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合深梁填充钢框架的恢复力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胡立黎 郑宏 +1 位作者 宋晓强 宋金旭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4,共5页
为实现结构刚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渐变,同时充分发挥组合钢板的性能,介绍一种新型高层抗震加固结构体系—组合深梁。通过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下,2个组合深梁填充钢框架结构模型试验,得到内填组合深梁钢框架结构的滞回曲线。试验过程中,混凝... 为实现结构刚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渐变,同时充分发挥组合钢板的性能,介绍一种新型高层抗震加固结构体系—组合深梁。通过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下,2个组合深梁填充钢框架结构模型试验,得到内填组合深梁钢框架结构的滞回曲线。试验过程中,混凝土板限制了钢板失稳变形,钢板塑性得以发展;组合深梁最后耗能破坏,随后钢框架发生破坏。试验结果显示:组合深梁主要由钢板部分来承担水平剪力和弯矩,混凝土板并不承担水平荷载;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且骨架曲线有明显的塑性流动阶段,试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好,证明内填组合深梁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良好。最后,利用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该结构恢复力模型,可用于组合深梁结构的弹塑性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深梁 钢框架 恢复力模型
下载PDF
组合深梁填充钢框架滞回性能试验
2
作者 郑宏 胡立黎 +1 位作者 赵冉 蒋晓燕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28,共6页
通过1个纯钢框架和2个内填组合深梁的拟静力试验,研究组合深梁对纯钢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延性、滞回特性和耗能能力的影响。试验显示:加载初期,滞回曲线为直线,刚度保持不变;卸载时没有残余变形;屈服后,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骨架曲线有... 通过1个纯钢框架和2个内填组合深梁的拟静力试验,研究组合深梁对纯钢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延性、滞回特性和耗能能力的影响。试验显示:加载初期,滞回曲线为直线,刚度保持不变;卸载时没有残余变形;屈服后,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骨架曲线有明显的塑性流动阶段,呈现三折线形;填充深梁试件破坏时的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25和1/22;试验表明组合深梁提高了钢框架的初始刚度、屈服荷载和极限承载能力;钢框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因此,内填深梁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良好,可将组合深梁作为结构抗震设防的第一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深梁 钢框架 拟静力试验 滞回性能
下载PDF
平顶巷道锚杆支护的组合深梁模型
3
作者 徐恩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72-75,共4页
研究表明 ,按浅梁方法计算深梁的应力 ,所得结果与实际不符。本文给出了建立在深梁模型基础上的平顶巷道锚杆支护设计计算方法 。
关键词 平顶巷道 锚杆支护 组合深梁模型 组合 拉应力 剪应力 煤矿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深梁填充钢框架动力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娜 郑宏 杜坤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3-17,共5页
钢-混凝土组合深梁填充钢框架是一种新型抗侧力结构体系。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6层钢框架和6层钢框架填充组合深梁进行了动力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结构的顶点位移、基底剪力、层间位移角、楼层位移及塑性铰发展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 钢-混凝土组合深梁填充钢框架是一种新型抗侧力结构体系。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6层钢框架和6层钢框架填充组合深梁进行了动力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结构的顶点位移、基底剪力、层间位移角、楼层位移及塑性铰发展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钢框架内填深梁以后,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增强,且深梁首先破坏,保证钢框架安全,充分起到了抗震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内填组合深梁 SAP2000 动力弹塑性分析 塑性铰
下载PDF
组合深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郑宏 刘源 温利明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7-122,共6页
组合深梁作为一种新型的耗能构件,可以实现宽范围的刚度渐变调幅。通过两片跨高比分别为2.0和1.0的组合深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其破坏过程和破坏机理,得到了深梁的滞回曲线、承载力及承载力退化系数、延性系数和能量耗散系数。研... 组合深梁作为一种新型的耗能构件,可以实现宽范围的刚度渐变调幅。通过两片跨高比分别为2.0和1.0的组合深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其破坏过程和破坏机理,得到了深梁的滞回曲线、承载力及承载力退化系数、延性系数和能量耗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深梁随着跨高比从2.0减小到1.0,承载力增加了190%;采用混凝土板限制钢板的平面外屈曲,可以充分利用钢材的性能;钢-混凝土组合深梁是一种理想的水平抗侧力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深梁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滞回性能 耗能性能 延性
原文传递
钢框架组合深梁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宏 宋金旭 宋晓强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44-148,共5页
钢框架、钢框架内填剪力墙反映了框架结构刚度值从小到大的两个端点值,刚度增幅是突变性质的。本文提出的钢框架内填钢-混凝土组合深梁可以满足两个端点刚度值之间的要求,实现宽范围的刚度渐变调幅。通过低周反复加载的试验方法,综合考... 钢框架、钢框架内填剪力墙反映了框架结构刚度值从小到大的两个端点值,刚度增幅是突变性质的。本文提出的钢框架内填钢-混凝土组合深梁可以满足两个端点刚度值之间的要求,实现宽范围的刚度渐变调幅。通过低周反复加载的试验方法,综合考虑深梁高宽比等因素,对两榀钢框架组合深梁结构和一榀纯钢框架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得出了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形特征,分析了结构的耗能机理,计算了相应的延性系数、承载力退化系数。试验表明,钢框架内填深梁之后,整体结构的初始刚度、极限承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解决了纯框架结构抗侧刚度不足的问题。通过改变内填深梁的高宽比,可以实现从纯框架结构到框架剪力墙结构之间刚度的渐变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深梁 拟静力试验 滞回性能
原文传递
深肋组合扁梁肋部混凝土受力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如杭 王元清 +1 位作者 石永久 杨璐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59-62,共4页
为了简化深肋组合扁梁理论计算模型,同时对中国现有的深肋压型钢板板型进行改进,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深肋组合扁梁的正、负弯矩区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利用现有的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得知深肋组合扁梁肋部混凝土在梁受力全过程中应变... 为了简化深肋组合扁梁理论计算模型,同时对中国现有的深肋压型钢板板型进行改进,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深肋组合扁梁的正、负弯矩区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利用现有的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得知深肋组合扁梁肋部混凝土在梁受力全过程中应变均很小,承担的荷载很小,因此在受力上可以忽略;同时揭示了深肋组合扁梁的部分受力特点,为深肋压型钢板选型提供力学参考。结果表明:在对深肋组合扁梁进行理论计算时可以忽略肋部混凝土的影响,同时在满足楼板承载力和构造要求下,可以进一步改进深肋压型钢板板型,减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 肋部混凝土 有限元分析 板型 弯矩 承载力
下载PDF
负弯矩区深肋组合扁梁抗弯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如杭 王元清 +1 位作者 石永久 杨璐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381-385,400,共6页
深肋压型组合扁梁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结构高度小、防火性能好等优点。明确组合扁梁的受力性能是进行结构设计的基础。但是国内外对其承载性能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特别是对负弯矩区,现有的计算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论证,设计计算依靠... 深肋压型组合扁梁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结构高度小、防火性能好等优点。明确组合扁梁的受力性能是进行结构设计的基础。但是国内外对其承载性能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特别是对负弯矩区,现有的计算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论证,设计计算依靠经验为主。本文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研究负弯矩区深肋组合扁梁的承载性能,通过建模计算悬臂深肋组合扁梁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得到相应的荷载—位移全过程曲线,揭示其受力特点,并与相关的理论推导进行比较,探讨其理论计算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 负弯矩区 抗弯承载性能 非线性有限元
下载PDF
板型对深肋组合扁梁楼盖板的设计影响分析
9
作者 杨璐 王元清 石永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8-503,共6页
在深肋组合扁梁楼盖的设计中,压型钢板的板型对深肋组合扁梁楼盖的刚度、承载力等承载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地选择压型钢板板型,不仅能提高深肋组合扁梁楼盖承载性能,而且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不同板... 在深肋组合扁梁楼盖的设计中,压型钢板的板型对深肋组合扁梁楼盖的刚度、承载力等承载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地选择压型钢板板型,不仅能提高深肋组合扁梁楼盖承载性能,而且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不同板型的深肋组合扁梁楼盖模型,并对深肋组合扁梁楼盖的承载性能与有效宽度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压型钢板肋高、肋宽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对深肋压型钢板板型的合理化设计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楼盖 板型 承载性能 有效宽度
下载PDF
高层建筑中箱基和上部结构共同作用下的计算和调整沉降方案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大钧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71,共2页
笔者2次指出国内外技术规程中建议的箱基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下的计算是错误的,并建议新的计算。为了从理论上解决箱基渗漏问题,曾提出“反盆式沉降方案”,现改为“调整沉降方案”,并介绍了工程实例。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箱形基础 共同作用 总体弯矩 叠板 组合深梁 沉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