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行微创入路与跗骨窦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5
1
作者 蒋维利 董斌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800-804,共5页
背景: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以恢复解剖结构和足部功能,接骨板内固定术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其手术创伤大,易引发术后并发症,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微创手术应用于骨折治疗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和... 背景: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以恢复解剖结构和足部功能,接骨板内固定术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其手术创伤大,易引发术后并发症,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微创手术应用于骨折治疗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和康复时间,降低治疗费用。目的:比较纵行微创入路(MILA)与跗骨窦微创入路(STA)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7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随机数字法被分成MILA组和STA组,各3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2±3.1)个月。MILA组手术时间低于STA组(t=14.736,P<0.001);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LA组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STA组(χ2=4.629,P=0.031),其余并发症(腓肠肌神经损伤、足底内侧神经损伤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足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活动限制、疼痛和行走距离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MILA组在行走路面的功能评分明显高于STA组(t=6.751,P<0.001)。结论:MILA和STA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行微创入路 跗骨窦微创 疗效
下载PDF
跗骨窦和纵行入路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斌 杨晓斐 +3 位作者 杨志刚 陈静 华皎 袁凤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5661-5667,共7页
背景: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修复要点主要在于精确有效复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有效减少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病率,目前微创入路已广泛应用于跟骨骨折的治疗当中。目的:试验旨在对比纵行微创入路及跗骨窦微创入路两种方法治疗移位的关节内跟骨... 背景: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修复要点主要在于精确有效复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有效减少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病率,目前微创入路已广泛应用于跟骨骨折的治疗当中。目的:试验旨在对比纵行微创入路及跗骨窦微创入路两种方法治疗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试验将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微创入路组和附骨窦入路组,每组各100例,分别接受纵行微创入路及跗骨窦微创入路修复。随访时间为术前、术后5周及术后4,8,12,36个月。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前、术后5周及术后4,8,12,36个月两组美国足踝协会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手术时间,术前、术后5周,4,8,12,36个月损伤部位CT和X射线形态,术后5周及术后4,8,12,3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经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本人对试验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伦理审批(审批单位: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审批号:20140402-2)为2014年4月,样本及数据收集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结果指标分析时间及试验完成时间为2019年12月。文章结果将以科学会议报告,或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传播。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 CTR-IOR-17013697)。讨论:试验比较广泛应用的跗骨窦微创入路和纵行微创入路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期明确两种微创技术的特点及临床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 关节植 纵行微创入路 跗骨窦微创 跟骨骨折 移位 关节内 临床试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