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CT灌注联合影像组学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的纵隔淋巴转移 被引量:7
1
作者 孙国臣 王明甫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6-193,共8页
目的:探究基于低放射剂量CT灌注影像提取CT灌注参数以及影像组学参数联合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转移的效能。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20年5月经病理证实为纵隔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以及非纵隔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所有患者于术... 目的:探究基于低放射剂量CT灌注影像提取CT灌注参数以及影像组学参数联合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转移的效能。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20年5月经病理证实为纵隔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以及非纵隔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行低剂量CT灌注扫描。术中系统性清扫患者N1及N2站淋巴结,并取肿瘤组织以及淋巴结分别做微血管密度免疫组化检验以及淋巴结病理检测。将所有患者按照分层随机的原则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诊断医师基于CT灌注图像进行肿瘤感兴趣区域分割,并提取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通透性(PMB)以及396个影像组学参数。基于训练组人群的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采用LASSO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adscore,联合Radscore以及CT灌注参数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转移的可能性。结果:经过特征降维后,利用LASSO构建Radscore,选择惩罚系数log(λ)=0.867,共计7个影像组学。Radscore在训练组中和验证组中评估NSCLC纵隔淋巴细胞转移时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0.840 vs 0.841);训练组中纵隔转移和非纵隔转移患者的CT灌注参数:MTT以及BV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诊断效能高于随机诊断[(0.687 vs 0.698>0.500)(0.672 vs 0.698>0.500)]。联合Radscore以及CT灌注参数BV和MTT构建的联合模型Image model的诊断效能在训练组中高于Radscore、BV、MTT(P=0.378、0.014、0.010),在验证组中低于Radscore,高于BV、MTT(P=0.563、0.631、0.093)。Image model Hosmer-Lemeshow统计结果显示模型与实际观察情况无显著差异,可拟合(P>0.05)。结论:CT灌注参数与影像组学标签可用以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是否转移,同时联合CT灌注参数与影像组学标签可构建联合模型评估纵隔淋巴是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纵隔淋巴转移 CT灌注 影像组学
下载PDF
NSCLC纵隔淋巴转移与患者胸水及血水性质的相关性
2
作者 杨声灼 刘达富 邓宇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6-520,共5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转移与患者是否出现胸水及血水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SCLC患者资料纳入分析,对患者的胸水脱落细胞DNA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检测得到二倍体和异倍体的肿瘤细胞DNA指数,对非整倍体细胞峰值...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转移与患者是否出现胸水及血水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SCLC患者资料纳入分析,对患者的胸水脱落细胞DNA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检测得到二倍体和异倍体的肿瘤细胞DNA指数,对非整倍体细胞峰值进行定量计算,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胸水脱落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讨论患者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与胸水出现及胸水性质相互关联。结果共收集到NSCLC患者72例,随访周期为36个月。NSCLC纵隔淋巴转移患者共出现胸腔积液32例,其中胸腔积液中含有血性成分的患者23例。胸水脱落细胞异倍体DNA含量及VEGF表达丰度值(r=-0.663、-0.537,P<0.05)均与患者的生存时间负相关。吸烟量增加、出现血性胸水及胸水脱落细胞二倍体DNA含量低、异倍体DNA含量高和VEGF含量低为NSCLC纵隔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SCLC纵隔淋巴转移与患者是否出现胸水及血水性质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适用于初步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转移 血性胸水 胸水脱落细胞
下载PDF
放射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转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宋嫒姝 李光明 +3 位作者 吴敬波 别俊 张欣平 杨健筌 《西部医学》 2018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4年收治食管癌术后纵膈淋巴结转移47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0例,年龄38~80岁,中位年龄在60.4岁。病变位于胸上段5例,胸中段40例,胸下段2例。术后分期Ⅱ期2...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4年收治食管癌术后纵膈淋巴结转移47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0例,年龄38~80岁,中位年龄在60.4岁。病变位于胸上段5例,胸中段40例,胸下段2例。术后分期Ⅱ期29例,Ⅲ期18例,术后病理诊断47例均为鳞癌。单纯放疗31例,放化疗16例。结果纵隔淋巴结转移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8.1%、36%、19.4%;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肿瘤病变部位、放疗剂量及术后分期对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的性别、肿瘤病变长度、放疗方式及是否化疗对预后无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分期及放疗剂量为独立预后影响因子(P<0.05)。结论术后分期及放疗剂量是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术后 纵隔淋巴转移 放射治疗 预后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CEA、Cyfra21-1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回顾性研究
4
作者 吴俊宏 李雪萍 +1 位作者 孔少龙 杨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白蛋白19片段(Cyfra21-1)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白蛋白19片段(Cyfra21-1)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MLNM组(44例)和非MLNM组(103例)。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DCE-MRI定量参数和血清CEA、Cyfra21-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CEA、Cyfra21-1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MLNM的价值。结果MLNM组Ktrans、Kep、Ve,血清CEA、Cyfra21-1水平高于非MLNM组(P<0.05)。Ktrans、Kep、Ve、CEA、Cyfra21-1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发生MLN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0.618、0.609、0.643、0.730,联合Ktrans、Kep、Ve、CEA、Cyfra21-1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发生MLNM的曲线下面积为0.872,高于单独诊断。结论非小细胞肺癌MLNM患者的DCE-MRI参数Ktrans、Kep、Ve增加,血清CEA、Cyfra21-1水平升高,联合DCE-MRI参数和血清CEA、Cyfra21-1检测可提高对MLNM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转移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癌胚抗原 细胞白蛋白19片段
下载PDF
256层CT灌注成像联合半乳糖凝集素-3在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岩 荆利民 +1 位作者 王伟 李东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0期735-738,共4页
目的:分析256层CT灌注成像参数(CTPI)联合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n=45)和未转移组(n=42... 目的:分析256层CT灌注成像参数(CTPI)联合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n=45)和未转移组(n=42)。另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40)。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血清Gal-3水平检测,并采用Brilliance iCT扫描仪进行CT灌注扫描。比较三组CTPI[表面通透性(PS)、灌注值(PV)、肺动脉血流量(PA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强化峰值(PEI)、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AF)]和血清Gal-3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PI、血清Gal-3水平及联合检测在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转移组PS,PV和Gal-3均高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未转移组PS,PV和Gal-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S值、PV及Gal-3水平联合检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线下面积高于各项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CTPI联合血清Gal-3检测对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肺癌患者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CT灌注成像参数 半乳糖凝集素-3 肺癌 纵隔淋巴转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SCT在肺癌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李盛旗 涂伟岚 王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3703-370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癌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肺癌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MSCT参数差异,采用受试...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癌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肺癌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MSCT参数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诊断肺癌的效能;分析肺癌患者CT征象,并采用配对四表格χ~2检验分析MSCT诊断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观察组肺容积差及肺密度差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肺容积比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SCT检查中的肺容积差、肺容积比及肺密度差均对肺癌有诊断效能,且三者联合诊断的效能更高,曲线下面积为0.864(P<0.05)。肺癌患者MSCT示,病灶壁厚不均匀,多见边缘分叶、毛刺、不规则、棘突征,肿瘤内部可见“空泡”征;本文60例肺癌患者中,病理证实出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35例,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的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棘突征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60例肺癌患者肿大淋巴结共232枚,其中肺门56枚,纵隔176枚,病理阳性35例,共138枚;MSCT显示短径>10mm的淋巴结139枚,114枚病理阳性,误诊25枚(病理证实为反应性增生),诊断准确率为78.88%,kappa值为0.561;联合CT征象诊断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120枚,准确率为83.62%,kappa值为0.670。结论:MSCT在肺癌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有明显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纵隔淋巴转移 MSCT 诊断
下载PDF
双能量CT定量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分析
7
作者 李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1期54-56,60,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定量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睢宁县中医院收治的102例NSCL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证实是否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双能量CT检...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定量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睢宁县中医院收治的102例NSCL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证实是否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双能量CT检查,比较两组间患者纵隔淋巴结分布情况、临床资料和双能量CT定量参数[动脉期、静脉期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eff)、标准化碘浓度(NIC)]差异,分析上述参数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102例NSCLC患者中,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35例(34.31%),共有195枚纵隔淋巴结纳入研究,其中转移组52枚,非转移组143枚,两组淋巴结纵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转移组淋巴结主要分布于7区(21枚,40.38%)、10R区(7枚,13.46%),未转移组主要分布于7区(34枚,23.78%)、4L区(23枚,16.08%);转移组T1~T2分期患者比例低于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转移组比较,转移组动脉期、静脉期IC、Zeff、NIC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静脉期IC、Zeff、NIC等参数评估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范围为0.767~0.866(P<0.05),联合评估的AUC为0.919(P<0.05)。结论:双能量CT定量参数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转移 双能量CT 定量参数 评估价值
下载PDF
320排CT双血供灌注参数联合肿瘤标志物在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蕾 郭华 韩舒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9期121-124,共4页
目的:分析320排CT双血供灌注(DI-CTP)参数联合肿瘤标志物在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3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75例和未转移组62例;另选取... 目的:分析320排CT双血供灌注(DI-CTP)参数联合肿瘤标志物在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3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75例和未转移组62例;另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DI-CTP参数[肺动脉血流量(PAF)、灌注指数(PI)、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AF)]水平、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CA125、CA242、CA153、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铁蛋白(Ferritin)、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320排CT DI-CTP参数、肿瘤标志物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三组CA125、CA242、AFP、Ferritin、β-HCG、NSE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CA19-9、CA153、CEA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且未转移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A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PI水平低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且未转移组低于对照组,转移组BAF水平高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且未转移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19-9、CA153、CEA、PI、BAF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5、0.641、0.652、0.714、0.721、0.868,其中联合检测诊断的效能最高。结论:320排CT DI-CTP参数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效能高于两者单项检测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血供灌注参数 肿瘤标志物 纵隔淋巴转移 癌胚抗原 甲胎蛋白
下载PDF
基于MSCT灌注参数的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东 徐凤琳 +3 位作者 于小涵 盖雪 郝春晓 赵立群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206-4211,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多层螺旋CT(MSCT)灌注参数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380例NSCLC患者作为建模组,其中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159例,未转移患者221例;另于2020年2月至... 目的:探究基于多层螺旋CT(MSCT)灌注参数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380例NSCLC患者作为建模组,其中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159例,未转移患者221例;另于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多中心选取120例NSCLC患者作为验证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MSCT灌注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一致性与诊断效能,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OR=0.730,95%CI=0.567~0.941)、肿瘤直径(OR=12.195,95%CI=3.145~47.289)、肿瘤同侧纵隔淋巴结短径(OR=14.125,95%CI=2.857~69.832)、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OR=9.814,95%CI=2.415~39.882)、病灶区域血流量(BF)(OR=11.348,95%CI=3.074~41.892)、血容量(BV)(OR=11.456,95%CI=2.895~45.337)、平均通过时间(MTT)(OR=0.456,95%CI=0.274~0.759)、表面通透性(PS)(OR=10.475,95%CI=2.419~45.363)是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与外部验证,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在建模组与验证组分别为0.921、0.918;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与验证组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精准度;应用ROC曲线分析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与验证组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效率,建模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6(95%CI=0.942~0.978),验证组AUC为0.950(95%CI=0.934~0.991)。结论:基于MSCT灌注参数构建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区分度及校准度良好,可实现对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个体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转移 MSCT灌注成像 定量参数
下载PDF
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对非小细胞肺癌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鹤 王伟 +3 位作者 刘长林 万学东 谢宗玉 周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究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s)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90例NSCLC分成训练组(n=133)和外部验证组(n=57),分别构建三种Logistic回归预测... 目的探究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s)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90例NSCLC分成训练组(n=133)和外部验证组(n=57),分别构建三种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模型间AUC差异采用Delong检验,校准曲线评价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临床适用性。结果影像组学模型由6个影像组学特征(Radscore)构成;毛刺征、病灶成分以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构成临床模型;毛刺征、病灶成分以及Radscore构成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训练组中,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AUC=0.840)高于临床模型(AUC=0.762)和影像组学模型(AUC=0.759),AUC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外部验证组中,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AUC=0.800)亦高于临床模型(AUC=0.729)和影像组学模型(AUC=0.730),AUC无统计学差异(P>0.05)。校准曲线与DCA显示,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结论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对NSCLC肺门与纵隔LNMs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明显高于单一的影像组学和临床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 非小细胞肺癌 肺门与纵隔淋巴转移
下载PDF
CT引导放射性碘-125粒子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动态剂量验证研究
11
作者 韩雅钧 朱涛 +1 位作者 樊喜文 刘登尧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187-1192,共6页
目的基于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Brachytherapy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BTPS)模拟肿瘤靶区变化,探究植入放射性碘-125(Iodine 125,125I)粒子后随时间延长靶区体积与剂量参数的关系。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均匀球体模型模拟不同肿... 目的基于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Brachytherapy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BTPS)模拟肿瘤靶区变化,探究植入放射性碘-125(Iodine 125,125I)粒子后随时间延长靶区体积与剂量参数的关系。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均匀球体模型模拟不同肿瘤体积,按体积变化速度分组,适形指数(CI)、外部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做线性回归分析,初步得出在植入粒子后最佳的靶体积缩小速度及对剂量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对3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粒子植入术前计划及术后剂量参数对比,验证该技术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分析术后3个月的动态剂量验证,初步分析靶区变化与时间对剂量的交互作用。结果EI与模拟靶体积缩小速度呈正相关(B=251.323,P<0.005)。HI与模拟靶体积缩小速度呈负相关(B=-355.296,P<0.001)。肿瘤靶体积缩小30%~35%最为理想。3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术后验证与术前计划各剂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粒子植入患者的靶体积缩小<30%、30%~35%、>35%组的时间与剂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不同靶体积缩小速度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D90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11)=53.147,P<0.001。结论CT引导下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术后各剂量指标与术前比较无差别,可以较好实施术前计划方案,避免重要脏器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能成为重复性好的标准术式。植入时间与肿瘤靶区缩小对剂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当靶体积缩小30%~35%范围时各剂量参数可维持在理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125粒子 靶体积变化 动态剂量验证 纵隔淋巴转移
下载PDF
三期增强CT扫描对右肺上叶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胜男 张广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4期53-54,共2页
目的 旨在分析三期增强CT扫描对右肺上叶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MSCT检查。对患者所得MSCT图像进行分析,以患者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基准,MSCT对... 目的 旨在分析三期增强CT扫描对右肺上叶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MSCT检查。对患者所得MSCT图像进行分析,以患者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基准,MSCT对肺癌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以病理检出结果为基础,MSCT对肺癌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MSCT诊断符合率为97.01%(P>0.05);肺癌患者在MSCT上常可见几大征象分别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本文67例患者均为单病灶,右上叶肺癌患者常可见其右肺上叶有肿块,其伴有肺不张出现,增强后为轻度早中度强化,可见纵膈淋巴结转移。结论 三期增强CT扫描对右肺上叶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使用价值高,可直观的反应患者病变出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全面的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期增强 CT 右肺上叶肺癌 纵隔淋巴转移 临床价值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月 宋丽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4月-2020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NSCLC患者44例,收集患者淋巴结图像信息共...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4月-2020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NSCLC患者44例,收集患者淋巴结图像信息共198枚,记录其PET/CT代谢参数。根据病理结果将相应淋巴结分为转移组(n=48)和非转移组(n=150),统计学方法应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联合诊断模型,并绘制联合诊断模型与传统诊断模型的ROC曲线,通过对比曲线下面积AUC值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淋巴结短径、早期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最大滞留指数(RImax)、早期淋巴结SUVmax/纵隔SUVmean(早期SUV L/M)、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早期SUVmax和RImax两项参数被纳入联合诊断模型,AUC值0.94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5和0.873,诊断效能较高。结论:早期SUVmax和RImax在预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转移
下载PDF
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对右肺上叶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季 闫军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800-1802,共3页
目的 分析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在右肺上叶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经接诊医师初诊为右肺上叶肺癌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单次多层螺旋CT平扫、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检查,均行手术及肺穿病理检查明确... 目的 分析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在右肺上叶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经接诊医师初诊为右肺上叶肺癌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单次多层螺旋CT平扫、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检查,均行手术及肺穿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以手术及肺穿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二者联合检查对右肺上叶肺癌病理类型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指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80例患者手术及肺穿病理检查诊断为肺腺癌23例,肺鳞癌20例,小细胞肺癌16例,肺腺鳞混合癌10例;纵隔淋巴结转移19例;CT平扫诊断为肺腺癌20例,肺鳞癌17例,小细胞肺癌13例,肺腺鳞混合癌8例,纵隔淋巴结转移9例;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为肺腺癌22例,肺鳞癌19例,小细胞肺癌15例,肺腺鳞混合癌10例,纵隔淋巴结转移11例;以手术及肺穿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经诊断四格表计算,CT平扫联合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诊断右肺上叶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单纯CT平扫检查;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右肺上叶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CT平扫检查。结论 采用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CT平扫诊断右肺上叶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可明显提升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肺上叶肺癌 纵隔淋巴转移 CT平扫 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星明 吕桂泉 +2 位作者 严福来 陈奇勋 江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90-792,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与特点。方法:对358例肺癌行肺切除加淋巴结廓清术,对其中132例N2肺癌病例的281组转移性纵隔淋巴结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两组以上N2转移占62.1%,跳跃式转移占12.1%,左侧肺癌N2转移发生率较高的依次... 目的:探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与特点。方法:对358例肺癌行肺切除加淋巴结廓清术,对其中132例N2肺癌病例的281组转移性纵隔淋巴结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两组以上N2转移占62.1%,跳跃式转移占12.1%,左侧肺癌N2转移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5、7、6组淋巴结,右侧肺癌N2转移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4、7、3组淋巴结;瘤体越大N2转移发生率越高,肺癌分化程度越差,N2转移发生率越高;病理类型不同,N2转移发生率分别为:小细胞癌80.0%、腺癌45.1%、大细胞癌33.3%、鳞癌24.0%。结论:对N2肺癌行广泛、全面的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纵隔淋巴转移 清除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胸段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李彩英 刘明 +2 位作者 彰俊杰 李如迅 许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125-1127,共3页
目的 评价CT扫描对胸段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方法  93例CT资料完整经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 ,统计CT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以 3mm、5mm、10mm、15mm短径为标准 ,纵隔淋巴结转移PPV分别为 2 9.8% ... 目的 评价CT扫描对胸段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方法  93例CT资料完整经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 ,统计CT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以 3mm、5mm、10mm、15mm短径为标准 ,纵隔淋巴结转移PPV分别为 2 9.8% ,44 .4% ,62 .5 % ,75 %。以纵隔淋巴结短径大于 5mm为标准 ,CT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82 .3 5 % ,85 .5 % ,84.9%。对右上气管旁沟组、主动脉窗组PPV >5 0 %。结论 CT扫描有利于发现纵隔异常肿大的淋巴结 ,对单个淋巴结短径大于 5mm、或一区域多个小结节均应作为临床治疗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食管癌 纵隔淋巴转移 诊断标准 食管肿瘤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同步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绍兵 刘阳晨 +3 位作者 高飞 叶宏勋 赵莺 尹小祥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89-1191,共3页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同步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60例食管癌术后发生纵隔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适形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放疗采用6/15MVX线外照射,前2/3疗程常规放射治疗DT(38~40)Gy,...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同步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60例食管癌术后发生纵隔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适形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放疗采用6/15MVX线外照射,前2/3疗程常规放射治疗DT(38~40)Gy,后1/3疗程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射治疗和超分割放疗,2次/天,(1.4~1.5)Gy/次,全疗程总剂量DT(65~68)Gy,采用FP方案化疗(5-Fu+DDP)。结果治疗后3月内复查CT,适形组与对照组的CR、PR分别为53.5%、36.7%和43.3%、36.7%,无进展病例,有效率(CR+PR)分别为90.0%、80.0%(χ2=1.17,P>0.0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33.3%、13.3%和73.3%、20.0%、6.7%(χ2=0.80、1.36、0.91,P>0.05)。结论同步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纵隔淋巴转移 化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下载PDF
^(18)FDG-PET与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对比研究——一项基于SROC的1999-2002年文献的Meta分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杨衿记 吴一龙 +3 位作者 颜杰 张国桢 屈婉莹 唐安戊 《循证医学》 CSCD 2003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目的 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比较18FDG-PET与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收集1999-200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18FDG-PET和/或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文献,按Meta分析的要求和诊断试验公认... 目的 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比较18FDG-PET与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收集1999-200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18FDG-PET和/或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文献,按Meta分析的要求和诊断试验公认的质量标准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以汇总的方法计算出18FDG-PET和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诊断试验Meta分析特有的SROC分析方法定性和定量地比较两者的准确性。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2篇文献,其中10个18FDG-PET研究(769例患者),9个CT研究(1 408例患者);完全对比的18FDG-PET研究和CT研究各7个。汇总的诊断指标和SROC分析均显示18FDG-PE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T,P<0.001。18FDG-PET和CT总的敏感性分别为0.85(95%CI 0.75-0.94)和0.47(95%CI 0.36-0.58);总的特异性分别为0.92(95%CI 0.87-0.96)和0.83(95%CI 0.79-0.87)。加权的最小二乘同归法显示18FDG-PET和CT的准确性分别是0.88±0.03和0.68±0.03,P<0.001。18FDG-PET和CT的对数优势比分别是4.01±0.54(95%CI 2.78-5.23)和1.47±0.30(95%CI 0.80-2.14),P<0.001。在18FDG-PET与CT不完全对比和完全对比两种情况下,结果是相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DG-PET CT 诊断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转移 META分析
下载PDF
纵隔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9
作者 赫捷 263.net +5 位作者 张汝刚 汪良骏 张德超 程贵余 孙克林 熊美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706-708,共3页
目的:总结纵隔淋巴结转移(N2)肺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关系。方法:用SPSS软件对我院外科治疗1083例非小细胞肺癌建立数据库,对其中147例N2肺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2组中鳞癌发生率最低,肺鳞癌淋巴结转移... 目的:总结纵隔淋巴结转移(N2)肺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关系。方法:用SPSS软件对我院外科治疗1083例非小细胞肺癌建立数据库,对其中147例N2肺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2组中鳞癌发生率最低,肺鳞癌淋巴结转移度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肺癌(P<0.01),其预后明显优于肺腺癌(P<0.05)。根治性切除者淋巴结转移度明显低于姑息性切除者,预后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者(P<0.05)。淋巴结转移数与预后有关,>4枚者预后差(P<0.05)。手术方式及术后综合治疗与预后无明显关系。结论:肺癌外科治疗常规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对达到根治效果和准确分期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纵隔淋巴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 外科手术
下载PDF
^(99m)TcN-NOET双时相SPECT探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海燕 李思进 +5 位作者 王艳艳 武志芳 任媛 李险峰 刘建中 胡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探讨99mTcN-NOET双时相SPECT探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MLM)的价值。方法29例经X线检查示肺部阴影疑肺癌的患者术前1周内进行99mTcN-NOETSPECT早期、延迟胸部断层显像和CT检查,所有病例检查前均未经放、化疗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99mTcN-NOET双时相SPECT探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MLM)的价值。方法29例经X线检查示肺部阴影疑肺癌的患者术前1周内进行99mTcN-NOETSPECT早期、延迟胸部断层显像和CT检查,所有病例检查前均未经放、化疗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组,MLM组(G1)11例,共34处MLM;无MLM组(G2)18例。99mTcN-NOET图像根据纵隔内淋巴结区是否有异常浓聚,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半定量分析采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肿瘤与正常组织(ROI1/ROI2)放射性比值即摄取比值(T/N)。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各组的ER、DR、RI%差异的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G1中NOET早期阳性显像72.7%(8/11);G2中77.8%(14/18)的患者阴性显像。NOET延迟阳性显像45.4%(5/11);G2中88.9%(16/18)的患者阴性显像。而CT结果显示有54.5%(6/11)纵隔淋巴结转移。G2中83.3%(15/18)的患者显示阴性。99TcmN-NOET早期显像诊断MLM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2.7%、77.8%、75.9%,延迟显像分别为45.5%、88.9%、72.7%;CT检查分别为54.5%、83.3%、72.4%。②G1的ER为1.26±0.11,DR为1.38±0.15;G2的ER为1.28±0.17,DR为1.43±0.22,两组DR均高于ER(P<0.001)。两组ER、DR和RI%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9mTcN-NOET双时相SPECT可以用于探测肺癌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其灵敏度及特异性与常规CT没有差别。肺癌患者进行99mTcN-NOET显像时的半定量指标与MLM无关,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肺癌患者无论有无MLM,肿瘤清除NOET均较对侧正常肺组织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N-NOET 肺肿瘤 纵隔淋巴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