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分析MRI与病理检查对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徐国新 《黑龙江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912-914,共3页
目的:分析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的MRI临床表现,比较MRI与病理检查对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检查已确诊的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MRI对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目的:分析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的MRI临床表现,比较MRI与病理检查对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检查已确诊的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MRI对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22例患者,其中6例侵袭性纤维瘤病,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滑膜肉瘤,4例脂肪肉瘤,1例淋巴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转移瘤。侵袭性纤维瘤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T1WI为等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为均匀强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脂肪肉瘤的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滑膜肉瘤呈结节样,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淋巴瘤和转移瘤肿块周边水肿征象明显。结论:MRI对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具有较高地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 MRI 病理组织 诊断
下载PDF
白念珠菌生物膜与侵袭及耐药 被引量:7
2
作者 侯幼红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75-178,共4页
为了解近年来白念珠菌(Candida a lbicans)表面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研究的动向和进展,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白念珠菌表面生长和生物膜形成的生理病理学及其抗真菌耐药性的特征。包括白念珠菌宿主表面黏附、菌丝转换基因、微菌落定量感触调... 为了解近年来白念珠菌(Candida a lbicans)表面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研究的动向和进展,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白念珠菌表面生长和生物膜形成的生理病理学及其抗真菌耐药性的特征。包括白念珠菌宿主表面黏附、菌丝转换基因、微菌落定量感触调节、外分泌酶降解作用、菌丝地形趋向性和抗真菌耐药形成机制。结论提示,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是其表面生长的重要结构,是临床上医疗植入物发生血源性白念珠菌感染传播的主要诱因,也是抗真菌耐药形成的重要因素,具有重要的病理学和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表面生长 生物膜 组织侵袭 抗真菌耐药
下载PDF
3cm以下纯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的组织学与CT扫描值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樊兴海 杨欢欢 +1 位作者 许秀春 叶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3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3cm以下肺部纯磨玻璃结节(pGGO)的大小和CT值与肺腺癌组织学侵袭之间的相关性,制订手术切除或随访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72例手术切除的3cm以下的pGGO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计算机图形支持系统测量pGGO的最大直径和CT值。结... 目的探讨3cm以下肺部纯磨玻璃结节(pGGO)的大小和CT值与肺腺癌组织学侵袭之间的相关性,制订手术切除或随访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72例手术切除的3cm以下的pGGO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计算机图形支持系统测量pGGO的最大直径和CT值。结果 26例(92.9%)最大直径≤1cm,CT值≤-600HU的pGGO都被认为是非浸润性病变。组织学类型与最大直径≤1cm,CT值≤-600HU的pGGO之间具有很强相关性,特异性为95%。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中的特异性为100%,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微浸润和浸润性腺癌中的特异性为59%,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为0%。结论最大直径≤1cm,CT值≤-600HU的pGGO可以确定为非浸润性病变,这些患者应慎重选择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磨玻璃结节 肺腺癌 组织侵袭 CT扫描值
下载PDF
裸鼠肺腺癌移植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血清蛋白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孔凡龙 吴宝 +1 位作者 白玉勤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472-1476,1482,共6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肺腺癌移植瘤裸鼠模型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清蛋白[Albumin、免疫球蛋白M(IgM)]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在裸鼠背部皮下注射肺腺癌A549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利用活... 目的:回顾性研究肺腺癌移植瘤裸鼠模型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清蛋白[Albumin、免疫球蛋白M(IgM)]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在裸鼠背部皮下注射肺腺癌A549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利用活体冷冻技术(IVCT)制备标本,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分析HIF-1α、Albumin、IgM和LYVE-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A549移植瘤细胞中HIF-1α蛋白表达呈阴性。肺腺癌侵袭组织中Albumin和IgM蛋白呈阳性的功能血管密度高于非侵袭组织[(14.80±1.03)个/高倍视野(HPF)与(3.50±0.53)个/HPF,P<0.01]。肺腺癌侵袭组织中LYVE-1蛋白呈阳性的淋巴管密度高于非侵袭组织[(25.90±4.43)个/HPF与(3.60±0.52)个/HPF,P<0.01]。结论:HIF-1α蛋白表达与肺腺癌侵袭和功能性血管、淋巴管密度无关,但是功能性血管和淋巴管密度与肺腺癌的侵袭、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移植瘤 侵袭组织 缺氧诱导因子-1Α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活体冷冻技术 功能性血管 裸鼠
下载PDF
阴道毛滴虫对小鼠组织的侵袭力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贺宝玲 王洋 +4 位作者 田立伟 刘向芹 文丹莉 马素兰 田喜凤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86-689,共4页
目的研究4株阴道毛滴虫对小鼠组织的侵袭力。方法取有症状的阴道毛滴虫患者的阴道后穹窿分泌物,无菌培养,获得的4株阴道毛滴虫各感染30只昆明小鼠,每只经腹腔接种0.5ml(含5×106个虫体/ml)的阴道毛滴虫悬液,每天观察小鼠的行为变化... 目的研究4株阴道毛滴虫对小鼠组织的侵袭力。方法取有症状的阴道毛滴虫患者的阴道后穹窿分泌物,无菌培养,获得的4株阴道毛滴虫各感染30只昆明小鼠,每只经腹腔接种0.5ml(含5×106个虫体/ml)的阴道毛滴虫悬液,每天观察小鼠的行为变化。分别于第10、20、30d剖杀小鼠,剥开腹腔,检查各器官病理改变。结果共接种小鼠120只,解剖107只,检出有病变小鼠37只,占30.83%。小鼠接种滴虫后,外观行为变化包括行动迟缓、精神萎靡、竖毛、腹胀等。发生病变的小鼠腹腔脏器表面可见多处脓肿,病变脏器中均有活滴虫,受累脏器涉及肝、脾、肾、胰、胃、睾丸、卵巢等。观察病变肝组织病理变化,可见滴虫在肝脏形成脓肿,引起变性、坏死。病变早期,肝细胞间隙或溶解的组织中可见椭圆形游离的滴虫,也有滴虫附着于组织细胞上,紧密排成一列,呈栅栏状;病变中期,在坏死的病变区可见数量多、密集成团的滴虫;晚期,变性肝细胞围绕脓肿腔呈索状排列,肝细胞核皱缩,发生玻璃样变或溶解。结论阴道毛滴虫对小鼠组织有较强的侵袭力和致病性,滴虫接触并粘附组织细胞在其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感染小鼠的器官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毛滴虫 小鼠 组织侵袭
原文传递
鼻咽癌CT表现与nm23-H1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乐秋 张瑞迪 +2 位作者 隋萍萍 蔡胜艳 李丽娟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第7期162-163,150,共3页
目的探讨在鼻咽癌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水平与其CT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鼻咽癌标本中nm23-H1蛋白表达,分析与其CT表现的关系。结果鼻咽癌CT显示其不同侵袭程度各组中nm23-H1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目的探讨在鼻咽癌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水平与其CT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鼻咽癌标本中nm23-H1蛋白表达,分析与其CT表现的关系。结果鼻咽癌CT显示其不同侵袭程度各组中nm23-H1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随其侵袭程度的加大而降低,呈负相关。可成为鼻咽癌预后不良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螺旋CT机 NM23-H1 组织侵袭
下载PDF
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在抗肿瘤中的作用
7
作者 李培磊 郭猛 郭闻渊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期303-307,共5页
最初,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被认为在调节心血管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基于此研发出多种靶向药物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随着这些药物的大规模临床应用,RAS抑制药被发现对部分肿瘤发展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从而... 最初,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被认为在调节心血管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基于此研发出多种靶向药物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随着这些药物的大规模临床应用,RAS抑制药被发现对部分肿瘤发展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从而揭示了RAS在细胞增殖、分化、血管生成、肿瘤发生等生理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RA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血管紧张素受体1 血管生成 组织侵袭 增殖
下载PDF
大面积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对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静息能量消耗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柴家科 盛志勇 +7 位作者 高建川 杨红明 许明火 李利根 贾晓明 刁力 常东 郭振荣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面积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对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高代谢的影响。 方法 对连续救治的 8例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 ,分别于大面积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前 ,手术后和病情稳定时 ,对静息能量消耗 (restingenergyexpenditure,REE) ,白细胞介... 目的 观察大面积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对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高代谢的影响。 方法 对连续救治的 8例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 ,分别于大面积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前 ,手术后和病情稳定时 ,对静息能量消耗 (restingenergyexpenditure,REE) ,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白细胞介素 - 8(IL -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 (LPS)进行监测。 结果 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后REE水平 [(30 7.7± 31.3)kJ·h-1·(m2 ) -1]较手术前 [(36 5 .6± 18.9)kJ·h-1·(m2 ) -1]显著降低 (P <0 0 1) ,病情平稳时REE值 [(2 5 8.9± 12 .6 )kJ·h-1·(m2 ) -1]较手术后明显下降 (P <0 .0 1) ;侵袭性感染组织切除后IL - 6、IL - 8、TNFα、LPS含量较手术前降低显著 (P <0 .0 5 ) ,病情平稳时下降更明显 (P <0 .0 0 1) ,REE与IL - 6、IL - 8、TNFα、LPS水平呈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大面积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后可减轻炎症介质的过度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脓毒症 侵袭感染组织切除 能量代谢
原文传递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王志军 丛英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8期99-101,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6例疑似胆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估血清肿瘤标志物、多层螺旋CT、MRI单...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6例疑似胆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估血清肿瘤标志物、多层螺旋CT、MRI单一及联合检查对胆管癌的诊断效能。同时观察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胆管癌患者60例,将此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结果显示,阳性52例,阴性14例。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显示,阳性50例,阴性16例。MRI诊断结果显示,阳性48例,阴性18例。血清肿瘤标志物、多层螺旋CT、MRI联合诊断结果显示,阳性55例,阴性11例。血清肿瘤标志物、多层螺旋CT、MRI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三项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在于病灶部位周围组织边界模糊,结节形状不规则,图像内有管壁浸润合并高密度影,部分患者还有肝叶萎缩和淋巴结肿大表现。胆管癌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多见肝内胆管与肝组织边界模糊特征,且肿块为分叶状或是不规则形态,部分患者还伴有淋巴结肿大和肝叶萎缩等表现。结论:相比单一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检查诊断胆管癌更加准确可靠,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 组织侵袭分子
下载PDF
Impa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on histological changes in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被引量:2
10
作者 AnthieGatopoulou KonstantinosMimidis +5 位作者 GeorgeMinopoulos Konstantinos Mimidis EfthimiosSivridis AlexandraGiatromanolaki Alexandros Polichronidis NikolaosLirantzopoulo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180-1182,共3页
AIM:The evidence for an associ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either in non-erosive (NERD) or erosive esophagitis (ERD) remains uncertain.The available data on the hist... AIM:The evidence for an associ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either in non-erosive (NERD) or erosive esophagitis (ERD) remains uncertain.The available data on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in NERD and the effect on Hpyloriinfection on them are elus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therefore was to p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histological findings and the impact of Hpyloriinfection on a group of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NERD. METHODS:Fifty consecutive patients were prospectively evaluated for symptoms compatible with GORD.In all cases, routine endoscopy and lugol directed biopsies were performed and assessed histologically in a blinded manner. RESULTS: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Hpyloriinfection was 70%.Twenty-nine patients out of 50 (58%) were NERD patients.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H pyloristatus and NERD.The remaining 21 (42%) were diagnosed as follows:13 (26%),6 (12%),2(4%) with esophagitis grade A,B and C respectively.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Hpylori+ and esophagitis grade A,as well as between Hpylori-and grade B.Biopsies from 2 patients were not included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materials.Histologically,a basal zone hyperplasia was found in 47 (97.91%) patients,alterations of glycogen content in 47 (97.91%),papillae elongation in 33 (68.75%), blood vessels dilatation in 35(72.91%),chronic inflammation in 21 (43.75%),infiltration with eosinophils,neutophils and T-lymphocytes in 4 (8.33%),6 (12.5%) and 39 (81.25%) respectively.No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Hpyloristatus and the histological parameters studied either in NERD or GERD. CONCLUSION:Histological assessment can not differentiate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erosive versus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Moreover,Hpyloriinfection may not act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NE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BIOPSY Endoscopy Gastrointestinal Esophagitis Peptic Femal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Helicobacter Infections Humans HYPERPLASIA Male Middle Aged Prospective Studies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Cathepsin B, Cathepsin D Expression and Biological Behaviour in Mucinous Colorectal Carcinoma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娅兰 林晓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Adenocarcinoma Mucinous Cathepsin B Cathepsin D Colorectal Neoplasms Humans Lymphatic Metastasis Neoplasm Invasiveness
下载PDF
Giant cell tumor involving radial diaphysis
12
作者 Fariba Binesh Kazem Aghili +1 位作者 Jalil Zare Yavar Rajabzadeh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2年第10期612-614,共3页
Giant cell tumor (GCT) of the bone is a benign but locally aggressive & destructive lesion. This tumor is usually seen in patients over 20 years of age. Less than 2% are found in part with open epiphysis. The epip... Giant cell tumor (GCT) of the bone is a benign but locally aggressive & destructive lesion. This tumor is usually seen in patients over 20 years of age. Less than 2% are found in part with open epiphysis. The epiphyseal portion of the bone is characteristic site of giant cell tumor. In rare instances, giant cell tumor can occur in the diaphysis of long tubular bone without involving the epiphysis. Although age,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eatures are helpful, it is still the histology that helps to clinch the diagnosis. It is important to distinguish giant cell tumor of diaphysis from the giant cell rich lesions, more common in this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ant cell tumor (GCT) DIAPH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