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眉线口破坏机理及其保护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肖文芳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4-56,共3页
武钢金山店铁矿是全国闻名的三大难采矿山之一,其地质条件复杂,矿岩松软破碎,夹层多,落矿爆破后眉线口极易受到破坏,严重影响下排炮孔的装药及矿石回采。根据金山店铁矿地质特点和开采技术,分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眉线口的破坏机理,并提... 武钢金山店铁矿是全国闻名的三大难采矿山之一,其地质条件复杂,矿岩松软破碎,夹层多,落矿爆破后眉线口极易受到破坏,严重影响下排炮孔的装药及矿石回采。根据金山店铁矿地质特点和开采技术,分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眉线口的破坏机理,并提出保护眉线口的方法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中深孔爆破 线口
下载PDF
如何提高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眉线口的卡块效率及安全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宗黎 杨小平 +1 位作者 陈旭 许朋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75-178,共4页
大红山铁矿400万t/a二期采矿工程采用高分段大间距(30m×20m)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设计出矿进路断面尺寸为6m×4.1m,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顶板边帮安全管理难度大、眉线口卡块困难等问题,并因此影响爆破持续衔接及配、供矿质量。本... 大红山铁矿400万t/a二期采矿工程采用高分段大间距(30m×20m)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设计出矿进路断面尺寸为6m×4.1m,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顶板边帮安全管理难度大、眉线口卡块困难等问题,并因此影响爆破持续衔接及配、供矿质量。本文是为大红山铁矿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进行的技术优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断面尺寸优化 凿岩爆破参数优化 线口卡块效率
下载PDF
浅谈如何盘活冷门线口资源,实现新闻和创收双赢——以“新中国记忆·兰台寻宝”为例
3
作者 郭兵 《记者观察(中)》 2020年第5期152-152,共1页
档案系统是一个相对冷门的线口,但是档案又是一座信息和新闻的宝藏。本文以"新中国记忆·兰台寻宝"活动为例,谈谈《大河报》政务产品部是如何盘活冷门线口资源,以策划为驱动,为线口单位提供全案服务的。
关键词 档案系统 线口 盘活
下载PDF
不同DNA条形码在微口线虫属形态相近物种分类上的应用
4
作者 周仁桂 郭玉清 +1 位作者 朱慧兰 施宜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62,共11页
为建立和完善海洋线虫相近物种的DNA条形码鉴定方法,本研究以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自由生活的海洋线虫优势属微口线虫属(Terschellingia)为研究对象,在形态分类鉴定基础上,将DNA条形码技术引入海洋线虫形态相似物种的鉴定,研究线粒体细胞... 为建立和完善海洋线虫相近物种的DNA条形码鉴定方法,本研究以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自由生活的海洋线虫优势属微口线虫属(Terschellingia)为研究对象,在形态分类鉴定基础上,将DNA条形码技术引入海洋线虫形态相似物种的鉴定,研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第一亚基(COⅠ)基因、18S核糖体RNA基因(18S rDNA)和28S rDNA三种基因序列片段的物种分类效果。研究共鉴定出微口线虫属4个不同的形态学种,获得其中3个种的DNA序列。18S rDNA及28S rDNA两种条形码所构建的发育树支持将本属划分成6个类群;Kimura 2 parameter(K2P)种内和种间阈值分别为18S rDNA的0%~2.5%和0.4%~13.7%,28S rDNA的0%和20.5%~84.6%。18S rDNA的MN18F-Nem_18S_R引物对所扩增的序列最适合作为微口线虫属种类鉴定的DNA条形码,并可用于区分物种复合体。28S rDNA序列虽然能成功扩增,但扩增效率相对较低;COⅠ基因片段无法在所有物种中成功扩增,推测现有引物可能不适合用于本属序列的提取。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可以用于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形态相似物种的识别,但不同的单基因片段对相同物种的鉴定结果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线 线虫属 DNA条形码 18S rDNA 28S rDNA
下载PDF
一例仔猪食道口线虫病的诊治体会
5
作者 王金牛 陈军良 《浙江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44-44,共1页
猪食道口线虫病是食道口线虫寄生于猪结肠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由于食道口线虫能在结肠壁上形成结节,又称结节虫病。本病发病率死亡率均不高,一般多见于仔猪,临床上以腹泻、消瘦、贫血为主要症状,很少与食道口线虫的感染相关联,不能... 猪食道口线虫病是食道口线虫寄生于猪结肠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由于食道口线虫能在结肠壁上形成结节,又称结节虫病。本病发病率死亡率均不高,一般多见于仔猪,临床上以腹泻、消瘦、贫血为主要症状,很少与食道口线虫的感染相关联,不能及时确诊治疗而延长了病程,继而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病 食道线 结节虫病 猪食道线虫病 形成结节 仔猪 主要症状 结肠壁
下载PDF
滇金丝猴尖尾食道口线虫的鉴定
6
作者 陈越 谢昕言 +4 位作者 张誉方 杨建发 贺君君 王昂 王荣琼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云南某动物园发现滇金丝猴肠道线虫感染严重,为进一步确诊感染虫种,通过形态学和PCR方法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并利用MEGA6.0软件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分析其种系发育关系。结果显示,... 云南某动物园发现滇金丝猴肠道线虫感染严重,为进一步确诊感染虫种,通过形态学和PCR方法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并利用MEGA6.0软件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分析其种系发育关系。结果显示,该滇金丝猴虫体样本形态学鉴定结果为食道口线虫,扩增所获得的线虫分离株其cox 1序列长度为442 bp,与尖尾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 aculeatum)相似度高达99.74%,表明滇金丝猴体内分离的线虫样本为尖尾食道口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尖尾食道线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基因 种系发育
下载PDF
野生秦岭羚牛源食道口线虫的分离鉴定
7
作者 潘广林 王俊伟 +6 位作者 张强 马清义 雷颖虎 吴慧芳 王燕山 宋军科 赵光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52,共7页
为了明确野生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的种类与遗传进化关系,对秦岭山区的1只野外死亡羚牛结肠内的食道口线虫利用蠕虫完全剖检法进行采集,初步观察虫体基本形态,并基于ITS rRNA、cox1和nad1... 为了明确野生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的种类与遗传进化关系,对秦岭山区的1只野外死亡羚牛结肠内的食道口线虫利用蠕虫完全剖检法进行采集,初步观察虫体基本形态,并基于ITS rRNA、cox1和nad1基因位点对虫体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发现,共分离得到39条食道口线虫虫体,形态学鉴定符合食道口线虫的典型结构特征;代表性虫体样本的ITS rRNA基因、cox1和nad1部分基因的PCR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913、441、721 bp,其序列与山羊源粗纹食道口线虫(O.asperum,GenBank登录号:KM200806、KM200767、KM200817)相似性分别为99.49%~99.75%、99.43%~100%和98.94%~99.39%,在遗传进化树中位于同一支,而与其他食道口线虫以及蛊口科其他线虫遗传距离较远。结果表明,该只野生秦岭羚牛结肠内的食道口线虫为粗纹食道口线虫。研究结果为秦岭羚牛食道口线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羚牛 食道线 种属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一种羊食道口线虫的ITS序列分析与进化分析
8
作者 李烨 《今日畜牧兽医》 2023年第4期86-89,共4页
为了鉴定山羊体内的食道口线虫并探讨其分类地位,为食道口线虫病防治奠定基础。本试验采用PCR方法对该食道口线虫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扩增与分析,并以ITS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对羊体内的食道口线虫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为了鉴定山羊体内的食道口线虫并探讨其分类地位,为食道口线虫病防治奠定基础。本试验采用PCR方法对该食道口线虫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扩增与分析,并以ITS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对羊体内的食道口线虫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线虫ITS序列全长为732 bp,其中ITS1、5.8S和ITS2序列的长度分别为361 bp、153 bp、218bp,其与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登录号:MT653093.1)的同源性为98.6%。进化分析显示,食道口属线虫聚集在一个大分支,本试验的食道口线虫与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聚集在一个小分支,表明其亲缘关系较近。说明该食道口线虫为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ITS序列可以作为一种鉴定线虫的标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线 内转录间隔区序列 序列分析 同源性分析 进化分析
下载PDF
多重PCR鉴定三种颚口线虫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树清 李雯雯 +6 位作者 张鸿满 陈韶红 李健 陈志飞 王巧全 张永年 黄维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38-45,共8页
为了建立快速、灵敏、可靠的鉴别颚口线虫虫种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棘颚口线虫、日本颚口线虫和杜氏颚口线虫ITS-2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引物,建立了这3种颚口线虫的单一PCR和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分别对单一PCR和多重PCR方法的特异性... 为了建立快速、灵敏、可靠的鉴别颚口线虫虫种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棘颚口线虫、日本颚口线虫和杜氏颚口线虫ITS-2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引物,建立了这3种颚口线虫的单一PCR和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分别对单一PCR和多重PCR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单一PCR和多重PCR均能特异扩增出棘颚口线虫、日本颚口线虫和杜氏颚口线虫,其片段大小分别为282、358、183 bp,单一PCR对棘颚口线虫、日本颚口线虫和杜氏颚口线虫虫体DNA最小检出量分别为0.2、0.01、0.01 ng/μL。对宫脂线虫、异尖线虫、棘口吸虫以及迭宫绦虫均不能进行扩增。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黑龙江颚口线虫等12条颚口线虫DNA模板进行扩增,经鉴定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的颚口线虫为棘颚口线虫,黑龙江的颚口线虫为日本颚口线虫。鉴定结果与原虫体样本的形态鉴定和测序分析结果一致。研究显示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棘颚口线虫、日本颚口线虫和杜氏颚口线虫虫种的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颚线 日本颚线 杜氏颚线 多重PCR 虫种鉴定
下载PDF
入境黄鳝颚口线虫检疫及虫种鉴定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树清 李雯雯 +5 位作者 陈志飞 李健 陈韶红 张永年 黄维义 王巧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8-362,共5页
目的检查进口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内的颚口线虫Ⅲ期幼虫,并鉴定虫种。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间从上海口岸入境的10批黄鳝进行颚口线虫寄生情况检疫。采样52尾,3-10尾/批,分别来自菲律宾(25尾)、印度尼西亚(24尾)和孟加... 目的检查进口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内的颚口线虫Ⅲ期幼虫,并鉴定虫种。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间从上海口岸入境的10批黄鳝进行颚口线虫寄生情况检疫。采样52尾,3-10尾/批,分别来自菲律宾(25尾)、印度尼西亚(24尾)和孟加拉国(3尾),分尾解剖、切碎、蛋白酶消化后,悬液用10目铜筛过滤,取滤液沉淀。体视镜下挑出完整虫体,进行形态学鉴定,并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提取颚口线虫基因组DNA,PCR扩增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2,ITS2)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c oxidase subunit 1,cox1)基因,对产物进行电泳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相应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结果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的黄鳝中均检出有颚口线虫Ⅲ期幼虫寄生,阳性率分别为36.0%(9/25)和50.0%(12/24),平均感染度分别为7.8(70/9)和2.8(34/12)。孟加拉国进口的黄鳝采样中未检出虫体。镜下显示,检获的虫体有头球,头球上有4环小钩,体表有横纹和小棘,体前部棘明显大而密,体后部棘渐小而疏。有1对颈乳突和4个颈囊。形态学特征与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Ⅲ期幼虫相似。PCR结果显示,ITS-2和cox1扩增产物的长度分别为647 bp和441 bp,与预期大小一致。经测序后比对分析结果显示,2个扩增产物分别与棘颚口线虫ITS-2(GenBank登录号为AB181155和Z97175)和cox1(GenBank登录号为AY501388、AB180099和AB551552)基因片段序列一致性为99%~100%。结论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进口黄鳝中检出的颚口线虫均为棘颚口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颚线 黄鳝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虫种鉴定
下载PDF
猪食道口线虫ITS-1和ITS-2rDNA的PCR-SSCP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林瑞庆 张新高 +4 位作者 胡友兰 李国清 翁亚彪 宋慧群 朱兴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326,331,共5页
以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猪体的食道口线虫虫株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出ITS-1和ITS-2序列片段,然后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分析PCR产物,对不同地区食道口线虫进行分子鉴定。所有样品经SSCP分析显示两种带型,第一种为有齿食道口线虫带型,... 以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猪体的食道口线虫虫株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出ITS-1和ITS-2序列片段,然后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分析PCR产物,对不同地区食道口线虫进行分子鉴定。所有样品经SSCP分析显示两种带型,第一种为有齿食道口线虫带型,另一种为未定种食道口线虫带型。代表性样品的测序结果表明,未定种食道口线虫带型的样品为四棘食道口线虫。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中国猪四棘食道口线虫的ITS序列,并建立了区分有齿食道口线虫和四棘食道口线虫的PCR-SSCP方法,从而为食道口线虫的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线 ITS-1 ITS-2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下载PDF
广东五华县棘颚口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代雄 沈浩贤 +3 位作者 李小敏 周耀生 谢喜文 陈耿娜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五华县棘颚口线虫的流行情况。方法从当地采集剑水蚤,经固定、沉淀分离、封片后,于显微镜下观察。从五华县县城菜市场购买鲩鱼、泥鳅、鳝鱼,其肌肉和肝脏经人工胃液消化后镜检。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两种方法... 目的了解广东省五华县棘颚口线虫的流行情况。方法从当地采集剑水蚤,经固定、沉淀分离、封片后,于显微镜下观察。从五华县县城菜市场购买鲩鱼、泥鳅、鳝鱼,其肌肉和肝脏经人工胃液消化后镜检。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两种方法对从五华县转水镇采集的猫狗粪便进行检查。结果剑水蚤棘颚口线虫第二期幼虫的感染率为1.6%;从34个鳝鱼肝脏样本中发现棘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2条;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猫粪50份,2份找到棘颚口线虫卵。结论五华县具备棘颚口线虫流行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华县 棘颚线 流行病学 调查
下载PDF
有齿食道口线虫ITS及5.8S DNA片段的PCR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林瑞庆 陈丽莎 +5 位作者 翁亚彪 吴绍强 邹丰才 李明伟 宋慧群 朱兴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9-642,共4页
运用 PCR 方法以保守引物 NC5 及 NC2 扩增了从广东阳江地区猪体分离的食道口线虫 rDNA 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及 5.8S 序列。将 PCR 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 pGEM-T Easy 载体,用 PCR 技术及酶切鉴定阳性菌落,对阳性菌落质粒 DNA 进行... 运用 PCR 方法以保守引物 NC5 及 NC2 扩增了从广东阳江地区猪体分离的食道口线虫 rDNA 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及 5.8S 序列。将 PCR 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 pGEM-T Easy 载体,用 PCR 技术及酶切鉴定阳性菌落,对阳性菌落质粒 DNA 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片段大小为 828 bp,包含部分的 18S、28S 及全部的 ITS-1(362 bp)、5.8S(153 bp)及 ITS-2(217 bp)序列。序列比较表明,该食道口线虫为有齿食道口线虫。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中国猪有齿食道口线虫的 ITS 及 5.8S 序列,为食道口线虫的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性 菌落 PCR扩增 克隆 阳江地区 首次 DNA片段 食道线 中国猪 猪体
下载PDF
福建颚口线虫研究 Ⅱ.三明、浦城颚口线虫流行学和三种颚口线虫幼虫及刚刺颚口线虫成虫肠道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秀敏 陈美 +1 位作者 陈清泉 蔚立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4-16,共3页
报告三明地区是猪刚刺颚口和陶氏颚口线虫病散发性流行区。猪刚刺颚口线虫感染率为5%,陶氏颚口线虫在家猪和野猪的感染率分别为4%和60.3%。浦城县是刚刺颚口线虫病散发性流行区,猪的感染率为4%,野猪感染率高达75%。鳝... 报告三明地区是猪刚刺颚口和陶氏颚口线虫病散发性流行区。猪刚刺颚口线虫感染率为5%,陶氏颚口线虫在家猪和野猪的感染率分别为4%和60.3%。浦城县是刚刺颚口线虫病散发性流行区,猪的感染率为4%,野猪感染率高达75%。鳝鱼是刚刺颚口线虫的重要第二中间宿主,也是主要传病媒介,三明地区鳝鱼的感染率为11.3%。我国(省)三种人兽共患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肠道上皮细胞核的数目有明显不同,棘颚口线虫每个上皮细胞多数有3—7个核,陶氏颚口线虫多数有2个核,刚刺颚口线虫成虫和幼虫大多数含有一个明显的核。文中还讨论了颚口线虫病的防治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流行病 幼虫 刚刺颚线
下载PDF
食道口线虫与食道口线虫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林瑞庆 张媛 朱兴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37-740,共4页
食道口线虫病(Oesophagostomiasis)是由属于圆形目(Strongyloidea)的食道口属(Oesophagostomum)的多种线虫寄生于动物肠道所引起,因有些种的幼虫在肠壁内形成结节状病变,故有"结节虫"之称。食道口线虫通常只在反刍动物、猪和猴... 食道口线虫病(Oesophagostomiasis)是由属于圆形目(Strongyloidea)的食道口属(Oesophagostomum)的多种线虫寄生于动物肠道所引起,因有些种的幼虫在肠壁内形成结节状病变,故有"结节虫"之称。食道口线虫通常只在反刍动物、猪和猴子中发现,但也有感染人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线 线虫病 动物肠道 反刍动物 圆形目 结节 寄生 肠壁
下载PDF
刚刺颚口线虫病流行病学生物学和药物治疗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清泉 林秀敏 卢建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85-392,共8页
本文报告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病流行学生物学和药物治疗。实验证明第一中间宿主计有10种,其中短角异剑水蚤和台湾温剑水蚤是新宿主记录。首次报告自然感染本虫第三期幼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共18种。发现洪泽湖地... 本文报告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病流行学生物学和药物治疗。实验证明第一中间宿主计有10种,其中短角异剑水蚤和台湾温剑水蚤是新宿主记录。首次报告自然感染本虫第三期幼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共18种。发现洪泽湖地区是我国刚刺颚口线虫高度流行区,当地猪的感染率达34.9%。实验证实病原有棘颚口线虫和刚刺颚口线虫(G.spinigerum,G.hispidum)2种,对刚刺颚口线虫成虫和第三期幼虫作详细研究。药物治疗结果表明丙硫苯咪唑和磷酸左咪唑剂量10—15mg/kg,一次口服驱虫效果甚佳,丙硫苯咪唑剂量25mg/kg,一次口服兼能杀灭移行于肝组织内的幼虫。文中讨论了本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病 刚刺颚线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误食棘颚口线虫感染病例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斌 陈秋红 +2 位作者 顾敏霞 俞谊江 任丛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的对宁海县1例本地感染棘颚口线虫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患者发病、临床表现、诊治过程等信息,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镜检方法进行虫种鉴定。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该患者误食野猪胃内活虫发病,虫体经胃镜取出后镜检全身有小... 目的对宁海县1例本地感染棘颚口线虫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患者发病、临床表现、诊治过程等信息,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镜检方法进行虫种鉴定。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该患者误食野猪胃内活虫发病,虫体经胃镜取出后镜检全身有小棘,尾部及体后部的棘较细,形状如针,排列紧密。结论确认该患者为误食棘颚口线虫感染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野猪 误食
下载PDF
林麝寄生食道口线虫属一新种(圆线虫目:毛线科) 被引量:3
18
作者 沙国润 张化贤 +1 位作者 蔡永华 王洪永 《四川动物》 CSCD 1995年第3期93-95,共3页
本文报道采自四川家养林麝肠道内寄生的食道口线虫一新种─—细小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pavula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关键词 食道线虫属 新种 林麝 宿主
下载PDF
蛇四棘食道口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文承 徐平源 +2 位作者 李芬 刘伟 刘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3-117,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长沙市四棘食道口线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四棘食道口线虫虫株的pcox1,应用Clustal X 1.83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利用DNAStar 5.... 本研究旨在分析长沙市四棘食道口线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四棘食道口线虫虫株的pcox1,应用Clustal X 1.83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利用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与GenBankTM中已知四棘食道口线虫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所得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393 bp,与GenBank公布的线虫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分离株与已知四棘食道口线虫相应基因的相似性分别在98%以上,与其它科线虫的相似性均小于91%。四棘食道口线虫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明显。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四棘食道口线虫的群体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棘食道线 cox1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两种颚口线虫流行病学调查和刚刺颚口线虫幼虫对四十种动物感染力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秀敏 陈清泉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77-184,共8页
本文报告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和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流行学和动物实验。证明我国有40种动物充当它们的第一、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其中30种是这两种病源共同宿主。首次报告猕猴Macaca mulatta可作刚刺颚口... 本文报告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和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流行学和动物实验。证明我国有40种动物充当它们的第一、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其中30种是这两种病源共同宿主。首次报告猕猴Macaca mulatta可作刚刺颚口线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用刚刺颚口线虫晚第三期幼虫经皮肤感染家猫和小白鼠均得阳性。调查和实验结果表明刚刺颚口线虫和棘颚口线虫的生物学和流行学特性十分相似,显示它们都是人兽共患的寄生虫。文中讨论刚刺颚口线虫的传播途径和人体感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流行病学 中间宿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