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早期心肌梗死的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姚季生 姚申 +2 位作者 应爱娣 颜召文 佘伟良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49-51,F002,共4页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造早期(5分钟到24小时)心肌梗死模型.用抗肌红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区肌红蛋白脱失(缺染)情况,结果表明:冠状血管结扎后30分钟,梗死区少数心肌出现轻度不完全性缺染;结扎2-6小时,...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造早期(5分钟到24小时)心肌梗死模型.用抗肌红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区肌红蛋白脱失(缺染)情况,结果表明:冠状血管结扎后30分钟,梗死区少数心肌出现轻度不完全性缺染;结扎2-6小时,梗死区心肌缺染范围扩大呈带状、条状、片状;结扎lO-24小时,梗死区心肌缺染范围达全层,大部分属完全性缺染,与非梗死区分界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肌红蛋白 早期心肌梗死 实验性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冠状动脉前降支 心肌梗死模型 大鼠心肌 PAP法 蛋白抗体 冠状血管 不完全性 非梗死区 心肌缺 结扎后
下载PDF
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尔增 张建中 +2 位作者 张铭 景青萍 郑燕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83-1185,共3页
目的:研究食管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SmC)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及可能的组织起源. 方法:采用光镜观察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男4,女2)例食管SmC的病理存档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溃疡型5例,蕈伞型1例... 目的:研究食管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SmC)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及可能的组织起源. 方法:采用光镜观察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男4,女2)例食管SmC的病理存档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溃疡型5例,蕈伞型1例.单纯性SmC2例,伴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qC)复合性SmC 4例,免疫组织化学细胞角蛋白(CK)、细胞膜抗原(EM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率均为100%,突触素(Syn)和嗜铬素A(CgA)分别为83.3%和50.0%;P53阳性率100%;Ki-67阳性率83.3%. 结论:食管Sm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食管肿瘤, 具有向上皮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特性,可能起源于食管黏膜的多潜能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小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临床病理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carcinoma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神经内分泌分化 多潜能干细胞 cell 回顾性研究 鳞状细胞癌 细胞角蛋白 细胞膜抗原 Ki-67 阳性率 光镜观察
下载PDF
早期心肌缺血心肌肌红蛋白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官大威 李德祥 吴博韬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51-53,T001,共4页
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只犬急性冠脉阻断60及90分钟后心肌肌红蛋白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心肌缺血60分钟已有明显的肌红蛋白脱失,比相应H、E 染色切片更易辨认缺血灶,在H、E 染色改变不明显的区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已显... 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只犬急性冠脉阻断60及90分钟后心肌肌红蛋白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心肌缺血60分钟已有明显的肌红蛋白脱失,比相应H、E 染色切片更易辨认缺血灶,在H、E 染色改变不明显的区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已显示出肌红蛋白的缺失.冠脉阻断90分钟时,缺血区肌红蛋白缺失更加清晰,因此该方法可用于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心肌缺血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蛋白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肌红蛋白 肌肌 冠脉阻断 变化情况 实验应用 染色切片 缺血灶 缺血区 缺失
下载PDF
大鼠腹部皮肤切创缘电镜酶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忆九 张其英 赵子琴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45-147,F002,共4页
大白鼠腹部皮肤切创组织电镜酶组织化学研究发现:三磷酸腺苷酶(ATPase)定位于皮肤毛细血管质膜内侧和毛囊外根鞘。生前损伤15分钟,毛细血管质膜 ATPase 活性降低,酶颗粒减少;毛囊外根鞘酶活性丧失。死后酶活性与对照组无差异。
关键词 组织化学研究 皮肤切创 大鼠腹部 电镜 毛囊外根鞘 三磷酸腺苷酶 ATPase 毛细血管 研究发现 腹部皮肤 生前损伤 活性降低 酶活性 大白鼠 对照组 质膜
下载PDF
子宫内膜小细胞癌二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婷 陆惠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58-760,F0002,共4页
目的报道2例子宫内膜小细胞癌,讨论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2例子宫内膜小细胞癌患者均行广泛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标本行光镜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光镜检查见片、索、巢状分布的小型至中间... 目的报道2例子宫内膜小细胞癌,讨论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2例子宫内膜小细胞癌患者均行广泛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标本行光镜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光镜检查见片、索、巢状分布的小型至中间型肿瘤细胞,胞浆少,核深染、核分裂相多见,可见单个或带状细胞坏死。免疫组织化学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突触素(Sy)、嗜铬素(CgA)证实神经内分泌分化。结论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癌极其罕见,文献报道极少。该肿瘤表现神经内分泌特征,具有较强侵袭性,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小细胞癌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子宫内膜小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临床病理 神经内分泌分化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下载PDF
实验性糖尿病对大鼠胸腺的影响———多糖、脂类和酶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新亭 徐以明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99-503,共5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胸腺多糖、脂类和酶组织化学反应变化及其与胸腺退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 ,在光镜下观察糖尿病大鼠胸腺多糖、脂类和酶组织化学反应变化 ,并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胸腺多糖、脂类和酶组织化学反应变化及其与胸腺退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 ,在光镜下观察糖尿病大鼠胸腺多糖、脂类和酶组织化学反应变化 ,并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糖尿病大鼠胸腺皮质萎缩退化 ,皮质明显变薄 ,细胞密度显著降低 (P <0 .0 1)。巨噬细胞呈PAS、油红O、ACP、NSE、SDH强阳性反应 ,在皮质和皮髓质交界区大量聚集 ,并呈现组化反应异质性的变化。皮质许多上皮细胞呈PAS、SDH和ACP强阳性反应。大量胸腺细胞呈ALP或ACP强阳性反应 ,散在或成簇分布于皮质中。结论 糖尿病大鼠胸腺皮质明显萎缩退化 ,呈现明显多糖、脂类和酶组织化学反应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糖尿病 大鼠 胸腺 多糖 脂类 组织化学研究
下载PDF
大白鼠死后心肌自溶的酶组织化学研究
7
作者 陈忆九 赵子琴 李中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5-17,F004,共4页
在法医学临案实践中,有时要求鉴定死者生前是否发生过急性心肌缺血。在一些尸体解剖中未发现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面又疑为单纯性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脏性猝死的案伴中,因心肌缺血发生的时间较短,用病理学常规手段很难作出诊断。乳... 在法医学临案实践中,有时要求鉴定死者生前是否发生过急性心肌缺血。在一些尸体解剖中未发现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面又疑为单纯性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脏性猝死的案伴中,因心肌缺血发生的时间较短,用病理学常规手段很难作出诊断。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等活性在心肌缺血数分钟后即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化学研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自溶 死后 急性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痉挛 琥珀酸脱氢酶 心脏性猝死 乳酸脱氢酶 尸体解剖 法医学 单纯性 未发现 血发生 病理学
下载PDF
脑皮质损伤的酶组织化学研究——酸性磷酸酶与存活时间的关系
8
作者 张晓东 牛文有 张兴满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实验用80只大鼠研究了脑皮质损伤区不同经过时间酸性磷酸酶染色变化,并用图象定量分析仪对损伤区酶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发现:在脑损伤后12小时至5天,损伤周边区酶含量随时间指数呈直线增长;5天后至3周,损伤周边区及中心区酶含量... 本实验用80只大鼠研究了脑皮质损伤区不同经过时间酸性磷酸酶染色变化,并用图象定量分析仪对损伤区酶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发现:在脑损伤后12小时至5天,损伤周边区酶含量随时间指数呈直线增长;5天后至3周,损伤周边区及中心区酶含量随时间指数直线衰减。线性关系非常明显。在测得损伤区酶含量后,代入本实验求出的指数直线回归方程,即可精确地推测脑损伤后存活时间,具有十分显著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磷酸酶 脑皮质损伤 存活时间 组织化学研究 直线回归方程 脑损伤后 定量分析仪 酶含量 定量检测 指数 中心区 规律性 周边
下载PDF
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及影像学表现
9
作者 刘燕 闵鹏秋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41-744,共4页
关键词 影像学表现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血管生成 肝细胞癌 肿瘤早期诊断 影像学检查技术 影像医学 肿瘤发生 肿瘤研究
下载PDF
急性血管性异种排斥反应中心肌的病理变化与T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10
作者 廖敏 朱彤 刘向前 《咸宁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用仓鼠对小鼠心脏移植模型 ,探讨T细胞在异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仓鼠对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三组 :仓鼠—Balb/c小鼠 ,仓鼠—Balb/c裸小鼠 ,仓鼠—裸小鼠 (移植术后第 1 0 0日自小鼠尾静脉输 3× 1 0... 目的用仓鼠对小鼠心脏移植模型 ,探讨T细胞在异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仓鼠对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三组 :仓鼠—Balb/c小鼠 ,仓鼠—Balb/c裸小鼠 ,仓鼠—裸小鼠 (移植术后第 1 0 0日自小鼠尾静脉输 3× 1 0 7Balb/c脾细胞 )。观察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及病理学变化 ,移植心组织内CD4+及CD8+T细胞的浸润。结果各组移植心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 3 .3 8± 0 .5 2、>1 0 0、8.3 3± 2 .1 4日 ;排斥的移植心病检提示为典型的异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 ,可见CD4+T细胞浸润 ;而移植于裸鼠的长期存活移植心结构完整 ,未见细胞浸润。结论排斥反应依赖于T细胞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急性血管性异种排斥反应 心肌 病理变化 T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下载PDF
短暂性缺血对小脑皮质影响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仁 顾远清 +4 位作者 陈显斌 李昊 刘爱民 熊希凯 吴刚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7-40,共4页
为了探讨全脑短暂性缺血对小脑皮质蒲肯野细胞的影响 ,实验用组织化学方法对家兔全脑缺血 5分钟 (B组 )、 10分钟 (C组 )及缺血再灌 (D、 E组 )后蒲肯野细胞的酶组织化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缺血 10分钟及缺血再灌后蒲肯野细胞的... 为了探讨全脑短暂性缺血对小脑皮质蒲肯野细胞的影响 ,实验用组织化学方法对家兔全脑缺血 5分钟 (B组 )、 10分钟 (C组 )及缺血再灌 (D、 E组 )后蒲肯野细胞的酶组织化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缺血 10分钟及缺血再灌后蒲肯野细胞的 SDH、Mg2 + - ATP活性及 PAS反应均降低 (P<0 .0 5 ) ,L DH增高 (P<0 .0 1)。结果提示家兔全脑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 小脑皮质 影响 组织化学研究 脑缺血
下载PDF
结肠癌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12
作者 金梅 何成彦 张维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5期838-840,共3页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结肠癌 消化道恶性肿瘤 免疫组化检测 表达产物 肿瘤基因 早期诊断 治疗方案 发病率
下载PDF
一项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证实卵巢颗粒细胞瘤经常会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1)、Her-3和Her-4 被引量:1
13
作者 Leibl S. Bodo K. +2 位作者 Gogg- Kammerer M. F.Moinfar 丁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 2006年第6期56-57,共2页
Objective. Up to 50% of patients with ovarian granulosa cell tumors (GCTs) will develop recurrences; some of these recurrences can be seen as late as 30 years following the initial surgical treatment. Combined chemoth... Objective. Up to 50% of patients with ovarian granulosa cell tumors (GCTs) will develop recurrences; some of these recurrences can be seen as late as 30 years following the initial surgical treatment. Combined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are currently used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r recurrent disea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eligibility of patients with GCTs for anti- Her therapy. Methods.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EGFR (Her- 1), Her- 2, Her- 3, and Her- 4 was analyzed in a group of ovarian GCTs encompassing 38 adult type and 2 juvenile type. Results. Thirty- one cases (77.5% ) were positive for at least one of the receptors EGFR (Her- 1), Her- 3, and Her- 4. Twenty- six out of 40 (65% ) GCTs showed positive reaction for EGFR (Her- 1). Eight tumors (20% ) were exclusively positive for EGFR (Her- 1). None of 40 cases showed a positive reaction for Her- 2. Positive reactions for Her- 3 and Her- 4 were observed in 18 (45% ) and 23 (57.5% ) tumors. Only one case (2.5% ) was exclusively positive for Her- 4. Four tumors (10% ) showed positivity for Her- 3 and Her- 4 but were negative for EGFR (HER- 1). While one of the two JGCTs was negative for all members of the Her- family, one showed reactivity for EGFR (Her- 1), Her- 3, and Her- 4.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most of the ovarian GCTs express at least one of the receptors EGFR (Her- 1), Her- 3, and Her- 4. These findings provide some evidence to further explore the potential use of agents targeting these receptors (particularly EGFR) in the treatment of ovarian G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颗粒细胞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HER-2阳性 免疫组化法 联合治疗 表达情况
下载PDF
汗孔汗腺瘤的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14
作者 刘艳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3期34-34,共1页
Poroid hidradenoma (PH), a less common subtype of poroid neoplasm (PN) than eccrine poroma (EP), has not been immunohistochemically studied before. Six cases of PH (four solitary PH and two PH coexisted with other typ... Poroid hidradenoma (PH), a less common subtype of poroid neoplasm (PN) than eccrine poroma (EP), has not been immunohistochemically studied before. Six cases of PH (four solitary PH and two PH coexisted with other types of PN)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Fifteen cases of EP were also included for comparison. Hematoxylin and eosin, Masson-Zimmerman silver stain, and a variety of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s were used. Microscopically, PH is not connected to the epidermis. All six PH contained small poroid cells and larger, paler cuticular cells. Some PH showed separate or clusters of sebocytes (2/6), horn cysts (1/6), juxta-posed lymphoid follicles in the stroma (1/6) and foci of keratohyaline granules (2/6), none of which was seen in the 15 EP. Immunohistochemically, the keratin distribution of PH was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EP. PH has a very small number of Langerhans cell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verlying epidermis, P = 0.045), and a sparse deposition of melanin. We conclude that except the location, the histopathological and immunochem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PH and EP were small. Sebaceous differentiation in two PH lesions suggested the possibility of an apocrine origin. The deeper parts of eccrine apparatus other than basaloid cells may have been mor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histogenesis of 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小汗腺汗孔瘤 汗腺瘤 组织病理学 苏木素-伊红 免疫组化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 表皮细胞 PH 脂细胞
下载PDF
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坚 张仁元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7-401,共5页
目的探讨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和组织发生。方法对2例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行AE1/AE3、细胞角蛋白(CK)5、CK7、CK8、CK20、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CD5、CD10、... 目的探讨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和组织发生。方法对2例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行AE1/AE3、细胞角蛋白(CK)5、CK7、CK8、CK20、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CD5、CD10、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alponin、结蛋白、CD34、S-100蛋白、CD57、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和CD99标记。结果两例均发生于男性,年龄分别为20岁和40岁,因发现胸骨柄上缘肿块6个月和左锁骨上肿块2个多月就诊。肿块呈球形和卵圆形,边界清楚,最大直径分别为5cm和3cm,切面呈灰白色,质地柔软。组织学上,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细胞和成熟的脂肪细胞3种成分混合组成。梭形细胞成分在2例中分别占到85%和70%,形态上类似纤维母细胞,多呈束状、编织状或席纹状排列。上皮细胞成分在两例中均占10%左右,形态上以非角化性鳞状上皮为主,可呈实性的小岛屿状、类似造釉细胞瘤的条索状和扩张的囊肿样排列,部分区域显示腺样分化,可见腺管形成。上皮细胞和梭形细胞在形态上有移行。成熟的脂肪组织呈不规则性分布,在两例肿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和20%。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上皮细胞表达AE1/AE3、CK5、CK7、CK8和EMA,梭形细胞除CK外还表达波形蛋白、CD10和CD34,并部分表达α-SMA和calponin。两种细胞成分均不表达CK20、CD5、TTF-1、结蛋白、S-100蛋白、CD57、GFAP和CD99。结论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男性锁骨上和胸锁关节附近软组织内的良性肿瘤,是一种由上皮和肌上皮组成的混合性肿瘤,可能起自于His颈窦,采用鳃原基混合瘤来命名或许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性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临床病理学观察 胸腺瘤 异位 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 calponin AE1/AE3 S-100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临床病理学特征 甲状腺转录因子 梭形细胞 细胞成分 CK20
原文传递
人体阴茎海绵体神经一氧化氮合成酶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万少平 胡礼泉 +5 位作者 宋健 王行环 田斌群 戴冀斌 李世文 郑新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2-473,共2页
目的 探讨人体阴茎海绵体神经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人体组织切片苏木素 伊红(HE)染色和神经性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1具成人尸体阴茎海绵体神经及相关组织进行染色分析。结果 前列腺后外侧... 目的 探讨人体阴茎海绵体神经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人体组织切片苏木素 伊红(HE)染色和神经性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1具成人尸体阴茎海绵体神经及相关组织进行染色分析。结果 前列腺后外侧神经束中存在nNOS神经元细胞体和神经纤维。神经元细胞胞浆内可见均匀分布棕黄色颗粒,神经纤维则可见散在棕黄色颗粒。阴茎干背神经中,4条神经纤维截面发现有棕黄色颗粒,其他神经纤维均未发现棕黄色颗粒。龟头部组织中,未发现nNOS棕黄色颗粒神经纤维。结论 前列腺后外侧阴茎海绵体神经束中存在nNOS ,并且包含nNOS神经节细胞,它发出nNOS神经纤维到达阴茎海绵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成酶 海绵体神经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nNOS神经纤维 nNOS神经元 阴茎海绵体 苏木素-伊红 棕黄色 神经元细胞 神经节细胞 分布情况 组织切片 染色分析 相关组织 成人尸体 均匀分布 神经束 后外侧 前列腺 背神经 未发现 颗粒 神经性
原文传递
血管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辰 赵怡芳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9-261,共3页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血管瘤 1982年 脉管病变 分类系统 脉管畸形 超微结构 相互作用 细胞因子 增生期 退化期
原文传递
三种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在泪腺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18
作者 邢惠清 李辽青 +1 位作者 李彬 田玉旺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4期39-41,共3页
作者应用三种细胞角蛋白(HK_2,K_(12),K_(27))单克隆抗体(McAb),对泪腺上皮性肿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角蛋白HK_2-McAb可使实体状,管状排列的肿瘤细胞显示阳性:K_(12)-McAb可使肿瘤间质中粘液样细胞及纤维样细胞显示阳性,阳性率... 作者应用三种细胞角蛋白(HK_2,K_(12),K_(27))单克隆抗体(McAb),对泪腺上皮性肿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角蛋白HK_2-McAb可使实体状,管状排列的肿瘤细胞显示阳性:K_(12)-McAb可使肿瘤间质中粘液样细胞及纤维样细胞显示阳性,阳性率均为94.1%。而K_(27)-McAb反使肿瘤中小部分鳞状细胞样化生区显示阳性,且阳性率低仅为32.4%。我们认为:角蛋白HK_2及K_(12)是较好的泪腺上皮性肿瘤的标记物,而角蛋白K_(27)不宜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肿瘤研究 泪腺上皮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细胞显示 细胞角蛋白 肿瘤间质 K12 阳性率 纤维样 粘液样 细胞样 标记物 HK2
下载PDF
解剖学
19
《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 CSCD 2005年第4期195-199,共5页
针灸经穴的数字解剖学研究;视神经切断术后视网膜内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3蛋白的表达变化;保肝类中药复方对肝星形细胞活化及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亚硒酸钠对Bcap-37人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及3种酶细胞化学的影响;CD11c和NLDC-... 针灸经穴的数字解剖学研究;视神经切断术后视网膜内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3蛋白的表达变化;保肝类中药复方对肝星形细胞活化及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亚硒酸钠对Bcap-37人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及3种酶细胞化学的影响;CD11c和NLDC-145单克隆抗体标记的阳性细胞的观察;外源性雌二醇对大鼠再生肝细胞转录活性的调节;小鼠GV卵中母源基因的克隆和其中一个基因在植入前胚表达的研究;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表皮钙离子超微结构定位的研究;L-选择蛋白可能介导小鼠肝癌HCa-F细胞经淋巴道转移的研究;人胃癌淋巴管的超微结构;青蒿琥酯对新生血管生长与成型影响的实验研究;中药“消症汤”对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大鼠异位组织的影响;基于股部CT数据源的虚拟解剖的初步研究;鸡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TGF-β1免疫组织化学研究;锌指蛋白基因对内毒紊诱导选择紊表达的影响;子宫颈储备细胞增生与CD44v5在其细胞中的表达;gax和HIF-1α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CD105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对大肠癌新生血管标记的研究;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NF-kB与ICAM-1在脑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改良纤维蛋白胶软骨细胞复合物修复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二氧化锗诱导L6成肌细胞株的MyoD基因表达;骨髓基质干细胞与骨基质明胶复合培养体内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下颌骨血供及血管构筑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带血供正中神经腕部感觉束转位桥接尺神经的解剖学基础;以腓骨短肌腓浅血管为蒂腓骨短肌皮瓣逆行转位术的应用解剖;乙状窦后进路内窥镜手术解剖学研究;前床突的显微外科解剖;经颅中窝入路内耳道的定位研究;子宫动脉上行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解剖学研究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 锌指蛋白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HIF-1Α基因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超微结构定位 新生血管生长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Immunohistochemical evaluation of vitamin D receptor(VDR) expression in cutaneous melanoma tissues and four VDR gene polymorphisms 被引量:5
20
作者 Francesco La Marra Giuseppe Stinco +4 位作者 Cinzia Buligan Giovanni Chiriacò Diego Serraino Carla Di Loreto Sabina Cauci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62-175,共14页
Objective:Vitamin D receptor(VDR)mediates vitamin D activity.We examined whether VDR expression in excised melanoma tissues is associated with VDR gene(VDR)polymorphisms.Methods:We evaluated VDR protein expression(by ... Objective:Vitamin D receptor(VDR)mediates vitamin D activity.We examined whether VDR expression in excised melanoma tissues is associated with VDR gene(VDR)polymorphisms.Methods:We evaluated VDR protein expression(by monoclonal antibody immunostaining),melanoma characteristics,and carriage of VDR-Fok I-rs2228570(C>T),VDR-Bsm I-rs1544410(G>A),VDR-ApaI-rs7975232(T>G),and VDR-TaqI-rs731236(T>C)polymorphisms(by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bsence or presence of restriction site was denoted by a capital or lower letter,respectively:"F"and"f"for Fok I,"B"and"b"for Bsm I,"A"and"a"for ApaI,and "T"and"t"for TaqI endonuclease.Seventy-four Italian cutaneous primary melanomas(52.1±12.7 years old)were studied;51.4% were stage Ⅰ,21.6% stage Ⅱ ,13.5% stage Ⅲ,and 13.5% stage Ⅳ melanomas.VDR expression was categorized as follows:100% positive vs.<100%;over the median 20%(high VDR expression)vs.≤20%(low VDR expression);absence vs.presence of VDR-expressing cells.Results:Stage I melanomas,Breslow thickness of<1.00 mm,level II Clark invasion,Aa heterozygous genotype,and AaTT combined genotype were more frequent in melanomas with high vs.low VDR expression.Combined genotypes BbAA,bbAa,AATt,BbAATt,and bbAaTT were more frequent in 100%vs.<100%VDR-expressing cells.Combined genotype AATT was more frequent in melanomas lacking VDR expression(odds ratio=14.5;P=0.025).VDR expression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metastasis,ulceration,mitosis>1,regression,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umoral infiltration of vascular tissues,additional skin and non-skin cancers,and melanoma familiarity.Conclusions:We highlighted that VDR polymorphisms can affect VDR expression in excised melanoma cells.Low VDR expression in AATT carriers is a new finding that merits further study.VDR expression possibly poses implications for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gainst melanoma.VDR expression and VDR genotype may become precise medicinal tools for melanoma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amin D receptor VDR protein expression VDR polymorphism cutaneous melanoma metastatic melanoma skin cancer predictive biomarkers FokI polymorph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