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纵弯褶皱叠加机制和类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
5
1
作者
杜思清
刘援朝
魏显贵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3-81,共9页
叠加褶皱的研究是以叠加机制和叠加类型为基础的。从变质岩构造研究中形成的叠加褶皱理论是以剪切褶皱为基础,而沉积岩的纵弯褶皱叠加机制和类型均与之不同。国外有学者分别指出再褶皱时的斜纵弯褶皱机制和早期褶皱枢纽的迁移机制以及...
叠加褶皱的研究是以叠加机制和叠加类型为基础的。从变质岩构造研究中形成的叠加褶皱理论是以剪切褶皱为基础,而沉积岩的纵弯褶皱叠加机制和类型均与之不同。国外有学者分别指出再褶皱时的斜纵弯褶皱机制和早期褶皱枢纽的迁移机制以及四种基本叠加类型。我国有人论述了早期褶皱的枢纽、拐线的迁移是正纵弯再褶皱的一种机制,依此提出了正纵弯叠加褶皱的三种基本类型。本文对这些成果的主要认识和依据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
纵弯叠加
褶皱
类型
叠加
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义纵弯褶皱叠加机制、类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
4
2
作者
杜思清
魏显贵
刘援朝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62-66,共5页
早期褶皱的迁移机制和迁移型叠加类型的发现扩大了对广义纵弯褶皱叠加机制和类型的认识。广义叠加机制有多种,其中包括迁移和位移,褶皱变缓和展平,岩层变陡和变缓等。广义叠加类型中除基本类型外还有限制型、展平残留型、叠加挠曲、...
早期褶皱的迁移机制和迁移型叠加类型的发现扩大了对广义纵弯褶皱叠加机制和类型的认识。广义叠加机制有多种,其中包括迁移和位移,褶皱变缓和展平,岩层变陡和变缓等。广义叠加类型中除基本类型外还有限制型、展平残留型、叠加挠曲、共轴重褶等。本文将用几个地质实例予以说明。此外还将讨论叠加褶皱层应变和小构造的多成因和应用问题,其中包括斜纵弯应变和褶皱变缓展平引起的应变和小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弯叠加
褶皱
迁移机制和类型
叠加
挠曲
共轴
纵弯
重褶皱
轴面滑动
叠加
褶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纵弯横跨叠加褶皱中被强烈改造的早期褶皱之识别:以内蒙古白云鄂博群为例
3
作者
侯丽玉
张长厚
+4 位作者
李程明
林逸
黄滢竹
董腾
伍宏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6-1059,共14页
在纵弯横跨叠加褶皱变形中,早期相对宽缓褶皱被晚期紧闭褶皱强烈改造后的正确识别,对于重建叠加褶皱变形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前人模拟研究所建立的定性模型,利用可视地质Visible Geology网站在线软件进行正演与反...
在纵弯横跨叠加褶皱变形中,早期相对宽缓褶皱被晚期紧闭褶皱强烈改造后的正确识别,对于重建叠加褶皱变形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前人模拟研究所建立的定性模型,利用可视地质Visible Geology网站在线软件进行正演与反演分析,提出了纵弯横跨叠加褶皱模型(Mode 1)中被强烈改造的早期褶皱的识别方法,即根据晚期紧闭褶皱转折端产状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相应枢纽产状的数据统计,确定早期褶皱的形态和位态。基于大比例尺详细构造填图,在内蒙古中部白云鄂博群中运用该方法首次识别出了先于E-W至NEE向主期褶皱而形成的NNW向褶皱构造。该早期区域性褶皱的识别,合理地解释了白云鄂博群主期褶皱的形态和位态特征,为重新厘定该套地层的构造变形序列,进而全面认识和评价白云鄂博矿区的成矿和赋矿构造特征,提供了全新视角和重要证据。同时,为极强烈后期变形可能产生的纵弯横跨叠加褶皱干涉样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天然变形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弯
横跨
叠加
褶皱
干涉样式
白云鄂博群
内蒙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巴山西北缘浅层次叠加褶皱变形分析:以镇巴县简池地区为例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忠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5,共15页
在大巴山西北侧镇巴县简池地区开展1∶10 000的地质填图和构造解析工作,重点研究露头和区域尺度上叠加褶皱变形的时空变化、成因,确定褶皱的构造属性及变形时限。研究表明未拆离的中上三叠统—中侏罗统沉积岩系中发育两组褶皱:(1)北东-...
在大巴山西北侧镇巴县简池地区开展1∶10 000的地质填图和构造解析工作,重点研究露头和区域尺度上叠加褶皱变形的时空变化、成因,确定褶皱的构造属性及变形时限。研究表明未拆离的中上三叠统—中侏罗统沉积岩系中发育两组褶皱:(1)北东-近东西向褶皱(F1),成组、分区断续相连,线性展布发育,代表了区域米仓山主背斜较陡倾南翼上的次级大型褶皱的枢纽带;(2)北西-北北西向褶皱(F2),区域呈弧形展布,发育隔挡式褶皱组合型式,构成大巴山前陆坳陷带东部边缘的复式向斜。北西-北北西向褶皱向西横跨在北东-近东西向褶皱之上,形成露头尺度上的2类4种基本样式,发育大角度叠加交切的两组褶皱弯滑擦痕。北东-近东西向褶皱减弱消失在同造山的上三叠统—中侏罗统(Ts1-Ts4岩性段)中,上被中侏罗世晚期Ts5与Ts6岩性段包络覆盖,属中生代南秦岭碰撞造山相关的前陆生长褶皱,时限约为213~178 Ma,与米仓山构造形成晚期阶段的指向南的非共轴剪切变形有关。北西-北北西向褶皱将研究区的中生代及之前岩系普遍卷入了变形,属晚中生代大巴山陆内造山带的前陆构造褶皱,时限约为160~120 Ma,区域褶皱变形长期保持稳定的总体近似纯剪的应变状态。尽管两期挤压收缩褶皱事件的时间间隔不长,但两组褶皱的样式、形成时间、构造属性与形成机制都存在巨大差异,表明区域构造环境和地壳变形机制的重大变动和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弯叠加
构造解析
构造区
褶皱属性
前陆生长褶皱
简池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纵弯褶皱叠加机制和类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
5
1
作者
杜思清
刘援朝
魏显贵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系
出处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3-81,共9页
文摘
叠加褶皱的研究是以叠加机制和叠加类型为基础的。从变质岩构造研究中形成的叠加褶皱理论是以剪切褶皱为基础,而沉积岩的纵弯褶皱叠加机制和类型均与之不同。国外有学者分别指出再褶皱时的斜纵弯褶皱机制和早期褶皱枢纽的迁移机制以及四种基本叠加类型。我国有人论述了早期褶皱的枢纽、拐线的迁移是正纵弯再褶皱的一种机制,依此提出了正纵弯叠加褶皱的三种基本类型。本文对这些成果的主要认识和依据予以介绍。
关键词
褶皱
纵弯叠加
褶皱
类型
叠加
机制
Keywords
superposed buckle folding superposed normal buckle folding the mechanism of superposed fold the types of superposed fold the shifting of early fold
分类号
P542.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义纵弯褶皱叠加机制、类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
4
2
作者
杜思清
魏显贵
刘援朝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系
出处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62-66,共5页
文摘
早期褶皱的迁移机制和迁移型叠加类型的发现扩大了对广义纵弯褶皱叠加机制和类型的认识。广义叠加机制有多种,其中包括迁移和位移,褶皱变缓和展平,岩层变陡和变缓等。广义叠加类型中除基本类型外还有限制型、展平残留型、叠加挠曲、共轴重褶等。本文将用几个地质实例予以说明。此外还将讨论叠加褶皱层应变和小构造的多成因和应用问题,其中包括斜纵弯应变和褶皱变缓展平引起的应变和小构造。
关键词
纵弯叠加
褶皱
迁移机制和类型
叠加
挠曲
共轴
纵弯
重褶皱
轴面滑动
叠加
褶皱
Keywords
Superposed buckle fold shift mechanism and shift type superposed monoclinal flexures superposed folds by coaxial refold superposed folds by axial plane sliding
分类号
P542.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纵弯横跨叠加褶皱中被强烈改造的早期褶皱之识别:以内蒙古白云鄂博群为例
3
作者
侯丽玉
张长厚
李程明
林逸
黄滢竹
董腾
伍宏美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天津市地震局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6-1059,共14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1073、DD2019042、121201004000150013)
国家重大研究计划(90814007)联合资助。
文摘
在纵弯横跨叠加褶皱变形中,早期相对宽缓褶皱被晚期紧闭褶皱强烈改造后的正确识别,对于重建叠加褶皱变形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前人模拟研究所建立的定性模型,利用可视地质Visible Geology网站在线软件进行正演与反演分析,提出了纵弯横跨叠加褶皱模型(Mode 1)中被强烈改造的早期褶皱的识别方法,即根据晚期紧闭褶皱转折端产状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相应枢纽产状的数据统计,确定早期褶皱的形态和位态。基于大比例尺详细构造填图,在内蒙古中部白云鄂博群中运用该方法首次识别出了先于E-W至NEE向主期褶皱而形成的NNW向褶皱构造。该早期区域性褶皱的识别,合理地解释了白云鄂博群主期褶皱的形态和位态特征,为重新厘定该套地层的构造变形序列,进而全面认识和评价白云鄂博矿区的成矿和赋矿构造特征,提供了全新视角和重要证据。同时,为极强烈后期变形可能产生的纵弯横跨叠加褶皱干涉样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天然变形实例。
关键词
纵弯
横跨
叠加
褶皱
干涉样式
白云鄂博群
内蒙古
Keywords
first mode of superposed buckling
interference pattern
Bayan Obo Group
Inner Mongolia
分类号
P542.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巴山西北缘浅层次叠加褶皱变形分析:以镇巴县简池地区为例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忠义
机构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5,共15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011)
文摘
在大巴山西北侧镇巴县简池地区开展1∶10 000的地质填图和构造解析工作,重点研究露头和区域尺度上叠加褶皱变形的时空变化、成因,确定褶皱的构造属性及变形时限。研究表明未拆离的中上三叠统—中侏罗统沉积岩系中发育两组褶皱:(1)北东-近东西向褶皱(F1),成组、分区断续相连,线性展布发育,代表了区域米仓山主背斜较陡倾南翼上的次级大型褶皱的枢纽带;(2)北西-北北西向褶皱(F2),区域呈弧形展布,发育隔挡式褶皱组合型式,构成大巴山前陆坳陷带东部边缘的复式向斜。北西-北北西向褶皱向西横跨在北东-近东西向褶皱之上,形成露头尺度上的2类4种基本样式,发育大角度叠加交切的两组褶皱弯滑擦痕。北东-近东西向褶皱减弱消失在同造山的上三叠统—中侏罗统(Ts1-Ts4岩性段)中,上被中侏罗世晚期Ts5与Ts6岩性段包络覆盖,属中生代南秦岭碰撞造山相关的前陆生长褶皱,时限约为213~178 Ma,与米仓山构造形成晚期阶段的指向南的非共轴剪切变形有关。北西-北北西向褶皱将研究区的中生代及之前岩系普遍卷入了变形,属晚中生代大巴山陆内造山带的前陆构造褶皱,时限约为160~120 Ma,区域褶皱变形长期保持稳定的总体近似纯剪的应变状态。尽管两期挤压收缩褶皱事件的时间间隔不长,但两组褶皱的样式、形成时间、构造属性与形成机制都存在巨大差异,表明区域构造环境和地壳变形机制的重大变动和转换。
关键词
纵弯叠加
构造解析
构造区
褶皱属性
前陆生长褶皱
简池地区
Keywords
buckle superposition
structural analyses
structure domain
fold attribute
foreland growth fold
Jianchi area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纵弯褶皱叠加机制和类型的研究现状
杜思清
刘援朝
魏显贵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广义纵弯褶皱叠加机制、类型及其应用
杜思清
魏显贵
刘援朝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纵弯横跨叠加褶皱中被强烈改造的早期褶皱之识别:以内蒙古白云鄂博群为例
侯丽玉
张长厚
李程明
林逸
黄滢竹
董腾
伍宏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大巴山西北缘浅层次叠加褶皱变形分析:以镇巴县简池地区为例
张忠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