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栓法致大鼠MCAO/IR模型缺血/再灌注时间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陈丹丹 谢晓芳 +1 位作者 敖慧 彭成 《药学研究》 CAS 2016年第9期538-541,共4页
线栓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缺血再灌注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损伤最常用的动物模型。近年来,对线栓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缺血再灌注(MCAO/IR)模型的应用和研究颇多,本文拟对该模型研究中缺血/再灌注时间与部分发病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及... 线栓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缺血再灌注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损伤最常用的动物模型。近年来,对线栓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缺血再灌注(MCAO/IR)模型的应用和研究颇多,本文拟对该模型研究中缺血/再灌注时间与部分发病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及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药物研究中缺血与再灌注时间的选择及评价指标选择提供参考,也为今后该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 大脑中动脉线栓 缺血/再灌注时间 机制
下载PDF
改良线栓法与传统线栓法制备MCAO大鼠模型20天存活率的比较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文秀 张普 +5 位作者 刘倩 丁凡帆 康晓文 巩婷 蒲永乐 邱连利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4期42-44,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传统线栓法与改良线栓法法的存活率,为MCAO大鼠模型制备提供一种更稳定的造模方法。方法: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实验组25只,对照组25只,实验组予改良线栓法,对照组予传统线栓法,造模成功后分别予生理盐水灌胃,对比造模... 目的:通过对比传统线栓法与改良线栓法法的存活率,为MCAO大鼠模型制备提供一种更稳定的造模方法。方法: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实验组25只,对照组25只,实验组予改良线栓法,对照组予传统线栓法,造模成功后分别予生理盐水灌胃,对比造模成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天存活率。结果:模型制备成功率实验组为96.0%(24/25),对照组为92.0%(23/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各分比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天存活率实验组为66.67%(16/24),对照组为31.9%(9/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线栓法制备MCAO大鼠模型存活率高于传统线栓法制备MCAO大鼠模型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模型 改良线栓 传统线栓 制模成功率 存活率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00
3
作者 马贤德 孙宏伟 +1 位作者 柴纪严 赵金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6期1200-1201,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比较系统,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达到只要读者根据本文所述的方法操作就能制作出MACO再灌注模型的目的。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参照Longa法并适当改进建立MACO模型20只,假手... 目的:建立一种比较系统,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达到只要读者根据本文所述的方法操作就能制作出MACO再灌注模型的目的。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参照Longa法并适当改进建立MACO模型20只,假手术组20只。将详细叙述手术过程以及再灌注时间点的合理选择。最后利用行为学测试、四氮唑(TTC)染色对模型成功与否进行判定。结论:线栓法是一种操作简单的制备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的方法,并且此方法的再灌注效果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脑缺血 再灌注 线栓
下载PDF
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被引量:19
4
作者 戴炯 文立 +5 位作者 熊文浩 邱永明 李骁雄 万杰清 智玲梅 李善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18-122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创伤较小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对Zea Longa线栓法进行适当改进,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 h后再灌注(R)模型(MCAO/R组,n=25)。于建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评估SD大鼠的神经功能;建模后14 d...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创伤较小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对Zea Longa线栓法进行适当改进,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 h后再灌注(R)模型(MCAO/R组,n=25)。于建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评估SD大鼠的神经功能;建模后14 d处死所有大鼠,取脑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设立假手术组(n=5)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以观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MCAO/R组25只大鼠中,2例(8%)于拔栓线时突发死亡,迅速开颅取脑发现颅底脑池内有大量血块;2例于术后第2天死亡,1例于术后第7天死亡,总死亡率为20%。成功建立MCAO/R模型20例,并在为期14 d的观察过程中神经功能逐渐改善;术中栓线插入长度与大鼠体质量呈线性相关(P=3.86×10-9);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MCAO/R组大鼠的右侧额顶叶和尾壳核区域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改变,神经元皱缩,呈不规则形态;胞浆嗜酸性,胞核深染或消失,细胞间质疏松。结论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的大鼠MCAO/R模型,简便易行、创伤小且稳定性好,是用于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动物模型 线栓 大鼠
下载PDF
提高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兔脑缺血模型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孔令琦 谢敬霞 +3 位作者 韩鸿宾 刘洪东 郎宁 裴新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 探讨提高线栓法在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方法。方法  67只雄性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 4组 ,其中A组 12只 ,用于进行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 ,以观察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分支情况 ;B组 7只 ,为假手... 目的 探讨提高线栓法在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方法。方法  67只雄性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 4组 ,其中A组 12只 ,用于进行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 ,以观察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分支情况 ;B组 7只 ,为假手术对照组 ;C组 3 6只 ,用于探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兔脑缺血模型时最合适的线栓头端直径 ;D组 12只 ,用于对C组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对于B组以及C、D组插线成功的动物分别于插线后 3 0min、1h、2h、3h、和 6h行T2WI和DWI检查 ,C组线栓插入颈内动脉小于 4.0cm的动物改行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结果 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可以清楚地显示兔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分支情况 ;最适合造成局灶性脑缺血的线栓头端直径是 0 .5 1~ 0 .5 5mm ;当枕动脉起自颈内动脉时线栓很容易进入枕动脉而导致手术失败。通过选择合适的线栓和正确控制插线的方向 ,该模型的成功率由开始的 2 5 %提高至 83 .3 3 %。结论 选择合适的线栓以及熟悉兔颈内动脉系统的解剖及变异情况能够明显提高线栓法在制作局灶性兔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 局灶性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0
6
作者 曹霞 曹秉振 +1 位作者 赵玉武 郭述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目的 :探讨影响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成功率及稳定性因素。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 75只 ,比较翼腭动脉结扎与不结扎条件下 ,聚已烯醇栓线和硅胶栓线对模型成功率及梗塞体积的影响。结果 :翼腭动脉结扎组动物的模型出现率较不... 目的 :探讨影响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成功率及稳定性因素。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 75只 ,比较翼腭动脉结扎与不结扎条件下 ,聚已烯醇栓线和硅胶栓线对模型成功率及梗塞体积的影响。结果 :翼腭动脉结扎组动物的模型出现率较不结扎翼腭动脉组的高。模型成功动物栓线进入颅内长度多在 7mm左右 ,而不成功动物则多在 4mm以下。聚已烯醇栓线组较硅胶栓线组神经缺损症状出现早 ,同一时间内的梗塞体积显著增大。结论 :翼腭动脉结扎与否是影响模型成功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栓线进入大脑中动脉的深度是模型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 线栓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动物模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长青 贺玮 +2 位作者 李伟光 李志慧 张成岗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8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清洁级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30只。改良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MCAO动物模型,传统组采用传统线栓法制备MCAO动物模型;比较两组造模成功率、手术时间... 目的观察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清洁级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30只。改良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MCAO动物模型,传统组采用传统线栓法制备MCAO动物模型;比较两组造模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神经损伤情况。结果改良组造模失败1只、死亡2只、成功27只,造模成功率90.00%(27/30);传统组造模失败4只、死亡6只、成功20只,造模成功率66.67%(20/30);两组造模成功率比较,P<0.05。改良组神经损伤1只(3.70%),传统组5只(25.00%),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24.04±2.87)min,传统组(49.95±5.79)min,P<0.01。改良组术中出血量(1.79±0.72)mL,传统组(3.53±1.07)mL,P<0.01。结论改良线栓法制备MCAO动物模型成功率较传统线栓法高,神经损伤、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损伤 大脑中动脉 线栓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改良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5
8
作者 陈晓娟 肖宗宇 +4 位作者 潘琪 王莉 侯倩 雷延成 吴世政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期24-27,共4页
目的:通过改良线栓法建立稳定的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参考Longa法并适当改进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对照组30只。实验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近心端,夹闭颈总动脉远心端,... 目的:通过改良线栓法建立稳定的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参考Longa法并适当改进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对照组30只。实验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近心端,夹闭颈总动脉远心端,颈总动脉剪一小口,从颈总动脉经颈内动脉插入线栓,缺血1 h后,在麻醉状态下完全拔出线栓,并结扎颈内动脉远心端。对照组结扎右侧颈内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但不插入线栓。术后取脑组织行TTC染色,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经改良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成功率达82.75%,平均操作时间约(20.4±5.3)min,模型大鼠右侧眼裂变小,行走时向右侧转圈,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在3-4分,经TTC染色梗死侧大脑半球颜色苍白,脑梗死区范围一致,梗死体积约(34.62±5.32)%;对照组无任何临床症状,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经TTC染色无梗死灶。结论:通过改良,成功建立了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 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
下载PDF
尼龙线直径和硬度对大鼠线栓法脑缺血模型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关云谦 陈彪 +2 位作者 周茗 邹春林 张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0-600,共1页
关键词 尼龙线 线栓 脑缺血 大鼠 模型
下载PDF
最佳线栓头端直径建立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文芳 王东 崔景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6-391,共6页
目的: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建立小鼠(25—30g)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确定最佳线栓头端直径。方法:将140只健康雄性C57BL/6J、体重25—30g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再根据线栓头端直径大小分为0.24mm组,0.25mm组,0.26mm组,0.2... 目的: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建立小鼠(25—30g)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确定最佳线栓头端直径。方法:将140只健康雄性C57BL/6J、体重25—30g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再根据线栓头端直径大小分为0.24mm组,0.25mm组,0.26mm组,0.27mm组,0.28mm组及0.29mm组,每组各20只小鼠。采用头端直径不同大小的线栓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缺血1h后,进行脑多普勒血流检测、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及T2加权成像(T2WI),恢复血流灌注24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TTC染色,明确最佳线栓头端直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体重25—30g小鼠,线栓头端直径在0.25mm—0.28mm之间都可以形成梗死灶。与其他组相比,线栓头端直径为0.26mm,Longa评分在1—3分最多、梗死面积最大(0.26mm vs 0.24mm、0.25mm、0.28mm、0.29mm P<0.0001);线栓头端直径小于0.24mm或大于0.29mm,都不能形成梗死。多普勒血流仪检测、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及T2加权成像(T2WI)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0.26mm组线栓头端能够完全堵塞大脑中动脉血流,损伤侧血运与对侧相比,血运降至0,成功建立脑梗死模型。结论: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成功率与线栓头端直径大小密切相关,体重为25—30g小鼠用直径为0.26mm的线栓成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 线栓头端直径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阻塞 磁共振血管成像 T2加权成像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不同体重KM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6
11
作者 甄毅岚 王亚男 +4 位作者 李晟 董金龙 盛汝祥 史开宇 董六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9-44,I0005,共7页
目的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探讨影响该模型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KM小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20~39 g,分别将雌雄KM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不同体重实验组(n=80)。其中实验组按小鼠体重分为以下8组:A组(♂,20~24 g)、... 目的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探讨影响该模型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KM小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20~39 g,分别将雌雄KM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不同体重实验组(n=80)。其中实验组按小鼠体重分为以下8组:A组(♂,20~24 g)、B组(♂,25~29 g)、C组(♂,30~34 g)、D组(♂,35~39g),E组(♀,20~24 g)、F组(♀,25~29 g)、G组(♀,30~34 g)、H组(♀,35~39 g),每组10只。线栓栓塞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用单丝尼龙线(直径0.128~0.180 mm),液体石蜡处理浸泡后,从右侧颈总动脉进线,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再灌注时拔出线栓,并对模型进行评价,采用的主要观察指标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结果同假手术相比,不同体重实验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神经行为功能异常,TTC染色脑组织显示出明显的梗塞灶。与C、D组相比,A、B两组行为学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显著性增加(P<0.01);与G、H组相比,E、F两组的行为学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也显著性增加(P<0.01,P<0.05)。雄性KM小鼠与雌性相比,成模率较高且死亡率相对较低。此外,A组与E组相比,其行为学评分显著增加(P<0.01);B组与F组相比,小鼠行为学评分以及脑梗塞体积显著增加(P<0.01)。结论体重在25 g左右的雄性KM小鼠制备模型成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适合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 线栓 体重
下载PDF
SD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40
12
作者 龚彪 李长清 黄剑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索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方法按照文献方法,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丝,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中动脉。结果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栓线插线时的大出血,以及有时栓线... 目的探索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方法按照文献方法,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丝,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中动脉。结果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栓线插线时的大出血,以及有时栓线无法正确插入颈内动脉。除了用血管夹夹闭颈总、颈内动脉外,直接在颈总、颈内动脉套上一根丝线牵拉,既有助于手术分离,又有助于控制出血;遇到栓线插入困难时,颈总、颈内动脉的复流可以有效地消除颈内动脉痉挛,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采用预先在颈总、颈内动脉套线,可以方便有效地控制出血。插线困难时,颈总、颈内动脉的复流可以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SD大鼠 线栓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与探讨 被引量:108
13
作者 曹勇军 程彦斌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提供一种比较简易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方法 :对ZeaLonga线栓法进行改进 ,并与ZeaLonga法从rCBF、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以及梗塞灶体积等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我们改进的线栓法与ZeaLonga法相比 ,在rCB... 目的 :提供一种比较简易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方法 :对ZeaLonga线栓法进行改进 ,并与ZeaLonga法从rCBF、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以及梗塞灶体积等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我们改进的线栓法与ZeaLonga法相比 ,在rCBF、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以及梗塞灶体积等方面 ,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t检验 ,P >0 .0 5 )。结论 :改进线栓法建立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也同样可靠、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动物模型 线栓
下载PDF
线栓法致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的评价及思考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小睿 孟宪丽 +1 位作者 孟保华 李佳川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4-425,427,共3页
目的基于实验经验的总结,重点介绍线栓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及操作程序,为建立较为稳定的脑缺血模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线栓自颈总动脉插入,经颈内动脉阻断大脑中动脉以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测定各组脑组织含水率及梗塞... 目的基于实验经验的总结,重点介绍线栓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及操作程序,为建立较为稳定的脑缺血模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线栓自颈总动脉插入,经颈内动脉阻断大脑中动脉以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测定各组脑组织含水率及梗塞体积比。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含水率及脑梗塞体积比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阳性药尼莫地平能明显减轻线栓模型损伤引起的脑组织缺血,降低脑含水率和脑梗塞体积。结论通过对线栓法模型进行改良,可有效缩短造模时程,减少手术损伤,提高再灌注后存活率,使造模效果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 脑缺血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线栓法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的改良 被引量:13
15
作者 蒋海山 陆兵勋 +2 位作者 姬仲 王立新 张素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研究一种线栓法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的改良术式。方法结扎颈总动脉(CCA),不结扎颈外动脉和翼腭动脉,用头皮针于CCA结扎的远端穿刺导入3-0线栓造成缺血,通过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结果栓线长度(20.0±1.8)mm,造模成功率近7... 目的研究一种线栓法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的改良术式。方法结扎颈总动脉(CCA),不结扎颈外动脉和翼腭动脉,用头皮针于CCA结扎的远端穿刺导入3-0线栓造成缺血,通过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结果栓线长度(20.0±1.8)mm,造模成功率近70%,造模动物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典型。结论本术式简便,术者不需具备显微手术操作技巧,造模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线栓 再灌注脑损伤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线栓法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包玉龙 朱竟赫 +4 位作者 范英兰 刘禾 宋达夫 李显华 赵磊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71,共4页
为探索一种较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脑含水量检测和病理观察等方法,对线栓法和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 为探索一种较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脑含水量检测和病理观察等方法,对线栓法和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均高于线栓法模型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在梗死范围的稳定性、脑水肿程度、梗死体积等方面都明显优于线栓组,使该模型推广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 三氯化铁 大鼠 大脑中动脉 闭塞 塞模型
下载PDF
小鼠局灶性线栓脑缺血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17
作者 蒋晓帆 章翔 +6 位作者 薛菁晖 张志文 李兵 白红民 王彦刚 名村尚武 永田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2133-2136,共4页
目的 建立小鼠局灶性线栓永久性和暂时性脑缺血模型 .方法 雄性ICR及DDY小鼠各 6 0只 ,分别行永久性脑缺血和暂时性脑缺血 ,经颈总动脉插入 8 0尼龙纤维线段 ,将其头端送至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 ,激光多谱勒流量仪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 目的 建立小鼠局灶性线栓永久性和暂时性脑缺血模型 .方法 雄性ICR及DDY小鼠各 6 0只 ,分别行永久性脑缺血和暂时性脑缺血 ,经颈总动脉插入 8 0尼龙纤维线段 ,将其头端送至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 ,激光多谱勒流量仪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量 ,术后 2 4h的脑切片经TTC染色计算梗死灶的大小 .结果 永久性脑缺血模型ICR小鼠成功率为 96 % ,DDY小鼠成功率为 70 % ;而暂时性脑缺血模型ICR小鼠成功率为5 7% ,DDY小鼠成功率为 83% .ICR小鼠和DDY小鼠的永久性脑梗死体积分别为 (16 0± 32 )mm3和 (138± 15 )mm3;暂时性脑梗死体积分别为 (14 5± 17)mm3和 (12 1±l8)mm3.结论 建立了小鼠种系选择性局灶性线栓脑缺血模型 ,可分别用来研究永久性和暂时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局灶性线栓脑缺血 动物模型 病理生理
下载PDF
线栓插入深度对改良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模型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庄丽华 孔营楠 +4 位作者 杨烁慧 龚志刚 詹松华 刘孟潇 张中帅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5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线栓插入深度对改良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模型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C57/BL6n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组各10只。B、C、D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各组线栓头端距颈总动脉分叉处距离分别为9... 目的观察线栓插入深度对改良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模型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C57/BL6n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组各10只。B、C、D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各组线栓头端距颈总动脉分叉处距离分别为9、10、11mm;A组为假手术组,分离步骤同B、C、D组,分离出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后用手术线结扎,不插入线栓。统计各组存活及成模情况,小鼠完全清醒后(术后)采用Longa′s神经功能评分评价其神经功能,造模24h各组给予磁共振扫描,并测算脑梗死范围。结果术后24h磁共振扫描前,A组无死亡;B组存活9只,因脑疝死亡1只,造模成功6只;C组存活8只,因严重脑水肿死亡1只、原因不明死亡1只,造模成功7只;D组存活5只,因脑出血死亡3只,因严重脑水肿死亡2只,造模成功4只。术后A、C、D组Longa′s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高于A组,低于C、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磁共振扫描前A、C组Longa′s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组高于A组,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D组脑梗死范围均大于B组(P均<0.05),C组脑梗死范围与D组相当(P>0.05)。结论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模型线栓插入深度为10mm时成模率及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动物模型 改良线栓 小鼠
下载PDF
改良永久性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潘江 章薇 +4 位作者 葛卫军 陈武善 石文英 潘纯 罗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4-26,44,共4页
目的 研究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梗阻(MCAO)大鼠模型。方法将20只SD大鼠分为Zea Longa组(A组)、改良线栓法组(B组),并对其造模手术时间、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永久性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所用时间与Zea L... 目的 研究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梗阻(MCAO)大鼠模型。方法将20只SD大鼠分为Zea Longa组(A组)、改良线栓法组(B组),并对其造模手术时间、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永久性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所用时间与Zea Longa线栓法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永久性线栓法能减少造模时间,提示其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提示其造模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MCAO模型 改良线栓 脑缺血模型
下载PDF
线栓法兔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在急性脑缺血磁共振研究中的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孔令琦 谢敬霞 +2 位作者 韩鸿宾 郎宁 裴新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观察线栓法兔MCAo模型缺血区水分子扩散变化的规律,探讨该模型在急性脑缺血磁共振研究中的价值。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48只,其中6只用来做空白对照,42只用来行线栓法MCAo,对于插线成功的动物,在插线后30min、1h、2h、3h、6h、10h、... 目的观察线栓法兔MCAo模型缺血区水分子扩散变化的规律,探讨该模型在急性脑缺血磁共振研究中的价值。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48只,其中6只用来做空白对照,42只用来行线栓法MCAo,对于插线成功的动物,在插线后30min、1h、2h、3h、6h、10h、24h及7天分别行T2WI和DWI检查,观察MCAo后缺血区扩散异常在各时段扩散异常容积及ADC值的变化规律,比较枕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的情况下,扩散异常容积及ADC值的变化规律的异同。结果在MCAo30min后,DWI上即出现异常高信号,高信号范围逐渐增大,约在24h后范围增大不再明显。在T2WI上出现异常的平均时间是(2.34±0.97)h,约在MCAo10h后T2WI上病变范围与DWI上的扩散异常区一致。MCAo后缺血区ADC值的变化表现为早期的逐渐下降以及随后的回升,基底节区ADC值的下降早于额顶叶皮质区。在枕动脉起自颈内动脉组与枕动脉起自颈外动脉组之间,扩散异常的容积及ADC演变的差别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线栓法兔MCAo模型缺血区水分子的扩散变化规律符合以往描述的大脑中动脉闭塞后缺血区的演变规律,适合于进行急性脑缺血的磁共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线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