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分裂因子促进肝癌转移的作用
1
作者 耿西林 常虎林 +4 位作者 张煜 海军 张智勇 郑伟 杜立学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0期2819-2822,共4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因子(MFF)在肝癌转移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12对原发灶组织与转移灶组织中MFF的表达,以明确肝癌转移过程中MFF的表达变化;下调MFF表达后,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下调MFF表达后,用... 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因子(MFF)在肝癌转移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12对原发灶组织与转移灶组织中MFF的表达,以明确肝癌转移过程中MFF的表达变化;下调MFF表达后,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下调MFF表达后,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对肝癌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肝癌转移灶组织中MFF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0.70±0.06) vs (0.4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MFF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siCtrl vs si-MFF-1 vs si-MFF-2=(77.85±3.65) vs (48.32±1.53) vs (45.32±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MFF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siCtrl vs si-MFF-1 vs si-MFF-2=(29.31±3.53) vs (18.72±2.86) vs(17.68±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FF表达在肝癌转移过程中显著升高,促进了肝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提示MFF分子是潜在的肝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分裂 线粒体分裂因子 转移 肝癌
下载PDF
脾气虚模型大鼠海马与下丘脑神经元线粒体分裂因子和线粒体分裂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文俊 陈伟仁 +4 位作者 宋囡 刘子怡 柴纪严 王德山 单德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观察脾气虚模型大鼠海马、下丘脑神经元线粒体形态学变化及其分裂情况,探讨脾气虚的发生机制。方法 2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非脾气虚组和脾气虚模型组,每组10只。脾气虚模型组采用饮食失节+劳倦方法制脾气虚模型。透射电镜观... 目的观察脾气虚模型大鼠海马、下丘脑神经元线粒体形态学变化及其分裂情况,探讨脾气虚的发生机制。方法 2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非脾气虚组和脾气虚模型组,每组10只。脾气虚模型组采用饮食失节+劳倦方法制脾气虚模型。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及下丘脑神经元线粒体的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海马和下丘脑组织ATP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组织线粒体分裂因子(MFF)和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的表达。结果非脾气虚组线粒体较丰富,形态基本正常,而脾气虚模型组线粒体数量减少,其中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出现肿胀、嵴减少,甚至空泡化,而下丘脑还存在较多线粒体自噬现象。与非脾气虚组比较,脾气虚模型组体重、进食量、饮水量、运动距离、站立次数以及前肢抓力均下降,海马和下丘脑神经元ATP含量降低,MFF及Fis1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海马和下丘脑相关神经元线粒体功能低下及其促分裂成分表达增加与脾气虚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 线粒体 线粒体分裂因子 线粒体分裂蛋白1 海马 下丘脑
原文传递
HepG2细胞中线粒体形状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关刚 盛园园 +2 位作者 张嘉杰 刘佳明 徐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201-208,共8页
目的:研究HepG2细胞中线粒体形状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功能变化及其初步分子机制。方法:HepG2细胞经过HBSS缓冲液饥饿处理后,使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CCCP、脂肪酸受体GPR40/120激动剂GW9508、脂肪酸油酸OA和钙离子载体Ionomycin等4种... 目的:研究HepG2细胞中线粒体形状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功能变化及其初步分子机制。方法:HepG2细胞经过HBSS缓冲液饥饿处理后,使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CCCP、脂肪酸受体GPR40/120激动剂GW9508、脂肪酸油酸OA和钙离子载体Ionomycin等4种不同药物处理,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分析的手段检测细胞中线粒体形状和功能发生的改变。然后,通过基因沉默Drp1,Mff或者Fis1蛋白,初步研究调控线粒体形状改变的分子机制。结果:经过CCCP和GW9508处理细胞中产生甜甜圈线粒体,而OA和Ionomycin处理产生球状线粒体。CCCP,OA和Ionomycin使线粒体去极化,CCCP、GW9508、OA或者Ionomycin单独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细胞中活性氧化簇ROS。甜甜圈线粒体产生由Drp1介导,而球状线粒体形成依赖于Drp1和Mff。结论:线粒体的形态与其功能相互联系,Drp1和Mff蛋白对于细胞线粒体形状动态改变过程中形状的调整和适应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甜圈线粒体 球状线粒体 线粒体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 线粒体分裂因子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MFF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
4
作者 李波 张建省 +3 位作者 李嘉琦 杨懿 张洪新 牟佼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分裂因子(MFF)在肝癌中的表达与生物学作用。方法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FF在肝癌组织与细胞株中的表达。②小干扰RNA(siRNA)干涉MFF表达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 目的探讨线粒体分裂因子(MFF)在肝癌中的表达与生物学作用。方法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FF在肝癌组织与细胞株中的表达。②小干扰RNA(siRNA)干涉MFF表达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与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iCtrl、siMFF#1、siMFF#2组MFF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③siRNA干涉MFF表达后,用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检测MFF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①MF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mRNA水平M(QR):0.292(0.443)∶0.235(0.333),Z=-4.166,P<0.001;蛋白水平M(QR):5.414(4.545)∶3.120(3.955),Z=-3.961,P<0.001];MFF在所有被检测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肝细胞。②干涉MFF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siCtrl vs. siMFF#1:5.29±0.34∶3.34±0.37,P=0.014;siCtrl vs. siMFF#2:5.29±0.34∶3.09±0.40,P=0.010);干涉MFF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克隆形成(siCtrl vs. siMFF#1:95.35±21.20∶37.56±10.61,P=0.003;siCtrl vs. siMFF#2:95.35±21.20∶41.23±10.82,P=0.004)。③干涉MFF可明显促进肝癌细胞凋亡(siCtrl vs. siMFF#1:9.56%±1.70%∶20.08%±2.03%,P<0.001;siCtrl vs. siMFF#2:9.56%±1.70%∶21.14%±1.38%,P<0.001)。结论MFF在肝癌中高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并抑制凋亡,提示MFF是潜在的癌基因与肿瘤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线粒体分裂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