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大脑脚扩散改变情况,分析其与上肢运动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起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2.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9.7年...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大脑脚扩散改变情况,分析其与上肢运动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起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2.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9.7年。MRI诊断为单侧上肢运动功能损害的纹状体内囊梗死。于发病后2周时行DTI,测量两侧大脑脚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值,计算两侧FA的不对称指数(AI),对AI和受累上肢的FM功能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病后2周时患侧大脑脚FA值较健侧降低(0.66±0.08 vs 0.73±0.06,P=0.02);两侧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2±0.11 vs0.94±0.09,P=0.51);AI与受累上肢的FM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95,P〈0.01)。结论DTI可以早期检测到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大脑脚的扩散变化,大脑脚部位锥体束的完整性与受累上肢的运动功能关系密切,DTI检查可以为纹状体内蠹梗死的临床评估提供量化的影像学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进展性纹状体内囊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干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进展性纹状体内囊梗死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纹状体内囊梗死病人4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28例)与非...目的观察进展性纹状体内囊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干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进展性纹状体内囊梗死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纹状体内囊梗死病人4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28例)与非进展组(17例),进展组病人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13例)与常规治疗组(15例)。结果纹状体内囊梗死病情进展率为62.2%,进展组内囊预警综合征发生率为42.9%,明显高于非进展组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0,P=0.046)。替罗非班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展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入院7 d NIHS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11,P=0.001),替罗非班治疗组治疗3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Z=-3.339,P=0.001)。替罗非班治疗组30 d预后良好率为84.6%,高于常规治疗组的40.0%(χ^(2)=5.81,P=0.02)。结论纹状体内囊梗死病情容易进展,内囊预警综合征可作为病情进展临床预测因素,替罗非班治疗能显著控制其病情进展,改善其预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大脑脚扩散改变情况,分析其与上肢运动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起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2.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9.7年。MRI诊断为单侧上肢运动功能损害的纹状体内囊梗死。于发病后2周时行DTI,测量两侧大脑脚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值,计算两侧FA的不对称指数(AI),对AI和受累上肢的FM功能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病后2周时患侧大脑脚FA值较健侧降低(0.66±0.08 vs 0.73±0.06,P=0.02);两侧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2±0.11 vs0.94±0.09,P=0.51);AI与受累上肢的FM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95,P〈0.01)。结论DTI可以早期检测到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大脑脚的扩散变化,大脑脚部位锥体束的完整性与受累上肢的运动功能关系密切,DTI检查可以为纹状体内蠹梗死的临床评估提供量化的影像学参考.
文摘目的观察进展性纹状体内囊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干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进展性纹状体内囊梗死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纹状体内囊梗死病人4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28例)与非进展组(17例),进展组病人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13例)与常规治疗组(15例)。结果纹状体内囊梗死病情进展率为62.2%,进展组内囊预警综合征发生率为42.9%,明显高于非进展组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0,P=0.046)。替罗非班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展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入院7 d NIHS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11,P=0.001),替罗非班治疗组治疗3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Z=-3.339,P=0.001)。替罗非班治疗组30 d预后良好率为84.6%,高于常规治疗组的40.0%(χ^(2)=5.81,P=0.02)。结论纹状体内囊梗死病情容易进展,内囊预警综合征可作为病情进展临床预测因素,替罗非班治疗能显著控制其病情进展,改善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