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tRNA^(Gln)对中国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宗斌 刘昱圻 +5 位作者 李彦华 朱梅 王琳 李泱 朱庆磊 王士雯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检测线粒体tRNA^(Gln)在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突变情况,并对发生突变的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观察线粒体tRNA^(Gln)突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母系遗传的遗传标志和临床特点。方法采集并整理原发... 目的检测线粒体tRNA^(Gln)在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突变情况,并对发生突变的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观察线粒体tRNA^(Gln)突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母系遗传的遗传标志和临床特点。方法采集并整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血生化及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分离白细胞并提取DNA,采用特异性的引物进行扩增,得到靶基因,将PCR产物纯化后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剑桥序列进行对比分析。采用1:1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对发生tRNA^(Gln)突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未发生tRNA^(Gln)突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生化、血常规和心脏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99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线粒体DNA进行突变分析,发现33名患者在8个位点存在tRNA^(Gln)突变。突变发生频率最高的位点为A4386G,16名患者在该位点发生突变。与未发生tRNA突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发生tRNA^(Gln)突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发病时间显著提前,这种早发现象与体质量指数大小无关。tRNA^(Gln)突变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生化、血常规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都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同的线粒体tRNA突变对它们的影响程度不同。多数发生tRNA突变的患者具有母系遗传史,并且符合线粒体遗传的特点。结论临床上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母系遗传的特点,可能与线粒体tRNA^(Gln)突变有关。tRNA^(Gln)突变可能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影响血脂代谢、电解质平衡以及血细胞的稳态,并可能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这或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tRNA^(gln) 基因突变 原发性高血压 母系遗传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序列分析阿坝中蜂遗传多样性
2
作者 王遂林 赖康 +7 位作者 任明显 舒长斌 水碧波 黄枳腱 李为常 黄伦 王斌 杨明显 《中国蜂业》 2023年第4期64-68,共5页
为了解阿坝中蜂遗传多样性,对21个样点的347群阿坝中蜂样本进行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序列扩增、测序,获得347条长度为335bp多序列片段包括36bp的非编码序列和299bp的COII基因编码序列,两个序列A+T碱基含量分别是99.8%、84.6%,分析... 为了解阿坝中蜂遗传多样性,对21个样点的347群阿坝中蜂样本进行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序列扩增、测序,获得347条长度为335bp多序列片段包括36bp的非编码序列和299bp的COII基因编码序列,两个序列A+T碱基含量分别是99.8%、84.6%,分析出14个碱基变异位点,占总测定位点4.18%;划分出18个单倍型(Hap_1~Hap_18),单倍型Hap_1在所有样点均有分布且数量最多,有231个样本,达到总样本的66.6%。总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536,核苷酸多样度为0.00200,平均核苷酸差异数0.666,汶川县威州镇万村样本单倍体多样度最低,黑水县芦花镇昌德村样本单倍体多样度最高;单倍型系统发育树构建显示18个单倍型聚为2个大类群,不存在单独聚类一起单倍型;说明阿坝中蜂种群内部存在不同程度分化,研究结果可为阿坝中蜂遗传多样性研究、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坝中蜂 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携带线粒体tRNA^(Thr) 15943T>C协同12S rRNA 1555A>G突变的非综合征性耳聋致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卫梦倩 唐霄雯 +1 位作者 高应龙 管敏鑫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8期1622-1629,共8页
该研究通过构建携带线粒体tRNA^(Thr)15943T>C协同12S rRNA 1555A>G突变(双突变组)的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同时建立仅含12S rRNA 1555A>G突变(单突变组)和正常对照组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探究线粒体tRNA^(Thr)15943T>C协同12S... 该研究通过构建携带线粒体tRNA^(Thr)15943T>C协同12S rRNA 1555A>G突变(双突变组)的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同时建立仅含12S rRNA 1555A>G突变(单突变组)和正常对照组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探究线粒体tRNA^(Thr)15943T>C协同12S rRNA 1555A>G突变与耳聋发病的关系,以了解线粒体突变致聋的分子机制。对该家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包括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AmAn)的药物性耳聋家系成员时,此家系耳聋外显率为26%;当排除用药的耳聋成员时,此家系耳聋外显率是10%;相比之下,已报道的14个m.1555A>G的耳聋家系的平均外显率在用药和未用药的情况下分别仅为13%和6%。利用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三组细胞中线粒体tRNA和多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相比于正常对照组,tRNA^(Thr)在双突变组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在单突变组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tRNATrp、tRNAAla、tRNATyr、tRNACys和tRNAPro的稳态水平在三组细胞中没有显著性差异;CO2、CO3和A6在双突变组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在单突变组中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其他蛋白多肽在三组细胞中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说明m.15943T>C突变降低了tRNA^(Thr)的稳态水平,致使线粒体部分多肽表达水平下降,从而影响了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的功能和稳定性进而导致了线粒体代谢障碍,提示线粒体tRNA^(Thr)15943T>C可能与m.1555A>G突变引起的耳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耳聋 突变 线粒体tRNA^(Th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