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应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马玉龙 李树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666-667,671,672,共4页
患者男性,68岁,因间断胸痛12d于2015年10月22日入住本科。患者缘于12d前大怒后出现胸痛,伴后背放射痛、低血压状态、恶心、呕吐,自服“速效救心丸”5粒后症状未能缓解。
关键词 应激性心肌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冠脉微循环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X综合征中的应用
2
作者 马玉龙 李树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763-764,767,768,共4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间断胸闷、胸痛,伴气短1年,加重5d于2015年10月29日入住我科.患者于1年前运动后出现胸闷、胸痛,伴气短、汗出,伴左侧肩背部酸胀感,无恶心、呕吐、发热、咳嗽等,休息3~5 min后症状好转,未予重视,此后症状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间断胸闷、胸痛,伴气短1年,加重5d于2015年10月29日入住我科.患者于1年前运动后出现胸闷、胸痛,伴气短、汗出,伴左侧肩背部酸胀感,无恶心、呕吐、发热、咳嗽等,休息3~5 min后症状好转,未予重视,此后症状间断发作.5d前患者于活动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休息约5 min可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行运动试验示:阳性,Ⅱ、Ⅲ、AVF、V4~V6导联ST段运动中、后动态改变(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20~0.25 mV,V4~V6导联ST压低0.1~0.2 mV),门诊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收入我科.患高血压15年,血压最高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日口服尼群地平10 mg,2次/d,血压波动在130~140/80~90 mm Hg,否认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5年,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吸烟史20余年,每日30支左右,已戒烟10余年,饮酒史40余年,平均每天10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下载PDF
上海市医疗机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调查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彬 钱爱君 +3 位作者 姚杰 高林峰 沈金福 季贵毅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48-551,555,共5页
[目的]掌握目前上海市从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工作的人员受照情况。[方法]普查上海市PET/CT工作人员基本情况,监测PET/CT工作场所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累积剂量。[结果]截至2011年... [目的]掌握目前上海市从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工作的人员受照情况。[方法]普查上海市PET/CT工作人员基本情况,监测PET/CT工作场所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累积剂量。[结果]截至2011年,上海市共有PET/CT 13台,工作人员153名。采用不同放射性药物分装形式和注射方式,工作人员身体同一部位所受剂量有较大差别:非通风橱分装情况下(不考虑手部),眼部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最高,其最大值达到613.6μSv/h,是通风橱内操作的62倍;注射操作时,移动式防护车方式所受剂量最高,胸部最大值为391.8μSv/h;全身各部位均以手部受照剂量最大,分别达到4407.0μSv/h和2211.3μSv/h。不同工作岗位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累积剂量也存在较大差别,依次为护士>技师>医师,护士的双月最大剂量达到3946.6μSv。[结论]上海市PET/CT整体防护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但在受照剂量尽可能低的原则下,工作人员防护仍需要改进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 辐射防护
原文传递
18F-FDG显像剂不同静脉注射法在PET/CT检查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安敏 陈枫 +1 位作者 朱艳 陈跃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4928-4929,4932,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PET/CT检查时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显像剂3种不同静脉注射法的穿刺成功率、药物注射残留量及工作人员射线接触时间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将240例PET/CT检查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各80例,分别用传统直接注射法、留置针注... 目的对比研究PET/CT检查时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显像剂3种不同静脉注射法的穿刺成功率、药物注射残留量及工作人员射线接触时间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将240例PET/CT检查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各80例,分别用传统直接注射法、留置针注射法和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进行注射,比较各组穿刺给药成功率、药物残留量、工作人员接触放射性药物时间,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和留置针注射法比传统直接注射法穿刺成功率高、工作人员接触放射性药物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比留置针注射法和传统直接注射法注射器内放射性药物残留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显著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放射性药物残留,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射线接触时间,该方法在核素注射时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显像剂 静脉注射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X 线体层成像仪
下载PDF
^(18)F-FDG-PET/CT融合显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被引量:13
5
作者 邓智勇 刘长江 董燕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X线体层成像仪(18F-FDG-PET/CT)融合显像及双时相显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因SPN而行18 F-FDG-PET/CT融合显像的4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1例...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X线体层成像仪(18F-FDG-PET/CT)融合显像及双时相显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因SPN而行18 F-FDG-PET/CT融合显像的4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1例PET阳性患者进行了双时相PET/CT显像。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分析18F-FDG-PET/CT融合显像及双时相显像对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46例SPN患者,29例为恶性,17例为良性。18 F-FDG-PET/CT融合显像对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灵敏度96.55%(28/29)、特异性76.47%(13/17)、准确性89.13%(41/46)、阳性预测值87.50%(28/32)、阴性预测值92.86%(13/1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以18 F-FDG最大标准摄取比值(SUVmax)≥2.40为鉴别SPN良、恶性界值,灵敏度96.60%,特异性76.50%。21例PET显像阳性患者延时显像无论良、恶性,其SUV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PET/CT融合显像对SPN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X线体层成像仪 X-CT 孤立性肺结节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诊断早期骨髓浸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涛涛 胡志辉 王淑侠 《循证医学》 CSCD 2015年第6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高代谢病变^(18)F-FDG PET/CT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并提示骨髓弥漫性高代谢、其余部位未见恶性肿瘤代谢影像的62例病例,分别对PET、CT、PET/CT融合图像与病... 目的探讨骨髓高代谢病变^(18)F-FDG PET/CT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并提示骨髓弥漫性高代谢、其余部位未见恶性肿瘤代谢影像的62例病例,分别对PET、CT、PET/CT融合图像与病理或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的PET/CT影像表现为全身骨骼及骨髓系统放射性药物摄取弥漫性增高,以脊柱、胸骨、髂骨等为著,CT异常9例,表现为骨质密度斑片状弥漫性增高/减低。病理示良性病变35例,其中骨髓反应性增生15例、骨髓增生大致正常14例、骨髓增生稍活跃6例;恶性病变27例,其中淋巴瘤侵犯骨髓14例、各种白血病11例、MDS 2例。恶性病变组SUVmax为(7.2±2.4),高于良性组的(5.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P=0.000)。根据全部病变的SUVmax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的面积为0.757,P=0.001,Youden Index最大时(0.532),SUVmax=6.25。以SUVmax=6.25为阈值,^(18)F-FDG PET/CT检查对62例骨髓高代谢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0.4%、82.9%、77.4%。结论 PET对骨髓恶性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骨髓弥漫性高代谢病变值得进一步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CT) 骨髓 代谢 淋巴瘤 白血病
下载PDF
7大系统同时受侵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ET/CT显像1例
7
作者 吴涛 徐慧琴 《安徽医学》 2021年第2期232-233,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3岁,1月前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包块,渐增大,未予重视,近1周,感包块疼痛,遂于当地医院就诊拍摄MRI,考虑恶性肿瘤:乙状结肠癌并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及多发淋巴结、骨转移可能性大,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收入我院。入院后,实验...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3岁,1月前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包块,渐增大,未予重视,近1周,感包块疼痛,遂于当地医院就诊拍摄MRI,考虑恶性肿瘤:乙状结肠癌并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及多发淋巴结、骨转移可能性大,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收入我院。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结果示:红细胞3.32×10^(12)/L,血红蛋白97 g/L,血小板97×10^(9)/L,乳酸脱氢酶512 U/L,谷丙转氨酶67 U/L,白蛋白27.3 g/L,β2微球蛋白3.58 mg/L,其余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 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下载PDF
PET/CT的原理及在肿瘤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家富 《亚太传统医药》 2010年第8期174-175,共2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是一种由正电子断层扫描仪和X线计算机辅助断层仪有机结合的高端医学影像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重点探讨PET/CT的诊断原理、主要性能指标及在肿瘤等疾病诊疗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PET/CI 诊断原理 性能指标 肿瘤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肺外原发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9
作者 李凤娟 范玉玺 梁长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2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肺外原发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肺结节(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20年9月32例肺外原发恶性肿瘤伴恶性肺结节(肿块)的^(18)F-FDG PET/C T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32例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肺外原发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肺结节(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20年9月32例肺外原发恶性肿瘤伴恶性肺结节(肿块)的^(18)F-FDG PET/C T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32例患者分为两组:原发肺癌组与肺转移癌组。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评价^(18)F-FDG PET/CT在肺外原发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肺结节诊断价值。结果:32例患者肺结节(肿块)SUVmax原发肺癌组肺结节与肺转移癌组肺结节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肺癌组及肺转移癌组两组间血管集束征及分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肺外原发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肺结节(肿块)时,除了考虑原发肺癌外,还应考虑肺转移癌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转移癌 原发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尘肺病影像学及AI辅助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宁宁 靳毅 +3 位作者 王成霞 刘真 刘肖 王燕停 《职业与健康》 CAS 2024年第6期851-855,共5页
职业性尘肺病(尘肺病)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病种。相关文献报道尘肺病占所有职业病报告总数的80%左右。根据GBZ 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标准,诊断尘肺病主要依据粉尘接触史、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及技术质量合格的X线后前位胸片... 职业性尘肺病(尘肺病)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病种。相关文献报道尘肺病占所有职业病报告总数的80%左右。根据GBZ 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标准,诊断尘肺病主要依据粉尘接触史、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及技术质量合格的X线后前位胸片,参照尘肺标准片进行诊断与分期。X线胸片是既往尘肺病诊断研究最多的影像技术,在尘肺病早期鉴别诊断方面技术相对落后。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尘肺病影像研究逐渐向早期、精准诊断方向发展。计算机体层摄影(又称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辅助检查手段成为近年来尘肺病辅助诊断研究的热点,通过查阅、梳理文献,对相关研究内容进行综述。总结各类检查技术优点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尘肺病影像学及辅助诊断方面可能面临的挑战,为未来尘肺病影像学及辅助诊断技术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病 影像学 数字化X线摄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18F-FDGPET/CT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辅助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郭凯 桑军军 杨建民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7年第5期384-388,共5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s)的诊断和治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IFIs的诊断主要依靠培养、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传统的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CT和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是近20年...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s)的诊断和治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IFIs的诊断主要依靠培养、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传统的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CT和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是近20年来迅速发展的影像学诊断手段,其对IFIs的诊断、病灶定位及抗真菌效果评价具有传统影像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就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诊断和监测IFIs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18F-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