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区双车道公路行车舒适性线形设计指标研究
1
作者 莫世民 郑景凡 《公路与汽运》 2009年第2期60-63,共4页
从心理学和工学相结合的角度,以行车实验为依据,通过驾驶员心率的变动规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山区道路线形同驾驶员心理压力和生理负担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定量性的评价指标。以山区双车道公路线形的行车舒适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道... 从心理学和工学相结合的角度,以行车实验为依据,通过驾驶员心率的变动规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山区道路线形同驾驶员心理压力和生理负担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定量性的评价指标。以山区双车道公路线形的行车舒适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道路平纵断面线形与驾驶员心率变动的相关性,探讨了山区双车道公路线形设计指标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山区双车道公路 驾驶员心率 行车舒适性 线形设计指标
下载PDF
自主式智能汽车对公路路线设计指标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苏华 《福建交通科技》 2024年第8期92-100,共9页
为分析不同等级AV对公路路线设计指标的影响,界定了不同等级AV划分要素关键区分点,将其与道路线形设计要素结合分析,并匹配对应等级赋值。结果表明:线形设计要素包括感知-制动反应时间、驾驶员视线高、车前灯高度与光束扩散角及目标障... 为分析不同等级AV对公路路线设计指标的影响,界定了不同等级AV划分要素关键区分点,将其与道路线形设计要素结合分析,并匹配对应等级赋值。结果表明:线形设计要素包括感知-制动反应时间、驾驶员视线高、车前灯高度与光束扩散角及目标障碍物高度,其值(或含义)随AV等级变化发生改变,并直接影响行车视距与竖曲线半径。在此基础上选取停车视距、横净距与凸/凹形竖曲线半径对现有公路线形设计指标计算模型进行修订,进而得出典型设计速度条件下(60、80、100、120 km/h)面向0~5级AV的公路线形设计指标值,并分析其在相同平、竖曲线条件下的安全行驶速度。在相同设计速度条件下,线形设计要求随等级提升先增加(0~3级),后明显减小(3~5级);而在相同平曲线半径/横净距、凸/凹形竖曲线半径条件下,安全行驶速度先减小(0~3级),后明显增加(3~5级)。为保证混合状态下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公路路线设计需着重考虑3级AV,而现役公路线形条件与现行公路线形设计规范能够完全适用于4、5级A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式智能汽车 线形设计指标计算模型 驾驶自动化等级 路线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