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米粉陈化中各宏量组分对糊化特性变化的贡献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玉宝
韦莹莹
屠康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1,共6页
为揭示稻米在储藏中的陈化机理,进而改善米及制品的品质,研究了米粉陈化中各组分对其糊化特性的影响。以米粉为原料,糊化特性参数为指标,排除米中宏量组分自身基质效应的影响,分离出各组分单纯的陈化效应,通过组分陈化贡献率比较了各组...
为揭示稻米在储藏中的陈化机理,进而改善米及制品的品质,研究了米粉陈化中各组分对其糊化特性的影响。以米粉为原料,糊化特性参数为指标,排除米中宏量组分自身基质效应的影响,分离出各组分单纯的陈化效应,通过组分陈化贡献率比较了各组分对糊化特性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米粉陈化后清蛋白对糊化特性的影响与陈化前刚好相反,对糊化特性变化的贡献率最大,达到83%,其次影响较大的是淀粉和脂肪,而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陈化,球蛋白的影响很小。可见,各组分对陈化的影响差异很大,且不是所有组分都对陈化有促进作用。研究清蛋白在陈化中的变化将是揭示米粉陈化机理的重要途径,对于控制米及制品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粉
陈化
黏度
清蛋白
组分
陈化
贡献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60-2019年鄱阳湖五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对主湖区水量的影响
2
作者
章阳
张润润
+1 位作者
马苗苗
布庆月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4-1219,I0026,I0027,共18页
流域内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等水储量组分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陆地水储量(TWS)的动态变化格局。本文以GRACE卫星数据为基准,利用GLDAS数据解析1960-2019年鄱阳湖“五河”流域TWS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各组分对其变化的贡献,采用相关...
流域内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等水储量组分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陆地水储量(TWS)的动态变化格局。本文以GRACE卫星数据为基准,利用GLDAS数据解析1960-2019年鄱阳湖“五河”流域TWS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各组分对其变化的贡献,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TWS对降水的滞后响应关系,并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了“五河”流域TWS及各组分对鄱阳湖主湖区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河”流域年TWS在1960-2011年(P1)以-0.07 mm/a的下降,而在2012-2019年(P2)以3.37 mm/a的速率上升。相较于P1阶段,P2阶段春、夏季TWS盈余增强,秋、冬季TWS亏损减弱。春、夏季流域西部TWS变化逐渐由地表水转变为地下水储量主导,流域东部TWS变化主要由地下水储量主导;秋、冬季流域TWS变化主要为地下水储量主导,且地表水对TWS变化的贡献减弱。流域TWS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滞时呈现夏、秋季短(1个月)而冬、春季长(3~6个月)的季节模式。地下水储量和土壤水对TWS变化的贡献增加会延长TWS对降水的响应滞时,而地表水对响应滞时起相反的作用。“五河”流域TWS与鄱阳湖主湖区水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地表水和地下水储量增加对湖区水体的增长具有正向作用,而土壤水增加对湖区水体的增长具有反向作用。本研究解析了近六十年鄱阳湖“五河”流域陆地水储量的变化及其对主湖区水量的影响,可为流域水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DAS
陆地水储量
季节模式
组分贡献率
响应滞时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洋淀典型水域COD的组成及各组分贡献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琦
张超
+3 位作者
张文强
温胜芳
单保庆
季恺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15-4926,共12页
化学需氧量(COD)是我国评估有机耗氧污染的关键指标,为探究白洋淀湖心区和沼泽区天然水体COD构成组分,通过物理连续分级和三维荧光等方法揭示水体中的耗氧有机物质主要组成、来源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白洋淀COD主要由类蛋白质和类腐殖...
化学需氧量(COD)是我国评估有机耗氧污染的关键指标,为探究白洋淀湖心区和沼泽区天然水体COD构成组分,通过物理连续分级和三维荧光等方法揭示水体中的耗氧有机物质主要组成、来源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白洋淀COD主要由类蛋白质和类腐殖质溶解性有机物质贡献(59%~93%),无机物(如Cl^(-)和NO^(-)_(3)等)对COD产生的贡献甚微,可忽略不计;上覆水有机物主要受内生植被降解、沉积物释放[TOC释放通量1.55~2.28 mg·(m^(2)·d)^(-1)]等内源[生物源指数(BIX)>0.8]和人为污染、芦苇台田等陆源的共同影响(1.4<荧光指数(FI)<1.9),沉积物有机质以陆源(芦苇台田)为主.研究水域COD的组分主要受难生化降解有机物质(RDOC)控制,RDOC在天然环境中降解周期较长,重铬酸钾法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氧化大部分RDOC,因此高估了水体的有机耗氧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化学需氧量(COD)
三维荧光光谱
有机物质
组分贡献率
原文传递
题名
米粉陈化中各宏量组分对糊化特性变化的贡献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玉宝
韦莹莹
屠康
机构
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出处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1,共6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88)
文摘
为揭示稻米在储藏中的陈化机理,进而改善米及制品的品质,研究了米粉陈化中各组分对其糊化特性的影响。以米粉为原料,糊化特性参数为指标,排除米中宏量组分自身基质效应的影响,分离出各组分单纯的陈化效应,通过组分陈化贡献率比较了各组分对糊化特性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米粉陈化后清蛋白对糊化特性的影响与陈化前刚好相反,对糊化特性变化的贡献率最大,达到83%,其次影响较大的是淀粉和脂肪,而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陈化,球蛋白的影响很小。可见,各组分对陈化的影响差异很大,且不是所有组分都对陈化有促进作用。研究清蛋白在陈化中的变化将是揭示米粉陈化机理的重要途径,对于控制米及制品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米粉
陈化
黏度
清蛋白
组分
陈化
贡献率
Keywords
rice flour, aging, viscosity, albumin, component aging contribution rate
分类号
TS207.7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60-2019年鄱阳湖五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对主湖区水量的影响
2
作者
章阳
张润润
马苗苗
布庆月
机构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旱灾害防御中心)
河海大学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4-1219,I0026,I0027,共18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B2202020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016)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五大人才--国际复合型人才项目(外0203982012)联合资助
文摘
流域内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等水储量组分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陆地水储量(TWS)的动态变化格局。本文以GRACE卫星数据为基准,利用GLDAS数据解析1960-2019年鄱阳湖“五河”流域TWS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各组分对其变化的贡献,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TWS对降水的滞后响应关系,并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了“五河”流域TWS及各组分对鄱阳湖主湖区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河”流域年TWS在1960-2011年(P1)以-0.07 mm/a的下降,而在2012-2019年(P2)以3.37 mm/a的速率上升。相较于P1阶段,P2阶段春、夏季TWS盈余增强,秋、冬季TWS亏损减弱。春、夏季流域西部TWS变化逐渐由地表水转变为地下水储量主导,流域东部TWS变化主要由地下水储量主导;秋、冬季流域TWS变化主要为地下水储量主导,且地表水对TWS变化的贡献减弱。流域TWS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滞时呈现夏、秋季短(1个月)而冬、春季长(3~6个月)的季节模式。地下水储量和土壤水对TWS变化的贡献增加会延长TWS对降水的响应滞时,而地表水对响应滞时起相反的作用。“五河”流域TWS与鄱阳湖主湖区水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地表水和地下水储量增加对湖区水体的增长具有正向作用,而土壤水增加对湖区水体的增长具有反向作用。本研究解析了近六十年鄱阳湖“五河”流域陆地水储量的变化及其对主湖区水量的影响,可为流域水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GLDAS
陆地水储量
季节模式
组分贡献率
响应滞时
鄱阳湖流域
Keywords
GLDAS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seasonal patterns
contribution rates of components
lag time
Lake Poyang Basin
分类号
P33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洋淀典型水域COD的组成及各组分贡献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琦
张超
张文强
温胜芳
单保庆
季恺悦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15-4926,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7267)。
文摘
化学需氧量(COD)是我国评估有机耗氧污染的关键指标,为探究白洋淀湖心区和沼泽区天然水体COD构成组分,通过物理连续分级和三维荧光等方法揭示水体中的耗氧有机物质主要组成、来源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白洋淀COD主要由类蛋白质和类腐殖质溶解性有机物质贡献(59%~93%),无机物(如Cl^(-)和NO^(-)_(3)等)对COD产生的贡献甚微,可忽略不计;上覆水有机物主要受内生植被降解、沉积物释放[TOC释放通量1.55~2.28 mg·(m^(2)·d)^(-1)]等内源[生物源指数(BIX)>0.8]和人为污染、芦苇台田等陆源的共同影响(1.4<荧光指数(FI)<1.9),沉积物有机质以陆源(芦苇台田)为主.研究水域COD的组分主要受难生化降解有机物质(RDOC)控制,RDOC在天然环境中降解周期较长,重铬酸钾法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氧化大部分RDOC,因此高估了水体的有机耗氧污染水平.
关键词
白洋淀
化学需氧量(COD)
三维荧光光谱
有机物质
组分贡献率
Keywords
Baiyangdian Lake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rganic matter
rate of component contribution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米粉陈化中各宏量组分对糊化特性变化的贡献
郭玉宝
韦莹莹
屠康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60-2019年鄱阳湖五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对主湖区水量的影响
章阳
张润润
马苗苗
布庆月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白洋淀典型水域COD的组成及各组分贡献
李琦
张超
张文强
温胜芳
单保庆
季恺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