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咸淡水组合灌溉模式对棉田土壤CO_(2)日排放特征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会文 管瑶 +2 位作者 贺兴宏 范德宝 王育强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0-67,共8页
【目的】探究咸淡水组合灌溉对棉田CO_(2)日排放通量的影响。【方法】采用4种水质,即淡水(CK)和矿化度分别为2(S1)、3(S2)、5 g/L(S3)的微咸水;4种咸水淡水灌溉配比,即微咸水∶淡水为1∶1(P1)、1∶4(P2)、4∶1(P3)和1∶0(P4),分析咸淡... 【目的】探究咸淡水组合灌溉对棉田CO_(2)日排放通量的影响。【方法】采用4种水质,即淡水(CK)和矿化度分别为2(S1)、3(S2)、5 g/L(S3)的微咸水;4种咸水淡水灌溉配比,即微咸水∶淡水为1∶1(P1)、1∶4(P2)、4∶1(P3)和1∶0(P4),分析咸淡水组合灌溉对棉田灌水前后土壤CO_(2)日排放特征影响。【结果】①与CK相比,S1、S2、S3处理土壤CO_(2)日平均排放通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2.64%~24.35%、18.30%~26.69%、22.16%~28.57%(P<0.05)。②CK的土壤CO_(2)累计排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S1处理与S2、S3处理土壤CO_(2)累计排放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S2、S3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相同微咸水矿化度条件下,4种咸水淡水灌溉配比对土壤CO_(2)日平均排放通量影响为P2处理<P1处理<P3处理<P4处理。④土壤CO_(2)排放通量与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正相关,与箱内气体温度、土壤pH值、土壤电导率负相关。【结论】选用2 g/L微咸水与淡水按1∶4施配比例灌溉对土壤盐分积累和CO_(2)气体排放影响较小,是灌区合理利用微咸水的一种灌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水质 组合灌溉 灌溉配比 土壤CO_(2)日排放通量
下载PDF
不同微咸水组合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和冬小麦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 被引量:77
2
作者 吴忠东 王全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1-76,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组合灌溉顺序对土壤水盐分布状况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2003年-2005年在河北省中科院南皮生态试验站进行了冬小麦田间微咸水灌溉试验。通过对冬小麦主根区和100 cm深度土壤的水、盐分布状况和冬小麦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 g/... 为了研究不同组合灌溉顺序对土壤水盐分布状况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2003年-2005年在河北省中科院南皮生态试验站进行了冬小麦田间微咸水灌溉试验。通过对冬小麦主根区和100 cm深度土壤的水、盐分布状况和冬小麦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 g/L的微咸水可以作为冬小麦的灌溉用水,但连续使用会导致土壤发生积盐;拔节期应尽量避免使用微咸水,且不宜连续使用微咸水进行灌溉,组合灌溉最好采用咸淡交替的方式;综合土壤的积盐状况和冬小麦产量分析,淡(拔节水)淡(抽穗水)咸(灌浆水)的组合灌溉顺序为最优方案,该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灌区地下微咸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组合灌溉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盐量 产量
下载PDF
咸淡水间歇组合灌溉对盐碱耕地土壤水盐运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小媛 高佩玲 +2 位作者 杨大明 张晴雯 张宇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04-1413,共10页
为探明土壤水盐在咸淡水间歇组合灌溉条件下的运移情况,采用室内一维垂直积水入渗试验,以全淡水和微咸水直接灌溉作为对照,设置了四种间歇时间,分别为0、30、60、120 min,三种咸淡水组合比例,分别为2∶1、1∶1、1∶2,进行咸淡水间歇组... 为探明土壤水盐在咸淡水间歇组合灌溉条件下的运移情况,采用室内一维垂直积水入渗试验,以全淡水和微咸水直接灌溉作为对照,设置了四种间歇时间,分别为0、30、60、120 min,三种咸淡水组合比例,分别为2∶1、1∶1、1∶2,进行咸淡水间歇组合灌溉。结果表明:在同一入渗时间,间歇组合灌溉的累积入渗量大于淡水灌溉,与微咸水直接灌溉差异较小;累积入渗量(I)与湿润锋运移深度(Zf)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I和Z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间歇组合灌溉的土壤含水率、灌水均匀度均远远大于淡水灌溉,但间歇组合灌溉的灌水均匀度随着淡水所占灌水定额比例的增加而减小;在5~45 cm作物根系密集区,土壤整体脱盐,但间歇组合灌溉土壤脱盐率显著高于微咸水直接灌溉,与淡水灌溉差异较小;不同间歇时间、组合比例对土壤脱盐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组合灌溉 灌水均匀度 一维垂直积水入渗试验 脱盐率
下载PDF
微喷带组合灌溉灌水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白珊珊 万书勤 +2 位作者 康跃虎 刘士平 焦艳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8,共5页
以国内外6种常见类型的带宽分别为35mm(N35)、45mm(N45)、60mm(N60)、80mm(N80)和带有侧翼带宽为55mm(双翼N55)和65mm(双翼N65)的微喷带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冬小麦遮挡条件下微喷带组合灌溉的水量分布均匀系数Cu。结果表明:作物遮挡条件下... 以国内外6种常见类型的带宽分别为35mm(N35)、45mm(N45)、60mm(N60)、80mm(N80)和带有侧翼带宽为55mm(双翼N55)和65mm(双翼N65)的微喷带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冬小麦遮挡条件下微喷带组合灌溉的水量分布均匀系数Cu。结果表明:作物遮挡条件下,每组喷孔均匀布置的双翼N65微喷带喷水未搭接部分的水量分布均匀性较好,水量搭接部分的水量分布均匀系数并没有明显提高;其他5种每组喷孔单斜列布置的微喷带(N35、N45、N60、N80和双翼N55),搭接部分的水量分布均匀系数明显比无搭接部分的高,平均提高了34.8%。因此,对于每组喷孔单斜列布置的微喷带,可以通过多根微喷带组合铺设来提高水量分布均匀性;而对于每组喷孔均匀布置的微喷带,单根微喷带的水量分布均匀性较高,通过微喷带组合铺设并不能显著提高水量分布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喷带 微喷带组合灌溉 灌水均匀性 水量分布均匀系数
下载PDF
间歇组合灌溉下中度盐碱土壤入渗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小媛 杨大明 +3 位作者 高佩玲 张晴雯 赵亚东 张宇航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2-1087,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咸淡水间歇组合灌溉入渗的影响机制与规律,在室内采用垂直一维积水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间歇时间、组合次序下的土壤入渗特征;基于实测资料探讨3种常规的入渗模型对间歇组合灌溉在中度盐碱土壤入渗规律的适用性.结果显示:... 为了进一步揭示咸淡水间歇组合灌溉入渗的影响机制与规律,在室内采用垂直一维积水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间歇时间、组合次序下的土壤入渗特征;基于实测资料探讨3种常规的入渗模型对间歇组合灌溉在中度盐碱土壤入渗规律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在同一入渗时间下,累积入渗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间歇组合灌溉(0 min),间歇组合灌溉(30 min),间歇组合灌溉(60 min),间歇组合灌溉(120 min),且它们之间的差异随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整个入渗过程中,入渗速率分为初渗阶段和稳渗阶段,且与先咸后淡相比,先淡后咸先到达稳定入渗率;与Green-Ampt模型、Philip模型相比,Kostiakov模型能更加准确地描述间歇组合灌溉的入渗率变化特征,但在Kostiakov模型中,先淡后咸拟合精度低于先咸后淡,说明咸淡水组合次序对模型拟合精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组合灌溉 累积入渗量 入渗率 盐碱土壤 入渗模型
下载PDF
间歇组合灌溉对中度盐化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小媛 张晴雯 +1 位作者 高佩玲 杨大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2,共7页
为了探究合理的微咸水农田灌溉模式,以中度盐化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一维垂直积水入渗试验,研究不同咸淡水组合次序和间歇时间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并对土壤盐分分布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间歇组合灌溉模式下各土层的土壤... 为了探究合理的微咸水农田灌溉模式,以中度盐化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一维垂直积水入渗试验,研究不同咸淡水组合次序和间歇时间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并对土壤盐分分布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间歇组合灌溉模式下各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均大于淡水直接灌溉,且与微咸水直接灌溉差异较小;先咸后淡土壤含水率变异系数介于9.24~16.62之间,相对于先淡后咸(11.54~20.88),土壤含水率分布更均匀。(2)在同一土层深度处,间歇组合灌溉模式下的土壤含盐量均小于微咸水直接灌溉,与淡水灌溉差异较小;在0~20 cm土层,先淡后咸土壤含盐量大于先咸后淡,而在20~55 cm土层,先咸后淡大于先淡后咸。(3)对土壤盐分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表明,先咸后淡含盐量峰值大于先淡后咸;先淡后咸脱盐率平均值大于先咸后淡;在间歇组合灌溉模式下,脱盐区深度介于47.97~51.63 cm、达标脱盐区深度介于46.6~50.7之间,均超过了0~45 cm作物根系密度较大的土层;脱盐率平均值(0.36~0.543)、含盐量峰值(3.741~5.967)均高于微咸水直接灌溉,间歇组合灌溉更有利于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盐化土壤 间歇组合灌溉模式 土壤盐分 评价指标
下载PDF
灌溉用水定额及其调节系数计算和有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潘国强 杨宝中 +1 位作者 朱光亚 申继先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55,共4页
首先阐述了灌溉定额、灌溉用水定额、调节系数等概念的内涵并选择河南省主要灌溉分区的典型农作物小麦,对其各种灌溉组合下的灌溉用水定额调查值进行统计并与应用调节系数法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调节系数法计算各种... 首先阐述了灌溉定额、灌溉用水定额、调节系数等概念的内涵并选择河南省主要灌溉分区的典型农作物小麦,对其各种灌溉组合下的灌溉用水定额调查值进行统计并与应用调节系数法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调节系数法计算各种灌溉组合的灌溉用水定额从原理和方法上是合理、可靠的,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总结了当前编制灌溉用水定额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对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用水 定额 调节系数 计算 灌溉组合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的糖料蔗不同灌溉制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新建 罗维钢 +4 位作者 黄忠华 谭文艳 廖婷 莫凡 田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5-49,53,共6页
研究不同灌溉组合对糖料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优化灌溉模式、确立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支撑。设置滴灌(A)、微喷灌(B)、小管出流(C)、沟灌(D)4种灌溉方式,每种灌溉方式设2 250(a)、3 750(b)、5 250(c)m3/hm23种灌溉定额,以不灌溉作对照... 研究不同灌溉组合对糖料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优化灌溉模式、确立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支撑。设置滴灌(A)、微喷灌(B)、小管出流(C)、沟灌(D)4种灌溉方式,每种灌溉方式设2 250(a)、3 750(b)、5 250(c)m3/hm23种灌溉定额,以不灌溉作对照,研究不同灌溉组合对糖料蔗土壤养分状况、农艺性状、叶片营养特性以及产量和糖分的影响,运用模糊数学对各种灌溉组合进行总体评价。结果发现:1滴灌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农艺性状、叶片营养特性、产量和糖分各项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2微喷处理Bb碱解氮含量、Ba全磷含量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3小管出流处理Ca出苗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4沟灌处理Da速效磷含量、有机质含量以及Db和Da的出苗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根据模糊数学的计算结果,各灌溉组合隶属函数值大小依次排序为:Aa>Bb>Cb>Ab>Ac>Dc>Bc>Ba>Cc>Ca>Db>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料蔗 模糊数学 灌溉制度 灌溉方式 灌溉定额 灌溉组合
下载PDF
水分调控对冬小麦同化物分配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任巍 姚克敏 +2 位作者 于强 欧阳竹 王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92-94,共3页
试验研究 12个灌溉组合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面灌水条件下不同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田间持水量 65%的处理 >50 %的处理 >80 %的处理 ;地下 3 0cm、50cm和 10 0c... 试验研究 12个灌溉组合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面灌水条件下不同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田间持水量 65%的处理 >50 %的处理 >80 %的处理 ;地下 3 0cm、50cm和 10 0cm灌水条件下田间持水量 80 %的处理 >65%的处理 >50 %的处理。产量以地下 3 0cm灌水× 80 %田间持水量处理最高 ,为 6512 .4kg/hm2 ,地下 50cm灌水× 50 %田间持水量处理产量最低 ,为3 568.1kg/hm2 。保持相同田间持水量的灌水处理 ,随灌溉深度的增加其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呈增大趋势。地下3 0cm灌水× 80 %田间持水量处理和地下 3 0cm灌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调控 冬小麦 同化物分配 水分利用效率 影响因素 灌溉组合方式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Arid Areas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开波 朱美玲 +1 位作者 董新光 李金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2期1979-1982,共4页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n arid areas is a new form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 production,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during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water-saving irr...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n arid areas is a new form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 production,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during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ies.Currently,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on this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In this study,connotations of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are specifically defined,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this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are analyzed.Based on that,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o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Water-saving irrigation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