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1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纵隔淋巴结大小和数目:CT和解剖的研究
1
作者 张云亭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1985年第3期164-165,共2页
回顾性研究39例CT检查和12例尸检材料的正常纵隔淋巴结。CT检查中男29,女10例,年龄24~88岁(平均60);尸检中男9,女3例,年龄26~83岁(平均56.8)。均无淋巴腺病。为便于研究,将纵隔分为无名静脉后间隙(1区)、气管前间隙(2区)、隆突前/隆... 回顾性研究39例CT检查和12例尸检材料的正常纵隔淋巴结。CT检查中男29,女10例,年龄24~88岁(平均60);尸检中男9,女3例,年龄26~83岁(平均56.8)。均无淋巴腺病。为便于研究,将纵隔分为无名静脉后间隙(1区)、气管前间隙(2区)、隆突前/隆突下间隙(3区)、主肺动脉窗(4区)四个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 隆突 前间隙 右肺动脉 CT
下载PDF
气道内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杨芳 姜川 廖江荣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741-745,共5页
目的探讨气道内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疑似肺癌患者87例(共147个淋巴结),经超声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证实良性56个,恶性91个。应用二维超声观察淋巴结形态、最大径、... 目的探讨气道内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疑似肺癌患者87例(共147个淋巴结),经超声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证实良性56个,恶性91个。应用二维超声观察淋巴结形态、最大径、回声类型、内部回声分布及边缘是否清晰;气道内超声弹性成像获取淋巴结弹性评分及应变率比值,比较良恶性淋巴结二维超声和气道内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和定量参数,以及气道内超声弹性成像参数鉴别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二维超声检查显示,良恶性淋巴结最大径、形态回声类型、内部回声分布及边缘是否清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道内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显示,良恶性淋巴结弹性评分分别为(1.85±0.97)分和(3.36±0.91)分,应变率比值分别为20.62±17.12和87.67±4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弹性评分和应变率比值鉴别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4和0.9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和定量参数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气道内超声弹性成像可有效鉴别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良恶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气道内 弹性成像 肺癌 纵隔淋巴结 良恶性
下载PDF
术前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张磊 米玉霞 王建业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中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MSCT三期增强...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中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MSCT三期增强扫描在术前诊断MLNM的诊断效能。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80例NSCLC患者中,N0期31例,N1期24例,N2期25例,其中MLNM 25例(31.25%);术前MSCT诊断N0期34例,N1期24例,N2期22例,术前MSCT对NSCLC患者N分期诊断与术后病理一致性一般(Kappa=0.735);25例合并MLNM患者中,术前MSCT确诊19例,其对NSCLC患者MLNM的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531),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00%、80.00%、78.75%、63.33%和88.00%;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肿瘤直径、胸膜凹陷与否、不同肿大淋巴结位置、累及粗大肺静脉与否以及不同淋巴结短径的NSCLC患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S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NSCLC患者MLNM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结合原发病灶大小、胸膜凹陷、肿大淋巴结位置、累及粗大肺静脉等多方面信息可为淋巴结清扫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多排螺旋CT 增强扫描 纵隔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宽体能谱CT参数在鉴别诊断肺癌纵隔转移、非转移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价值
4
作者 郑思捷 向佳 +4 位作者 陈茜彤 卢颖欣 刘韵 陈淮 黄绥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03-2008,共6页
目的探讨宽体能谱CT在肺癌纵隔转移淋巴结、非转移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肺癌患者和28例肺部炎性病变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增强双期能谱CT扫描,分别在70 keV单能量图像及碘基图... 目的探讨宽体能谱CT在肺癌纵隔转移淋巴结、非转移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肺癌患者和28例肺部炎性病变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增强双期能谱CT扫描,分别在70 keV单能量图像及碘基图像上测量转移、非转移、炎性反应性增生三组淋巴结大小、密度、三期IC、NIC、λHU,并用单因素方差、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方法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转移淋巴结短径比非转移淋巴结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大(P<0.001)。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平扫密度比转移淋巴结高(P<0.001),而与非转移淋巴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5);增强扫描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动脉期、静脉期CT值均比转移、非转移淋巴结高(P<0.05)。除了动脉期NIC,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转移淋巴结在平扫IC、NIC、λHU,动脉期IC、λHU,静脉期IC、NIC、λHU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在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的IC、NIC、λH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纵隔转移淋巴结碘的定量及能谱曲线斜率基本低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能谱CT定量参数鉴别两者有一定诊断效能,而非转移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能谱参数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纵隔淋巴结 能谱CT 诊断效能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CEA、Cyfra21-1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回顾性研究
5
作者 吴俊宏 李雪萍 +1 位作者 孔少龙 杨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白蛋白19片段(Cyfra21-1)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白蛋白19片段(Cyfra21-1)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MLNM组(44例)和非MLNM组(103例)。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DCE-MRI定量参数和血清CEA、Cyfra21-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CEA、Cyfra21-1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MLNM的价值。结果MLNM组Ktrans、Kep、Ve,血清CEA、Cyfra21-1水平高于非MLNM组(P<0.05)。Ktrans、Kep、Ve、CEA、Cyfra21-1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发生MLN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0.618、0.609、0.643、0.730,联合Ktrans、Kep、Ve、CEA、Cyfra21-1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发生MLNM的曲线下面积为0.872,高于单独诊断。结论非小细胞肺癌MLNM患者的DCE-MRI参数Ktrans、Kep、Ve增加,血清CEA、Cyfra21-1水平升高,联合DCE-MRI参数和血清CEA、Cyfra21-1检测可提高对MLNM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癌胚抗原 细胞白蛋白19片段
下载PDF
256层CT灌注成像联合半乳糖凝集素-3在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岩 荆利民 +1 位作者 王伟 李东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0期735-738,共4页
目的:分析256层CT灌注成像参数(CTPI)联合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n=45)和未转移组(n=42... 目的:分析256层CT灌注成像参数(CTPI)联合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n=45)和未转移组(n=42)。另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40)。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血清Gal-3水平检测,并采用Brilliance iCT扫描仪进行CT灌注扫描。比较三组CTPI[表面通透性(PS)、灌注值(PV)、肺动脉血流量(PA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强化峰值(PEI)、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AF)]和血清Gal-3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PI、血清Gal-3水平及联合检测在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转移组PS,PV和Gal-3均高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未转移组PS,PV和Gal-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S值、PV及Gal-3水平联合检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线下面积高于各项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CTPI联合血清Gal-3检测对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肺癌患者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CT灌注成像参数 半乳糖凝集素-3 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结核性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及钙化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冯美 高丽 +5 位作者 杨雅吉 罗红英 张桂仙 王袁洪 雷素云 杨丹丹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的病因包括淋巴结结核、结节病、肿瘤、尘肺等。病原学诊断需借助纵隔镜及基于CT、支气管镜、支气管内超声、电磁导航引导下的针吸活检技术采集标本,根据患者淋巴结病变位置、分布、是否存在气道狭窄等具体情... 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的病因包括淋巴结结核、结节病、肿瘤、尘肺等。病原学诊断需借助纵隔镜及基于CT、支气管镜、支气管内超声、电磁导航引导下的针吸活检技术采集标本,根据患者淋巴结病变位置、分布、是否存在气道狭窄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取样技术进行诊断。本文对结核病合并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及钙化优化诊断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及钙化 诊断技术 结核病
下载PDF
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8
作者 边永霞 张继朋 +2 位作者 李桂珍 姜飞娥 甘桐菲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78-84,共7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VATS)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MLND)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以期为NSCL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ⅢA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整群...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VATS)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MLND)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以期为NSCL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ⅢA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开胸肺叶切除联合MLND治疗患者中选取57例纳入对照组,从VATS联合MLND治疗患者中选取63例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肺功能指标,近期实体瘤疗效,随访2年生存情况以及治疗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及鳞癌相关抗原(SC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2组患者血清CEA、CA50、CYFRA21-1及SC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2组患者MVV、FVC及FEV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2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患者的DCR和OR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随访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09,P=0.121);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2,P=0.005);2组患者总生存时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8,P=0.758)。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ⅢA期NSCLC患者,采用VATS联合MLND治疗的近、远期疗效理想,有助于恢复患者肺部功能,且并发症发生风险可控,这为临床治疗提供多种可替代选择,建议临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医患充分沟通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肺叶切除 纵隔淋巴结清扫 生存率 肺功能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PET/CT代谢参数的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构建
9
作者 刘佳楹 付伟 +1 位作者 王健庄 范志刚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1期1403-1407,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代谢参数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93例NSCL...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代谢参数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93例NSCLC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有无存在纵膈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92例)和未转移组(201例)。单因素、多因素分析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影响因素,构建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模型,并行预测效能分析。结果293例患者中,共清扫淋巴结4510个,其中检出转移淋巴结92例341个,包括N1期173个,N2期168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最大径、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in)、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全身病灶糖酵解总量(TLG)、肿瘤代谢体积(MTV)均可能与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最大径、SUVmin、SUVmean、SUVmax、TLG、MTV是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4、0.689、0.704、0.655、0.683和0.857。结论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受原发灶最大径和PET/CT代谢参数指标独立影响;利用以上5个因素构建的数据模型对于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预测显示出良好的效能,值得在工作中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模型
下载PDF
VAMT下亚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王永伟 王茂松 +3 位作者 李本忠 施晋升 徐元 仲维岭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2412-2415,共4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下亚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兴化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80例ⅠA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下亚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兴化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80例ⅠA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传统肺叶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行VAMT下亚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1年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PEF、MVV、FEV1/FVC水平较术前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PEF、MVV、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1年生存率及肿瘤转移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MT下亚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可降低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减少对肺功能的影响,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 亚肺叶切除术 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肺功能
下载PDF
MSCT在肺癌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李盛旗 涂伟岚 王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3703-370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癌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肺癌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MSCT参数差异,采用受试...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癌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肺癌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MSCT参数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诊断肺癌的效能;分析肺癌患者CT征象,并采用配对四表格χ~2检验分析MSCT诊断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观察组肺容积差及肺密度差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肺容积比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SCT检查中的肺容积差、肺容积比及肺密度差均对肺癌有诊断效能,且三者联合诊断的效能更高,曲线下面积为0.864(P<0.05)。肺癌患者MSCT示,病灶壁厚不均匀,多见边缘分叶、毛刺、不规则、棘突征,肿瘤内部可见“空泡”征;本文60例肺癌患者中,病理证实出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35例,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的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棘突征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60例肺癌患者肿大淋巴结共232枚,其中肺门56枚,纵隔176枚,病理阳性35例,共138枚;MSCT显示短径>10mm的淋巴结139枚,114枚病理阳性,误诊25枚(病理证实为反应性增生),诊断准确率为78.88%,kappa值为0.561;联合CT征象诊断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120枚,准确率为83.62%,kappa值为0.670。结论:MSCT在肺癌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有明显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MSCT 诊断
下载PDF
双能量CT定量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分析
12
作者 李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1期54-56,60,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定量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睢宁县中医院收治的102例NSCL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证实是否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双能量CT检...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定量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睢宁县中医院收治的102例NSCL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证实是否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双能量CT检查,比较两组间患者纵隔淋巴结分布情况、临床资料和双能量CT定量参数[动脉期、静脉期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eff)、标准化碘浓度(NIC)]差异,分析上述参数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102例NSCLC患者中,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35例(34.31%),共有195枚纵隔淋巴结纳入研究,其中转移组52枚,非转移组143枚,两组淋巴结纵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转移组淋巴结主要分布于7区(21枚,40.38%)、10R区(7枚,13.46%),未转移组主要分布于7区(34枚,23.78%)、4L区(23枚,16.08%);转移组T1~T2分期患者比例低于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转移组比较,转移组动脉期、静脉期IC、Zeff、NIC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静脉期IC、Zeff、NIC等参数评估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范围为0.767~0.866(P<0.05),联合评估的AUC为0.919(P<0.05)。结论:双能量CT定量参数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双能量CT 定量参数 评估价值
下载PDF
PET-CT联合临床病理特征评估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13
作者 沈子青 朱心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216-220,共5页
结合术前PET-CT检查结果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肺腺癌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20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住院行PET-CT检查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纵隔淋... 结合术前PET-CT检查结果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肺腺癌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20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住院行PET-CT检查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32例患者,其中18例(13.6%)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央型(OR=6.62,95%CI:1.35-32.47,P=0.02),纵隔淋巴结SUVmax值≥2.5(OR=127.73,95%CI:9.62-1696.14,P<0.001),胸膜侵犯(OR=5.2,95%CI:1.06-25.62,P=0.043)是肺腺癌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ET-CT联合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预测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PET-CT 纵隔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胸段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彩英 刘明 +2 位作者 彰俊杰 李如迅 许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125-1127,共3页
目的 评价CT扫描对胸段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方法  93例CT资料完整经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 ,统计CT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以 3mm、5mm、10mm、15mm短径为标准 ,纵隔淋巴结转移PPV分别为 2 9.8% ... 目的 评价CT扫描对胸段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方法  93例CT资料完整经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 ,统计CT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以 3mm、5mm、10mm、15mm短径为标准 ,纵隔淋巴结转移PPV分别为 2 9.8% ,44 .4% ,62 .5 % ,75 %。以纵隔淋巴结短径大于 5mm为标准 ,CT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82 .3 5 % ,85 .5 % ,84.9%。对右上气管旁沟组、主动脉窗组PPV >5 0 %。结论 CT扫描有利于发现纵隔异常肿大的淋巴结 ,对单个淋巴结短径大于 5mm、或一区域多个小结节均应作为临床治疗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食管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诊断标准 食管肿瘤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支气管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虹 万毅新 +2 位作者 张丽 陶红艳 黄晖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胸部CT提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规行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 目的:探讨支气管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胸部CT提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规行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检查的68例患者,共穿刺121枚淋巴结,分别对目标淋巴结行支气管镜下超声及弹性成像检查,记录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的各个参数。以EBUS-TBNA穿刺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计算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各个参数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对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蓝色面积的比例,作为鉴别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6,诊断的准确率为87.10%,敏感度为89.20%,特异性为79.33%,阳性预测值为89.23%,阴性预测值为72.3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常规超声下各参数和弹性评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门和纵隔肿大淋巴结中影响其良恶性的主要因素为超声下病变短径、边界、回声均匀、血供及弹性成像蓝色面积的比例。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蓝色面积的比例对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以及精准引导EBUS-TBNA操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超声 弹性成像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 针吸活检术 鉴别诊断
下载PDF
EBUS-TBNA和纵隔镜检查术在纵隔淋巴结诊断与分期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廖日强 杨学宁 +5 位作者 汪斌超 严红虹 钟文昭 聂强 叶云捷 吴一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01-1504,共4页
目的:以影像学纵隔淋巴结异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EBUS-TBNA和纵隔镜检查术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和肺癌纵隔分期的价值。方法:对纵隔淋巴结异常的患者先行EBUS-TBNA,不管EBUS-TBNA的结果如何,再行纵隔镜检查术。以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为... 目的:以影像学纵隔淋巴结异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EBUS-TBNA和纵隔镜检查术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和肺癌纵隔分期的价值。方法:对纵隔淋巴结异常的患者先行EBUS-TBNA,不管EBUS-TBNA的结果如何,再行纵隔镜检查术。以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为标准,比较两者在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和肺癌纵隔分期中的价值。结果: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期间,共3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23例最后确诊为肺癌,10例为良性病变;EBUS-TBNA和纵隔镜检查术对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相同,分别为90.0%、100%和91.3%;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8.5%、100%、91.4%和80.8%、100%、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开胸术的患者未发现新的纵隔淋巴结转移;EBUS-TBNA检出90%(18/20)的阳性患者,但其中仅5例诊断出癌细胞或非小细胞肺癌;5组纵隔镜检查术假阴性的淋巴结有2组位于隆突下淋巴结。结论:EBUS-TBNA在肺癌纵隔分期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与纵隔镜检查术相似,两者具有互补性。对EBUS-TBNA阴性或者病理不能具体分型的患者,需再行纵隔镜检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US-TBNA 纵隔镜检查术 纵隔淋巴结 肺癌 纵隔分期
下载PDF
直径≤3cm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谢远财 李运 +5 位作者 刘彦国 杨帆 姜冠潮 李剑锋 刘军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7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直径≤3cm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分析早期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 2000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治疗直径≤3cm的周围型NSCLC161例,男89例,女72例,年龄(... 目的探讨直径≤3cm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分析早期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 2000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治疗直径≤3cm的周围型NSCLC161例,男89例,女72例,年龄(63.4±10.7)岁,行肺叶切除或肺局限性切除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肺叶切除153例,肺楔形切除7例,肺段切除1例。全组共清扫淋巴结2456枚,平均每例4.5±1.6组、13.1±7.3枚。术后病理:腺癌99例,鳞癌30例,肺泡细胞癌19例,其他类型肺癌13例。术后TNM分期:ⅠA期50例,ⅠB期62例,ⅡA期6例,ⅡB期10例,ⅢA期33例。N1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3.6%(38/161),N2组转移率为20.5%(33/161),其中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为8.1%(13/161),跳跃式纵隔转移率为6.8%(11/161),全组未发现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肺泡细胞癌及直径≤2cm的鳞癌、直径≤1cm的腺癌均无pN2转移。上肺癌发生pN2转移时上纵隔100%(19/19)受累,其中21.1%(4/19)同时伴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下肺癌则除主要转移至隆突下外(64.3%,9/14),还常直接单独转移至上纵隔(35.7%,5/14)。转移的纵隔淋巴结左肺癌主要分布在第5、6、7组,右肺癌主要分布在第3、4、7组。结论对于直径≤3cm的周围型NSCLC,肿瘤直径越大,其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越高,肺泡细胞癌、直径≤2cm的鳞癌和≤1cm的腺癌其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上肺癌主要转移在上纵隔,下肺癌则隆突下及上纵隔均可转移;第5、6、7组淋巴结是左肺癌主要转移的位置,第3、4、7组是右肺癌主要转移的位置,术中应重点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手术治疗 纵隔淋巴结 纵隔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与开胸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18
作者 杨帆 王俊 +4 位作者 刘军 姜冠潮 李剑锋 赵辉 李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344-346,350,共4页
目的评价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09年7月间连续282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资料,152例接受全胸腔镜手术,另130例为开胸手术,对比2组清扫纵隔淋巴结组数、枚数、各区域淋... 目的评价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09年7月间连续282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资料,152例接受全胸腔镜手术,另130例为开胸手术,对比2组清扫纵隔淋巴结组数、枚数、各区域淋巴结枚数和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结果胸腔镜组与开胸组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数[中位数4组(3~6组)vs4组(3~7组),Z=0.603,P=0.544)和枚数[(13.7±6.1)vs(14.6±7.2),t=-1.136,P=0.257)差异无显著性,各区域(右侧上纵隔、中下纵隔,左侧主动脉弓周围、中下纵隔)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枚数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胸腔镜组乳糜胸2例,开胸组乳糜胸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χ2=0.031,P=0.860)和胸腔引流时间[(8.1±3.9)dvs(8.6±4.1)d,t=-1.048,P=0.296]也未到达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可以达到等同传统开胸手术的效果,且不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手术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同步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绍兵 刘阳晨 +3 位作者 高飞 叶宏勋 赵莺 尹小祥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89-1191,共3页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同步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60例食管癌术后发生纵隔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适形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放疗采用6/15MVX线外照射,前2/3疗程常规放射治疗DT(38~40)Gy,...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同步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60例食管癌术后发生纵隔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适形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放疗采用6/15MVX线外照射,前2/3疗程常规放射治疗DT(38~40)Gy,后1/3疗程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射治疗和超分割放疗,2次/天,(1.4~1.5)Gy/次,全疗程总剂量DT(65~68)Gy,采用FP方案化疗(5-Fu+DDP)。结果治疗后3月内复查CT,适形组与对照组的CR、PR分别为53.5%、36.7%和43.3%、36.7%,无进展病例,有效率(CR+PR)分别为90.0%、80.0%(χ2=1.17,P>0.0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33.3%、13.3%和73.3%、20.0%、6.7%(χ2=0.80、1.36、0.91,P>0.05)。结论同步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纵隔淋巴结转移 化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下载PDF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星明 吕桂泉 +2 位作者 严福来 陈奇勋 江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90-792,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与特点。方法:对358例肺癌行肺切除加淋巴结廓清术,对其中132例N2肺癌病例的281组转移性纵隔淋巴结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两组以上N2转移占62.1%,跳跃式转移占12.1%,左侧肺癌N2转移发生率较高的依次... 目的:探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与特点。方法:对358例肺癌行肺切除加淋巴结廓清术,对其中132例N2肺癌病例的281组转移性纵隔淋巴结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两组以上N2转移占62.1%,跳跃式转移占12.1%,左侧肺癌N2转移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5、7、6组淋巴结,右侧肺癌N2转移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4、7、3组淋巴结;瘤体越大N2转移发生率越高,肺癌分化程度越差,N2转移发生率越高;病理类型不同,N2转移发生率分别为:小细胞癌80.0%、腺癌45.1%、大细胞癌33.3%、鳞癌24.0%。结论:对N2肺癌行广泛、全面的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纵隔淋巴结转移 清除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