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合型人工肝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玥 彭虹 罗新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38,共6页
目前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在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衰竭、肝移植前后无功能时期、严重胆汁性淤积等疾病中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其中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通过各种模式互补组合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以改善机体凝血因子和白蛋白等物质的血浆置换模... 目前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在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衰竭、肝移植前后无功能时期、严重胆汁性淤积等疾病中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其中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通过各种模式互补组合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以改善机体凝血因子和白蛋白等物质的血浆置换模式联合其余增强清除体内有毒物质谱的模式。以肝细胞的合成、转化功能为设计理念的生物型人工肝(BAL)近年也取得飞速发展。肝衰竭患者先经NBAL解毒后,再予以BAL合成、转化体内活性物质,能更接近人体肝脏正常生理功能。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组合NBAL模式,再结合疗效稳定的BAL是未来重症肝病患者体外支持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型非生物人工 组合型生物人工 治疗学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三种不同治疗模式在肝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罗可 刘波颖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30-33,共4页
肝衰竭(LF)是多种病因引起肝脏功能严重障碍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其病死率高、预后差。由于内科药物治疗的疗效欠佳、肝移植供体来源紧张且费用昂贵,因此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NBALSS)作为LF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NBALS... 肝衰竭(LF)是多种病因引起肝脏功能严重障碍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其病死率高、预后差。由于内科药物治疗的疗效欠佳、肝移植供体来源紧张且费用昂贵,因此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NBALSS)作为LF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NBALSS的治疗模式有血浆置换(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PE+DPMAS等,在临床上均能在不同程度改善患者肝功能,但也有不足之处。本文主要针对上述三种不同治疗模式的临床实际应用特点进行阐述总结,以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人工 衰竭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下载PDF
肝衰竭患者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10例临床疗效分析
3
作者 邱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23-0025,共3页
探究分析肝衰竭患者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10例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中抽选10例作为实验组,再同期选择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探究分析肝衰竭患者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10例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中抽选10例作为实验组,再同期选择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肝功能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肝功能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PTA、血氧、BUN高于对照组,INR、CR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钾、血钠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IL-6、血清内毒素等细胞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提升程度、胆汁酸清除率、总胆红素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一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衰竭患者中采取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效果更好,可以在一定概率上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但目前尚未提升生存率,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来科学合理的选择,保证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竭 非生物人工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组合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长期预后 被引量:3
4
作者 唐弋均 秦学斌 +2 位作者 何凡 江欢 李无双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07-410,418,共5页
目的:探讨组合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所有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研究组在内科... 目的:探讨组合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所有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研究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组合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治疗后短期疗效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2组患者随访1年总生存率。结果:研究共前瞻性纳入慢性重型肝炎患者90例,其中男69例(76.7%),女21例(23.3%);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7.2±11.0)岁,中位年龄49岁;平均体重指数(22.5±3.1)kg/m;。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2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肝性脑病意识转清有效率为72.2%(26/36),肝肾综合征肾功能恢复有效率为31.8%(7/22),电解质紊乱纠正率为84.2%(32/38),腹水消退有效率为62.5%(25/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对应的57.1%(20/35),9.5%(2/21),62.5%(25/40),47.4%(18/38)(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研究组患者随访3、6、12个月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2.3%、62.5%、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1%、38.9%、17.3%(χ^(2)=5.913,P=0.015)。结论:组合型非生物型人工肝可有效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肾功能,明显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型非生物型人工肝 慢性重 长期预后
原文传递
影响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劭懂 葛许华 +2 位作者 时珺 缪红军 周兆群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分析应用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PALF)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 目的分析应用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PALF)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应用NBAL治疗的PALF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发热、呕吐、黄疸、萎靡、腹水、肝性脑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降钙素原(PC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DBil/TBil、DBil/IBil、血肌酐(SCr)、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氨(SA)、甲胎蛋白(AF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PALF行NBAL治疗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113例患儿,存活74例,死亡3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年龄更小(岁:29.56±19.78比45.70±31.14),体质量更轻(kg:13.16±7.26比17.37±9.33),黄疸和肝性脑病发生率及WBC、PT、INR、APTT、TT、TBil、DBil、IBil、SA水平均更高[黄疸:46.15%(18/39)比25.68%(19/74),肝性脑病:56.41%(22/39)比36.49%(27/74),WBC(×10^(9)/L):19.30±5.89比12.85±3.26,PT(s):29.14±14.32比20.15±9.38,INR:3.44±1.15比1.75±0.81,APTT(s):87.59±20.75比43.54±12.22,TT(s):28.50±6.99比20.71±5.88,TBil(μmol/L):719.77±109.19比176.46±68.52,DBil(μmol/L):409.61±89.96比123.66±52.24,IBil(μmol/L):290.56±45.45比52.67±18.03,SA(μmol/L):356.92±72.29比73.31±43.28,均P<0.05],Hb、PLT、PTA、Fib、DBil/TBil、DBil/IBil、ALB、PAB均明显降低[Hb(g/L):72.33±28.91比91.98±37.02,PLT(×10^(9)/L):50.82±26.38比114.88±54.21,PTA:0.31±0.22比0.64±0.24,Fib(g/L):0.82±0.78比1.78±0.82,DBil/TBil:0.57±0.19比0.70±0.21,DBil/IBil:1.41±0.78比2.37±0.97,ALB(g/L):22.45±3.46比36.81±4.83,PAB(g/L):0.08±0.05比0.13±0.07,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PT、SA均是影响PALF行NBAL治疗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2.201(1.020~7.318)、2.004(1.506~4.472)、4.309(1.908~5.296),P值分别为0.001、0.032、0.014].ROC曲线分析显示,TBil、SA、PT对NBAL治疗PALF患儿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0.785、0.816,95%CI分别为0.720~0.890、0.708~0.814、0.752~0.827,P值分别为<0.001、0.041、0.012;当最佳截断值为682.67μmol/L、321.09μmol/L、26.21 s时,其敏感度分别为62.21%、73.18%、69.52%,特异度分别为82.17%、94.63%、84.09%.结论临床上有众多指标可评估NBAL对PALF的疗效,但TBil、SA、PT这3个指标相对稳定,数值越高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衰竭 非生物人工 预后 儿科
下载PDF
不同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效果
6
作者 曾刚 黄洁 +1 位作者 沈国俊 沃琤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2期163-166,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血浆置换,观...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血浆置换,观察组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白蛋白(ALB)]、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BIL、AST、ALT、血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TA、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BIL、TBA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21%,高于对照组的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血浆置换相比,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效果更好,能彻底清除患者血液中的中小分子,提高TBIL和TBA清除率,提升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血氨水平,减轻肝性脑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人工 血液透析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衰竭
下载PDF
非生物型组合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实验研究
7
作者 李亚明 张晶 +2 位作者 赵军 陈煜 段钟平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6年第2期11-15,共5页
目的:建立大型动物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用来评价非生物型组合人工肝治疗效果。方法:将中国实验小型猪28头随机分为对照组(n=13)与治疗组(n=15),应用D-氮基半乳糖1.2g/kg静脉注射诱导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给药48小时... 目的:建立大型动物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用来评价非生物型组合人工肝治疗效果。方法:将中国实验小型猪28头随机分为对照组(n=13)与治疗组(n=15),应用D-氮基半乳糖1.2g/kg静脉注射诱导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给药48小时后治疗组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未实行任何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动物生存时间、生化指标、颅内压与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两组分别为128.7±11.3小时和67.9±9.4小时(P〈0.01),治疗组多项生化指标、炎性细胞因子、颅内压、组织病理等都比同期非治疗组动物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0.01)。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的非生物型组合人工肝治疗,能显著延长急性肝衰实验动物生存时间,降低颅内压,改善生化、病理指标与近期预后,可作为肝脏移植和药物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衰竭 动物模 非生物组合人工
下载PDF
不同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总体疗效评估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林 胡容 +4 位作者 张鸿 张人风 陈莉 王亚娟 王丽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评估目前临床开展的不同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总体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507例,其中内科综合治疗124例,人工肝治疗组383例,结果不同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束时肝脏功能均... 目的评估目前临床开展的不同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总体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507例,其中内科综合治疗124例,人工肝治疗组383例,结果不同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束时肝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治疗后72h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72h黄疸(TB)均存在不同程度反弹(P<0.05)。不同术式人工肝对不同类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存活率远低于急性及亚急性重型肝炎(P<0.05)。对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晚期的远期疗效,早期存活率为88.3%,较中期及晚期高(P<0.05),晚期疗效最差为37.5%(P<0.05)。进行人工肝的重型肝炎患者存活率高于未进行人工肝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P<0.05)。2次及以上人工肝治疗患者存活率高于1次人工肝治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能提高急性重型肝炎及早期患者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 人工支持系统 疗效
下载PDF
TECA型组合型人工肝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薛毅珑 罗芸 +10 位作者 赵世峰 李新建 段钟平 陈小平 李文歌 黄小强 李雁凌 崔忻 钟大光 张佐云 黄志强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 :观察TECA型组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HALSS)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 (AL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离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肝细胞并培养于BALSS的生物反应器中。患者的血浆先经碳吸附或血浆置换后 ,循环流经BALSS的中空纤维管。每次... 目的 :观察TECA型组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HALSS)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 (AL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离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肝细胞并培养于BALSS的生物反应器中。患者的血浆先经碳吸附或血浆置换后 ,循环流经BALSS的中空纤维管。每次治疗持续 6~ 7h。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从每只小型猪的肝脏平均可得到 (1.0~ 3.0 )× 10 10 个猪肝细胞 ,存活率 >85 %。TECA -HALSS治疗结束后 ,患者的血NH3、ALT、AST、TB、DB等水平明显降低 ;PTA水平升高 ;患者的神志由嗜睡或昏迷转为清醒。治疗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电解质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TECA -HALSS是一种能迅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功能衰竭 人工 TECA 组合型 HALSS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秋仙 张振纲 +4 位作者 吴亮 聂华 章莉莎 黄元成 田德英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人工肝(ALSS)组217例和标准药物治疗(SMT)组91例。两组患者以治疗8...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人工肝(ALSS)组217例和标准药物治疗(SMT)组91例。两组患者以治疗8周为疗效观察节点,以48周为预后观察终点。记录患者的症状及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标变化及其生存时间。应用SPSS17.0软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ALSS组患者血清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人工肝治疗前分别平均下降63.6U/L和34.17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平均升高7.71%(P〈0.01)。在治疗8周时,ALSS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SMT组(52.07%比34.07%,P〈0.01);至12周时,ALss组和SMT组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0.4%和42.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48周结束时,ALSS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86.2±11.5)天,SMT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60.3±19.0)天,两组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3%比40.7%,P〉0.05)。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可以改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但并不能提高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支持系统 非生物 衰竭 生存率
下载PDF
两种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永根 肖都 +7 位作者 刘怡 周云 叶培富 刘伟江 彭海霞 王勇 罗翠竹 郑志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516-2517,共2页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以血液净化技术为基础,能暂时替代肝脏的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是一种为进行肝脏移植赢得宝贵时间而进行的有效治疗手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ALSS分别治疗153例重症...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以血液净化技术为基础,能暂时替代肝脏的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是一种为进行肝脏移植赢得宝贵时间而进行的有效治疗手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ALSS分别治疗153例重症肝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进一步探讨治疗重症肝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支持系统治疗 安全性 衰竭 重症 非生物 有效性 血液净化技术 脏移植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兰玲鲜 苏春雄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601-603,共3页
目的研究非生物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肝衰竭患者10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进行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8、12、48周治疗效果。以及凝血功能,肝... 目的研究非生物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肝衰竭患者10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进行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8、12、48周治疗效果。以及凝血功能,肝功能,症状等生化指标情况,以及患者治疗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ALT,总胆红素TBil,与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凝血功能方法,原活动度PTA均有所上升为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8周治疗过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12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48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存天数平均为(191.8±10.3)d,对照组患者生存天数平均为(159.4±20.1)d,且2组患者1年后总有效生存率,观察组43.14%,是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1.18%,2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衰竭患者通过使用非生物型人工肝临床效果明显,不过生存率未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非生物人工 衰竭 临床效果 预后影响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对乙型肝炎肝衰竭干预时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秋仙 张振纲 +2 位作者 聂华 章莉莎 田德英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33-136,140,共5页
目的:分析非生物型人工肝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探讨其对肝衰竭的干预时机。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同济医院感染科的308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接受标准药物+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为人工肝... 目的:分析非生物型人工肝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探讨其对肝衰竭的干预时机。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同济医院感染科的308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接受标准药物+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为人工肝(ALSS)组,仅接受标准药物治疗的为标准药物治疗(SMT)组;两组分别分为早、中、晚3期。结果:治疗8周时,ALSS组的有效率优于SMT组(52.07%vs 34.07%,P=0.004)。ALSS组与SMT组的12周及48周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12周:50.4%vs 42.1%,48周:44.3%vs 40.7%,P均>0.05)。ALSS组早、中、晚3期的12周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8%、62.3%、14.9%,48周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7%、56.7%、9.6%;SMT组早、中、晚3期的12周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4%、42.9%、15.3%,48周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3%、42.9%、12.3%。两组相比,早期、晚期患者的12周及48周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中期患者的12周及48周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不但可以改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而且可以提高中期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但对早期及晚期肝衰竭患者疗效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支持系统 非生物 衰竭 生存率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陶金好 陈伟明 +4 位作者 胡静 贺骏 马健 陆铸今 陆国平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47例儿童AL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30例患...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47例儿童AL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研究组),分析ALF患儿的年龄分布特征及病因情况,比较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生化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2组患儿病死率。结果:47例 ALF患儿中≤1岁患儿23例、1~3岁10例、≥3岁14例;34.0%患儿病因不明。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均降低(P<0.05),国际化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凝血酶原活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 ,PTA)、白蛋白(albumin ,ALB)均升高(P<0.05)。研究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儿童ALF是有效的,可改善患儿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衰竭 非生物人工 儿童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志红 江建宁 +1 位作者 罗光汉 吴健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873-874,共2页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急性肝衰竭病人进行PE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判断临床效果,并比较PE治疗组(CPE组)与内科综合治疗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急性肝衰竭病人进行PE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判断临床效果,并比较PE治疗组(CPE组)与内科综合治疗组(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及生存时间。结果:PE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血氨、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下降,白蛋白(ALB)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组治愈好转率69.3%,对照组为5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的生存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PE治疗通过清除血液中的毒性代谢产物,可以改善急性肝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同时可以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延长急性肝衰竭病人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衰竭 血浆置换 非生物人工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应用的肝外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段志军 李晓宁 +2 位作者 贺高红 鞠佳 高志红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12期664-668,共5页
非生物型人工肝已作为临床重症肝病患者体外人工肝支持的主要方法,但对于肝脏之外的影响的相关报道较少,而这些方面对人工肝的不断改进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非生物型人工肝对肾功能、血细胞、凝血系统、细胞因子、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等方... 非生物型人工肝已作为临床重症肝病患者体外人工肝支持的主要方法,但对于肝脏之外的影响的相关报道较少,而这些方面对人工肝的不断改进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非生物型人工肝对肾功能、血细胞、凝血系统、细胞因子、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非生物人工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玲 张运芝 +1 位作者 袁春兰 蒋祖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873-878,共6页
非生物型人工肝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可暂时"替代肝脏功能"是肝移植的桥梁.而在整个人工肝治疗过程中,护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否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是其治疗成功的关键.因此,本文综... 非生物型人工肝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可暂时"替代肝脏功能"是肝移植的桥梁.而在整个人工肝治疗过程中,护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否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是其治疗成功的关键.因此,本文综述了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几种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以帮助临床护士提高对人工肝治疗不良反应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从而提高人工肝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人工 常见问题 护理对策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在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小强 陈运超 徐明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8期441-443,共3页
目的研究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治疗中的疗效及治疗时机。方法选择符合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的患者61例,分成人工肝组28例及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对症处理;人工肝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非... 目的研究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治疗中的疗效及治疗时机。方法选择符合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的患者61例,分成人工肝组28例及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对症处理;人工肝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结果行人工肝治疗后患者血清学指标(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氨、胆碱酯酶、凝血时间)有显著改善(P<0.01),并发症发生率20.8%,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肝功能指标、临床表现均有明显好转,死亡率降低,住院天数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在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治疗中疗效显著;在内科综合治疗期间若出现血胆红素、转氨酶成倍增长,血氨持续升高,凝血时间明显延长或出现肝性脑病症状者以及明确有对肝脏直接损害的毒物在早期肝功能出现异常时宜及早行人工肝替代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及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损害 非生物人工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的临床研究近况 被引量:6
19
作者 曲娟 陆伟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7期382-384,共3页
人工肝是借助体外装置,暂时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功能不全或相关疾病的方法。目前人工肝主要分为非生物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及组合型人工肝3型。其中,以解毒功能为主的非生物型人工肝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并被证明确有一定... 人工肝是借助体外装置,暂时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功能不全或相关疾病的方法。目前人工肝主要分为非生物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及组合型人工肝3型。其中,以解毒功能为主的非生物型人工肝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并被证明确有一定疗效,本文将逐一介绍。因作为非生物型人工肝之一的血浆置换,在置换过程中补充了大量人体所必需的活性物质,有别于其他非生物型人工肝,本文暂不予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人工 临床研究 组合型人工 血浆置换 功能不全 体外装置 脏功能 相关疾病
下载PDF
肝衰竭评估模型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时珺 刘勇 +3 位作者 葛许华 缪红军 周兆群 赵劭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21-1824,1868,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常用的4种肝衰竭评估模型在非生物型人工肝(non 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NBAL)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pediatrics acute liver failure,PALF)中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 目的:分析儿童常用的4种肝衰竭评估模型在非生物型人工肝(non 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NBAL)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pediatrics acute liver failure,PALF)中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2019年在儿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应用NBAL治疗PALF的病例资料,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提取患儿入院时参数,计算各模型数值,比较各模型在两组中的差异,以及各模型在不同病因导致PALF存活组与死亡组间的差异。结果:①共纳入113例样本,其中,男71例,占62.83%;年龄42 d~13岁8个月,平均(34.00±22.17)个月;体重3.50~74.00 kg,平均(15.11±9.85)kg。共进行了465次血液净化治疗,平均每例4.12次。②存活74例(65.49%),男46例(62.16%);死亡39例(34.51%),男25例(64.10%)。留置PIUC时间为(17.77±14.52)d,平均住院费用为(85937.85±69080.26)元。中毒导致PALF经NBAL治疗存活组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③MELD、PELD、LIU-PT、LIU-INR评估模型,PALF存活组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根据病因亚组分析,除MELD评估模型在代谢病和休克心肺复苏术后、LIU-PT评估模型在胆汁淤积性肝病、LIU-INR评估模型在胆汁淤积性肝病和代谢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病因导致的PALF存活组、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ELD、PELD、LIU-PT、LIU-INR评估模型均可作为NBAL治疗PALF的预测模型,但PELD评估模型在覆盖病因方面更优于MELD、LIU-PT、LIU-INR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功能衰竭 衰竭评估模 非生物人工 儿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