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组合益生菌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梦婷 王帅帅 +1 位作者 廖文仪 柳亦松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9年第6期5-9,共5页
通过提取目标微生物基因组DNA,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获得一例人用益生菌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及其群落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差异物种及其它物种间的相关性的具体信息。结果显示,此菌群主要分属于3个菌门,其中变... 通过提取目标微生物基因组DNA,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获得一例人用益生菌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及其群落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差异物种及其它物种间的相关性的具体信息。结果显示,此菌群主要分属于3个菌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主要菌群,占比84.79%,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分别占7.8%、6.35%。这些菌群的主要功能有调节肠道功能,而且与宿主的脂肪代谢有很大关联,同时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等菌群可能与肠道炎症的缓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益生菌 16S rRNA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肠道健康
下载PDF
一种益生菌组合对流感的防治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农绍汉(综述) 孙云霞(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254-257,共4页
益生菌的临床应用研究是近年来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某些种类或某些菌株的益生菌可以通过免疫调控对病毒产生直接的防治作用,也可以通过重建肠道益生菌平衡而减少继发感染,或通过提高疫苗的临床效价而对病毒感染起到... 益生菌的临床应用研究是近年来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某些种类或某些菌株的益生菌可以通过免疫调控对病毒产生直接的防治作用,也可以通过重建肠道益生菌平衡而减少继发感染,或通过提高疫苗的临床效价而对病毒感染起到间接的控制作用;不同种类的益生菌作用不同,甚至同一种益生菌,不同菌株,其作用也不同。本文对近年来益生菌在流感方面的防治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组合 流感病毒 感染预防 辅助治疗 作用机理 进展
下载PDF
不同益生菌组合的发酵垫料对马厩舍内氨气含量及感官评定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春花 王自豪 +7 位作者 曹树威 刘克俊 陈政谕 杨启晟 黄光云 甘露 王启芝 廖玉英 《广西畜牧兽医》 2020年第4期175-177,共3页
为研究不同益生菌组合的发酵垫料对马厩舍内氨气及感官评定的影响。试验选用24匹成年德保矮马,随机分为4个组(A、B、C 3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匹马。德保矮马马厩内发酵垫料,以栏舍内氨气含量、垫料感官评测定... 为研究不同益生菌组合的发酵垫料对马厩舍内氨气及感官评定的影响。试验选用24匹成年德保矮马,随机分为4个组(A、B、C 3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匹马。德保矮马马厩内发酵垫料,以栏舍内氨气含量、垫料感官评测定、垫料中益生菌含量作为参考指标,筛选改善马厩内小环境的最佳益生菌组合。试验结果表明:A、B、C 3个试验组马厩内氨气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6.65mg/kg、6.03mg/kg和5.93mg/kg,降幅分别达73.6%、66.78%和65.67%;其中A组马厩内氨气浓度为2.38±0.25mg/kg,且栏舍内外无异味、垫料表面粪虫少、垫料松软、湿度适中,感官效果优于其他试验组及对照组;A组垫料发酵5天及6个月后益生菌计数分别达到1.83万cfu/g和9万cfu/g,均高于其他组。因此A组垫料使用效果最佳,可作为德保矮马发酵垫料的适用益生菌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保矮马 发酵垫料 益生组合 氨气
下载PDF
四种芽孢益生菌组合对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戴荣国 曹国文 +4 位作者 姜永康 徐登峰 郑华 周淑兰 陈春林 《甘肃畜牧兽医》 2006年第1期14-16,共3页
选择40头长荣杂交断奶仔猪(起始重7 kg左右),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8头,两个重复,研究4种芽孢益生菌组合(在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基础方上分别加入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 选择40头长荣杂交断奶仔猪(起始重7 kg左右),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8头,两个重复,研究4种芽孢益生菌组合(在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基础方上分别加入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DG芽孢杆菌各组高于对照组,但其中蜡样芽孢杆菌组最优;较之对照组,蜡样芽孢杆菌组在前、后及全期ADG分别显著提高45.7%(P<0.01)、14.74%和23.92%(P<0.05);F/G分别降低18.8%(P<0.05),4.3%和7.2%(P>0.05);腹泻率(DR)降低79.97%;表明复合蜡样芽孢杆菌制剂优于其它芽孢杆菌组合,具有抗病与促生长作用。为开发无公害猪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益生组合 仔猪 生产性能 比较
下载PDF
复合菌剂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晓静 张顺泉 《中国奶牛》 2023年第9期15-18,共4页
试验旨在筛选适用于微贮玉米秸秆的最佳益生菌组合。选取6种菌剂(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凝结芽孢杆菌、酒酵母和米曲霉)设置A组至H组8个菌种组合。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在秸秆中的添加... 试验旨在筛选适用于微贮玉米秸秆的最佳益生菌组合。选取6种菌剂(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凝结芽孢杆菌、酒酵母和米曲霉)设置A组至H组8个菌种组合。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在秸秆中的添加量为0.275%,酿酒酵母和米曲霉的添加量分别为0.05%、0.005%,对照组为不添加任何菌剂的I组。发酵10d后测定各组秸秆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与I组相比,不同菌种组合能够显著降低发酵玉米秸秆pH值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P<0.05),效果最好的是E组。研究表明,不同菌种组合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秸秆饲料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组合 玉米秸秆 发酵 中性洗涤纤维
下载PDF
一种益生菌组合的降胆固醇能力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晓军 马跃英 +5 位作者 龚虹 冯谦 王春颖 李康宁 黄少磊 刘彦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663-666,共4页
目的研究一种由乳双歧杆菌HN019和鼠李糖乳杆菌HN001构成的益生菌组合的降胆固醇能力。方法分别采用体外测定胆固醇脱除率和灌胃高脂模型大鼠的方法,考察该益生菌组合物的降胆固醇能力。结果该益生菌组合物体外的胆固醇脱除率达到78.82%... 目的研究一种由乳双歧杆菌HN019和鼠李糖乳杆菌HN001构成的益生菌组合的降胆固醇能力。方法分别采用体外测定胆固醇脱除率和灌胃高脂模型大鼠的方法,考察该益生菌组合物的降胆固醇能力。结果该益生菌组合物体外的胆固醇脱除率达到78.82%,能够显著降低高脂模型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组合物的降胆固醇能力均优于单一菌株。结论该益生菌组合物具有较强的降胆固醇能力,可考虑进一步开发为降胆固醇微生态制剂或保健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组合 降胆固醇 高脂模型 乳双歧杆HN019 鼠李糖乳杆HN001
原文传递
The in Vitro Effect of a Symbiotic Combination Between Cellobiose and Two Probiotic Strains Toward Two Pathogenic Bacteria
7
作者 Amar Yacine Tirtouil Meddah Aicha Meddah Boumediene El Keurti Khadidja Mokhtari Bochra Kridech Souhila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2年第6期615-623,共9页
Intestinal microflora possesses both beneficial and pathogenic properties with respect to host health and well being. Three procedures are usually proposed for its modulation: probiotic, prebiotic and their combinati... Intestinal microflora possesses both beneficial and pathogenic properties with respect to host health and well being. Three procedures are usually proposed for its modulation: probiotic, prebiotic and their combination on symbiotic. In this in vitro study the authors assess the effect of a symbiotic combination between cellobiose and two probiotic strains (L. rhamnosus, S. thermophilus) toward two pathogenic bacteria (S. aureus and E. colO. In addition, we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is fiber either on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lactic inhibiting substances and their extracelluler polymer substances (EPS) produ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biotic candidate noticeably elongated the adaptation phase of the target pathogens to up than 12 hours, while stimulate the probiotic growth till 2 Log CFU/mL in favor of L. rhamnosus and to approximately 3 Log CFU/mL for S. thermophilus compared with control substrate (glucose). The inhibiting effect was more important toward S. aureus (2.54 and 1.09 Log CFU/mL against 4.99 and 7.75 in co-culture with L. rhamnosus and S. thermophilus respectively at the 4th hour of incubation) and lesser for E. coli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ubstrate. An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 thermophilus inhibited both target strains mainly by bacteriocins, whilst L. rharnnosus rather inhibited S. aureus growth by bacteriocins and E. coli ones by acids production. We also observed a significant stimulation of the exopolysaccahrids production by this fiber, which may allow a better adhesion of the probiotic candidates in the intestinal t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llobiose probiotic prebiotic SYMBIOTIC cxopolysaccharid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