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ATP合酶抑制因子1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胡琪 李瑞语(综述) +1 位作者 孙彩霞 邵东华(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线粒体ATP合酶抑制因子1(IF1)是ATP合酶的生理性抑制因子,可与ATP合酶结合,改变线粒体的多个功能指标,如ATP水平、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活性氧(ROS)等。多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IF1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参与肿瘤的形成、进展及转移过程。... 线粒体ATP合酶抑制因子1(IF1)是ATP合酶的生理性抑制因子,可与ATP合酶结合,改变线粒体的多个功能指标,如ATP水平、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活性氧(ROS)等。多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IF1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参与肿瘤的形成、进展及转移过程。目前的主要作用包括抑制ATP合酶活性;激活ROS介导的增殖反应;改善线粒体嵴结构及抑制细胞凋亡。同时IF1的表达与肿瘤的预后相关。文章就IF1在肿瘤的作用机制以及与线粒体ATP合酶、mtROS、线粒体结构的关系进行系统综述,希望能为治疗肿瘤提出新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atp合酶抑制因子1 atp ROS 线粒体 肿瘤
下载PDF
ATP酶抑制因子1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琪 李瑞语 +4 位作者 施昌盛 孙彩霞 方石磊 马瑞 邵东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6-854,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ATP酶抑制因子1(ATPase inhibitory factor 1,IF1)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的作用。方法:用LPS刺激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系MH-S作为体外细胞炎症模型。利用CRISRP activation质...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ATP酶抑制因子1(ATPase inhibitory factor 1,IF1)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的作用。方法:用LPS刺激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系MH-S作为体外细胞炎症模型。利用CRISRP activation质粒构建过表达IF1的MH-S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IF1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IL-1β水平;JC-1和MitoSOX™Red分别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线粒体膜蛋白TOM20和线粒体自噬蛋白parkin水平;荧光共定位检测线粒体的标记探针MitoTracker Red与自噬相关蛋白LC3的共定位情况。结果: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后IF1表达水平降低,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增加(P<0.01),MMP下降,ROS水平升高、LC3-II/LC3-I比值与parkin蛋白水平升高,TOM20蛋白水平下降(P<0.01),Mito-Tracker Red与LC3蛋白共定位增加。上调IF1后,过表达组中IF1表达水平升高,细胞炎症因子分泌也相应减少,MMP和ROS水平恢复,LC3-II/LC3-I比值与parkin蛋白水平下降,TOM20蛋白水平升高,MitoTracker Red与LC3蛋白共定位减少。结论:IF1可能通过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线粒体自噬并改善线粒体功能,从而减轻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抑制因子1 肺泡巨噬细胞 炎症反应 线粒体功能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线粒体ATP合酶抑制因子(ATPIF1)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关丫丫 章小英 +1 位作者 王辉 叶建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0-236,共7页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动态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由外至内可以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分别是线粒体外膜(OMM),线粒体膜间隙,线粒体内膜(IMM)和线粒体基质。在线粒体内膜上的复合体V(complex V)即为ATP合酶,其主要功能是合成ATP。实际上,ATP合酶...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动态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由外至内可以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分别是线粒体外膜(OMM),线粒体膜间隙,线粒体内膜(IMM)和线粒体基质。在线粒体内膜上的复合体V(complex V)即为ATP合酶,其主要功能是合成ATP。实际上,ATP合酶既合成也水解ATP,对细胞ATP水平有双向调节作用。ATP合酶的活性受抑制因子(ATPIF1)的调节。ATPIF1与ATP合酶结合后,对其ATP合成和水解功能进行抑制,从而影响线粒体和细胞内ATP水平。ATPIF1活性受到组氨酸质子化状态和丝氨酸磷酸化修饰的调节。在缺氧,交感神经兴奋和肿瘤等条件下,ATPIF1发挥重要代谢调节作用,但其在代谢紊乱疾病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在综述ATPIF1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在糖脂代谢紊乱疾病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atp atp抑制因子(atpIF1)
下载PDF
三磷腺苷合酶抑制因子1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关丫丫 钟根深 +3 位作者 王伟 路申 杨秀珍 叶建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48-4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三磷腺苷合酶抑制因子1(ATPIF1)对2型糖尿病(T2DM)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1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T2DM组);另选择同期8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集2组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中三磷腺苷合酶抑制因子1(ATPIF1)对2型糖尿病(T2DM)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1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T2DM组);另选择同期8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集2组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应用己糖激酶法检测血清血糖(GLU)水平,氧化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直接法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胰岛素(INS)、C-肽和ATPIF1水平,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ATPIF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ATPIF1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ATPIF1 mRNA相对表达量诊断T2DM的效能。结果T2DM组患者的GLU、HbA1c、INS和C-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ATPIF1水平和外周血单核细胞ATPIF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组受试者的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TPIF1预测T2DM的AUC为0.916(95%置信区间:0.873~0.960,P<0.05);当ATPIF1以1.37μg·L^(-1)为截断点时,Youden指数为0.738,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80.0%。外周血单核细胞中ATPIF1 mRNA相对表达量预测T2DM的AUC为0.965(95%置信区间:0.943~0.988,P<0.05);当ATPIF1 mRNA相对表达量以0.95为截断点时,Youden指数为0.838,敏感度为83.8%,特异度为100.0%。血清ATPIF1水平和外周血单核细胞ATPIF1 mRNA相对表达量预测T2DM的Youden指数显著低于GLU和HbA1c,显著高于INS和C-肽(P<0.001)。结论血清ATPIF1水平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中ATPIF1 mRNA表达水平降低会增加T2DM的患病风险,可作为诊断T2DM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腺苷抑制因子1 2型糖尿病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线粒体ATP合酶抑制因子1在线粒体稳态中的调节作用
5
作者 令军鹤 田芯瑗 +3 位作者 陈小花 黄国敏 王玉佩 惠玲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2305-2312,共8页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其数量、质量及功能的稳定对维持细胞的正常活动至关重要,且其稳态的调节依赖于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包括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融合/分裂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等)。线粒体蛋白ATP合酶抑制因子1(ATP synthase inhi...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其数量、质量及功能的稳定对维持细胞的正常活动至关重要,且其稳态的调节依赖于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包括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融合/分裂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等)。线粒体蛋白ATP合酶抑制因子1(ATP synthase inhibitor 1,IF1)是线粒体基质中抑制F1FoATP酶/合酶活性的天然小分子蛋白质。在细胞缺氧缺血等特殊生理情况下,IF1通过改变自身的聚合状态,抑制F1FoATP酶水解ATP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内的ATP被过度水解。最近的研究证实,IF1的抑制作用是双向的,其即可抑制F1FoATP酶活性,又可抑制F1FoATP合酶活性。因此,IF1可通过靶向F1FoATP酶/合酶活性及相关信号通路,参与调节线粒体质量,维持线粒体稳态。该文综述IF1在线粒体质量控制中的相关调节机制,包括IF1维持线粒体氧化还原平衡、IF1介导线粒体自噬、IF1促进线粒体融合/分裂三条通路,以及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为探索IF1在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抑制因子1(IF1) 线粒体稳态 线粒体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SGLT-2抑制剂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动脉重构的干预作用
6
作者 庞雅平 韩梅 +1 位作者 董帅 姜兰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3-956,共4页
目的探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2抑制剂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HO)-1信号通路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基底动脉重构的干预作用。方法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 目的探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2抑制剂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HO)-1信号通路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基底动脉重构的干预作用。方法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试验组各15只,实验组采用1 mg/(kg·d)达格列净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 w后血糖仪检测各组血糖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基底动脉病理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基底动脉核增殖指数(Ki67)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点各组基底动脉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糖显著升高,基底动脉动脉血管壁厚管腔内径管腔外径和中膜面积均明显增加,Ki67表达显著增加,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出现线粒体空泡化等现象,Nrf2及H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试验组血糖水平下降,基底动脉动脉血管壁厚管腔内径管腔外径和中膜面积均明显降低,Ki67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超微结构病理学结构有所好转,Nrf2及HO-1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论SGLT-2抑制剂可以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基底动脉重构发挥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rf2/HO-1信号通路的调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2抑制 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 血糖 基底动脉 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HO)-1
下载PDF
三磷腺苷合酶抑制因子1基因敲除对小鼠巨噬细胞线粒体功能和三磷腺苷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晓晴 钟根深 +4 位作者 熊熙文 梁银明 王辉 章小英 叶建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目的探讨三磷腺苷合酶抑制因子1(ATPIF1)基因敲除对小鼠巨噬细胞内三磷腺苷(ATP)水平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只野生型C57BL/6小鼠为WT组,5只ATPIF1基因敲除小鼠为KO组。处死小鼠后,提取小鼠骨髓细胞进行培养,并诱导其分化成熟为... 目的探讨三磷腺苷合酶抑制因子1(ATPIF1)基因敲除对小鼠巨噬细胞内三磷腺苷(ATP)水平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只野生型C57BL/6小鼠为WT组,5只ATPIF1基因敲除小鼠为KO组。处死小鼠后,提取小鼠骨髓细胞进行培养,并诱导其分化成熟为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在未加脂多糖(LPS)的基础状态及LPS刺激2、4h后收集细胞,应用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TP水平,应用细胞能量代谢分析仪检测细胞氧消耗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内三羧酸循环中关键酶丙酮酸激酶(PKm)、异柠檬酸脱氢酶(IDH)、柠檬酸合酶(CS)、α-酮戊二酸脱氢酶(OGDC)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WT组比较,在基础状态下KO组小鼠BMDM内ATP水平、基础氧耗量、用于ATP合成的氧耗量、最大氧耗量及PKm、IDH、CS、OGDC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P<0.01);LPS刺激2、4h后,KO组小鼠BMDM内ATP水平、基础氧耗量、用于ATP合成的氧耗量和最大氧耗量及CS、OGDC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ATPIF1基因敲除可增加小鼠BMDM内ATP水平,并提高三羧酸循环相关酶mRNA表达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抑制因子1 巨噬细胞 线粒体 三羧酸循环 氧耗量
下载PDF
腺苷三磷酸合酶抑制因子1在女性生殖系统正常及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军 刘肖 李亚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26-1631,共6页
目的了解腺苷三磷酸(ATP)合酶抑制因子1(IF1)在女性生殖系统正常及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索其生理功能及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近2年内在我院手术切除的女性生殖系统正常及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组织取自2... 目的了解腺苷三磷酸(ATP)合酶抑制因子1(IF1)在女性生殖系统正常及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索其生理功能及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近2年内在我院手术切除的女性生殖系统正常及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组织取自25~69岁患者,包括正常子宫内膜38例、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各33例、子宫内膜腺癌30例、正常子宫肌壁24例、子宫肌瘤30例、正常宫颈18例、宫颈鳞癌30例、正常输卵管11例、输卵管腺癌19例、正常卵巢15例、卵巢腺癌21例、绒毛及蜕膜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IF1在各样本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IF1及其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结果 IF1在子宫内膜腺癌(P〈0.01)、宫颈鳞癌(P〈0.01)、输卵管腺癌(P〈0.01)、卵巢腺癌(P〈0.01)组织表达均较对应正常组织显著增强,但在子宫肌瘤与正常子宫肌壁、绒毛与蜕膜间未见显著差异;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IF1在分泌期表达较增殖期显著减少(P〈0.01)。此外,IF1在异位症异位内膜表达较异位症在位内膜(P〈0.05)及正常内膜(P〈0.01)均显著增高,但异位症在位内膜与正常内膜间无显著差异。RT-PCR结果显示,IF1 mRNA表达在正常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IF1在女性生殖系统正常及非恶性病变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阳性表达,但在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该结果提示IF1可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标记物,有望成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因子1 女性生殖系统 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下载PDF
三磷腺苷合酶抑制因子1基因敲除对小鼠成纤维细胞中三磷腺苷水平及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关丫丫 梁银明 +1 位作者 王辉 叶建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磷腺苷合酶抑制因子1(ATPIF1)基因敲除对小鼠成纤维细胞中三磷腺苷(ATP)水平及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5只ATPIF1基因敲除小鼠作为观察组,另取5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取各组小鼠耳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Ⅱ... 目的探讨三磷腺苷合酶抑制因子1(ATPIF1)基因敲除对小鼠成纤维细胞中三磷腺苷(ATP)水平及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5只ATPIF1基因敲除小鼠作为观察组,另取5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取各组小鼠耳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Ⅱ的消化作用制备成纤维细胞并用高糖培养基培养,传代1~2次后,待细胞长满且接触抑制3 d后,更换含白色脂肪细胞诱导剂Ⅰ的细胞培养基诱导4 d,再更换含白色脂肪细胞诱导剂Ⅱ的细胞培养基诱导4 d。在诱导前及诱导4、8 d分别采用ATP检测试剂盒和三酰甘油(TG)检测试剂盒检测成纤维细胞中ATP和TG水平。结果诱导前,对照组小鼠原代成纤维细胞中ATP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诱导4、8 d,对照组与观察组小鼠原代成纤维细胞中AT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4、8 d,对照组小鼠原代成纤维细胞中TG水平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ATPIF1基因敲除可增加小鼠成纤维细胞中ATP水平,促进成纤维细胞向白色脂肪细胞分化,提高成熟白色脂肪细胞储存TG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抑制因子1 脂肪细胞分化 三磷腺苷 三酰甘油
下载PDF
ATPase抑制因子1是与HCMV pUL23蛋白相作用的宿主蛋白分子-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曾涛 李实骞 +3 位作者 姚伙旺 邹奕 周天鸿 李弘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60-1364,共5页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人巨细胞病毒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分子,为探讨人巨细胞病毒pUL23蛋白在HCMV生活周期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胚肾cDNA文库,以获得与人巨细胞病毒pUL23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人巨细胞病毒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分子,为探讨人巨细胞病毒pUL23蛋白在HCMV生活周期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胚肾cDNA文库,以获得与人巨细胞病毒pUL23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分子,再通过回交试验和体外GST-pulldown试验验证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酵母双杂交筛选得到宿主蛋白分子ATPase inhibitory factor1(ATIF1),回交试验和体外GST-pulldown试验再次确认ATIF1能够与人巨细胞病毒pUL23蛋白相互作用。结论:pUL23确实能够与ATIF1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为研究pUL23在病毒生活周期发挥的功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蛋白质pUL23 酵母双杂交实验 atp抑制因子1
下载PDF
YC-1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内毒素血症小鼠细胞因子的释放
11
作者 周国勇 胡森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6-376,共1页
关键词 YC-1 内毒素血症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诱导型一氧化氮(iNOS) 抑制 小鼠 肿瘤坏死因子 DNA结活性 人血白细胞 LPS诱导 细胞因子生成 致炎细胞因子 细胞毒作用 腹膜内注射 组织学检查 核转录因子 调节作用 细胞生长
下载PDF
线粒体ATP合成酶抑制因子1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曹昕昱 章小英 叶建平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4期682-690,共9页
ATP除了为细胞提供能量外,还发挥重要的信号作用。因此,细胞内ATP水平的调节机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ATP合成酶抑制因子(ATPase inhibitory factor 1,ATPIF1,简称IF1)是线粒体基质中的一个蛋白,其与呼吸链中的F1Fo-ATP合酶结合,调控... ATP除了为细胞提供能量外,还发挥重要的信号作用。因此,细胞内ATP水平的调节机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ATP合成酶抑制因子(ATPase inhibitory factor 1,ATPIF1,简称IF1)是线粒体基质中的一个蛋白,其与呼吸链中的F1Fo-ATP合酶结合,调控后者合成和水解ATP的活性。该分子在肿瘤研究方面已有综述,但是在糖脂代谢领域还缺乏相关综述。该综述从能量代谢角度出发,阐明IF1分子在调节细胞ATP水平中的作用。IF1蛋白半衰期较短,其表达呈现组织特异性,活性受基因表达和蛋白修饰的双重调节。IF1活性在其质子化后或过表达条件下升高,使线粒体ATP合成减少,引起细胞能量代谢重新编程,糖酵解合成ATP增多,并且线粒体产生活性氧增加。这些作用可解释IF1促进癌细胞生长和提高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相反,IF1活性在蛋白磷酸化后或基因敲除条件下降低,由此介导的代谢编程提高细胞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细胞的生存力,增加局部组织的抗炎能力。总之,IF1的这些作用为探索细胞内ATP水平调节机制和细胞能量代谢稳态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 atp抑制因子1(IF1) 代谢重编程 线粒体低毒兴奋效应 活性氧 转基因小鼠
原文传递
铁死亡抑制蛋白1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陆会平 党裔武 陈罡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1-736,共6页
铁死亡抑制蛋白1(FSP1)是新近被证实的铁死亡抑制因子,与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肝细胞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白血病、铜耐受、重症急性胰腺炎、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FSP1基于其氨基酸系列C末端片段、核易位、... 铁死亡抑制蛋白1(FSP1)是新近被证实的铁死亡抑制因子,与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肝细胞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白血病、铜耐受、重症急性胰腺炎、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FSP1基于其氨基酸系列C末端片段、核易位、过表达等因素诱导非caspase依赖性的细胞凋亡,并可通过FSP1-CoQ_(10)-NAD(P)H途径、平行于经典的谷胱甘肽(GSH)-GPX4途径使细胞免于铁死亡,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双刃剑"的作用。该文综述目前FSP1在人类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疾病防治提供新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抑制蛋白1 凋亡诱导因子线粒体相关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4 铁死亡
下载PDF
急性长时间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NOS/NO,COX和HIF-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树哲 许纲 +1 位作者 高彩暇 缪明永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长时间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NOS/NO)、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COXⅣ亚基和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3只8周龄的雌性SD大鼠,体重215±23g,随机分为对照组(7只)、运... 目的:探讨急性长时间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NOS/NO)、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COXⅣ亚基和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3只8周龄的雌性SD大鼠,体重215±23g,随机分为对照组(7只)、运动即刻组(8只)和运动后4小时组(8只)。游泳时间平均为249±54min。运动后分别测定大鼠心肌线粒体NOS活力和NO含量、COX活性、COXⅣ和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运动即刻组和运动后4小时组NOS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即刻组和运动后4小时组心肌线粒体NO含量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即刻组COX活性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后4小时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COXⅣ和HIF-1αmRNA表达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急性长时间游泳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NOS活力相对稳定,但运动后即刻线粒体NO含量明显降低,COX活性明显增高,COXⅣ和HIF-1α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一次长时间运动后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相对完好,该运动模型对COXⅣ和HIF-1αmRNA表达诱导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表达 心肌线粒体 急性 HIF-1α 细胞色素c氧化 NOS活力 显著性差异 COXⅣ 运动即刻 一氧化氮 低氧诱导因子 雌性SD大鼠 NO含量 线粒体呼吸链 运动后 对照组 长时间游泳 游泳时间 运动大鼠 大鼠心肌 运动模型
下载PDF
MMP-2和ICAM-1在裸鼠体内塞来昔布抑制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殷积彬 李宝馨 +4 位作者 谢新玉 刘冰熔 吕志武 关景明 高善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06-1210,共5页
目的:研究机体内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对肝细胞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三种肝癌细胞株HepG2、BEL-7402和SMMC-7721分别接种于6周龄裸鼠肝脏被膜下;将接种了不同肝癌细胞株的裸鼠分别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 目的:研究机体内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对肝细胞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三种肝癌细胞株HepG2、BEL-7402和SMMC-7721分别接种于6周龄裸鼠肝脏被膜下;将接种了不同肝癌细胞株的裸鼠分别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给予塞来昔布灌胃,阳性对照组进行生理盐水灌胃的同时使用阿霉素腹腔注射;3wk后对裸鼠肝脏肿瘤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剂(TIMP-2)以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表达.结果:在肝脏被膜下接种了HepG2、BEL-7402和SMMC-7721肝癌细胞株的裸鼠中,应用塞来昔布的裸鼠肿瘤组织中MMP-2的表达下降(P<0.05),MMP-2的表达增加(P<0.05),TIMP-2/MMP-2比值增加.在肝脏被膜下接种了BEL-7402和SMMC-7721肝癌细胞株的裸鼠中,应用塞来昔布的裸鼠肿瘤组织中ICAM-1表达下降.结论:塞来昔布在机体内部可能具有抑制肝癌细胞转移和改善预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环氧-2抑制 肝癌 基质金属蛋白-2 细胞间黏附因子-1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双重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春花 周长满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9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低氧生理及病理过程中起作用的重要转录调控因子,由HIF-1α和HIF-1β两个亚单位组成。HIF-1调控的基因在能量代谢、红细胞生成、血管生成、血管扩张,细胞存活与凋亡中起一定作用。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中,由于缺...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低氧生理及病理过程中起作用的重要转录调控因子,由HIF-1α和HIF-1β两个亚单位组成。HIF-1调控的基因在能量代谢、红细胞生成、血管生成、血管扩张,细胞存活与凋亡中起一定作用。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中,由于缺血时间和程度的不同,HIF-1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和诱导凋亡的双重作用。它可以通过诱导靶基因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葡萄糖转移蛋白-1(GLU-1)及葡萄糖合成酶的生成对缺血后脑细胞产生保护作用。然而,在严重缺氧条件下,HIF可以通过与肿瘤抑制蛋白p53结合、诱导bcl-2家族中的凋亡前基因BNIP3和NIX的表达以及促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生成而诱导细胞凋亡。特异性激活促进存活的基因或者抑制HIF-1的表达都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缺血性脑损伤 大鼠 HIF-1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肿瘤抑制蛋白p53 诱导型一氧化氮
下载PDF
Pim-1抑制剂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中iNOS、TNF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艳 申月明 曾亚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964-966,共3页
【目的】探讨Pim-1抑制剂(PIM-Inh)对实验性小鼠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中的iNOS、TNF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BALB/C小鼠40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制作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SS组)、低PI... 【目的】探讨Pim-1抑制剂(PIM-Inh)对实验性小鼠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中的iNOS、TNF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BALB/C小鼠40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制作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SS组)、低PIM_Inh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高PIM-Inh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7d,比较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及病理组织学评分,并采用ELISA检测各组肠组织中iNOS、TNFα的表达并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体重增加、无明显腹泻,无血便,DSS模型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血便、伴有体重下降,PIM-Inh治疗组小鼠腹泻、血便症状较轻,治疗组DAI评分下降,与DSS模型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各组病理组织学评分比较:DSS模型组肠上皮黏膜明显损伤,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甚至黏膜下层可见较多炎症细胞,治疗组病理组织学评分明显下降,肠上皮损伤减轻,腺体隐窝排列比较规律,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与DSS模型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SS组肠组织中iNOS、TNFα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DSS模型组比较,PIM-Inh可抑制iNOS、TNFα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M-Inh对急性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治疗作用,可减轻小鼠肠道炎症程度,且可抑制肠组织INOS、TNFα表达,这可能与其抑制肠黏膜iNOS、TNF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蛋白质c-pim-1/拮抗剂和抑制 结肠炎 溃疡性 肠黏膜 一氧化氮/生物 肿瘤坏死因子α/生物
下载PDF
miR-21抑制剂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eNOS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莫国君 陈伟 +2 位作者 罗雪兰 杨鹏 欧和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miR-21抑制剂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iR-21抑制剂转染至经AngⅡ诱导的HUVECs,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分... 目的:探讨miR-21抑制剂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iR-21抑制剂转染至经AngⅡ诱导的HUVECs,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录因子AP1和e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ngⅡ能促进HUVECs增殖和迁移,并使细胞中AP1、eNOS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miR-21抑制剂转染细胞后,AngⅡ促进HUVECs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发生显著逆转(P<0.05),且AP1、eNOS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miR-21抑制剂能够抑制AngⅡ刺激下HUVECs的增殖及eNOS的表达;AP1在AngⅡ诱导细胞eNOS表达中可能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抑制 血管紧张素Ⅱ 一氧化氮 AP1转录因子
下载PDF
中药复方F1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和HIF-1α/HO-1通路减轻缺氧诱导的BV2细胞损伤 被引量:1
19
作者 阮盼盼 闫佳怡 高月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F1(F1)对缺氧诱导的BV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BV2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不同浓度F1(0.005、0.01、0.02μg·μl^(-1))干预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F1(F1)对缺氧诱导的BV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BV2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不同浓度F1(0.005、0.01、0.02μg·μl^(-1))干预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水平;活细胞成像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mPTP)开放程度;Western blot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mPTP过度开放;细胞ROS和凋亡水平升高;HIF-1α和HO-1蛋白表达升高。给予F1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细胞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回升;mPTP开放受到抑制;ROS和凋亡水平降低;HIF-1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HO-1蛋白表达升高。结论中药复方F1可减轻缺氧诱导的BV2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线粒体功能,激活HIF-1α/HO-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F1 BV2细胞 线粒体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红素氧-1
下载PDF
内皮素-1、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B型内皮肽受体及移动抑制因子在大鼠肝肺综合征作用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振林 耿永志 程凯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0期62-67,共6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内皮素B(ETB)受体、NOS、NO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大鼠肝肺综合征(HPS)作用中的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共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胆总管结扎组(CBDL组)、肝前门静脉高压组(PVL组)及CB...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内皮素B(ETB)受体、NOS、NO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大鼠肝肺综合征(HPS)作用中的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共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胆总管结扎组(CBDL组)、肝前门静脉高压组(PVL组)及CBDL+抗MIF组四组。分别对Control组和PVL组术后5周,以及CBDL组和CBDL+抗MIF组术后2周、3周和5周进行:门静脉压力、血气分析、肝功能以及血清NO、ET-1、肺组织内ETB受体、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iN-OS)、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eNOS)蛋白表达及MIF水平进行检测,检查肝、肺病理,并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肝、肺微循环差异。结果 CBDL组和Control组相比肝功能检测中白蛋白降低,胆红素、AST均升高;血气分析中PaO2降低,AaPO2增大;肝脏毛细血管血流量降低(P<0.05);肺脏毛细血管血流量增大(P<0.05);血浆内ET-1、NO及MIF水平增高;肺脏组织内eNOS、ETB受体蛋白表达增高(P<0.05);且病理检查CBDL组大鼠的肝脏组织可见胆汁性纤维化表现,肺组织可见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证实HPS大鼠模型制成。PVL组大鼠与Control组相比,除门静脉压力和组织内ETB受体蛋白表达增高外(P<0.05),其余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DL+抗MIF组在各项指标及病理检测中,血浆内ET-1、NO及MIF水平较CBDL组相比有所降低,肝、肺病理变化较CBDL组减轻。肺脏组织内iNOS蛋白表达在四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BDL建立的HPS大鼠模型中,可能是ET-1可被肝脏过量生成,进入血液循环,与肺脏血管内皮细胞上的ETB受体结合,增加eNOS的表达和活性,NO产生增多,引起肺内血管扩张,进一步引起HPS,抗MIF抗体通过抑制MIF在对抗CBDL引起HPS的发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肺综 内皮缩血管肽1 受体 内皮素B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