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喉淋巴管的几种组织化学显色法比较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莹 李文媛 +2 位作者 富泽龙 刘跃光 冯克俭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为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鉴别提供更好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间接注射法,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显色法(5-′Nase-ALPase),针对基底膜的免疫组化显色法。结果酶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毛细血管和血管显示有清楚的蓝色轮廓,而附近... 目的为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鉴别提供更好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间接注射法,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显色法(5-′Nase-ALPase),针对基底膜的免疫组化显色法。结果酶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毛细血管和血管显示有清楚的蓝色轮廓,而附近的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则呈棕色轮廓,两者易于鉴别。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毛细血管和血管显示清楚的棕色轮廓,而附近的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轮廓极其浅淡,两者亦可鉴别。结论酶组化和免疫组化显色法是喉内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一种可靠且特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化学显色 毛细淋巴管
下载PDF
比较几种组织化学显色法在肺内毛细淋巴管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克俭 冯玉宽 +2 位作者 胡静 刘瑞丰 刘跃光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为肺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鉴别提供更好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显色法(5′-Nase-ALP)、针对基底膜的免疫组化显色法及特殊染色法。结果5′-Nase-ALP显色法能够较客观、较清楚地区分肺内毛细血管和毛... 目的为肺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鉴别提供更好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显色法(5′-Nase-ALP)、针对基底膜的免疫组化显色法及特殊染色法。结果5′-Nase-ALP显色法能够较客观、较清楚地区分肺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结论针对基底膜的免疫组化显色法及特殊染色法不够准确或受器官结构特点限制,但对于部分实质性或空腔性器官及肿瘤淋巴管的研究仍不为是一种客观、可靠、经济、实用的方法,值得进一步尝试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化学显色 毛细淋巴管
下载PDF
消除肝组织免疫组化中非特异性显色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侯巧燕 陈罡 张美艳 《华夏医学》 2005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初步研究加热抗原修复对内源性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物 (EABA)的影响 ,探讨蛋清液在封闭肝组织 EABA、消除非特异性显色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及蛋清液封闭法 ,对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 30例肝细胞癌组织 ,30例门脉性肝硬化... 目的 :初步研究加热抗原修复对内源性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物 (EABA)的影响 ,探讨蛋清液在封闭肝组织 EABA、消除非特异性显色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及蛋清液封闭法 ,对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 30例肝细胞癌组织 ,30例门脉性肝硬化组织 ,10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之周围正常肝组织进行 EABA检查。结果 :1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肝组织中的 EABA被封闭。 2加热抗原修复可造成 EABA暴露。 3EABA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及肝癌组织中都有分布 ,主要以颗粒状形式存在于胞质中 ,造成非特异性显色。4 2 0 %蛋清液可封闭肝组织中的 EABA,消除它对正常染色的干扰。结论 :加热修复可使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的 EABA重新暴露 ,暴露的 EABA见于人体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和肝癌组织中 ,因而对正常免疫组化染色可造成干扰 ;暴露的 EABA可被蛋清液封闭 ,以蛋清液消除肝组织中非特异性显色的方法经济便捷 ,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BA 非特异性显色:免疫组织化学 蛋清液
下载PDF
不同显色方法在黑色素瘤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曲利明 杨凯 龚晓瑾 《农垦医学》 2012年第3期234-235,共2页
目的:显色时选用不同的显色剂可以使终产物形成不同的颜色,目前使用较多的是AEC和DAB。[1],通过实验比较为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好的技术方法。方法:同一块组织常规石蜡切片,分别用草酸脱色后DAB或AEC显色,及不脱黑色素DAB或AEC显色... 目的:显色时选用不同的显色剂可以使终产物形成不同的颜色,目前使用较多的是AEC和DAB。[1],通过实验比较为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好的技术方法。方法:同一块组织常规石蜡切片,分别用草酸脱色后DAB或AEC显色,及不脱黑色素DAB或AEC显色4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在抗体浓度,孵育时间等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4组组织切片均呈现不同效果的阳性表达。结论:组织不脱黑色素经AEC显色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化学显色 黑色素瘤
下载PDF
小鼠生后不同发育阶段海马和丘脑组织中三叶因子3的表达
5
作者 刘娇娇 崔万森 +2 位作者 陈亚敏 吴靖芳 高福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0-444,共5页
摘要目的:了解小鼠生后不同时相海马以及丘脑组织中三叶因子3(TFF3)的表达。方法:取生后PO、P1、P3、P5、P7、P9、P11、P13、P15、P17、P19、P21、P23、P25、P27及成年昆明种小鼠全脑,参照小鼠脑图谱,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厚6μm、H... 摘要目的:了解小鼠生后不同时相海马以及丘脑组织中三叶因子3(TFF3)的表达。方法:取生后PO、P1、P3、P5、P7、P9、P11、P13、P15、P17、P19、P21、P23、P25、P27及成年昆明种小鼠全脑,参照小鼠脑图谱,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厚6μm、H—E染色和TFF3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另取不同时相小鼠海马组织液氮冻存,提取组织总RNA,RT-PCR检测TFF3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TFF3在海马CA1、CA2、CA3、CA4及齿状回神经元的胞质与胞核中均有表达,随生后发育,胞质阳性信号增强,P15开始胞核呈阴性表达,且CAI-CA4区阳性神经元减少;丘脑内侧背核、外侧背核、缰内侧核、外侧膝状体背核、丘脑后核、丘脑腹后内侧核、外侧核、中央内侧核等也呈TFF3免疫反应阳性,且表达趋势与海马相似。随着个体的发育,P15后海马组织中TFF3mRNA的表达量与P1-P13相比逐渐减少;海马CA2、CA3区TFF3平均光密度在P1-P15水平较高,P15最高,P15之后逐渐下降,成年最低。结论:小鼠海马和丘脑TFF3生后发育的变化,提示TFF3可能参与海马和丘脑各核团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因子3 海马 丘脑 免疫组织化学显色 RT-PCR小鼠
下载PDF
顶端钠离子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在小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6
作者 陈彦儒 闫璋哲 +3 位作者 谭佳禾 赵娜 崔伟伟 郝晶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3-15,33,共4页
目的:研究顶端钠离子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SBT)在小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小肠癌发生中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蛋白印迹检测ASBT在人小肠腺癌、黏液腺癌、小细胞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SBT在癌旁正常... 目的:研究顶端钠离子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SBT)在小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小肠癌发生中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蛋白印迹检测ASBT在人小肠腺癌、黏液腺癌、小细胞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SBT在癌旁正常小肠组织主要表达于小肠吸收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在小肠癌中,ASBT表达明显下调,在小肠黏液腺癌和小细胞癌还可见ASBT的细胞核异位表达。结论:ASBT在小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和异位表达提示编码ASBT的基因第10溶质转运蛋白家族第2成员(SLC10A2)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在小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端钠离子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 小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显色 图像分析
下载PDF
α-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在大鼠矽肺模型中表达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洪 孙月 +5 位作者 徐丁洁 魏中秋 邓海静 杜世璞 薛新新 杨方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观察与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在大鼠矽肺模型中的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非暴露式支气管灌注SiO2制作大鼠矽肺模型,分1、2、4、8周4个时间点进行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CD68、波形蛋白和α-SMA在... 目的:观察与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在大鼠矽肺模型中的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非暴露式支气管灌注SiO2制作大鼠矽肺模型,分1、2、4、8周4个时间点进行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CD68、波形蛋白和α-SM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对照组,α-SMA仅表达于血管和支气管的平滑肌,而在正常肺泡上皮和支气管黏膜上皮中无表达;在矽肺模型组,随着染尘时间的延长,矽肺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波形蛋白在早期染尘肺组织可表达于肺泡的巨噬细胞,并与α-SMA均能够明显表达于矽结节和间质纤维化区域.结论:矽肺形成过程中发生了肌成纤维细胞分化,α-SMA和波形蛋白在矽肺大鼠模型中具有较为特殊的分布与定位特征,并与矽肺纤维化及其病变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波形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显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