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纵隔7组淋巴结转移瘤的剂量学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雅钧 樊喜文 +2 位作者 郭明皓 胡峙珩 刘登尧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0期997-1000,1005,共5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7组淋巴结转移瘤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及疗效。方法收集21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纵隔7组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BTPS)制订治疗计划,术中在CT引导下行^(125)I... 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7组淋巴结转移瘤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及疗效。方法收集21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纵隔7组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BTPS)制订治疗计划,术中在CT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即刻行CT进行术后剂量验证,术后定期复查CT评价疗效,比较术前、术后90%靶区体积剂量(D_(90))、最小边缘剂量(mPD)、100%计划处方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V_(100))、V_(150)、V_(200)及主动脉、食管、气管接受的平均剂量,术后评价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并且评价粒子植入质量。结果术前计划与术后剂量各参数及主动脉、食管、气管接受的各剂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I、EI、HI分别为(0.6±0.2)、(47.3±27.5)、(24.8±5.3)。术后6个月复查胸部CT,客观缓解率为76.2%(16/21),局部控制率为85.7%(18/21)。21个病灶术后质量评价结果:优7个,良10个,中4个。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7组淋巴结转移瘤的术后剂量学参数与术前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术后评价均可为临床所接受,提示该技术治疗纵隔7组淋巴结转移瘤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植入 纵隔7组淋巴结转移瘤 剂量学
下载PDF
CT放射组学在鉴别纵隔淋巴结结核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小记 孙秀彬 +3 位作者 韩榕 倪聪慧 王武章 于德新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49-956,共8页
目的:探讨CT放射组学分析技术在纵隔淋巴结结核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入组标准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11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的109例纵隔淋巴结结核(结核组)... 目的:探讨CT放射组学分析技术在纵隔淋巴结结核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入组标准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11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的109例纵隔淋巴结结核(结核组)和65例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转移瘤组)患者的CT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盲法对CT图像进行观测和勾画,利用Radcloud平台对勾画出的淋巴结感兴趣区域(VOI)提取放射组学特征。采用特征标准化方法、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有鉴别诊断价值的特征及特征间共线性的影响。利用筛选出的放射组学特征,以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患者数据作为训练集,建立k-近邻判别法(KNN)、支持向量机(SVM)、极限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随机森林(RF)、logistic回归(LR)和决策树(DT)等6种机器学习方法的5折交叉验证模型,通过评价诊断效果来选择鉴别诊断效果最好的模型;再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患者数据作为验证集,对该模型的诊断效果进行组外验证。结果:174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共勾画出281个VOI,结核组和转移瘤组分别有196个和85个,结核组每例患者分割出VOI中位数(四分位数)[1(1,8)个],明显高于转移瘤组[1(1,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7,P=0.005)。共提取放射组学特征1409个,经特征标准化、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共筛选出相互独立的8个可用于建模的放射组学特征。采用训练组数据利用8个特征进行5折交叉验证建模诊断,发现SVM和LR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4和0.821,优于其他4种模型;进而利用训练集数据建立LR和SVM模型,AUC值分别为0.809和0.911,再采用验证集数据进行组外验证,AUC值分别为0.804和0.851。结论:无论是否包含年龄和性别两个特征,放射组学数据所建立的LR模型和SVM模型在纵隔淋巴结结核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中均具有较好的稳定的诊断效果,且SVM模型优于L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 结核 淋巴结 非小细胞肺 转移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元皓 鲁际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4期154-158,共5页
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目前已成为女性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对患者的预后判断、肿瘤分期、治疗方式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 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目前已成为女性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对患者的预后判断、肿瘤分期、治疗方式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并在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巨大潜能。因此,本文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影像 周区域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对非小细胞肺癌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鹤 王伟 +3 位作者 刘长林 万学东 谢宗玉 周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究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s)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90例NSCLC分成训练组(n=133)和外部验证组(n=57),分别构建三种Logistic回归预测... 目的探究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s)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90例NSCLC分成训练组(n=133)和外部验证组(n=57),分别构建三种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模型间AUC差异采用Delong检验,校准曲线评价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临床适用性。结果影像组学模型由6个影像组学特征(Radscore)构成;毛刺征、病灶成分以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构成临床模型;毛刺征、病灶成分以及Radscore构成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训练组中,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AUC=0.840)高于临床模型(AUC=0.762)和影像组学模型(AUC=0.759),AUC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外部验证组中,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AUC=0.800)亦高于临床模型(AUC=0.729)和影像组学模型(AUC=0.730),AUC无统计学差异(P>0.05)。校准曲线与DCA显示,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结论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对NSCLC肺门与纵隔LNMs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明显高于单一的影像组学和临床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影像学列线图 非小细胞肺癌 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CT引导放射性碘-125粒子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动态剂量验证研究
5
作者 韩雅钧 朱涛 +1 位作者 樊喜文 刘登尧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187-1192,共6页
目的基于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Brachytherapy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BTPS)模拟肿瘤靶区变化,探究植入放射性碘-125(Iodine 125,125I)粒子后随时间延长靶区体积与剂量参数的关系。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均匀球体模型模拟不同肿... 目的基于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Brachytherapy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BTPS)模拟肿瘤靶区变化,探究植入放射性碘-125(Iodine 125,125I)粒子后随时间延长靶区体积与剂量参数的关系。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均匀球体模型模拟不同肿瘤体积,按体积变化速度分组,适形指数(CI)、外部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做线性回归分析,初步得出在植入粒子后最佳的靶体积缩小速度及对剂量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对3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粒子植入术前计划及术后剂量参数对比,验证该技术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分析术后3个月的动态剂量验证,初步分析靶区变化与时间对剂量的交互作用。结果EI与模拟靶体积缩小速度呈正相关(B=251.323,P<0.005)。HI与模拟靶体积缩小速度呈负相关(B=-355.296,P<0.001)。肿瘤靶体积缩小30%~35%最为理想。3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术后验证与术前计划各剂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粒子植入患者的靶体积缩小<30%、30%~35%、>35%组的时间与剂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不同靶体积缩小速度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D90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11)=53.147,P<0.001。结论CT引导下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术后各剂量指标与术前比较无差别,可以较好实施术前计划方案,避免重要脏器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能成为重复性好的标准术式。植入时间与肿瘤靶区缩小对剂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当靶体积缩小30%~35%范围时各剂量参数可维持在理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125粒子 靶体积变化 动态剂量验证 纵隔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并纵隔淋巴结及胸膜转移1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吉臣 鲁强 解建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5-815,共1页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 纵隔淋巴结 胸膜转移
下载PDF
纵隔淋巴瘤与恶性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在SCT增强扫描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马凌云 纪青 +3 位作者 赵斌 彭洪娟 何敬振 李乐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8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在SCT增强扫描中的表现,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00年~2004年经穿刺活检病理及临床观察证实的恶性淋巴瘤13例(共55个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者28例(共86个淋巴结)的增强SCT所见...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在SCT增强扫描中的表现,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00年~2004年经穿刺活检病理及临床观察证实的恶性淋巴瘤13例(共55个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者28例(共86个淋巴结)的增强SCT所见;观察和评价增大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特征等方面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淋巴瘤多为均一强化(25/55,45.5%)或呈薄壁环形强化(15/55,41.8%);纵隔转移淋巴结为厚薄不一环形强化和不均匀结节状强化(73/86,84.9%) .结论:SCT增强扫描有助于纵隔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淋巴结纵隔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右侧第4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癌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景魁 吕金爽 +2 位作者 郑广钧 冯震 阎卫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9-790,共2页
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1〕是肺癌的严重并发症,常规的化疗、放疗效果极差,外科旁路手术的创伤及风险较大,经皮穿刺置血管内支架,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患者仍在短期内因癌转移或SVCS征加重而死亡〔2~4〕。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是近十... 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1〕是肺癌的严重并发症,常规的化疗、放疗效果极差,外科旁路手术的创伤及风险较大,经皮穿刺置血管内支架,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患者仍在短期内因癌转移或SVCS征加重而死亡〔2~4〕。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是近十余年来国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应用靶向技术治疗肿瘤的新手段〔5〕,该方法将放射性粒子种植入肿瘤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转移癌4R 125I放射性粒子
下载PDF
CT引导下植入^(125)Ⅰ放射粒子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左太阳 张忠涛 +4 位作者 张楠 梁天 马群 李健 王松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9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粒子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方法、疗效、安全性。方法 38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所有病灶均为术后或放化疗后转移性病灶。按照"均匀植入原则",每个转移灶植入放射粒子12~48粒。术后立即行CT扫...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粒子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方法、疗效、安全性。方法 38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所有病灶均为术后或放化疗后转移性病灶。按照"均匀植入原则",每个转移灶植入放射粒子12~48粒。术后立即行CT扫描并进行疗效质量分析验证,定期CT随访,判定分析疗效。结果术后2个月、4个月、6个月肿瘤局部控制有效率(CR+PR)依次是:81.6%、92.1%、84.2%;并发症有:粒子咳出、移位1例,气胸6例,咯血及肺内针道出血6例,进食疼痛1例。结论 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粒子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 转移 ^125Ⅰ粒子 介入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引导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穿刺入路及技巧 被引量:2
10
作者 严媛 陈锦 +3 位作者 林瑞祥 林清锋 陈健 林征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7-1221,共5页
目的探讨纵隔淋巴结转移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穿刺路径及辅助技术。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共16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放射性125I治疗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穿刺路径及相关辅助技术,总结相关经验。结果 16例纵隔淋巴结转... 目的探讨纵隔淋巴结转移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穿刺路径及辅助技术。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共16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放射性125I治疗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穿刺路径及相关辅助技术,总结相关经验。结果 1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共20个病灶均顺利完成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穿刺路径分为经胸骨旁/椎旁入路(8例)、经胸骨入路(4例)、经胸骨上入路(2例),经胸椎入路(1例)、经胸膜腔入路(1例,人工气胸技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10例(62.5%),部分缓解(PR)1例(6.2%),疾病稳定(SD)3例(18.8%),疾病进展(PD)2例(12.5%)。结论采用合适的穿刺路径及辅助技术是CT引导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转移 放射性粒子植入 经骨入路 人工气胸
下载PDF
右后纵隔胸膜悬吊法清扫第7组淋巴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鲍峰 吴宗阳 袁云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1-215,共5页
目的分析微创肺癌手术中右后纵隔胸膜悬吊法对第7组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时间、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2月58例胸腔镜手术治疗右肺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术中应用右后纵隔胸膜悬吊法清扫第7组淋巴结,27... 目的分析微创肺癌手术中右后纵隔胸膜悬吊法对第7组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时间、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2月58例胸腔镜手术治疗右肺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术中应用右后纵隔胸膜悬吊法清扫第7组淋巴结,27例常规方法清扫第7组淋巴结。结果与常规方法组相比,纵隔胸膜悬吊组第7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增加,(3.35±0.20)枚vs.(2.46±0.47)枚,P<0.05;清扫淋巴结用时(9.25±3.85)min vs.(9.71±3.21)min,无明显差异;相关并发症如气管损伤,食管损伤,术中引流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右肺肺癌胸腔镜手术中采用后纵隔胸膜悬吊法可以更安全彻底地清扫第7组淋巴结,并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右后纵隔胸膜悬吊 7淋巴结清扫 临床应用
下载PDF
MSCT对纵隔淋巴结结核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娜 徐卓东 +1 位作者 袁小记 焦慧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纵隔淋巴结结核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纵隔淋巴结结核及2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MSCT影像资料,记录病变分布、大小、密度、融合、强化方式、邻近组织受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成人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纵隔淋巴结结核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纵隔淋巴结结核及2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MSCT影像资料,记录病变分布、大小、密度、融合、强化方式、邻近组织受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比转移瘤更易累及4R、2R、7区淋巴结。前者病灶直径在1~4 cm之间、密度不均匀占比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方式前者以环形、分隔样强化为主,后者以均匀强化、厚薄不一环形强化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纵隔淋巴结结核可致支气管淋巴结瘘形成,瘘口处病灶无强化,纵隔淋巴结转移瘤可包绕邻近血管,邻近组织受累时见强化,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纵隔淋巴结结核与转移瘤有不同的优势解剖分布和影像学特征,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有助于二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 结核 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iR-16联合Cripto-1、ANXA7诊断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宇 李会颖 +1 位作者 林永娟 孙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797-800,共4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6(miR-16)联合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Cripto-1)、膜联蛋白A7(ANXA7)诊断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科治疗的胃部疾病患者546例,根据胃癌诊断标准分为胃... 目的探讨microRNA-16(miR-16)联合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Cripto-1)、膜联蛋白A7(ANXA7)诊断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科治疗的胃部疾病患者546例,根据胃癌诊断标准分为胃癌组(121例)和非胃癌组(425例)。所有胃癌患者根据胃癌进展分为早期胃癌组(44例)、进展期胃癌组(77例),根据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71例)、无淋巴结转移组(50例)。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ANXA7和Cripto-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胃癌患者血清miR-16水平与ANXA7、Cripto-1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iR-16、ANXA7、Cripto-1诊断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胃癌组血清miR-16、ANXA7、Cripto-1水平均高于非胃癌组和对照组(P<0.05);进展期胃癌组血清miR-16、ANXA7、Cripto-1水平均高于早期胃癌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血清miR-16、ANXA7、Cripto-1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iR-16、ANXA7、Cripto-1诊断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81、71.51μg/L、2.26μg/L,3项指标联合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6,其灵敏度(95.04%)和特异度(97.26%)较高;miR-16、ANXA7、Cripto-1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8.95、78.93μg/L、3.73μg/L,3项指标联合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96,其灵敏度(97.18%)和特异度(96.00%)较高;胃癌患者血清miR-16水平与ANXA7、Cripto-1水平均呈正相关(r=0.465、0.519,P<0.05)。结论血清miR-16、ANXA7、Cripto-1水平在胃癌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诊断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6 畸胎衍生生长因子 膜联蛋白A7 胃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核素断层显像对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申屠阳 周允中 曾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26-127,共2页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是近年核素显像技术的重大发展,藉此可得到无重叠干扰的断层图像,并提供成像物三维信息。利用99m锝-...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是近年核素显像技术的重大发展,藉此可得到无重叠干扰的断层图像,并提供成像物三维信息。利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乙腈(techne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纵隔 淋巴结转移 SPECT 诊断
下载PDF
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远方 朱勇 +1 位作者 刘建华 王守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3年第10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ⅢA期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军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4-37,共4页
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些新的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方法。如EEUS、^(67)Ga、^(201)Ti、^(99m)TcMIUI、^(18)F-FDG-PET及^(11)C-蛋氨酸-PET等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显示出了优于传统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放射免疫显像(RII)是一项较新的诊... 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些新的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方法。如EEUS、^(67)Ga、^(201)Ti、^(99m)TcMIUI、^(18)F-FDG-PET及^(11)C-蛋氨酸-PET等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显示出了优于传统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放射免疫显像(RII)是一项较新的诊断肿瘤的方法,随着单克隆抗体枝术的发展,将会成为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诊断 纵隔转移 淋巴结
下载PDF
外科治疗对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意义
17
作者 田燕雏 葛炳生 赵风瑞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0年第1期54-55,共2页
根据新的国际肺癌分类法,临床上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采取手术治疗已无争议,但对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N<sub>2</sub>)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Ⅲ<sub>a</sub>),由于手术预后欠佳,治疗方法尚有争论。所谓N<s... 根据新的国际肺癌分类法,临床上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采取手术治疗已无争议,但对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N<sub>2</sub>)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Ⅲ<sub>a</sub>),由于手术预后欠佳,治疗方法尚有争论。所谓N<sub>2</sub>病变是指肿瘤转移到下列部位的淋巴结:气管旁和气管前淋巴结、气管支气管间淋巴结、隆突下、主动脉弓下、食管旁及下肺韧带淋巴结。一旦这些淋巴结受侵,预后就被受侵淋巴结数目、水平及范围所影响。受累淋巴结组越多、离原发瘤越远,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气管前淋巴结 原发 肺韧带 五年生存率 淋巴结数目 转移 手术预后 气管支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评估现状 被引量:15
18
作者 贺银付 高德培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决定着非小细胞肺癌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无创性准确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在临床治疗上至关重要。近年来,CT、MRI、PET/CT、支气管内镜超声、影像组学等影像检查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评... 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决定着非小细胞肺癌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无创性准确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在临床治疗上至关重要。近年来,CT、MRI、PET/CT、支气管内镜超声、影像组学等影像检查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评估都有了不同程度进展;本文对这些影像检查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临床更好地选择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手段及进一步改进这些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PET/CT 支气管内镜超声 影像
下载PDF
低剂量CT灌注联合影像组学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的纵隔淋巴转移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国臣 王明甫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6-193,共8页
目的:探究基于低放射剂量CT灌注影像提取CT灌注参数以及影像组学参数联合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转移的效能。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20年5月经病理证实为纵隔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以及非纵隔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所有患者于术... 目的:探究基于低放射剂量CT灌注影像提取CT灌注参数以及影像组学参数联合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转移的效能。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20年5月经病理证实为纵隔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以及非纵隔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行低剂量CT灌注扫描。术中系统性清扫患者N1及N2站淋巴结,并取肿瘤组织以及淋巴结分别做微血管密度免疫组化检验以及淋巴结病理检测。将所有患者按照分层随机的原则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诊断医师基于CT灌注图像进行肿瘤感兴趣区域分割,并提取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通透性(PMB)以及396个影像组学参数。基于训练组人群的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采用LASSO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adscore,联合Radscore以及CT灌注参数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转移的可能性。结果:经过特征降维后,利用LASSO构建Radscore,选择惩罚系数log(λ)=0.867,共计7个影像组学。Radscore在训练组中和验证组中评估NSCLC纵隔淋巴细胞转移时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0.840 vs 0.841);训练组中纵隔转移和非纵隔转移患者的CT灌注参数:MTT以及BV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诊断效能高于随机诊断[(0.687 vs 0.698>0.500)(0.672 vs 0.698>0.500)]。联合Radscore以及CT灌注参数BV和MTT构建的联合模型Image model的诊断效能在训练组中高于Radscore、BV、MTT(P=0.378、0.014、0.010),在验证组中低于Radscore,高于BV、MTT(P=0.563、0.631、0.093)。Image model Hosmer-Lemeshow统计结果显示模型与实际观察情况无显著差异,可拟合(P>0.05)。结论:CT灌注参数与影像组学标签可用以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是否转移,同时联合CT灌注参数与影像组学标签可构建联合模型评估纵隔淋巴是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 纵隔淋巴结转移 CT灌注 影像
下载PDF
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的CT与病理对照分析
20
作者 王丹 张虎 《中国厂矿医学》 1999年第2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肺癌 淋巴结转移 纵隔 肺门 CT 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