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纵向晶体管设计方案使晶体管尺寸缩小到50纳米
1
作者
郭庆春
《今日电子》
2000年第1期9-10,共2页
美国贝尔实验室采用一种革命性的设计方案用现有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晶体管。该技术有可能使硅芯片继续向更小的尺寸发展,并使某些芯片的处理速度提高一倍。
关键词
纵向晶体管
纳米
尺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BiCMOS工艺中纵向晶体管β和广义SPC
2
作者
鲍荣生
《半导体情报》
2001年第2期31-36,共6页
采用 SPC获得影响 Bi CMOS工艺中纵向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 β值波动的因素仅和基区方块电阻相关。进一步采用 SUPREM3工艺模拟得到影响 β波动的重要因素是扩散炉温度。试验结果定量证明温度的影响 ,由此说明批量生产时测试基区方块电阻...
采用 SPC获得影响 Bi CMOS工艺中纵向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 β值波动的因素仅和基区方块电阻相关。进一步采用 SUPREM3工艺模拟得到影响 β波动的重要因素是扩散炉温度。试验结果定量证明温度的影响 ,由此说明批量生产时测试基区方块电阻而无需测试结深就能预测其 β值。最后建议采用广义的 SPC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晶体管
广义SPC
BICMOS工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由集电极电位纵向PNP晶体管的制作工艺研究
3
作者
吴清鑫
《科技资讯》
2010年第33期61-61,63,共2页
自由集电极电位纵向PNP器件是双极型集成电路工艺中的一种重要器件,具有较大的放大倍数,较高工作特征频率等特点,但按照正常双极工艺制作的纵向晶体管存在基区宽度难以控制、集电极电阻偏大等问题。通过采用N阱技术和双层外延技术,不仅...
自由集电极电位纵向PNP器件是双极型集成电路工艺中的一种重要器件,具有较大的放大倍数,较高工作特征频率等特点,但按照正常双极工艺制作的纵向晶体管存在基区宽度难以控制、集电极电阻偏大等问题。通过采用N阱技术和双层外延技术,不仅可以增强器件制作工艺的可控性,而且可大大减小纵向晶体管的集电极电阻,从而提高器件的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集电极电位
纵向
PNP
晶体管
N阱技术
双层外延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功率VDMOSFET单粒子效应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段雪
郎秀兰
+6 位作者
刘英坤
董四华
崔占东
刘忠山
孙艳玲
胡顺欣
冯彬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8年第10期573-576,共4页
阐述了空间辐射环境下n沟功率VDMOSFET发生单粒子栅穿(SEGR)和单粒子烧毁(SEB)的物理机理。研究了多层缓冲局部屏蔽抗单粒子辐射的功率VDMOSFET新结构及相应硅栅制作新工艺。通过对所研制的漏源击穿电压分别为65V和112V两种n沟功率VDMOS...
阐述了空间辐射环境下n沟功率VDMOSFET发生单粒子栅穿(SEGR)和单粒子烧毁(SEB)的物理机理。研究了多层缓冲局部屏蔽抗单粒子辐射的功率VDMOSFET新结构及相应硅栅制作新工艺。通过对所研制的漏源击穿电压分别为65V和112V两种n沟功率VDMOS-FET器件样品进行锎源252Cf单粒子模拟辐射实验,研究了新技术VDMOSFET的单粒子辐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器件样品在锎源单粒子模拟辐射实验中的漏源安全电压分别达到61V和110V,验证了新结构和新工艺在提高功率VDMOSFET抗单粒子效应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
纵向
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
晶体管
单粒子栅穿
单粒子烧毁
缓冲屏蔽
锎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H-和4H-SiC功率VDMOS的比较与分析
5
作者
张娟
柴常春
+1 位作者
杨银堂
徐俊平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6,共4页
采用二维器件模拟器ISE TCAD 7.0,对比研究了6H-SiC和4H-SiC VDMOS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在Vgs为8 V时,4H-SiC VDMOS的漏极电流比6H-SiC高约1.5倍,证实了4H-SiC具有较高的体迁移率,且受准饱和效应的影响较小,因此比6H-SiC器件具有更高...
采用二维器件模拟器ISE TCAD 7.0,对比研究了6H-SiC和4H-SiC VDMOS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在Vgs为8 V时,4H-SiC VDMOS的漏极电流比6H-SiC高约1.5倍,证实了4H-SiC具有较高的体迁移率,且受准饱和效应的影响较小,因此比6H-SiC器件具有更高的饱和电流密度,而两种器件的阈值电压基本相同,均为7 V左右。对器件开关时间和单位面积损耗的分析表明,4H-SiC比6H-SiC更适合用于VDMOS功率器件。此外,还研究了沟道长度对器件漏极饱和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沟道长度的减小,器件的漏极电流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H-碳化硅
4H-碳化硅
功率
纵向
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
晶体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压VDMOSFET击穿电压优化设计
被引量:
3
6
作者
严向阳
唐晓琦
淮永进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8年第10期577-579,585,共4页
通过理论计算,优化了外延层厚度和掺杂浓度,对影响击穿电压的相关结构参数进行设计,探讨了VDMOSFET的终端结构。讨论了场限环和结终端扩展技术,提出了终端多区设计思路,提高了新型结构VDMOSFET的漏源击穿电压。设计了800V、6A功率VDMOSF...
通过理论计算,优化了外延层厚度和掺杂浓度,对影响击穿电压的相关结构参数进行设计,探讨了VDMOSFET的终端结构。讨论了场限环和结终端扩展技术,提出了终端多区设计思路,提高了新型结构VDMOSFET的漏源击穿电压。设计了800V、6A功率VDMOSFET,同场限环技术相比,优化的结终端扩展技术,节省芯片面积10.6%,而不增加工艺流程,漏源击穿电压高达882V,提高了3%,由于芯片面积的缩小,平均芯片中测合格率提高5%,达到了预期目的,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
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
晶体管
击穿电压
结终端扩展
终端结构
外延层厚度和掺杂浓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纵向晶体管设计方案使晶体管尺寸缩小到50纳米
1
作者
郭庆春
出处
《今日电子》
2000年第1期9-10,共2页
文摘
美国贝尔实验室采用一种革命性的设计方案用现有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晶体管。该技术有可能使硅芯片继续向更小的尺寸发展,并使某些芯片的处理速度提高一倍。
关键词
纵向晶体管
纳米
尺寸
分类号
F416.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TN32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BiCMOS工艺中纵向晶体管β和广义SPC
2
作者
鲍荣生
机构
上海贝岭股份公司
出处
《半导体情报》
2001年第2期31-36,共6页
文摘
采用 SPC获得影响 Bi CMOS工艺中纵向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 β值波动的因素仅和基区方块电阻相关。进一步采用 SUPREM3工艺模拟得到影响 β波动的重要因素是扩散炉温度。试验结果定量证明温度的影响 ,由此说明批量生产时测试基区方块电阻而无需测试结深就能预测其 β值。最后建议采用广义的 SPC使
关键词
纵向晶体管
广义SPC
BICMOS工艺
Keywords
current gain β
SUPREM3
SPC in a broad sense
分类号
TN320.5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由集电极电位纵向PNP晶体管的制作工艺研究
3
作者
吴清鑫
机构
苏州市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
出处
《科技资讯》
2010年第33期61-61,63,共2页
文摘
自由集电极电位纵向PNP器件是双极型集成电路工艺中的一种重要器件,具有较大的放大倍数,较高工作特征频率等特点,但按照正常双极工艺制作的纵向晶体管存在基区宽度难以控制、集电极电阻偏大等问题。通过采用N阱技术和双层外延技术,不仅可以增强器件制作工艺的可控性,而且可大大减小纵向晶体管的集电极电阻,从而提高器件的输出功率。
关键词
自由集电极电位
纵向
PNP
晶体管
N阱技术
双层外延技术
分类号
TN32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功率VDMOSFET单粒子效应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段雪
郎秀兰
刘英坤
董四华
崔占东
刘忠山
孙艳玲
胡顺欣
冯彬
机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出处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8年第10期573-576,共4页
文摘
阐述了空间辐射环境下n沟功率VDMOSFET发生单粒子栅穿(SEGR)和单粒子烧毁(SEB)的物理机理。研究了多层缓冲局部屏蔽抗单粒子辐射的功率VDMOSFET新结构及相应硅栅制作新工艺。通过对所研制的漏源击穿电压分别为65V和112V两种n沟功率VDMOS-FET器件样品进行锎源252Cf单粒子模拟辐射实验,研究了新技术VDMOSFET的单粒子辐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器件样品在锎源单粒子模拟辐射实验中的漏源安全电压分别达到61V和110V,验证了新结构和新工艺在提高功率VDMOSFET抗单粒子效应方面的有效性。
关键词
功率
纵向
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
晶体管
单粒子栅穿
单粒子烧毁
缓冲屏蔽
锎源
Keywords
power VDMOSFET (vertical double-diffusion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SEGR (single event gate-rupture)
SEB (single event burnout)
local shielding buffer layers
^252 Cf source
分类号
TN386.1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N306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6H-和4H-SiC功率VDMOS的比较与分析
5
作者
张娟
柴常春
杨银堂
徐俊平
机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微电子学院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基金
西安应用材料创新资助项目(XA-AM200502)
文摘
采用二维器件模拟器ISE TCAD 7.0,对比研究了6H-SiC和4H-SiC VDMOS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在Vgs为8 V时,4H-SiC VDMOS的漏极电流比6H-SiC高约1.5倍,证实了4H-SiC具有较高的体迁移率,且受准饱和效应的影响较小,因此比6H-SiC器件具有更高的饱和电流密度,而两种器件的阈值电压基本相同,均为7 V左右。对器件开关时间和单位面积损耗的分析表明,4H-SiC比6H-SiC更适合用于VDMOS功率器件。此外,还研究了沟道长度对器件漏极饱和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沟道长度的减小,器件的漏极电流增大。
关键词
6H-碳化硅
4H-碳化硅
功率
纵向
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
晶体管
Keywords
6H-SiC
4H-SiC
power VDMOSFET
分类号
TN304.2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压VDMOSFET击穿电压优化设计
被引量:
3
6
作者
严向阳
唐晓琦
淮永进
机构
佛山市蓝箭电子有限公司
北京燕东微电子有限公司
出处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8年第10期577-579,585,共4页
文摘
通过理论计算,优化了外延层厚度和掺杂浓度,对影响击穿电压的相关结构参数进行设计,探讨了VDMOSFET的终端结构。讨论了场限环和结终端扩展技术,提出了终端多区设计思路,提高了新型结构VDMOSFET的漏源击穿电压。设计了800V、6A功率VDMOSFET,同场限环技术相比,优化的结终端扩展技术,节省芯片面积10.6%,而不增加工艺流程,漏源击穿电压高达882V,提高了3%,由于芯片面积的缩小,平均芯片中测合格率提高5%,达到了预期目的,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
纵向
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
晶体管
击穿电压
结终端扩展
终端结构
外延层厚度和掺杂浓度
Keywords
VDMOSFET
breakdown voltage
junction termination extension (JTE)
termination structure
thickness and doping concentration of EPI
分类号
TN386.1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N323.4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纵向晶体管设计方案使晶体管尺寸缩小到50纳米
郭庆春
《今日电子》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BiCMOS工艺中纵向晶体管β和广义SPC
鲍荣生
《半导体情报》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自由集电极电位纵向PNP晶体管的制作工艺研究
吴清鑫
《科技资讯》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功率VDMOSFET单粒子效应研究
段雪
郎秀兰
刘英坤
董四华
崔占东
刘忠山
孙艳玲
胡顺欣
冯彬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6H-和4H-SiC功率VDMOS的比较与分析
张娟
柴常春
杨银堂
徐俊平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高压VDMOSFET击穿电压优化设计
严向阳
唐晓琦
淮永进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