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剖面形态的黄土斜坡地震危险性Logistic回归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常晁瑜 薄景山 +2 位作者 张兆鹏 杨顺 李佳乐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8-315,共8页
强震诱发斜坡失稳破坏是黄土地区主要震害之一,快速准确判别黄土斜坡地震危险性对城市抗震规划和震后应急救援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野外实地调查的1920年海原地震诱发620组滑坡和380组未滑斜坡数据,验证纵剖面形态对黄土斜坡地震危险性的... 强震诱发斜坡失稳破坏是黄土地区主要震害之一,快速准确判别黄土斜坡地震危险性对城市抗震规划和震后应急救援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野外实地调查的1920年海原地震诱发620组滑坡和380组未滑斜坡数据,验证纵剖面形态对黄土斜坡地震危险性的影响,对斜坡纵剖面形态进行单因素wald检验,单因素wald检验结果表明纵剖面形态对于滑坡地震危险性快速判别有积极意义。利用野外调查中简单易得的坡高、坡角、纵剖面形态和地震烈度几个因子,建立黄土高原区斜坡地震危险性判别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给出黄土斜坡地震危险性的快速判别公式,使用该公式对1920年海原地震诱发滑坡回判和1718年通渭地震诱发黄土滑坡校验,同时对比了不考虑纵剖面形态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计算表明: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快速判别黄土斜坡地震危险性,合理确定影响因子并调整Logistic回归中各影响因子的参数,计算得到的斜坡失稳与实际滑坡发育情况较为吻合;斜坡纵剖面形态是影响斜坡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Logistics回归模型中考虑该因素得到的预测公式,判别斜坡失稳准确度比不考虑该因素时高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斜坡 LOGISTIC回归 纵剖面形态 斜坡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西藏帕隆藏布泥石流沟谷纵剖面形态统计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蒋忠信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41-47,共1页
沟谷纵剖面形态既表征暴雨泥石流发育的地貌条件 ,又与水动力相关 ,是影响泥石流发肓的重要因素。西藏帕隆藏布是典型的冰川泥石流区 ,其干流然乌至迫龙段右岸分布 5 9条各类泥石流沟。统计分析表明 ,从帕隆藏布下游段向上游段 ,这些泥... 沟谷纵剖面形态既表征暴雨泥石流发育的地貌条件 ,又与水动力相关 ,是影响泥石流发肓的重要因素。西藏帕隆藏布是典型的冰川泥石流区 ,其干流然乌至迫龙段右岸分布 5 9条各类泥石流沟。统计分析表明 ,从帕隆藏布下游段向上游段 ,这些泥石流沟谷纵剖面形态有由下凹抛物线形向上凸抛物线形演变的趋势 ,形态指数N有由大变小之趋势 ,反映帕隆藏布河谷地貌演化溯源传递的进程。按特大型、一般性、潜在型泥石流沟的顺序 ,有纵剖面形态由凹至凸、N值由大至小的总体趋势 ,反映泥石流活动性与纵剖面形态的关系。冰雪融水型泥石流与雨水型泥石流相比 ,N值较小 ,纵剖面形态偏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沟谷 冰川泥石流 纵剖面形态 统计分析 帕隆藏布
下载PDF
冰雪融水沟谷纵剖面的形态与演化模式 被引量:8
3
作者 蒋忠信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19-25,共7页
冰雪融水是冰川泥石流的一种主要激发动力。冰雪融水沿程(s)流量Qs=q0(S 2-s2 2S)。其沟谷纵剖面形态模式近似为抛物线型:h H=(s S)N。冰雪融水泥石流流域水文地貌系统的熵可用沟谷纵剖面形态指数N来表征:信息熵P=ln[(N+2) 2]-N (N+2),... 冰雪融水是冰川泥石流的一种主要激发动力。冰雪融水沿程(s)流量Qs=q0(S 2-s2 2S)。其沟谷纵剖面形态模式近似为抛物线型:h H=(s S)N。冰雪融水泥石流流域水文地貌系统的熵可用沟谷纵剖面形态指数N来表征:信息熵P=ln[(N+2) 2]-N (N+2),超熵δXP=N3(N2-4)(N+2) [32(6-N)]。冰雪融水沟谷纵剖面演化的最小能耗模式表现为沿程流速平均值 u与N值成正比: u∝(N)。f(N)为流速函数,f(N)={2 3-2 [(N+1)(N+3)]}1 2;冰雪融水泥石流沟的各地貌发育阶段开始时的 u值之比为:泥石流发展阶段(N=0 62)1 0;泥石流旺盛阶段(N=1 23)1 182;泥石流衰减阶段(N=2 0)1 280;流域稳定阶段(N=3 71)1 361。以藏东南典型冰雪融水泥石流沟谷为例,检验了上述沟谷纵剖面之形态与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融水泥石流 沟谷纵剖面形态指数 流域系统的熵 最小能耗模式 沿程流速均值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水库纵剖面形态分类
4
作者 刘勇健 沈军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14-17,共4页
利用BP型网络原理,采用6个指标,建立了评判水库纵剖面形态影响因素的评判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实例研究表明。
关键词 水库 纵剖面形态 人工神经网络 分类
原文传递
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水库淤积形态分类 被引量:5
5
作者 邰淑彩 崔承章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7-82,共6页
本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和Q型聚类分析方法,讨论了水库淤积纵剖面形态的分类问题,并通过实例给出了计算步骤,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纵剖面形态 水库淤积 分类
下载PDF
基于超熵理论的泥石流危险性模糊综合评判 被引量:9
6
作者 麦华山 徐林荣 匡乐红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7年第4期62-66,共5页
泥石流灾害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但由于其影响因素众多,如何合理进行危险性评判一直是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以研究项目为依托,选择泥石流流域沟谷的纵剖面形态指数作为流域的地貌特征指标,用超熵理论量化泥石流流域地貌系统的稳定性与... 泥石流灾害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但由于其影响因素众多,如何合理进行危险性评判一直是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以研究项目为依托,选择泥石流流域沟谷的纵剖面形态指数作为流域的地貌特征指标,用超熵理论量化泥石流流域地貌系统的稳定性与演化趋势,并借助于模糊综合评判手段,对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评判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实际较为接近,为泥石流流域系统的演化趋势预测以及危险性等级划分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 超熵 模糊综合评价 纵剖面形态指数
下载PDF
“超熵”评价泥石流沟发育现状及危险度——以大渡河某电站库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岳俊生 王运生 +2 位作者 吴俊峰 徐鸿彪 陈宁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31-135,共5页
泥石流沟谷是一个复杂的地貌系统,其发育可分2个时期、5个阶段,一旦形成泥石流,危害性较大。从系统科学和地貌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能综合表述地貌演化特征的因子——超熵,对大渡河瀑布沟电站库区泥石流沟谷进行沟谷纵剖面形态和超熵值计算... 泥石流沟谷是一个复杂的地貌系统,其发育可分2个时期、5个阶段,一旦形成泥石流,危害性较大。从系统科学和地貌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能综合表述地貌演化特征的因子——超熵,对大渡河瀑布沟电站库区泥石流沟谷进行沟谷纵剖面形态和超熵值计算,进而对发育现状指数及危险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调查的21条泥石流沟中,有14条泥石流处在发展期,具有潜在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4条泥石流处在孕育期,危险度较低;有3条处在旺盛期,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高,一旦爆发,对沟口人员造成较大危害,危险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熵 沟谷纵剖面形态 泥石流沟 危险度评价 演化现状
下载PDF
堰塞坝溯源冲刷规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秋诗 黄尔 罗利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0-284,共5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堰塞湖泄流过程中的溯源冲刷规律,参考唐家山堰塞湖设计了室内水槽试验。结合试验结果进行纵剖面形态演变模拟,得到的冲刷初期形态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对比分析了入库流量和坝体级配对溯源冲刷速度和累计溯源冲刷量的影... 为了进一步认识堰塞湖泄流过程中的溯源冲刷规律,参考唐家山堰塞湖设计了室内水槽试验。结合试验结果进行纵剖面形态演变模拟,得到的冲刷初期形态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对比分析了入库流量和坝体级配对溯源冲刷速度和累计溯源冲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溯源冲刷速度和累计溯源冲刷量与入库流量正相关,与坝体粗沙含量反相关;冲刷速度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减小;入库流量和坝体级配影响溃口形成的过程,总的累计溯源冲刷量在各种条件下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溯源冲刷 纵剖面形态 冲刷速度 累计冲刷
下载PDF
谈谈水库的淤积及防治
9
作者 周存福 《河北水利》 1998年第3期29-30,共2页
谈谈水库的淤积及防治尚义县水务局周存福一、水库的淤积及带来的危害水库是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在其建成后,蓄水使库区河段水深加大,水面比降减缓,水流输沙能力降低,入库水流所含泥沙大量落淤,因此形成了水库的淤积。尤其水库建... 谈谈水库的淤积及防治尚义县水务局周存福一、水库的淤积及带来的危害水库是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在其建成后,蓄水使库区河段水深加大,水面比降减缓,水流输沙能力降低,入库水流所含泥沙大量落淤,因此形成了水库的淤积。尤其水库建在多泥沙的河流上,水库的淤积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上游 水库淤积 多沙河流 水库运用方式 泥沙淤积 排沙效果 异重流排沙 横断面 纵剖面形态 细颗粒泥沙
下载PDF
Morphology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longitudinal profile of gullies in the Yuanmou dry-hot valley 被引量:3
10
作者 DING Lin QIN Fa-chao +6 位作者 FANG Hai-dong LIU Hui ZHANG Bin SHU Cheng-qiang DENG Qing-chun LIU Gang-cai YANG Qian-qi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4期674-693,共20页
The morphology of the gully longitudinal profile (GLP) is an important topographic index of the gully bottom associated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gullies. This index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 The morphology of the gully longitudinal profile (GLP) is an important topographic index of the gully bottom associated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gullies. This index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evaluate the eroded volumes and soil losses by gullying. To depict the morphology of GLP and underst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Real-time Kinematic (GPS RTK) and the total station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detail points along the gully bottom of 122 gullies at six sites of the Yuanmou dry-hot Valley. Then, nine parameters including length (Lt), horizontal distance (Dh), height (H), vertical erosional area (A), vertical curvature (Co), concavity (Ca), average gradient (Ga), gully length-gradient index (GL), normalized gully length-gradient index (Ngl), were calculated and mapped using CASS, Excel and SP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study area is dominated by slightly concave and medium gradient GLPs, and the lithology of most gullies is sandstone and siltstone. Although different types of GLPs appear at different sites, all parameters present a positively skewed distribution. There are relatively strong correlations between several parameters: namely Lt and H, Dh and H, Lt and A, Dh and A, H and GL. Most GLPs, except three, have a best fit of exponential functions with quasi- straight shapes. Soil properties, vegetation coverage, piping erosion and topography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affect the GLP morphology. This study provides useful insight into the knowledge of GLP morphology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that are of critical importanc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gully ero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lly longitudinal profil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oil erosion Gully erosion Controlling factors Dry-hot valley
下载PDF
近代渭河中下游河床组成变化及其稳定性指标研究
11
作者 白少智 李朗 +1 位作者 张蓉 范祎雯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3年第9期58-59,共2页
文章根据1960-2020年渭河中下游水文泥沙和河道测淤断面的实测资料,分析了近期渭河中下游河床物质组成特性和河床纵剖面形态变化,选用钱宁公式,对渭河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与评估,判定现状条件下河道所处的状态。
关键词 河床组成 纵剖面形态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