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械臂运动的组合航天器惯性参数在轨辨识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明 黄攀峰 +1 位作者 常海涛 台健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1-816,共6页
随着空间技术发展,交会对接任务越来越多,服务航天器与目标航天器对接形成组合航天器后惯性参数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机械臂运动的组合航天器惯性参数在轨辨识方法。该方法可以分为2步:第一步辨识组合航天器的质量和质心;... 随着空间技术发展,交会对接任务越来越多,服务航天器与目标航天器对接形成组合航天器后惯性参数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机械臂运动的组合航天器惯性参数在轨辨识方法。该方法可以分为2步:第一步辨识组合航天器的质量和质心;第二步辨识组合航天器的惯性张量。该方法优点是实现了质量、质心与惯性张量等辨识参数的相互解耦,不需要消耗航天器上宝贵的喷气燃料,仅需要测量航天器的速度,而不是加速度和力。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识 对接 动量 组合航天器 惯性参数 空间机械臂
下载PDF
基于推力器的组合航天器质量特性辨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侯振东 王兆魁 张育林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0,共7页
组合航天器的质量特性辨识对提高其姿态轨道控制的精度和快速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基于推力器的总质量、质心位置和惯量矩阵的在轨辨识进行了研究。基于推力作用下的平动方程可得到质心位置和总质量的耦合辨识方程,基于转动方程可得... 组合航天器的质量特性辨识对提高其姿态轨道控制的精度和快速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基于推力器的总质量、质心位置和惯量矩阵的在轨辨识进行了研究。基于推力作用下的平动方程可得到质心位置和总质量的耦合辨识方程,基于转动方程可得到转动惯量和质心位置的耦合辨识方程,通过对角速度和线加速度进行多次采样,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这2类辨识方程可完成总质量、质心位置和惯量矩阵的在轨辨识。基于上述辨识原理,提出一种闭环稳定的解耦质量特性辨识方法,通过设计合适的推力器工作策略,实现总质量、质心位置和惯量矩阵的解耦辨识,并采用一种不依赖于转动惯量的控制算法,使组合航天器的姿态在辨识结束后恢复到稳定状态。仿真表明,采用闭环稳定的解耦质量特性辨识方法,可保证组合航天器在推力器激励后的姿态稳定性。在仿真采用的动力学干扰、推力器误差和敏感器误差下,总质量、质心位置和惯量矩阵的辨识精度可达到10-3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航天器 推力器激励 最小二乘 解耦质量特性辨识 闭环稳定
下载PDF
组合航天器转动惯量在轨两步辨识标定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伟霞 熊智 +1 位作者 郁丰 姚小松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40,共9页
在轨辨识转动惯量参数是主动航天器与非合作空间目标构成组合体后实现高精度姿态控制的重要前提,文章提出了一种两步在轨辨识组合航天器转动惯量参数的方法。第一步以航天器本体坐标系滚动轴转动惯量为基准将转动惯量矩阵归一化,得到特... 在轨辨识转动惯量参数是主动航天器与非合作空间目标构成组合体后实现高精度姿态控制的重要前提,文章提出了一种两步在轨辨识组合航天器转动惯量参数的方法。第一步以航天器本体坐标系滚动轴转动惯量为基准将转动惯量矩阵归一化,得到特殊的转动惯量比矩阵,建立与其相关的姿态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在轨辨识算法,基于星上陀螺角速率测量信息在100s左右辨识出所有转动惯量比参数,克服了由于模型简单导致转动惯量信息辨识不完整的缺点;第二步基于第一步辨识得到的转动惯量比参数,采用最小二乘算法辨识得到滚动轴转动惯量值,计算量小,消耗能量少。最后给出仿真算例,辨识精度基本在1%之内,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航天器 转动惯量 在轨辨识 扩展卡尔曼滤波 最小二乘
下载PDF
组合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与结构鲁棒控制分配(英文) 被引量:5
4
作者 黄秀韦 段广仁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47-1457,共11页
针对空间臂捕获未知目标航天器后的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基于动量的估计方法和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在线估计组合式航天器的惯性参数,并通过一种基于比例微分反馈的直接参数方法处理组合姿态控制系统,此方法给出了完整的参数化双... 针对空间臂捕获未知目标航天器后的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基于动量的估计方法和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在线估计组合式航天器的惯性参数,并通过一种基于比例微分反馈的直接参数方法处理组合姿态控制系统,此方法给出了完整的参数化双反馈增益.考虑到推力器的配置和配置矩阵的测量误差,提出了具有多面体和多胞体形式摄动的鲁棒控制分配方法.最后,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控制分配 组合航天器 姿态控制 直接参数化方法 参数辨识
下载PDF
基于全驱系统方法的组合航天器位姿自适应预设性能控制
5
作者 段广全 刘国平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针对非合作航天器被成功捕获后所形成的组合航天器的位姿控制任务,考虑系统中含有的未知扰动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全驱系统方法的自适应预设性能控制器。根据欧拉姿态动力学方程和轨道动力学方程,建立了简洁的组合航天器位姿动力学方程... 针对非合作航天器被成功捕获后所形成的组合航天器的位姿控制任务,考虑系统中含有的未知扰动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全驱系统方法的自适应预设性能控制器。根据欧拉姿态动力学方程和轨道动力学方程,建立了简洁的组合航天器位姿动力学方程;通过引入预设性能函数,对组合航天器位姿误差的瞬态和稳态性能进行约束;进一步应用全驱系统方法,对带有未知扰动的组合航天器位姿误差系统设计自适应预设性能控制器;此外,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证明了所提出的控制器的稳定性;最后,数值仿真结果和半物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控制器作用下,组合航天器能够实现精确的位姿控制,同时系统的状态误差始终收敛于预设性能包络内,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驱系统 组合航天器 自适应控制 预设性能 位姿控制 半物理仿真
原文传递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一类组合航天器高阶全驱抗干扰控制
6
作者 崔凯鑫 段广仁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8,共13页
研究了一类组合航天器的高阶全驱(HOFA)抗干扰控制,其干扰包括具有未知参数的输入端干扰和常值外部干扰。首先,引入一种一般化的离散时间高阶全驱后向差分模型,并对其中的2种干扰分别进行了干扰估计。其次,基于HOFA系统框架,设计了基于... 研究了一类组合航天器的高阶全驱(HOFA)抗干扰控制,其干扰包括具有未知参数的输入端干扰和常值外部干扰。首先,引入一种一般化的离散时间高阶全驱后向差分模型,并对其中的2种干扰分别进行了干扰估计。其次,基于HOFA系统框架,设计了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复合控制器,不仅可以有效抑制干扰,而且能够得到一个可任意配置特征结构的闭环系统。然后,利用参数化方法,分别建立了观测器增益矩阵和反馈控制矩阵的完全参数化形式。最后,所提方法被应用于一类实际组合航天器模拟器,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航天器 离散时间高阶全驱后向差分模型 干扰观测器 抗干扰控制 参数化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干扰观测器的组合体航天器姿态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懿诚 颜艳腾 +1 位作者 张勇 吕跃勇 《飞控与探测》 2023年第4期56-63,共8页
针对非合作目标存在对抗性力矩输出情况下的组合体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干扰观测器(Fuzzy Neural Network Disturbance Observer,FNNDO)的非奇异终端滑模(Nonsingular Terminal Sliding Mode,NTSM)有限时间控... 针对非合作目标存在对抗性力矩输出情况下的组合体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干扰观测器(Fuzzy Neural Network Disturbance Observer,FNNDO)的非奇异终端滑模(Nonsingular Terminal Sliding Mode,NTSM)有限时间控制策略。首先以服务航天器为基准,建立组合体航天器姿态数学模型,然后针对包含惯量不确定性、目标对抗性力矩等的等效干扰力矩,设计了一种具有自适应能力的FNNDO,可以实现对等效干扰的有效跟踪。在FNNDO的基础上,设计NTSM控制器,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闭环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最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观测器在观测性能上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航天器 非合作目标 干扰观测器 模糊神经网络 非奇异终端滑模 有限时间
下载PDF
大型空间柔性组合航天器动力学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7
8
作者 周志成 王兴龙 曲广吉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69,共12页
航天器在轨组装制造和在轨服务维护任务中,捕获航天器通过空间机械臂捕获目标航天器后,整个系统构成一个大型空间柔性组合航天器.本文首先建立了综合考虑机械臂关节、臂杆和航天器太阳翼等柔性部件振动影响的组合航天器动力学模型,采用... 航天器在轨组装制造和在轨服务维护任务中,捕获航天器通过空间机械臂捕获目标航天器后,整个系统构成一个大型空间柔性组合航天器.本文首先建立了综合考虑机械臂关节、臂杆和航天器太阳翼等柔性部件振动影响的组合航天器动力学模型,采用非线性扭簧模型描述柔性关节,采用假设模态法和有限元法描述柔性臂杆和太阳翼,通过动量守恒和拉格朗日方法推导了柔性组合航天器的动力学方程.然后设计了柔性组合航天器轨迹跟踪与振动抑制复合控制系统,采用奇异摄动方法对组合航天器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降阶分解,在快慢两种不同时间尺度内分别独立设计了控制器.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建模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建动力学模型精确有效,能够准确反映柔性组合航天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复合控制方法能够保证组合航天器在实现机械臂精确轨迹跟踪控制的同时有效抑制柔性部件振动,具有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服务 柔性组合航天器 空间机械臂 动力学建模 轨迹跟踪 振动抑制
原文传递
组合体航天器有限时间超螺旋反步姿态控制 被引量:9
9
作者 马广富 高寒 +2 位作者 吕跃勇 宋婷 袁建平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68-1176,共9页
针对服务航天器与非合作空间目标构成的组合体航天器的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有限时间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一种改进的超螺旋干扰观测器对由非合作目标导致的较大转动惯量不确定性及外界干扰进行观测,并分析了观测误差... 针对服务航天器与非合作空间目标构成的组合体航天器的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有限时间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一种改进的超螺旋干扰观测器对由非合作目标导致的较大转动惯量不确定性及外界干扰进行观测,并分析了观测误差的有限时间收敛特性;然后,结合反步法设计了有限时间姿态控制器,同时引入指令滤波器提高了反步法的控制性能;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校验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航天器 超螺旋干扰观测器 有限时间 反步姿态控制 指令滤波器
下载PDF
一种组合体航天器帆板的光照遮挡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岸毅 宝音 李俊峰 《载人航天》 CSCD 2013年第5期1-5,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太阳帆板遮挡计算方法,用于组合体航天器的能量平衡分析与计算。根据航天器轴线与帆板转轴垂直的几何关系,将其沿轴线离散化为若干平面的集合,将所分析的帆板离散化为点集,判断离散点沿太阳矢量逆向是否经过离散的舱体平... 提出了一种新的太阳帆板遮挡计算方法,用于组合体航天器的能量平衡分析与计算。根据航天器轴线与帆板转轴垂直的几何关系,将其沿轴线离散化为若干平面的集合,将所分析的帆板离散化为点集,判断离散点沿太阳矢量逆向是否经过离散的舱体平面或其它帆板平面,以此确定遮挡关系。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不同入射太阳方向下某组合体对应的遮挡区域,结果表明,新方法适用于轴对称形状组合体航天器的帆板遮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航天器 太阳帆板 遮挡 发电能力计算
下载PDF
组合式航天器概念及构型变换最优脉冲控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爱平 宝音贺西 李俊峰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68,共7页
为应对多种多样的不确定性对传统航天器的挑战,提出了一种更具灵活性、可靠性的组合式航天器概念。从模块化设计、标准化接口、运行模式、空间任务构型方面对此航天器概念进行描述。它在可维护性、规模可缩放性、可重构性等性能显著增强... 为应对多种多样的不确定性对传统航天器的挑战,提出了一种更具灵活性、可靠性的组合式航天器概念。从模块化设计、标准化接口、运行模式、空间任务构型方面对此航天器概念进行描述。它在可维护性、规模可缩放性、可重构性等性能显著增强,特别是具有根据空间任务的不同而进行构型变换的能力。并从相对运动动力学方程出发,本文针对组合式航天器空间任务构型变换,设计了给定机动时间的、以燃料消耗最少为目标的最优脉冲控制方法,生成最优脉冲序列。仿真结果表明,最优脉冲控制方法是实现组合式航天器构型变换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航天器 构型变换 最优脉冲控制 线性规划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航天器组合体惯性参数在轨智能辨识 被引量:8
12
作者 金晨迪 康国华 +1 位作者 郭玉洁 乔思元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共12页
针对在轨服务过程形成新组合体的动力学参数未知的问题,借助深度学习在多参数寻优上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参数辨识算法,实现在外力作用下,线动量和角动量不守恒条件下的航天器组合体多参数辨识。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权... 针对在轨服务过程形成新组合体的动力学参数未知的问题,借助深度学习在多参数寻优上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参数辨识算法,实现在外力作用下,线动量和角动量不守恒条件下的航天器组合体多参数辨识。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权值共享的特点,设计4层卷积神经网络,通过短时间内对大量特定存储形式的状态数据的训练,实现航天器组合体多参数快速高精度辨识。利用数学仿真试验对算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24 s内,质量与质心位置收敛;1 190 s内,惯量参数收敛,辨识精度在3%以内。说明所提方法在外界随机干扰力和力矩影响下能准确快速辨识出航天器组合体质量、质心位置和惯量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组合航天器 惯性参数 在轨辨识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组合体航天器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康国华 金晨迪 +1 位作者 郭玉洁 乔思元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22-1331,共10页
利用模型预测算法先预测控制结果后控制的类人行为特点,借助深度学习在多参数寻优上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满足航天工程低硬件需求,实现组合航天器多场景下姿态控制律的重构。该算法首先利用模型预测控... 利用模型预测算法先预测控制结果后控制的类人行为特点,借助深度学习在多参数寻优上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满足航天工程低硬件需求,实现组合航天器多场景下姿态控制律的重构。该算法首先利用模型预测控制将组合航天器从初始状态控制到预期状态,然后将控制过程中状态量用于3层3核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训练完成后,用该卷积神经网络代替模型预测对组合航天器进行控制,从而降低计算资源需求。仿真校验表明:该算法可预测5个控制周期内的控制参数,相比传统模型预测算法所需硬件计算时间降低约5倍,在一般硬件环境下30 s内即可完成各场景下的组合航天器姿态控制,控制精度在10-4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组合航天器 模型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姿态控制
下载PDF
目标捕获后航天器组合体的角动量转移与抑振规划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兴龙 周志成 曲广吉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9-256,共8页
针对失稳目标捕获后航天器组合体的位姿调整与稳定问题,提出一种组合体角动量转移与振动抑制复合规划方法。首先建立了同时考虑了空间机械臂、目标卫星太阳翼、服务卫星太阳翼等柔性构件的航天器组合体动力学模型。然后提出角动量转移... 针对失稳目标捕获后航天器组合体的位姿调整与稳定问题,提出一种组合体角动量转移与振动抑制复合规划方法。首先建立了同时考虑了空间机械臂、目标卫星太阳翼、服务卫星太阳翼等柔性构件的航天器组合体动力学模型。然后提出角动量转移优化方法,规划机械臂最终构型,保证组合体相对稳定后的角速度最小;基于粒子群算法设计了机械臂最优抑振轨迹规划方法,抑制角动量转移过程中的机械臂和太阳翼的柔性振动。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规划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组合体的角动量转移,并显著降低组合体的柔性振动,具有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组合 空间机械臂 角动量转移 振动抑制 规划
下载PDF
组合体航天器输入-状态稳定姿态接管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跃勇 方慧 +1 位作者 秦堂皓 郭延宁 《宇航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73-880,共8页
本文针对具有对抗性力矩输出能力的空间非合作目标,研究了基于输入-状态稳定理论的组合体航天器姿态接管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相互作用力矩实时计算的组合体姿态激励-响应映射关系,实现了对组合体航天器姿态运动的准确描述;然后,... 本文针对具有对抗性力矩输出能力的空间非合作目标,研究了基于输入-状态稳定理论的组合体航天器姿态接管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相互作用力矩实时计算的组合体姿态激励-响应映射关系,实现了对组合体航天器姿态运动的准确描述;然后,基于输入-状态稳定性理论设计了不依赖系统模型参数的姿态接管控制器并给出了参数选择范围,实现了对存在有界不确定对抗力矩非合作目标的姿态接管;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校验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航天器 非合作目标 输入-状态稳定 姿态接管控制 激励-响应映射
下载PDF
航天器组合体能量平衡分析系统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筱强 王鹏鹏 《航天器工程》 2013年第2期60-64,共5页
针对航天器组合体的任务特点,提出了适用于组合体飞行、电源系统并网运行的能量平衡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能量平衡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能量平衡分析及实时监控两个模块,其中:能量平衡分析模块通过遮挡计算输出精确的太阳电池阵... 针对航天器组合体的任务特点,提出了适用于组合体飞行、电源系统并网运行的能量平衡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能量平衡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能量平衡分析及实时监控两个模块,其中:能量平衡分析模块通过遮挡计算输出精确的太阳电池阵发电能力,利用实时负载状态及飞行程序计算航天器负载变化,并内嵌有应对长期在轨运行电源系统性能衰降问题的用户数据交互界面,同时考虑并网功率以及电源系统正常、故障多种工作模式,保证能量平衡计算精确度;实时监控模块将航天器在轨运行实时下传数据与理论分析值同步显示,可读性高,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文章设计的系统应用于2次交会对接飞行控制任务中,其计算效率高,精度高,为电源系统使用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组合 遮挡计算 能量平衡
下载PDF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CO_2分压控制策略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靳健 陈伯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51-1357,共7页
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器由单舱段构型逐渐发展成为多舱段组合体构型,其中一个或若干个舱段在舱间通风的支持下对组合体密封舱内空气环境进行集中控制。利用多学科建模工具Ecosimpro建立了载人航天器组合体CO_2分压控制计算模... 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器由单舱段构型逐渐发展成为多舱段组合体构型,其中一个或若干个舱段在舱间通风的支持下对组合体密封舱内空气环境进行集中控制。利用多学科建模工具Ecosimpro建立了载人航天器组合体CO_2分压控制计算模型,对载人航天器组合体组建过程中,各舱CO_2分压水平进行了分析。当舱段数达到3个以上,将会出现非主控舱CO_2分压超标现象。针对CO_2分压超标现象,提出了3种控制策略:提高全部舱间通风量、更改CO_2控制系统位置、提高部分舱间通风量+更改CO_2控制系统位置,并对3种控制策略的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更改CO_2控制系统位置并提高部分舱间通风量是最有效的载人航天器组合体CO_2分压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器组合 CO2分压 舱间通风 仿真分析 控制策略
下载PDF
基于超螺旋干扰观测器的组合体航天器姿态接管控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跃勇 秦堂皓 +1 位作者 张薇 方慧 《无人系统技术》 2020年第5期39-45,共7页
服务航天器捕获非合作目标后构成的组合体航天器的姿态接管控制是空间在轨服务的核心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螺旋干扰器的前馈补偿姿态接管控制方法。首先,考虑目标航天器质量参数未知、对抗能力不确定等非合作特性,开展了基于空间姿态... 服务航天器捕获非合作目标后构成的组合体航天器的姿态接管控制是空间在轨服务的核心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螺旋干扰器的前馈补偿姿态接管控制方法。首先,考虑目标航天器质量参数未知、对抗能力不确定等非合作特性,开展了基于空间姿态一致性原则的组合体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数据驱动建模。然后,将目标航天器通过机械臂施加给服务航天器的反作用力矩视为广义干扰,设计了一种具有自适应增益的超螺旋干扰观测器,实现了对广义干扰的有限时间收敛观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螺旋干扰观测结果的前馈补偿姿态接管控制方案。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观测器增益的自适应调节使得系统在保障稳定收敛的同时,能够对广义干扰进行快速、准确的估计,再经前馈补偿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航天器 超螺旋观测器 前馈补偿控制 姿态接管 自适应算法
下载PDF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组合体航天器姿态接管学习控制
19
作者 马广富 刘昱晗 +1 位作者 吕跃勇 郭延宁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2年第4期42-51,共10页
空间非合作目标一般具有结构复杂、质量特性未知、姿态机动能力不明等特点,这导致组合体航天器姿态动力学呈现出高度非线性和强耦合特性,且难以对其进行在轨精确辨识。针对组合体航天器姿态接管过程中目标信息不完全、精确辨识困难等问... 空间非合作目标一般具有结构复杂、质量特性未知、姿态机动能力不明等特点,这导致组合体航天器姿态动力学呈现出高度非线性和强耦合特性,且难以对其进行在轨精确辨识。针对组合体航天器姿态接管过程中目标信息不完全、精确辨识困难等问题,本文考虑目标存在姿态机动能力的任务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高斯过程回归(GPR)的数据驱动姿态接管控制策略。首先,从系统运行数据中提取、凝炼模型未知部分的输入/输出映射关系,构建数据驱动的概率化模型以代替无法快速准确建立的参数辨识模型,并根据该数据驱动模型设计变增益反馈控制策略,证明了系统状态概率意义上的Lyapunov稳定性和有界性;其次,考虑到在轨任务的实时性、星载计算机的计算资源有限等因素,该算法可在保证控制精度的同时显著减轻学习算法的计算压力;最后,数值仿真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航天器 姿态接管 非合作目标 高斯过程 学习控制
下载PDF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20
作者 靳健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7,共8页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通常由多个具备不同功能的密封舱通过在轨组装形成,并由其中的单个密封舱利用舱间换气对组合体空气环境进行集中控制。文章建立了一种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模型,对五舱载人航天器组合体组装建造过程中各...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通常由多个具备不同功能的密封舱通过在轨组装形成,并由其中的单个密封舱利用舱间换气对组合体空气环境进行集中控制。文章建立了一种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模型,对五舱载人航天器组合体组装建造过程中各密封舱氧分压和空气总压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舱间换气量、密封舱数量、航天员驻留位置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组合体氧分压和空气总压变化趋势与单个密封舱情况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密封舱数量的增加,离氧分压主控舱输运距离越远的密封舱,氧分压的波动范围越窄,且所能达到的氧分压上限也越低;同时,组合体空气总压的波动范围也越窄。随着舱间换气量的增大,各密封舱氧分压的差异逐渐缩小,组合体的空气总压波动范围增大。五舱组合体的氧分压和空气总压变化范围及波动周期,明显小于与它总容积相同的单个密封舱,这种差异随着舱间换气量的增大而减小。文章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载人航天器组合体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器组合 密封舱 氧分压 空气总压 舱间换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