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纳米孔喉体系中页岩油组分及成熟度分异效应
1
作者
张婧雅
窦立荣
+2 位作者
朱如凯
刘一杉
曾花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5,共11页
陆相页岩油储层中石油的微运移效应会导致微观孔隙空间中赋存的页岩油性质发生分异,然而页岩储层孔隙半径较小,孔喉结构复杂,很难通过常规手段对其进行精细刻画,导致对页岩油的微观富集机理认识不清。通过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
陆相页岩油储层中石油的微运移效应会导致微观孔隙空间中赋存的页岩油性质发生分异,然而页岩储层孔隙半径较小,孔喉结构复杂,很难通过常规手段对其进行精细刻画,导致对页岩油的微观富集机理认识不清。通过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分步-接力抽提、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并开展全烃气相色谱、族组分定量、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和金刚烷双质谱等地球化学分析,揭示出页岩储层纳米孔喉体系内的石油组分和成熟度分异效应。结果表明,古龙页岩孔隙以介孔为主,随着页岩样品粒径的逐级减小,更多初始连通性较差的孔隙会被释放出来,同时微观纳米孔喉中烃类的重质组分相对增加,极性更强,页岩油的成熟度也相对更高,这与不同连通性孔隙空间中页岩油的排烃和微运移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成果可为精细表征页岩油的微观赋存特征,阐明页岩油储层烃类微观差异富集机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为页岩油的可动性评价和甜点优选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
分
步-接力抽提
纳米孔喉体系
烃类差
异
富集机理
组分分异效应
成熟度
分
异
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辽盆地北部西区石油初次运移效率和效应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伍如意
王子文
+1 位作者
卢双舫
赵锡嘏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14,共7页
本文是对松辽盆地北部西区邻近?岩输导层的两个不同厚度生油岩段中的若干样品抽提物总体组成和正构烷烃分子组成的研究报告。结果表明:有关组分的排出效率随取样点接近砂岩输导层而增大,总体组成的排出效率可高达80%左右;较低分子量正...
本文是对松辽盆地北部西区邻近?岩输导层的两个不同厚度生油岩段中的若干样品抽提物总体组成和正构烷烃分子组成的研究报告。结果表明:有关组分的排出效率随取样点接近砂岩输导层而增大,总体组成的排出效率可高达80%左右;较低分子量正构烷烃的排出效率甚至高达90%以上。这一点使“大肚子形”生烃曲线的成立受到了质疑:生油量足够大时而且石油初次运移的主要状态是独立油相的情况下,没有明显的组分分异现象发生;在生油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初次运移过程则可导致显著的组分分异效应。不对这一点有足够的理解和重视。可能会导致油源对比结论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运移
排出效率
组分分异效应
石油运移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纳米孔喉体系中页岩油组分及成熟度分异效应
1
作者
张婧雅
窦立荣
朱如凯
刘一杉
曾花森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中西部典型盆地陆相页岩油形成演化与富集机理”(42090020)子课题“陆相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与有利区带评价方法”(420900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热演化对陆相页岩油孔隙结构和烃类差异聚集的控制作用”(4230020609)
黑龙江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古龙页岩储层成岩动态演化过程与孔缝耦合关系研究”(2021ZXJ01A09)。
文摘
陆相页岩油储层中石油的微运移效应会导致微观孔隙空间中赋存的页岩油性质发生分异,然而页岩储层孔隙半径较小,孔喉结构复杂,很难通过常规手段对其进行精细刻画,导致对页岩油的微观富集机理认识不清。通过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分步-接力抽提、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并开展全烃气相色谱、族组分定量、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和金刚烷双质谱等地球化学分析,揭示出页岩储层纳米孔喉体系内的石油组分和成熟度分异效应。结果表明,古龙页岩孔隙以介孔为主,随着页岩样品粒径的逐级减小,更多初始连通性较差的孔隙会被释放出来,同时微观纳米孔喉中烃类的重质组分相对增加,极性更强,页岩油的成熟度也相对更高,这与不同连通性孔隙空间中页岩油的排烃和微运移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成果可为精细表征页岩油的微观赋存特征,阐明页岩油储层烃类微观差异富集机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为页岩油的可动性评价和甜点优选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古龙页岩
分
步-接力抽提
纳米孔喉体系
烃类差
异
富集机理
组分分异效应
成熟度
分
异
效应
Keywords
Gulong shale
stepwised extraction
nano-pore throat system
differential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hydrocarbon
differentiation effect of shale oil components
differentiation effect of shale oil maturity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辽盆地北部西区石油初次运移效率和效应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伍如意
王子文
卢双舫
赵锡嘏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
出处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14,共7页
文摘
本文是对松辽盆地北部西区邻近?岩输导层的两个不同厚度生油岩段中的若干样品抽提物总体组成和正构烷烃分子组成的研究报告。结果表明:有关组分的排出效率随取样点接近砂岩输导层而增大,总体组成的排出效率可高达80%左右;较低分子量正构烷烃的排出效率甚至高达90%以上。这一点使“大肚子形”生烃曲线的成立受到了质疑:生油量足够大时而且石油初次运移的主要状态是独立油相的情况下,没有明显的组分分异现象发生;在生油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初次运移过程则可导致显著的组分分异效应。不对这一点有足够的理解和重视。可能会导致油源对比结论的错误。
关键词
初次运移
排出效率
组分分异效应
石油运移
松辽盆地
Keywords
Primary migration
expulsion efficiency
effect of composition fractionation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纳米孔喉体系中页岩油组分及成熟度分异效应
张婧雅
窦立荣
朱如凯
刘一杉
曾花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松辽盆地北部西区石油初次运移效率和效应研究
伍如意
王子文
卢双舫
赵锡嘏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