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海峡纽形动物初报 被引量:3
1
作者 孙世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5-48,共4页
首次报道台湾海峡产的纽形动物,包括沙栖原细首纽虫、浮游拟脑纽虫、 椒状岩田纽虫、中华平裂纽虫和马顿氏潘丁纽虫,共5种。除椒状岩田纽虫在琉球群 岛有报道外,均为东海新记录。
关键词 纽形动物 台湾海峡 东海 纽虫
下载PDF
烟台海滨无脊椎动物实习
2
作者 刘明玉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1988年第S1期109-113,共5页
本文对进行海滨无脊椎动物实习所必顺了解的海洋环境、潮间带划分及潮汐规律作简单介绍.着重介绍在烟台海滨进行无脊椎动物实习较为理想的采集区位置、特点以及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分布.
关键词 潮间带 长吻沙蚕 底栖动物 动物分布 游泳动物 纽形动物 海洋环境 动物种类 烟台港 海豆芽
下载PDF
纽虫神经系统结构及一氧化氮合酶的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晓安 蒋小满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03-206,共4页
运用硫辛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两种纽形动物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短无头沟纽虫(Baseodiscuscurtus)的阳性反应位于体表上皮细胞和神经系统的脑神经节和侧神经索中,纵沟纽虫(Lineussp.)的阳性反应只位于... 运用硫辛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两种纽形动物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短无头沟纽虫(Baseodiscuscurtus)的阳性反应位于体表上皮细胞和神经系统的脑神经节和侧神经索中,纵沟纽虫(Lineussp.)的阳性反应只位于体表上皮细胞中.比较了纽形动物与扁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氧化氮合酶组织化学定位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形动物 一氧化氮合酶 组织化学
下载PDF
浙江枝吻纽虫吻的形态学研究
4
作者 李振 李晔 +1 位作者 江锦坡 李太武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3-46,共4页
采用组织学、电镜技术等手段对浙江枝吻纽虫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阐述浙江枝吻纽虫吻的结构与其他分枝纽虫吻的组织结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枝吻纽虫吻为一条长的肌肉组织的管道结构,一端连着头部组织,一端延伸在一个封闭的空... 采用组织学、电镜技术等手段对浙江枝吻纽虫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阐述浙江枝吻纽虫吻的结构与其他分枝纽虫吻的组织结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枝吻纽虫吻为一条长的肌肉组织的管道结构,一端连着头部组织,一端延伸在一个封闭的空腔中。吻腔环肌层与体壁环肌层没有交叉点,但是吻腔壁背面的环肌与体壁背面的环肌通过一束肌肉而交织在一起。在吻壁处富含大量的分泌细胞和神经细胞。当吻离体后,在普通海水中伸缩能维持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形动物 枝吻纽虫
下载PDF
白额纵沟纽虫(Lineus alborostratus Takakura)的线粒体基因组
5
作者 徐冬丽 陈海霞 +1 位作者 时伟 孙世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92,共8页
通过PCR扩增、测序获得白额纵沟纽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白额纵沟纽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476bp,包含后生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典型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转运RNA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1个747bp的非编码区。... 通过PCR扩增、测序获得白额纵沟纽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白额纵沟纽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476bp,包含后生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典型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转运RNA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1个747bp的非编码区。除tRNA-Thr和tRNA-Pro基因外,其他基因均编码在重链上。基因组碱基组成具有AT偏向性,蛋白质编码基因偏好使用富含T的密码子。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G,终止密码子多为TAA或TAG,nad1、nad2、cytb基因具有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预测的22个tRNA均具有典型三叶草结构。非编码区未发现在其他纽虫所报道的特殊茎环结构,但在nad4基因上发现有37bp的发卡结构。白额纵沟纽虫的基因排列、起始密码子、tRNA反密码子与Lineus viridis完全一致,两者rrnL和非编码区长度差别较大,前者具有较少核苷酸插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形动物 白额纵沟纽虫 线粒体基因组 密码子使用 tRNA二级结构
下载PDF
关于Tectidrilus achaetus和Aminiclineus zhujiangensis的中名
6
作者 杞桑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411-411,共1页
1985年和1991年,先后在珠江广州河段发现一种水栖寡毛类和一种纽形动物,经鉴定为新种,前者定名为Tectidrilus achaetus,后者定为 Amniclineus zhujinagensis对于它们的中文名称,Tectidrilusachaetus拟定为无毛裸蚓,而Amniclineus zhujia... 1985年和1991年,先后在珠江广州河段发现一种水栖寡毛类和一种纽形动物,经鉴定为新种,前者定名为Tectidrilus achaetus,后者定为 Amniclineus zhujinagensis对于它们的中文名称,Tectidrilusachaetus拟定为无毛裸蚓,而Amniclineus zhujiangensis则定为珠江河栖纽虫,由此而建立的新属Am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栖寡毛类 珠江广州河段 水生生物 纽形动物 中文名称 北京自然博物馆 新种 中名 纽虫 新属
全文增补中
褪黑激素对香港细首纽虫(Cephalothrix hongkongiensis)性腺发育的影响及羟基吲哚-O-甲基转移酶(HIOMT)的测定
7
作者 李应东 孙世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3-1358,共6页
本文研究了去头术和外源褪黑激素对香港细首纽虫(Cephalothrix hongkongiensis)性腺发育的影响,并对褪黑激素合成酶HIOMT进行了Western blot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去除头部可快速诱导香港细首纽虫的性腺发育,处理40天后配... 本文研究了去头术和外源褪黑激素对香港细首纽虫(Cephalothrix hongkongiensis)性腺发育的影响,并对褪黑激素合成酶HIOMT进行了Western blot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去除头部可快速诱导香港细首纽虫的性腺发育,处理40天后配子完全成熟,而对照组(完整个体)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未发现性腺。这说明香港细首纽虫头部具有抑制性腺发育的物质(激素)。外源褪黑激素对香港细首纽虫的性腺发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Western bolt结果显示,在38k Da处有阳性条带;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发现,脑神经节的几个神经细胞有阳性反应,说明香港细首纽虫的脑神经节中存在HIOMT,具有合成褪黑激素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头术 褪黑激素 性腺发育 羟基吲哚-O-甲基转移酶(HIOMT) 香港细首纽虫 纽形动物
下载PDF
六种神经递质在纽虫脑神经节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8
作者 田雪娇 王晓安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46-149,共4页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抑素(SOM)、P物质(SP)、γ-氨基丁酸(GABA)、乙酰胆碱酯酶(AChE)、五羟色胺(5-HT)在短无头沟纽虫(Baseodiscus curtus)脑神经节内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ACTH免疫阳性反应细...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抑素(SOM)、P物质(SP)、γ-氨基丁酸(GABA)、乙酰胆碱酯酶(AChE)、五羟色胺(5-HT)在短无头沟纽虫(Baseodiscus curtus)脑神经节内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ACTH免疫阳性反应细胞零散分布于脑神经节胞体区,胞体大小约12μm×6μm;脑神经节少数中型细胞呈SOM免疫阳性反应,胞体大小约15μm×9μm;脑神经节胞体区周边部可见许多大型细胞呈SP免疫阳性反应,胞体大小约19μm×15μm,胞体区内侧可见少量小型细胞呈SP免疫阳性反应,胞体大小约11μm×6μm;GABA免疫阳性反应细胞主要集中在脑神经节腹侧区,胞体大小约13μm×8μm;5-HT免疫阳性反应细胞集中在脑神经节胞体区的腹外侧部,胞体大小约13μm×8μm;脑神经节胞体区周边大部分细胞呈强的AChE免疫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形动物 神经递质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中国沿海首次发现耳盲属(有针纲:单针目:耳盲科)间隙纽虫
9
作者 孙世春 许苹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9-254,共6页
耳盲属(Ototyphlonemertes)是一类体型细小、具平衡囊、于海洋沙间隙生活的特殊的纽虫,在全球沿海、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广泛分布,但在中国沿海尚无报道。近年在青岛(36°03′N,120°21′E)潮间带粗沙中采到了耳盲纽虫标本,... 耳盲属(Ototyphlonemertes)是一类体型细小、具平衡囊、于海洋沙间隙生活的特殊的纽虫,在全球沿海、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广泛分布,但在中国沿海尚无报道。近年在青岛(36°03′N,120°21′E)潮间带粗沙中采到了耳盲纽虫标本,经形态鉴定包含长座耳盲纽虫(Ototyphlonemertes dolichobasis)和马丁诺夫耳盲纽虫(O.martynovi)两种。长座耳盲纽虫过去仅在模式产地日本大土湾发现,与原始描述相比,青岛的标本个体较大,针座及主针略小,但针座长与针座宽、主针长与针座长的比例与原始描述一致。青岛的马丁诺夫耳盲纽虫标本与原始描述形态一致,唯个体较小,其头触毛公式与在越南文峰湾报道的近似种Ototyphlonemertes cf.martynovi不同。标本保存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形动物 耳盲科 长座耳盲纽虫 马丁诺夫耳盲纽虫 中国新纪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