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展手征组分夸克模型研究Z_c(3900) 被引量:1
1
作者 谭志云 杨友昌 万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5,共5页
近似考虑多体相互作用效果后扩展了手征组分夸克模型,并采用多高斯展开算法计算了量子数为I^GJ^P=1^+1^+的四夸克系统cucd能谱.在不改变任何参数的情况下,得到它的质量为3 869 MeV,比D*D理论阈值低13 MeV,该结论与实验发现的Zc(3 900)... 近似考虑多体相互作用效果后扩展了手征组分夸克模型,并采用多高斯展开算法计算了量子数为I^GJ^P=1^+1^+的四夸克系统cucd能谱.在不改变任何参数的情况下,得到它的质量为3 869 MeV,比D*D理论阈值低13 MeV,该结论与实验发现的Zc(3 900)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手征组分夸克模型 Zc(3 900) 多高斯展开算法
下载PDF
组分夸克模型下研究高次分波的核子-核子散射
2
作者 黄虹霞 平加伦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8,共6页
在手征夸克模型和夸克蜕定域色屏蔽模型框架下,利用共振群方法研究高次分波的核子-核子散射相移,两个模型结果基本一致,且与实验相符.在3F2、3F3、3F4和3H4分波中,两个模型都没有找到任何共振态.
关键词 核子-核子散射相移 高次分波 共振态 组分夸克模型
下载PDF
基于扩展手征组分夸克模型对核子内部性质的研究
3
作者 杨雪薇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第36期51-52,共2页
就目前研究而言,参与相互作用的粒子主要有强子、轻子和媒介子,其中强子的数量是最多的。强子主要是由夸克构成的,这也是目前人们能研究的最小粒子单元。本文介绍了夸克的种类,从传统的三夸克模型出发简单介绍了扩展手征组分夸克模型,... 就目前研究而言,参与相互作用的粒子主要有强子、轻子和媒介子,其中强子的数量是最多的。强子主要是由夸克构成的,这也是目前人们能研究的最小粒子单元。本文介绍了夸克的种类,从传统的三夸克模型出发简单介绍了扩展手征组分夸克模型,随即讨论了根据传统夸克模型所不好解释的一些核子内部性质的问题,并在扩展手征组分夸克模型的基础下对这些问题简要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模型 组分夸克模型 波函数 质子自旋
下载PDF
组分夸克模型与量子色动力学间的联系——Ⅰ.基本参量间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何汉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5期1375-1378,共4页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实验表明,QCD Lagrange量中的基本参量即流夸克质量与强耦合常数是在高能过程中所显示的。另一方面,组分夸克模型在描述低能强子的基本性质方面获得了相当成功。因此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是:组分...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实验表明,QCD Lagrange量中的基本参量即流夸克质量与强耦合常数是在高能过程中所显示的。另一方面,组分夸克模型在描述低能强子的基本性质方面获得了相当成功。因此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是:组分夸克模型与QCD理论如何联系?不少理论物理学家为此进行了努力探讨,因为这一问题不仅对我们认识唯象夸克模型,且对理解低能QCD并改进对强子及其相互作用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至今,对上述问题研究的主要进展是导出了组分夸克质量与流夸克质量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色动力学 组分夸克模型 质量 耦合常数
原文传递
组分夸克模型与量子色动力学间的联系——Ⅱ.组分夸克的基本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汉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6期1457-1459,共3页
实验表明,量子色动力学(QCD)理论中的基本客体是在高能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流夸克”。另一方面,组分夸克作为有效自由度在描述低能强子的性质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那么,组分夸克如何与QCD夸克联系?组分夸克有哪些基本性质?近20年来,这... 实验表明,量子色动力学(QCD)理论中的基本客体是在高能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流夸克”。另一方面,组分夸克作为有效自由度在描述低能强子的性质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那么,组分夸克如何与QCD夸克联系?组分夸克有哪些基本性质?近20年来,这些具有挑战性的令人感兴趣的基本问题,一直吸引着不少理论物理工作者为之进行努力探讨。因为这对理解QCD的低能行为,改进对强子结构及强子间相互作用的描述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人们对组分夸克的质量与QCD夸克(流夸克)质量间的联系有了一定认识,但是至今仍不能理解为什么低能标度下组分夸克间的有效耦合强度远大于同一标度下的QCD耦合,更没有很好理解组分夸克的一些基本性质,如它的形状因子和半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色动力学 形状因子 反常磁矩 组分夸克模型
原文传递
组分夸克模型对重子共振态的纵向跃迁的相对论计算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宇兵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相对论组态混合效应对重子共振态的纵向跃迁振幅S1/2(Q2)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这种组态混合效应会对纵向跃迁振幅S1/2(Q2)起着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 跃迁 相对论效应 组分夸克模型 重子共振态
原文传递
核子的组分夸克模型与O+U→μμ+X过程
7
作者 莫文玲 何祯民 +1 位作者 段春贵 彭宏安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2-288,共7页
用核子的组分夸克模型计算了氧(O16)核和铀核(U235)中核子结构函数并讨论了200GeV/N的O+U→μμ+XDrell-Yan过程.与实验数据比较得到了相符的结果.指出各种核效应合在一起、对此过程的截面的最大影... 用核子的组分夸克模型计算了氧(O16)核和铀核(U235)中核子结构函数并讨论了200GeV/N的O+U→μμ+XDrell-Yan过程.与实验数据比较得到了相符的结果.指出各种核效应合在一起、对此过程的截面的最大影响可高达15%左右.因此在讨论诸如探索胶子夸克等离子出现问题而分析J/压低现象时,原子核效应不可忽略.此外唯象学分析表明在这过程中表征微拢QCD修正效果的K因子似应随轻子对质量m的增大而缓慢减小,与QCD渐近自由直观想像和前人对此的有关分析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夸克模型 原子核效应 K因子
原文传递
含重夸克偶素五夸克态的夸克势模型研究
8
作者 李欣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25期1-4,共4页
随着高能物理实验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含隐粲的强子态被发现,含隐粲的五夸克态:P_(c)(4380),P_(c)(4312),P_(c)(4450)确定为两个窄共振态P_(c)(4440)和P_(c)(4457)的叠加,P_(cs)(4459)等。系统的内部结构以及对应的角动量宇称量... 随着高能物理实验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含隐粲的强子态被发现,含隐粲的五夸克态:P_(c)(4380),P_(c)(4312),P_(c)(4450)确定为两个窄共振态P_(c)(4440)和P_(c)(4457)的叠加,P_(cs)(4459)等。系统的内部结构以及对应的角动量宇称量子数也存在许多的争议,对于该五夸克系统,采用重子-介子的方式,利用群论构造坐标、自旋、味道、颜色空间函数和满足全反对称性的整体波函数,在组分夸克模型下将波函数通过五体Moshinsky系数转换,利用谐振子基展开。再用变分法求解系统的薛定谔方程得到系统的质量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体Moshinsky系数 组分夸克模型
下载PDF
多夸克系统中的湮灭相互作用与新强子态X(3872)研究
9
作者 谭志云 杨友昌 +1 位作者 万猛 田维钊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5-149,共5页
考虑多夸克系统内部正反夸克对湮灭为有效胶子,推导出了湮灭相互作用势;在不修改夸克模型参数的情况下,研究了ccuu系统的能谱,不仅合理地解释了新强子态X(3872),而且还发现了J^(PC)=2^(++)的D^(0*)D^(0*)弱束缚态,并为BES和LHCb等国际... 考虑多夸克系统内部正反夸克对湮灭为有效胶子,推导出了湮灭相互作用势;在不修改夸克模型参数的情况下,研究了ccuu系统的能谱,不仅合理地解释了新强子态X(3872),而且还发现了J^(PC)=2^(++)的D^(0*)D^(0*)弱束缚态,并为BES和LHCb等国际实验合作组探测该粒子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征组分夸克模型 湮灭相互作用 多高斯展开算法
下载PDF
核子的內禀海夸克模型波函数的研究
10
作者 曾彤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第36期13-14,共2页
1964年,Gell-Mann提出了物质构成的新理论,强子事实上是由更基本的夸克组分所构成,自此,人们开始利用三夸克组分模型来研究重子的结构。自2003年以来,人们研究的热点转变成了五夸克系统。重子的结构除三夸克组分以外,还存在五夸克组分,... 1964年,Gell-Mann提出了物质构成的新理论,强子事实上是由更基本的夸克组分所构成,自此,人们开始利用三夸克组分模型来研究重子的结构。自2003年以来,人们研究的热点转变成了五夸克系统。重子的结构除三夸克组分以外,还存在五夸克组分,即四个夸克组成再加上一个反夸克一起构成的具有正宇称的夸克团结构。本文主要是在三夸克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五夸克组分的波函数,这无疑是我们对核子内部的夸克组成的进一步认识。进一步的工作是在五夸克模型的波函数的基础上分析核子的奇异半径,为实验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子 组分模型 重子波函数
下载PDF
D波介子中K(^1D2)和K(^3D2)的混合
11
作者 李祯 刘什敏 杨淑敏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2-14,共3页
在π2(1670),η2(1870)和η2(1645)属于11D2介子九重态的前提下,利用质量矩阵、非相对论组分夸克模型以及其他的唯象方法,自洽地给出同位旋二重态K(1D2)的质量,取其平均值约为1762.75±8.40M eV.在此基础上,进而估算出D波介子中K(1... 在π2(1670),η2(1870)和η2(1645)属于11D2介子九重态的前提下,利用质量矩阵、非相对论组分夸克模型以及其他的唯象方法,自洽地给出同位旋二重态K(1D2)的质量,取其平均值约为1762.75±8.40M eV.在此基础上,进而估算出D波介子中K(1D2)与K(3D2)间的混合角约为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矩阵 非相对论组分夸克模型 混合
下载PDF
关于D波奇异介子的混合
12
作者 李祯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2-25,共4页
在π2(1 670),η2(1 870)和η2(1 645)属于11 D2介子九重态的前提下,利用质量矩阵和非相对论组分夸克模型,对同位旋二重态K(1 D2)的质量给予讨论,二者的结果符合的很好.在此基础上,利用混合模型估算出D波介子中K(1 D2)与K(3 D2)间的混... 在π2(1 670),η2(1 870)和η2(1 645)属于11 D2介子九重态的前提下,利用质量矩阵和非相对论组分夸克模型,对同位旋二重态K(1 D2)的质量给予讨论,二者的结果符合的很好.在此基础上,利用混合模型估算出D波介子中K(1 D2)与K(3 D2)间的混合角约为零度.而后,通过3 P0衰变模型计算K2(1 770)和K2(1 820)的部分衰变信息并与PDG提供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建议目前实验上提供的衰变信息还不足以确定二者的混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矩阵 非相对论组分夸克模型 混合 衰变宽度
下载PDF
一种典型Drell-Yan过程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莫文玲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92-95,共4页
在组分夸克模型的框架内,提出了核-核碰撞Drell- Yan 过程的计算方法。计算了O+ U→μ+ μ- + X的核效应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指出该过程的核效应来源于O核和U核三种核效应的综合作用。
关键词 组分夸克模型 DRELL-YAN过程 核效应 核-核碰撞
下载PDF
Exploration of Hyperfine Interaction between Constituent Quarks via η Productions
14
作者 He Jun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2011年第1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组分夸克模型 精细勘探 相互作用 制作 量子色动力学 唯象模型 粒子物理学 内部结构
下载PDF
强子物质中重子离解 χ_cJ 截面的研究(英文)
15
作者 冯又层 许晓明 周代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6-300,304,共6页
在组分夸克交换模型中 ,从Buchm櫣ller Tye势出发得到夸克 夸克间的作用势 ,并应用这个作用势计算了强子物质中重子离解 χcJ 的截面 ,给出了主要反应道的截面对重子和粲偶素质心系能量的依赖 .
关键词 强子物质 重子离解 粲偶素离解截面 组分交换模型 模型 反应道 Buchmueller-Tye势 粲偶素质心系能量
下载PDF
Contributions of qqqq Components to Axial Charges of Proton and N(1440)
16
作者 袁思刚 安春生 何军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697-700,共4页
The axial charges of the proton and N(1440) are studied in the framework of an extended constituent quark model (CQM) including qqqqq components. The cancellation between the contributions of qqq components and qq... The axial charges of the proton and N(1440) are studied in the framework of an extended constituent quark model (CQM) including qqqqq components. The cancellation between the contributions of qqq components and qqqqq components gives a natural explanation to the experimental value of the proton axial charge, which can not be well reproduced in the traditional CQM even after the SU(6) × O(3) symmetry breaking i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experimental value of axial charge pins down the proportion of the qqqqq component in the proton to about 20%,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nes given by the strong decay widths and helicity amplitudes. Besides, an axial charge for N(1440) about 1 is predicted with 30% qqqqq component, which is obtained by the strong and electromagnetic dec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al charge five-quark component PROTON
下载PDF
论是否存在s=-3的双重子(英文)
17
作者 李强兵 沈彭年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80-884,共5页
在共振群框架下用组分夸克模型研究了奇异数为s=-3的六夸克系统的束缚能 .分别考虑了自旋S =2的单道NΩ和自旋S =3的单道ΔΩ .结果显示两个系统都可以形成松散的束缚态 :NΩ的束缚能为 3 .5到 1 2 .7MeV ,而ΔΩ的束缚能为 4 .4到 1 4.... 在共振群框架下用组分夸克模型研究了奇异数为s=-3的六夸克系统的束缚能 .分别考虑了自旋S =2的单道NΩ和自旋S =3的单道ΔΩ .结果显示两个系统都可以形成松散的束缚态 :NΩ的束缚能为 3 .5到 1 2 .7MeV ,而ΔΩ的束缚能为 4 .4到 1 4.2Me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群 组分夸克模型 束缚能 双重子
原文传递
半轻子弱衰变B→()*l=v1和|Vcb|的抽取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家福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82-87,共6页
建立相对论性的组分夸克模型,求解了B和(?)、(?)的BS波函数,并计算出B→(?)和B→(?)跃迁强子矩阵元的形状因子及其斜率,进而计算出半轻子弱衰变B→(?)l+v<sub>t</sub>和B→(?)l+v<sub>t</sub>的衰... 建立相对论性的组分夸克模型,求解了B和(?)、(?)的BS波函数,并计算出B→(?)和B→(?)跃迁强子矩阵元的形状因子及其斜率,进而计算出半轻子弱衰变B→(?)l+v<sub>t</sub>和B→(?)l+v<sub>t</sub>的衰变宽度.与实验值比较定出CKM矩阵元│v<sub>cb</sub>│=0.042±0.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轻子弱衰变 |Vab| 相对论性组分夸克模型 BS方程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