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线索下特质焦虑个体的返回抑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瑜 郑希付 +3 位作者 黄珊珊 李悦 杜晓芬 周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6-452,共7页
焦虑与注意偏向的研究是近年来情绪与认知领域的热点。为探讨特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返回抑制能力是否受不同线索的调节,采用特质焦虑量表筛选高特质焦虑大学生29名,低特质焦虑大学生28名完成线索-靶子任务。要求被试在提示线... 焦虑与注意偏向的研究是近年来情绪与认知领域的热点。为探讨特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返回抑制能力是否受不同线索的调节,采用特质焦虑量表筛选高特质焦虑大学生29名,低特质焦虑大学生28名完成线索-靶子任务。要求被试在提示线索消失后,对位置进行快而准地辨别反应,分别探索中性和情绪性提示线索下被试的返回抑制。结果发现:(1)在中性线索条件下,高焦虑个体平均反应时慢于低焦虑个体。(2)在情绪线索条件下,高焦虑个体在负性线索下的反应时小于在正性线索下的反应时;高、低焦虑个体在各种SOA条件下均出现了返回抑制,但各组返回抑制量受到情绪线索的调节:在正性情绪线索条件下,两组返回抑制量没有显著差异;在负性情绪线索下,高焦虑个体返回抑制量显著小于低焦虑个体。这表明,(1)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受到刺激信息的影响:只对负性情绪线索出现注意警觉;(2)只有在涉及负性情绪信息时高、低焦虑个体返回抑制能力才有差异,高焦虑个体存在对负性情绪线索的抑制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焦虑 返回抑制 情绪线索 线索-靶子任务
下载PDF
特质焦虑运动员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 被引量:9
2
作者 赵永红 李军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探讨特质焦虑运动员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作用机制。筛选高特质焦虑运动员和低特质焦虑运动员各32名作为实验对象,以情绪词(负性词、中性词和正性词)为刺激材料,进行点探测任务和线索靶子实验任务。结果表明:1)高特质焦虑运动员对负性情... 探讨特质焦虑运动员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作用机制。筛选高特质焦虑运动员和低特质焦虑运动员各32名作为实验对象,以情绪词(负性词、中性词和正性词)为刺激材料,进行点探测任务和线索靶子实验任务。结果表明:1)高特质焦虑运动员对负性情绪词附近靶子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中性词附近靶子的反应时,而低特质焦虑运动员对两种类型的情绪词附近靶子的反应时与中性词附近靶子的反应时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2)高特质焦虑运动员在有效线索情况下的反应时没有差异,而在无效线索情况下对以负性情绪词为线索的靶子反应时显著长于以中性和正性情绪词为线索的靶子反应时。高特质焦虑运动员对负性情绪信息表现出注意偏向,这种注意偏向是一种注意的解除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焦虑运动员 注意偏向 注意解除 点探测任务 线索靶子任务
下载PDF
重度抑郁症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被引量:27
3
作者 乐洪波 马树华 +7 位作者 程晓玲 王兆新 胡治国 张慧红 丘春柳 李惠 张龚巍 廖玲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95-799,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方法:从35名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手册第三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被试中,筛选出符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Beck抑郁自评问卷(Beck Depress... 目的:探讨重度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方法:从35名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手册第三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被试中,筛选出符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Beck抑郁自评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重度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组)20名。选取在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方面与抑郁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20名。采用NimStim情绪面孔图片库中的负性情绪面孔和中性情绪面孔作为刺激材料,应用注意偏向研究中常用的线索-靶子任务进行研究,比较两组被试线索效应、注意施加、注意解除得分。结果:抑郁组对负性情绪面孔线索效应得分大于对中性情绪面孔线索效应得分(21.73msvs.3.91ms,P<0.01);抑郁组注意施加得分大于对照组(17.25msvs.1.64ms,P<0.001);对照组与抑郁组注意解除得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50msvs.0.57ms,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信息加工存在注意偏向,对负性情绪信息缺乏保护性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偏向 线索-靶子任务 重度抑郁症 注意施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抑郁个体对情绪面孔的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被引量:26
4
作者 戴琴 冯正直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75-1188,共14页
探讨抑郁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能力的影响。以贝克抑郁量表、自评抑郁量表、CCMD-3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为工具筛选出了正常对照组、抑郁康复组和抑郁患者组各17名被试进行了真人情绪面孔线索-靶子任务的行为学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 探讨抑郁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能力的影响。以贝克抑郁量表、自评抑郁量表、CCMD-3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为工具筛选出了正常对照组、抑郁康复组和抑郁患者组各17名被试进行了真人情绪面孔线索-靶子任务的行为学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在线索靶子范式中,靶子在线索消失后出现,被试对靶子的位置作出反应。行为学实验显示线索靶子间隔时间(stimulus onset asynchronies,SOA)为14ms时,正常对照组对中性面孔有返回抑制效应,抑郁康复组对所有面孔均存在返回抑制效应,患者组对愤怒、悲伤面孔和中性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SOA为250ms时三组被试均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以患者组最突出,康复组对高兴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SOA为750ms时正常组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康复组对高兴和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患者组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对愤怒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在SOA为750ms的条件下,ERP波形特点为正常组对高兴面孔线索P3波幅大于其他组,对高兴面孔无效提示P1波幅小于其他面孔,对悲伤面孔有效提示P1波幅小于高兴面孔,对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大于患者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大于其他组;康复组对悲伤面孔线索P3波幅大于其他面孔,对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大于患者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小于正常组;患者组对悲伤面孔线索P1波幅大于其他组、P3波幅大于其他面孔,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小于正常组,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小于其他组。提示抑郁患者对负性刺激有返回抑制能力不足,这种对负性刺激抑制能力的缺失导致抑郁个体难以抗拒负性事件的干扰而受到不良情绪状态的困扰,所以他们可能更多的体验到抑郁情绪,并致使抑郁持续和发展。而抑郁康复个体对高兴、悲伤面孔均有返回抑制能力不足,这让康复个体能同时感受到正、负性刺激,从而能保持一种认知和情绪上特定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注意偏向 返回抑制 线索-靶子任务
下载PDF
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戴琴 冯正直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的影响。方法: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筛选出34名抑郁个体和35名正常对照,进行真人情绪面孔(高兴面孔、中性面孔、悲伤面孔和愤怒面孔)的线索-靶子任务(包括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两...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的影响。方法: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筛选出34名抑郁个体和35名正常对照,进行真人情绪面孔(高兴面孔、中性面孔、悲伤面孔和愤怒面孔)的线索-靶子任务(包括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两种线索类型)实验。结果:对照组的无效提示(430.3±74.3,423.1±58.3,426.4±59.5,429.4±53.6)小于有效提示(454.9±50.3,455.3±65.9,462.1±65.8,458.5±51.1)(F=45.12,P<0.001),对四种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无显著差别(F=0.229,P=0.876);抑郁组的返回抑制效应在高兴与悲伤面孔之间有显著差异(F=4.528,P=0.042),在愤怒与悲伤面孔之间差异边缘显著(F=2.891,P=0.099),悲伤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6.2±58.2)小于高兴面孔(-66.1±90.1)和愤怒面孔(-56.9±97.8);两组被试的返回抑制效应在高兴面孔时差异边缘显著(F=3.29,P=0.076),抑郁组(-66.1±90.1)大于对照组(-24.6±65.9)。结论:抑郁组对情绪面孔的注意特点不同于对照组:对照组对四种面孔均存在返回抑制效应,无显著差别;而抑郁组对四种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程度不同,对中性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正常,对高兴、愤怒面孔有过度抑制倾向,对悲伤面孔有抑制不足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注意偏向 返回抑制 线索-靶子任务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被引量:12
6
作者 许媛美 盛利 +4 位作者 张英辉 何小琼 赵正前 王文娟 翟长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第4期501-50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抑郁症患者在执行线索提示任务时的行为学特点,探索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认知特点。方法:筛选出符合国际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ICD-10)的抑郁症患者20例(抑郁组),选取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方面与抑郁... 目的:通过分析抑郁症患者在执行线索提示任务时的行为学特点,探索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认知特点。方法:筛选出符合国际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ICD-10)的抑郁症患者20例(抑郁组),选取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方面与抑郁组相匹配的对照组20例。采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化面孔情绪图片系统作为刺激材料,选择线索-靶子任务进行研究,比较两组被试在不同线索条件下反应时及正确率的差异。结果:抑郁组的总体平均反应时比对照组总体平均反应时长(t=-5.579,P<0.01),对照组无效任务与有效任务反应时差值为正,抑郁组为负。对照组、抑郁组均表现出有效任务正确率高于无效任务(t=8.353,2.994,P<0.01),中性图片正确率高于负性图片(t=7.363,4.499;P<0.01)。结论:1抑郁症患者在执行线索提示任务时的反应速度较正常人慢,符合抑郁症患者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的症状特点;2正常人对情绪面孔图片表现出线索效应,抑郁症患者则表现出返回抑制,抑郁症患者未表现出显著的负性信息注意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情绪面孔 注意偏向 线索-靶子任务
下载PDF
大学生不同情绪条件下注意偏向特点研究
7
作者 张倩 王积福 陈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8期147-149,共3页
采用线索-靶范式探讨大学生在不同情绪条件下对各种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特点.实验采用3(情绪状态:快乐情绪组、悲伤情绪组、愤怒情绪组)×3(性质:正性情绪图片、中性情绪图片、负性情绪图片)×2(线索类型: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混... 采用线索-靶范式探讨大学生在不同情绪条件下对各种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特点.实验采用3(情绪状态:快乐情绪组、悲伤情绪组、愤怒情绪组)×3(性质:正性情绪图片、中性情绪图片、负性情绪图片)×2(线索类型: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混合实验设计.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对正性图片存在线索提示效应,而对负性图片和正性图片出现了线索-靶子范式中常见的返回抑制现象;快乐状态下被试容易过分地关注正性图片,存在注意解除困难;悲伤和愤怒状态下被试容易过分地关注负性图片,也存在注意解除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诱导 线索-靶子任务 线索效应 注意施加 注意解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