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画像:中国传统“生命”艺术的诞生地
被引量:
3
1
作者
曾繁仁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共11页
汉画像是儒道文化、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的体现,以其奇光异彩和蓬勃的生命力为中国传统艺术奠定了多元融合的根基。汉画像的艺术精神,在于它是中国传统"生生"美学观念的体现。汉画像以"重生"为主题,重...
汉画像是儒道文化、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的体现,以其奇光异彩和蓬勃的生命力为中国传统艺术奠定了多元融合的根基。汉画像的艺术精神,在于它是中国传统"生生"美学观念的体现。汉画像以"重生"为主题,重视生命,追求"长生"。儒家的"爱生",道家的"贵生",道教的"得道升仙",楚风的生命咏歌等,构成了汉画像"重生"主题的文化背景。汉画像在艺术上以天上人间二重结构体现出对升仙、永生的执着追求,在图像内容上热衷展现对"生"的留恋与歌咏和对"升仙"途径的浪漫想像,生殖崇拜的抽象化、寓意化是其重要的内容。汉画像的"生生"美学突出地体现在它的线的流动之美上,伏羲女娲交尾图作为汉画像的艺术原型是其线的生命艺术之特征的典型体现,具体呈现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艺术规律、边行边看的视角转换、呼应节奏的律动性、时间艺术的叙事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生生
重生
线的生命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画像:中国传统“生命”艺术的诞生地
被引量:
3
1
作者
曾繁仁
机构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共11页
基金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生态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6ZDA111)阶段性成果
文摘
汉画像是儒道文化、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的体现,以其奇光异彩和蓬勃的生命力为中国传统艺术奠定了多元融合的根基。汉画像的艺术精神,在于它是中国传统"生生"美学观念的体现。汉画像以"重生"为主题,重视生命,追求"长生"。儒家的"爱生",道家的"贵生",道教的"得道升仙",楚风的生命咏歌等,构成了汉画像"重生"主题的文化背景。汉画像在艺术上以天上人间二重结构体现出对升仙、永生的执着追求,在图像内容上热衷展现对"生"的留恋与歌咏和对"升仙"途径的浪漫想像,生殖崇拜的抽象化、寓意化是其重要的内容。汉画像的"生生"美学突出地体现在它的线的流动之美上,伏羲女娲交尾图作为汉画像的艺术原型是其线的生命艺术之特征的典型体现,具体呈现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艺术规律、边行边看的视角转换、呼应节奏的律动性、时间艺术的叙事性等。
关键词
汉画像
生生
重生
线的生命艺术
分类号
J209.234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画像:中国传统“生命”艺术的诞生地
曾繁仁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