菌作用
下载PDF
纳豆多糖改善小鼠IgA肾病的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佟芳 毛成健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6期706-708,712,共4页
目的探讨纳豆多糖改善小鼠IgA肾病的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50只IgA肾病小鼠分为模型组,纳豆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组(雷公藤多苷),每组10只。同时选择10只正常小鼠(未经造模)作为对照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按0.2 m... 目的探讨纳豆多糖改善小鼠IgA肾病的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50只IgA肾病小鼠分为模型组,纳豆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组(雷公藤多苷),每组10只。同时选择10只正常小鼠(未经造模)作为对照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按0.2 m L/10g灌胃生理盐水(NS),阳性组(雷公藤多苷,5mg/kg),纳豆多糖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40、20、10 g/kg),1次/d,至第20周处死,取血及脏器,测定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和IgA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纳豆多糖高、中剂量组和阳性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纳豆多糖高、中剂量组和阳性组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素氮、肌酐、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纳豆多糖高、中剂量组和阳性组尿素氮、肌酐、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Ig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纳豆多糖高、中剂量组和阳性组Ig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纳豆多糖可明显改善小鼠IgA肾病,还可降低尿蛋白和Ig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多糖 IGA肾病 免疫学
下载PDF
纳豆多糖的理化性质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杨文丽 杨波 杨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32-137,共6页
对纳豆多糖各理化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气-质联用色谱分析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并经傅立叶红外光谱测定纳豆多糖的官能团以及刚果红实验检测其空间结构。结果表明,纳豆多糖中总糖66.01%,蛋白质1.12%;糖醛酸及SO4^2-分别... 对纳豆多糖各理化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气-质联用色谱分析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并经傅立叶红外光谱测定纳豆多糖的官能团以及刚果红实验检测其空间结构。结果表明,纳豆多糖中总糖66.01%,蛋白质1.12%;糖醛酸及SO4^2-分别占2.79%、1.57%;纯化后发现,纳豆多糖为单一组分,分子质量为11.53 kDa,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岩藻糖∶木糖醇∶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04∶1.53∶1.57∶1.19∶4.68;红外光谱分析出其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刚果红实验表明纳豆多糖具有三股螺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多糖 理化性质 分离纯化 单糖组成 结构分析
下载PDF
纳豆多糖发酵工艺的优化及清除自由基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文丽 杨光 杨波 《工业微生物》 CAS 2018年第6期39-45,共7页
考察了纳豆菌接种量、料液比、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对纳豆菌发酵豆粕产生的纳豆多糖得率的影响,进行了响应面设计实验,得出最佳发酵工艺参数;探究了纳豆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并与维生素C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接种量为0. 6%,料液比为1∶3... 考察了纳豆菌接种量、料液比、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对纳豆菌发酵豆粕产生的纳豆多糖得率的影响,进行了响应面设计实验,得出最佳发酵工艺参数;探究了纳豆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并与维生素C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接种量为0. 6%,料液比为1∶3,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48 h,在此工艺条件下水溶性纳豆多糖得率最高为4. 371%。纳豆多糖浓度为1. 5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是50. 07%,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达95. 79%,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16. 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多糖 粕发酵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品种纳豆的多种功能活性成分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梦粤 余金毅 +3 位作者 李慧 刘琴 曾长立 王红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40-149,共10页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纳豆中的重要功能活性成分,以大豆、黑豆、赤小豆、绿豆、扁豆、鹰嘴豆、菜豆、豌豆、红豆和豇豆为原料制备纳豆,比较分析这些纳豆中纳豆激酶、多酚、纳豆多糖和γ-氨基丁酸的差异。结果表明,10种不同品种纳豆的纳豆激...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纳豆中的重要功能活性成分,以大豆、黑豆、赤小豆、绿豆、扁豆、鹰嘴豆、菜豆、豌豆、红豆和豇豆为原料制备纳豆,比较分析这些纳豆中纳豆激酶、多酚、纳豆多糖和γ-氨基丁酸的差异。结果表明,10种不同品种纳豆的纳豆激酶活力在985.31~2453.18 U/g之间,鹰嘴豆纳豆的纳豆激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纳豆(P<0.05);总酚含量在1.44~3.21 mg GAE/g,酚酸物质总含量在19.754~183.902μg/g,黑豆纳豆、绿豆纳豆和豇豆纳豆中酚类物质组成丰富;多糖的得率在1.03%~15.11%,总糖含量在21.86%~58.40%,糖醛酸含量在4.26%~15.09%,其中菜豆纳豆多糖得率、总糖和糖醛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纳豆多糖(P<0.05);γ-氨基丁酸含量在4.97~15.99 mg/g,豇豆纳豆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纳豆(P<0.05);扁豆纳豆中纳豆芽孢杆菌的活菌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纳豆(P<0.05)。综合评价,黑豆、豇豆和菜豆是开发新品纳豆的理想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 多酚 纳豆多糖 Γ-氨基丁酸 芽孢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