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时代中的国家记忆危机及其未来 被引量:9
1
作者 赵静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3,共10页
国家记忆可以按照"关于国家的记忆"(或"国家作为一种记忆")与"国家的记忆"(或"国家+记忆")两种方式来理解。根据把"国家"化解成中国、祖国、民族和政党四个维度的意义,国家记忆也可... 国家记忆可以按照"关于国家的记忆"(或"国家作为一种记忆")与"国家的记忆"(或"国家+记忆")两种方式来理解。根据把"国家"化解成中国、祖国、民族和政党四个维度的意义,国家记忆也可以被理解为地缘政治学意义上的中国记忆、文化心理学意义上的祖国记忆、民族志意义上的民族记忆和政治学意义上的政党记忆。国家记忆的所指往往会因应不同的使用语境而改变。国家记忆的形成最基本地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前者即强制性"嵌入"记忆的方式,后者即"诗性自觉"的记忆方式。在数字时代,记忆研究主要关注"记忆与遗忘的关系"及"隐私、网络暴力和正义"两个问题。而国家记忆的危机主要体现在"如何选择记忆"与"公共空间的转型"两个方面。从记忆的主体("群众")到记忆的对象("信息"),再到记忆的方式("电子阅读"与"文化习惯")和记忆的表征("纷众记忆"),互联网颠覆了原本由国家和社会(或民间)所构成的记忆生态,创造出了更多关于记忆乃至国家记忆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国家记忆 强遗忘 记忆伦理 纷众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