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径组合提升管内团聚物持续时间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广恒 王德武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0-46,共7页
在固气比[Gs/(ρg·U g)]为2.13~47.95的范围内,对循环流化床变径组合提升管内团聚物持续时间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单个团聚物持续时间为0.001 28~0.601 60 s,局部位置团聚物平均持续时间为0.014 32~0.160 64 s;在数量上,持... 在固气比[Gs/(ρg·U g)]为2.13~47.95的范围内,对循环流化床变径组合提升管内团聚物持续时间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单个团聚物持续时间为0.001 28~0.601 60 s,局部位置团聚物平均持续时间为0.014 32~0.160 64 s;在数量上,持续时间小于0.064 00 s的低浓度团聚物占87.69%,持续时间大于0.064 00 s的高浓度团聚物占12.31%;在固气比较低时,主要由低浓度团聚物主导平均持续时间;在固气比较高时,临近边壁区域主要由高浓度团聚物主导平均持续时间。时间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团聚物中,在数量上主要以持续时间为0.001 28~0.038 40 s的团聚物为主,在对平均持续时间的影响上主要以持续时间为0.012 80~0.038 40 s的团聚物为主;高浓度团聚物中,在数量和对平均持续时间的影响上,均主要以持续时间为0.064 00~0.128 00 s的团聚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径组合提升管 团聚物 持续时间 循环流化床
下载PDF
组合约束型提升管零床层操作下出口区颗粒速度
2
作者 赵斌 王德武 +2 位作者 王明峰 张少峰 张爱国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44,共5页
针对组合约束型提升管反应器工业应用中的零床层操作模式,在一套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研究了零床层操作下提升管出口区域的颗粒速度分布,考察了表观气速、颗粒循环强度等条件的影响,并与"提升管+床层"耦合操作进行了对比.结果... 针对组合约束型提升管反应器工业应用中的零床层操作模式,在一套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研究了零床层操作下提升管出口区域的颗粒速度分布,考察了表观气速、颗粒循环强度等条件的影响,并与"提升管+床层"耦合操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气固两相沿提升管轴向靠近出口的过程中,受出口分布器约束影响,颗粒向上运动到出口区后速度呈降低趋势,约束影响的长度随表观气速增加而减小;随颗粒循环强度增加,出口区截面中心颗粒速度增加,边壁颗粒速度降低,且变化幅度均大于轴向其它位置;随表观气速增加,出口区截面各局部位置颗粒速度均增加,在相同的表观气速增量下,低气速操作时出口区截面局部颗粒速度增量小于其它轴向位置,高气速操作时出口区截面局部颗粒速度增量大于其它轴向位置;与"提升管+床层"耦合操作相比,零床层操作时出口区截面中心颗粒速度较高,边壁颗粒速度较低,径向分布均匀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提升管 耦合反应器 零床层操作 出口区 颗粒速度
下载PDF
组合式提升管入口区颗粒的返混特性
3
作者 鄂承林 卢春喜 +2 位作者 徐春明 高金森 时铭显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585-591,共7页
根据文中提出的颗粒局部及整体返混比,对组合式提升管入口区颗粒的返混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S型颗粒浓度轴向分布时,颗粒在床层底部的返混较小,在顶部的返混较大;而在指数形颗粒浓度轴向分布时,颗粒则在床层底部的返混较大,在顶... 根据文中提出的颗粒局部及整体返混比,对组合式提升管入口区颗粒的返混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S型颗粒浓度轴向分布时,颗粒在床层底部的返混较小,在顶部的返混较大;而在指数形颗粒浓度轴向分布时,颗粒则在床层底部的返混较大,在顶部的返混较小.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床内颗粒具有不同的局部返混特性,在气速较高时,颗粒在床层中心的返混较少,在床层边壁的返混较多;在气速较低时,在床层顶部,颗粒在床层中心的返混较少,在床层边壁的返混较多,而在床层底部,颗粒则在床层中心和边壁处的返混较多,在床层中部的返混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两相流 颗粒返混 组合提升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