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复合体Ⅲ抑制剂抗霉素A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崔树娜 钱静 卜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3-577,共5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复合体Ⅲ抑制剂抗霉素A(AMA)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AMA 0.0005,0.05,0.5,5和10 mg·L-1与RAW264.7巨噬细胞分别作用2,24和48 h后,WST-1法检测巨噬细胞增殖;AMA 0.0005,0.05和0.5 mg... 目的研究线粒体复合体Ⅲ抑制剂抗霉素A(AMA)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AMA 0.0005,0.05,0.5,5和10 mg·L-1与RAW264.7巨噬细胞分别作用2,24和48 h后,WST-1法检测巨噬细胞增殖;AMA 0.0005,0.05和0.5 mg·L-1与RAW264.7作用2 h后,定量荧光法检测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和对白色念珠菌的吞噬作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38蛋白磷酸化水平;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一氧化氮含量。结果 AMA作用2 h对RAW264.7巨噬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当作用时间延长到24和48 h后,可显著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增殖(P<0.01)。AMA作用2 h可显著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P<0.01),降低线粒体膜电位(P<0.01)。AMA可增强RAW264.7巨噬细胞对白色念珠菌的吞噬功能,显著降低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介质一氧化氮的产生(P<0.01)。AMA显著诱导MAPK P38磷酸化(P<0.01)。结论 AMA能够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线粒体损伤,增强巨噬细胞对白色念珠菌的吞噬功用,降低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可能与激活MAPK P38磷酸化,进而激活MAP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线粒体复合体ⅲ 抗霉素A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大鼠肝细胞线粒体损伤和mtDNA编码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鲁宁 赵明沂 +3 位作者 宋晓宇 郑宁宁 李罡 张海鹏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1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代谢综合征(MS)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性改变及部分线粒体基因(mtDNA)编码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可能机制及其在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经典的饮食诱导法建立喂养型MS大鼠模型。动态监测大鼠收缩压(... 目的通过观察代谢综合征(MS)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性改变及部分线粒体基因(mtDNA)编码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可能机制及其在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经典的饮食诱导法建立喂养型MS大鼠模型。动态监测大鼠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确认为MS的大鼠处死后分离肝细胞。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结构改变,并对线粒体损伤进行半定量评分;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mtDNA编码蛋白NADH脱氢酶1(ND1)、细胞色素c氧化酶2(COX2)和线粒体复合体Ⅲ亚单位1的含量。结果电镜结果显示,MS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呈空泡样变,嵴减少或消失,损伤级别为3.11±0.31,对照组损伤级别为0.30±0.03,二者差异显著(P<0.01)。MS大鼠肝细胞ND1和COX2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线粒体复合体Ⅲ亚单位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mtDNA编码蛋白ND1、COX2和线粒体复合体Ⅲ亚单位1的表达异常可造成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障碍,使"电子漏"增多,自由基产生过多,从而引起线粒体的结构损伤和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物质和能量代谢紊乱,这可能是MS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线粒体 NADH脱氢酶 细胞色素C氧化酶 线粒体复合体ⅲ 大鼠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对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活性氧簇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瑞 宁杨 +7 位作者 田训 李莉 王玉兰 曾珍 龚丹妮 黄磊 李贺梅 张庆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活性氧簇(RO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SK-OV-3细胞,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2 mL培养液+2μL无血清DMEM配制的5μg/mL TGF-β培养(最终浓度为5 ng/mL),对...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活性氧簇(RO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SK-OV-3细胞,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2 mL培养液+2μL无血清DMEM配制的5μg/mL TGF-β培养(最终浓度为5 ng/mL),对照组直接加2 mL培养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总的活性氧簇(ROS)产生及线粒体来源的RO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变化各指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组分mRNA。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总ROS产生量分别为3 159±42.92、1 062±24.41,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细胞内线粒体来源ROS产生量分别为1 254±29.04、1 039±17.32,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ZEB1分别是对照组的0.200 0、6.739 8、4.487 9、1.639 5倍,P均<0.05。观察组CYC1、TTC19、UQCRC1、UQCRC2、UQCR10、UQCRB、UQCRFS1、UQCRH、UQCRQ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改变倍数分别为0.89、1.04、1.09、0.87、1.17、1.18、0.92、1.09、1.07倍,P均>0.05。观察组CYC1、TTC19、UQCRC1、UQCRC2、UQCRFS1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改变倍数分别为1.01、0.97、1.07、0.99、1.03倍,P均>0.05。结论TGF-β诱导细胞内总的ROS表达增加,但过量ROS并非来源于线粒体,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内氧化-抗氧化平衡系统的关键酶从而改变细胞内的ROS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人卵巢癌细胞系 SK-OV-3细胞 活性氧簇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