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中郝家河砂岩型铜矿床成岩期和改造期热液蚀变作用——来自组分迁移计算的证据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海枝 韩润生 +4 位作者 吴鹏 和继圣 冯兴杰 梁徐文 孙晓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6-878,共13页
通过牟定郝家河砂岩型铜矿床两类典型矿化的围岩蚀变类型、空间分布、蚀变矿物组合特征的综合分析,识别出该矿床存在成岩期与改造期两期热液蚀变。成岩期热液蚀变分布于浅紫交互带浅色砂岩一侧,呈现大范围面状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 通过牟定郝家河砂岩型铜矿床两类典型矿化的围岩蚀变类型、空间分布、蚀变矿物组合特征的综合分析,识别出该矿床存在成岩期与改造期两期热液蚀变。成岩期热液蚀变分布于浅紫交互带浅色砂岩一侧,呈现大范围面状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并具蚀变分带:全浅色砂岩中的强硅化、黄铁矿化亚带;浅紫过渡砂岩中的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弱硅化亚带,并具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的金属矿物分带。改造期热液蚀变主要分布于断裂、节理旁侧,表现为带状、网脉状的硅化、碳酸盐化。以1580 m中段实测剖面为研究对象,采集各蚀变亚带的代表样品,以紫色砂岩为原岩,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组分迁入、迁出计算,结果显示各亚带组分的迁入、迁出特征与镜下观察的蚀变矿物组合吻合。分析表明,蚀变矿物组合与组分迁移特征还间接指示了不同亚带的形成条件:成岩期紫色砂岩(围岩)呈氧化-碱性条件,浅色砂岩呈还原-酸性条件,浅紫过渡矿化带则处于氧化还原-酸碱转化面上;改造期构造热液属还原-中偏碱性的中温构造流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期成矿流体分别形成层状矿体及脉状富矿体的机理,为深化研究该类矿床的"矿源-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机制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铜矿床 蚀变作用 组分迁移计算 成岩期 改造期 郝家河 滇中
下载PDF
冀北张麻井铀钼矿床黄铁矿化蚀变岩地球化学迁移特征及与成矿关系亲缘性的讨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凯 巫建华 +1 位作者 郭恒飞 郭国林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2-363,共12页
张麻井铀钼矿床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与火山岩有关的热液铀矿床,围岩蚀变广泛发育,其中黄铁矿化在该矿床分布虽较为局限,但是与铀钼成矿关系密切。为了研究黄铁矿化蚀变与铀、钼成矿的亲缘关系,文章对张麻井的黄铁矿化蚀变岩进行主、微量元... 张麻井铀钼矿床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与火山岩有关的热液铀矿床,围岩蚀变广泛发育,其中黄铁矿化在该矿床分布虽较为局限,但是与铀钼成矿关系密切。为了研究黄铁矿化蚀变与铀、钼成矿的亲缘关系,文章对张麻井的黄铁矿化蚀变岩进行主、微量元素分析,并选择Yb作为不活动组分,使用质量平衡迁移计算方法,利用Grant公式对其组分迁移进行定量计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黄铁矿化蚀变岩的TFeO含量极高,介于11.24%~24.57%之间(平均18.45%),其中Fe2O3含量10.78%~25.25%(平均18.64%)、 FeO含量1.43%~1.90%(平均1.69%), Fe2O3/FeO比值平均为10.99,有可能受到后期氧化。黄铁矿化蚀变岩在Isocon图解上等浓度线斜率小于1,表明整体发生了组分的带入,带入的主要组分为大量的TFeO(131倍),成矿元素Mo(884倍)、Pb(11倍)、U(4.9倍)、V(2.8倍)、Ta(0.44倍)、Cu(0.64倍),碱金属Na2O(0.45倍),以及Cd(424倍)、Bi(13倍)等;带出的主要组分有碱金属Li(-0.73)、 K2O(-0.17),成矿元素Zn(-0.38)、 Cr(-0.37),以及Eu(-0.58)、 Sc(-0.25)等。其中SiO2略微减少(-0.03),带入的Mo含量远大于U的含量,据此认为黄铁矿化与钼成矿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化 元素迁移 组分迁移定量计算 张麻井铀钼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