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生态环境形象的“他者化”呈现:基于《纽约时报》的话语机制分析
1
作者 赵乾 蔡舒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生态环境议题日渐成为世界大国之间利益博弈与权力争夺的新兴领域,因此探究美国媒体的中国生态环境形象建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生态环境形象如何被“他者”塑造?呈现何种话语特征与意义?...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生态环境议题日渐成为世界大国之间利益博弈与权力争夺的新兴领域,因此探究美国媒体的中国生态环境形象建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生态环境形象如何被“他者”塑造?呈现何种话语特征与意义?通过将美国著名报刊《纽约时报》评论类型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批判话语分析法,从文本维度、话语实践维度和社会实践维度三个层面对中国生态环境形象进行总结探索后可以发现,“他塑”视角下的中国生态环境形象具有三重面向:负面的生态环境污染形象、积极的生态环境发展形象以及高度政治化的生态环境治理形象。美国主流媒体借助标题分类、互文引用、指称应用等一系列策略手法,制造冲突与对立,以此构建中国生态环境形象“他者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中国生态环境形象 国家形象 话语分析 纽约时报
下载PDF
《纽约时报》中国能源报道的话语策略及意义建构研究
2
作者 刘瑞琴 张志英 《昭通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5-73,共9页
近年来,中国在能源领域的转型进步引起西方媒体的关注。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话语层面探索2012-2021年《纽约时报》中国能源相关报道的话语策略及意义建构,揭示中国能源报道中的态度倾向、分析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纽... 近年来,中国在能源领域的转型进步引起西方媒体的关注。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话语层面探索2012-2021年《纽约时报》中国能源相关报道的话语策略及意义建构,揭示中国能源报道中的态度倾向、分析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对中国能源的态度复杂,一方面积极肯定中国能源转型取得的重大成就,另一方面又针对中国的污染等问题大做文章,运用负面词汇形成消极的话语韵。这表明,《纽约时报》对中国能源相关报道未能完全保持客观中立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能源形象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能源报道 纽约时报 话语策略 意义建构
下载PDF
《纽约时报》在“俄乌冲突”报道中的框架竞争
3
作者 陈粲 刘琴 《新闻前哨》 2023年第20期7-10,共4页
本研究基于内容分析,对《纽约时报》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第一年内相关报道的全年内容进行等距抽样发现,《纽约时报》的报道符合战争新闻框架,战争新闻框架占主导而和平新闻框架显弱势。本文考察了《纽约时报》关于俄乌冲突报道的主要特征,... 本研究基于内容分析,对《纽约时报》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第一年内相关报道的全年内容进行等距抽样发现,《纽约时报》的报道符合战争新闻框架,战争新闻框架占主导而和平新闻框架显弱势。本文考察了《纽约时报》关于俄乌冲突报道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其背后代表美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以及对俄单方的意识形态敌对,决定其报道的主要因素是美国总统议程和外交政策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时报 俄乌冲突 战争新闻 框架竞争 和平新闻
下载PDF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美国教师媒体形象的呈现与建构——基于新冠疫情期间《纽约时报》相关报道的分析
4
作者 梁荣华 孙梦玉 《教师发展研究》 2023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以新冠疫情期间美国《纽约时报》中与教师相关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使用质性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美国教师媒体形象的呈现与建构方式。结果显示,新冠疫情期间《纽约时报》相关报道中呈现出五种教... 以新冠疫情期间美国《纽约时报》中与教师相关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使用质性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美国教师媒体形象的呈现与建构方式。结果显示,新冠疫情期间《纽约时报》相关报道中呈现出五种教师形象:“溺水”的过劳者形象、缺失的道德模范形象、变革的专业者形象、反思的实践者形象和窄化的知识分子形象。在建构方式上,强化教师自身的话语表达,体现出形象建构的主体性特征。对新闻媒体的建议是:要给予教师更多的话语空间,提升教师的话语权;进行相关报道时要认识到教师形象的特殊性,平衡新闻价值与教师形象建构之间的关系;对教师媒体形象的建构应从抽象层面逐渐转向具体层面,力求打破刻板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媒体形象 公共卫生事件 纽约时报
下载PDF
《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真相
5
作者 练小川 《出版参考》 2023年第10期15-18,共4页
美国有许多畅销书榜,但是最为出版社和作者所看重的,只有《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纽约时报》对其畅销书榜的编制方法一直守口如瓶,因此出版社和作者一直对《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公正性存有疑问。
关键词 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威廉·彼得·布拉蒂 詹姆斯·帕特森
下载PDF
符号·语境·机制:《纽约时报》对“北京”的言说(2008-2022)
6
作者 蔺晨羿 赵楚楚 吴一帆 《数据》 2023年第2期78-80,共3页
对《纽约时报》(2008-2022)涉京报道进行网络文本分析发现,近十五年《纽约时报》涉京报道的政治色彩逐渐浓厚。尽管具体的报道议题不断变化,但《纽约时报》报道的意识形态色彩始终不变。在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中美两国博弈的语境下,《纽约... 对《纽约时报》(2008-2022)涉京报道进行网络文本分析发现,近十五年《纽约时报》涉京报道的政治色彩逐渐浓厚。尽管具体的报道议题不断变化,但《纽约时报》报道的意识形态色彩始终不变。在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中美两国博弈的语境下,《纽约时报》生产出的“北京”是“他者”所想看到的北京。《纽约时报》在通过自然化和普遍化机制将“北京”塑造成一个单一的政治符号的同时,又隐蔽了意识形态,《纽约时报》塑造“北京”的过程本质上反映了中美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纽约时报 北京形象 国际传播 意识形态
下载PDF
《纽约时报》是怎样猜测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
7
作者 李曙新 《党史博采(上)》 2023年第1期41-44,共4页
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主持研制这项“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获得了“原子弹之父”的美誉。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主持研制这个项目的中国科学家是谁呢?... 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主持研制这项“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获得了“原子弹之父”的美誉。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主持研制这个项目的中国科学家是谁呢?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弹爆炸 奥本海默 曼哈顿计划 纽约时报 科学家 罗伯特
下载PDF
中美贸易摩擦报道中的国家形象分析——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报道为例
8
作者 明山 《中国军转民》 2023年第18期150-151,共2页
本文选取了《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报道,对此次贸易摩擦中报道时间、报道主题、报道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研究两者在同事件新闻报道中报道框架、国家形象的差别,并探求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 人民日报 纽约时报 中美贸易摩擦 国家形象
下载PDF
地缘政治冲突报道对中国形象建构的差异性分析——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报道“钓鱼岛”事件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昆 陈雅莉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41,共4页
本文基于框架理论和质化的内容分析法,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底期间关于"钓鱼岛"事件的新闻报道为样本,对两份报纸在相关报道中的框架运用和中国形象呈现进行了差异对比分析,进而深入考查了地缘... 本文基于框架理论和质化的内容分析法,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底期间关于"钓鱼岛"事件的新闻报道为样本,对两份报纸在相关报道中的框架运用和中国形象呈现进行了差异对比分析,进而深入考查了地缘政治冲突报道中干扰英美大报建构第三方主权国家形象的政治文化因子。本文认为,同处欧美媒介体系的两份大报在钓鱼岛冲突报道中呈现中国形象的离散性,应该归因于英美两国原生社会结构和文化语境对媒体为施加的限制性和构成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晤士报》 纽约时报 钓鱼岛争端 框架分析 国家形象
下载PDF
《纽约时报》的专业主义与价值偏见--以“7·5”事件报道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戴元光 倪琳 孙健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1,共5页
通过框架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对"7·5"事件的报道采用了强度与深度报道策略,以平衡、多元的视角对新闻事件人物与言论进行采写与发布,并结合纸质媒体与精英受众的特点,注重新闻背景铺陈与前景预测的理性报道方式。《纽... 通过框架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对"7·5"事件的报道采用了强度与深度报道策略,以平衡、多元的视角对新闻事件人物与言论进行采写与发布,并结合纸质媒体与精英受众的特点,注重新闻背景铺陈与前景预测的理性报道方式。《纽约时报》遵循西方新闻专业主义,但在坚持平衡、中立的报道原则背后,却隐藏着意识形态冲突与价值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时报 “7·5”事件 新闻报道 框架研究
下载PDF
中国电影在美国的口碑与传播——基于对《纽约时报》中国电影影评的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亦中 赵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4-78,共5页
基于中国电影在海外传播的反馈信息不足,本文挖掘美国《纽约时报》历年刊载的89篇影评,探究美国影评人视野中的中国电影,观测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实际成效以及遭遇的"文化折扣"。
关键词 纽约时报 影评 高频词 中国电影 国际传播
下载PDF
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良性互动——纽约时报网站个案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瞿旭晟 张志安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纽约时报 网络媒体 平面媒体 网站 网络业 报业 个案研究 良性互动 美国
下载PDF
国家利益视角中的国际传播——从《纽约时报》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报道谈起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斌 吴朝美 吴世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41-45,共5页
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选取该报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共56篇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报道,将报道数量、报道手法和报道倾向作为研究指标,分析《纽约时报》对中国人权问题报道框架的特点,进一步探讨国家... 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选取该报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共56篇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报道,将报道数量、报道手法和报道倾向作为研究指标,分析《纽约时报》对中国人权问题报道框架的特点,进一步探讨国家利益与国际传播客观性的关系,旨在为国家利益视角中的我国对外传播提供一点策略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利益 国际传播 主流媒体 纽约时报 人权
下载PDF
西方主流媒体对重庆大轰炸的报道分析——以《纽约时报》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瑾 王爽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7-115,共9页
文章以1938-1943年期间《纽约时报》对重庆大轰炸相关报道的全文文本和相关新闻标题为样本,借鉴传播学的框架理论,并结合描述、解释和分析结论的三步法,通过对数据、典型内容、报道方式的分析,探讨该报在重庆大轰炸报道中体现出的新闻... 文章以1938-1943年期间《纽约时报》对重庆大轰炸相关报道的全文文本和相关新闻标题为样本,借鉴传播学的框架理论,并结合描述、解释和分析结论的三步法,通过对数据、典型内容、报道方式的分析,探讨该报在重庆大轰炸报道中体现出的新闻理念及特色技巧,从一个侧面考察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战时首都重庆形象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时报 重庆大轰炸 报道分析
下载PDF
《纽约时报》的悄然变脸——1990-1999年《纽约时报》头版内容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凯 孙江华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1-44,共4页
在报业竞争激烈的美国 ,《纽约时报》以其高质量、庄重严肃和报业“点金术”而闻名于世。本文以 2 0世纪 90年代《纽约时报》头版文章为样本 ,从内容构成、体育报道、国际新闻、图片显示、软新闻比例等五个方面考察该报在新媒体冲击和... 在报业竞争激烈的美国 ,《纽约时报》以其高质量、庄重严肃和报业“点金术”而闻名于世。本文以 2 0世纪 90年代《纽约时报》头版文章为样本 ,从内容构成、体育报道、国际新闻、图片显示、软新闻比例等五个方面考察该报在新媒体冲击和新闻商业化夹击下如何适应市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时报 体育报道 国际新闻 图片新闻 经济利益 软新闻
下载PDF
2006中国国家形象——基于《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司国安 苏金远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53,共3页
一、研究理论与背景 18世纪工业革命和19世纪“交往革命”的发生,迅速改变了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环境认知方式,大众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了解外部世界的首要方式。各国的新闻媒体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机构,它们的立场会不由自... 一、研究理论与背景 18世纪工业革命和19世纪“交往革命”的发生,迅速改变了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环境认知方式,大众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了解外部世界的首要方式。各国的新闻媒体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机构,它们的立场会不由自主地体现出意识形态倾向。这种倾向在涉及国际新闻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时报 文本分析 涉华报道 国家形象 意识形态倾向 中国 工业革命 拟态环境
下载PDF
报网融合的优选进路——以《纽约时报》和“纽约时报网”为考察样本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开骅 杨晓丽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103-106,共4页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报纸与网络的融合提供了条件,报网融合究竟采取何种途径,是为业界与学界近年来广泛研讨的话题。分析《纽约时报》在与"纽约时报网"融合过程中对于理念、内容、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关注与投入,可在为当下媒介...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报纸与网络的融合提供了条件,报网融合究竟采取何种途径,是为业界与学界近年来广泛研讨的话题。分析《纽约时报》在与"纽约时报网"融合过程中对于理念、内容、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关注与投入,可在为当下媒介环境里报网融合协进抽绎出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纸 网络 媒介融合 纽约时报
下载PDF
《纽约时报》涉华政治类报道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戴元光 邵静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共6页
《纽约时报》主要是通过增加来自"美国/第三国政府"或"美国/第三国专家学者"的消息源数量展现报道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体现得较为明显,来自中国方面的消息源数量明显地被"削弱"。《纽约时报》在对中国政... 《纽约时报》主要是通过增加来自"美国/第三国政府"或"美国/第三国专家学者"的消息源数量展现报道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体现得较为明显,来自中国方面的消息源数量明显地被"削弱"。《纽约时报》在对中国政治问题进行呈现时,总摆出一副"旁观者清"的姿态,抓住每一次机会对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指点、评判或者警醒。本文研究对象为《纽约时报》涉华政治类报道,试图从一个新的切入角度对这个并不新的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目的在于归纳出《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政治问题时所呈现出的倾向性、具体新闻框架以及所持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时报 涉华政治报道 新闻框架 偏见 中国形象 国际关系
下载PDF
《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俊 王蕾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6-128,共3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尽管中国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但是由于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在国际传媒的核心强势地位,其对中国的环境报道成为世界...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尽管中国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但是由于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在国际传媒的核心强势地位,其对中国的环境报道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影响着读者对中国环境形象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报道 批评性话语分析 纽约时报 中国经济 环境问题 西方媒体 经济发展 中国政府
下载PDF
再论《纽约时报》的取向与偏向——基于该报十年《雾霾报道》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积龙 李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1-55,共5页
《纽约时报》在雾霾报道的整体数量呈现出注意周期的特点,报道以负面的调查性新闻为主,报道框架呈现出规制话语主导科学话语的特征;在报道的舆论归因上,工业污染为罪魁祸首,煤炭、石油业为主要产业,跨国公司为主要形式;在雾霾的解决框架... 《纽约时报》在雾霾报道的整体数量呈现出注意周期的特点,报道以负面的调查性新闻为主,报道框架呈现出规制话语主导科学话语的特征;在报道的舆论归因上,工业污染为罪魁祸首,煤炭、石油业为主要产业,跨国公司为主要形式;在雾霾的解决框架上,主要主张政府决定论、市场决定论、媒体监督和公众参与决定论以及技术决定论等;在信源使用上,国内报道偏重权威和专业性,国外报道信源呈现出草根化、多样化的特色,以达到形式上的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报道 纽约时报 跨国公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